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0656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6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商品:

用来互换的物件,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凝固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知足人们互换需要,决

定于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

实用性,花费需要,决定于自然属性。

(2)怎样实现两个价值:

一定经过商品的互换。

a、商品互换的原则:

价值等价、使用价值相同b、等价互换原则

(3)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

价值表现形式:

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方式商品价值的演变:

简单的有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钱币价值形式

商品--(两个价值实现)--互换--(怎样保证原则)--衡量--(经过相同价值的其余商品)--表现

结论:

钱币是商品互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结果

第二节钱币的发展

(一)几个阶段

1、朴实的商品钱币阶段

以某种商品充任钱币不用加工制造。

限制:

范围小、难切割、难携带

2、贵金属钱币阶段

长处:

自成单位便于计算、易于保留便于携带、牢固耐磨不易破坏、质地均匀易切割。

两次重要转变:

质地上,从贱金属到贵金属(一般价值形式到钱币价值形式)

形态上,从称量到铸币(为信用钱币出现确立了基础)

中国一致流通的最早的钱币——秦半两

中国历史上流通最久最成功的钱币---五铢钱。

起于汉武帝,终于唐高祖。

3、信用钱币阶段

(1)在流通中充任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信用凭据。

(2)包含:

银行券、存款通货及商业单据

(3)特色:

a、可兑换性质(以价值物兑现,社会兑现,商品互换)b、债务货

币c、调控钱币

4、无现金阶段?

(二)钱币演变的特色

成立在相信的基础上,主要表现:

其一,从钱币产生来看,物物互换—互换媒介钱币的出现(钱币价值的相对稳固性)

其二,从币材的演变:

动植物—贵金属—纸

(三)钱币的种类---按价值关系分类按钱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分为:

商品钱币:

有其余用途的商品

代用钱币:

代表实质钱币在市场上流通讯用钱币:

充任一般等价物的信用凭据

---按钱币形态

实物钱币、金属钱币、纸质钱币(有银行券和国家纸币,国家纸币可简称为纸币)、

存款钱币(又称记账钱币)

三、钱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看法:

钱币表现和衡量其余全部商品价值的职能。

作用:

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为各样商品和劳务互换供应便利条件和技术基础

争辩:

纸币能否拥有该职能?

支持:

纸币能够表现价值;

反对:

纸币自己零价值

2、流通手段

钱币在商品互换中充任互换媒介职能。

特色:

(1)钱币一定是现实的;

(2)人们只关怀钱币购买力而非钱币自己(所以

产生了用价值切合代替钱币商品)

钱币能否拥有该职能?

有此功能

3、储藏手段

退出流通,作为独立价值形态和社会财产一般代表保留起来。

已经成为人们知足花费,顺利进行重生产和储藏社会财产的基本方式。

反对—纸币贬值,难储藏

4、支付手段

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一方面发生转移的钱币,执行支付手段。

发挥作业的场所:

赊买赊卖、大宗交易、国家财政、银行信用、各样花费的支付争辩:

反对—通货膨胀;

支持—信用交易正常进行

第二节怎样给钱币下定义

一、生活中的钱币

1、钱币与通货;

2、钱币与财产;

3、钱币与收入二、教科书上的定义

钱币是指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任何东西。

1、钱币的两大体素:

其一,支付手段;

其二,广泛接受。

2、钱币的内容:

任何商品或凭据

三、不一样看法与争辩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决定生产和受欢迎程度以安排生产,

调控工具);

从职能出发;

钱币与财产(开矿与对外贸易,经过增添钱币量来增

加财产量);

钱币与法律(经过法律来规定钱币);

从控制钱币的要求出发)

第三节钱币制度

一、概括

1、含义: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的钱币流通的构造和组织形式。

2、背景:

前资本主义;

锻造权的分别;

钱币流通的杂乱。

3、形成特色:

其一,以人们对商品钱币关系的充足认识为基本前提。

原由:

(1)钱币与钱币制度产生不一样步(钱币产生好久此后才产生钱币制度)

(2)有多种种类的钱币制度在;

(3)钱币制度由社会决定。

其二,由政府拟订并由政府强迫保障实行原由:

(1)在制度的形成中,政府为主体;

(2)制度依靠政府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来维系;

(3)制度以政府信用作担保。

二、构成因素

(一)币材确实定:

一个国家确立使用什么金属来做本位钱币

1、在金属钱币制度下,币材确实定是制度的基础,也是成立制度的首要

步骤;

2、选择最后受本国经济条件所限制,有社会民众决定。

(中国为“不兑现的信用钱币”制度)

(二)钱币单位确实定

1、规定钱币单位的名称最先:

自然单位=钱币单位

沿革:

自然单位—出名无实,比如英镑—重新更名,比如法郎结果:

单位名称确立—钱币的名称2、钱币单位币值确实定

(1)金属钱币:

选定币材后,规定重量、成色

(2)代用钱币:

规定与重金属的兑换比率,确订价值

(3)信用钱币:

保证钱币对内、外的相对稳固性(保持一个对自己有益的比价)

(三)钱币的锻造、刊行与流通

1、钱币种类

(1)主币

1)看法:

一国的基本通货(本位币)在金属钱币流通时,是按法定币材、规格由国家造币厂锻造的足值钱币。

2)特色:

a、最小规格为一个钱币单位;

b、拥有无穷法偿力;

(在主币流通的状况下,国家对本位币在法律上给予的无穷支付能力,无数目和条件的限制);

c、自由制造(在金属本位下的一种制度,特有金属条块的民众能够自由的把独有的贵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恳求造成金属本位币,造币厂按国家规定,免收或许仅收锻造费)

3)意义:

其一,使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同它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一致;

其二,使钱币流通量自觉适应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从而自觉的调理了流通中的钱币量。

(2)辅币

本位币一下的小额通货,共平时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一、常以贱金属锻造,为不足值钱币。

为何为不足值钱币?

1、保证辅币与本位币按法定比率流通,以保证其协助作用的实现和流通次序的稳固;

2、保证辅币数目的相对稳固;

二、往常按法定比率与本位币互换(辅币制度)

三、拥有有限法偿力,即铸币流通的状况下,国家对辅币在法律上给予的有限支付能力。

其一是因为辅币为不足值钱币,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其二是为防止本位币被驱赶。

现状较为复杂

四、限制锻造

(i)内涵:

只好由国家用金库的金属锻造;

(ii)作用:

可防备私铸利,又可限制辅币数目,保持其名义价值,防治辅币排

斥主币。

2、银行券与纸币的刊行流通

(1)银行券:

银行刊行的,用以取代商业单据的银行单据。

(2)纸币:

由国家刊行和强迫流通的钱币符号。

(四)准备金制度

1、内容:

集中金准备与央行或国库的有关规定。

2、作用:

国际支付备用金;

收放金币的备用金;

兑现存款或银行券的备用金。

三、钱币制度的演变

金属钱币

银本位

金银复本位

平行本位

双本位

跛行本位

金本位

金币本位

金块本位

金汇总本位

不兑现的信用钱币制度

(一)银本位制

1、看法:

以白银为本位币币材的钱币制度。

2、内容:

银币为本位;

可自由锻造与融化;

拥有无穷法偿力。

3、缺点:

(1)金贵银贱;

(2)银价极不稳固。

不利之处:

(1)不切合“钱币单位价值相对稳固”;

(2)使汇率不稳固,对外贸易不易扩充;

(3)银价上升,影响出口,国际进出恶化;

银价下跌,有益于出口,但欠债负担加重,并影响外国直接投资。

4、我国历史上的银本位制---三次“废两改元”

第一次:

1910年,清政府宣告《币制则例》;

命名为元,银为本位;

以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

因为辛亥革命而结束。

第二次:

1914年,北洋政府《国币条例》及其《实行细则》,是我国历史上较为

完美的钱币制度。

第三次:

“两元”并存的两重币制,阻挡经济。

要求废两的声音激烈,

1932废两

改元。

结果成功,但未真切一致。

公民党法币改革:

(1)取销银本位;

(2)实现“金汇兑本位”制度,与

1935年11月4

日推行。

2、评论:

(1)把银币从本位币复原为一般商品,切断了中国钱币与白银的关系;

(2)适应了当时世界的广泛做法和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中国钱币制度的进步;

(3)钱币刊行权由分别走向集中。

1、开始于1663年的英国。

2、种类:

平行本位:

在金银复本位下,金银币按金属价值流通。

双本位:

在金银复本位下,金银币按法定比率流通。

“劣币驱赶良币”名义价值>

实质价值跛行本位:

银币限制锻造

金本位:

1、时间:

1816—1914年

(1)、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锻造(结束杂乱,物价稳固);

(2)、银行券、辅币与金币同时流通,且按面值自由兑换(增补币材,币值稳固);

(3)、金币与黄金自由输入与输出(金价与外汇市场的稳固)。

3、踊跃作用:

促使生产、信用发展;

促使国际资本流动。

消亡原由:

资源限制;

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均衡;

经济危机的加剧与屡次。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虚金本位);

不兑现信用钱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信用与信用形式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信贷行为,是特别的价值运动形式。

(1)以获得利息为目的,被贷方的钱币或商品为生息财产;

(2)价值运动形式特别性:

源于信用活动是所有权不变的价值一方面的暂时让渡和转移。

2、信用产生

(1)前提条件:

私有财产出现

(2)形式:

实物借贷和钱币借贷

3、信用发展过程

(1)高利贷:

极高的利率;

非生产性。

(2)财产阶级反高利贷的斗争。

立法—银行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信用经济

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是极为广泛的。

(二)行为主体

1、个人

(1)含义:

有钱币收入的任何人

(2)特色:

从个体角度—支出以收入为度(常常有结余)

从整体角度—大部分年份往常是盈余,从而是钱币市场上钱币资本的主要供应者。

2、信用关系中的公司

个体角度:

既是巨大的资本需求者,优势供应者。

整体角度:

整体需求大大超出供应。

3、政府

(1)看法: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进出。

因为赤字广泛存在且规模可观,政府一般是钱币资本的需求者。

三、信用形式

(一)分类

1、以限期长短分类

即期、短期、中期、长久信用2、以有无抵押品

有担保信用(对物),无担保信用(对人)

3、以受信者用途

花费信用、营利信用、政府信用4、以有无中介人

直接信用(公司债券)、间接信用(银行贷款,银行债券,要看使用的工具的负

责人是谁)

5、以信用主体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民间信用

基本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销售商品时,公司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支货款的形式供应的信用。

2、特色:

(1)产生于家产循环的过程中;

(2)拥有直接性(两重性)

1)直接以商品形式供应;

2)直接在公司之间进行,没有中介人(最后的贷款人和借钱人)

(3)包含两种不一样性质的经济行为,即商品买卖和资本借贷。

(4)商业信用的规模往常与家产资本的周期动向相一致。

3、被公司广泛接受的原由

受信方:

直接知足对商品的需求;

授信方:

有效实现促销的目的。

4、限制性:

规模有限(以公司资本为限);

范围有限(方向性,鉴于互信的双方);

限期有限(6个月到期单据可贴现)

(二)银行信用

以钱币形式供应的信用。

宽泛的接受性;

信用创建能力;

必定的计划性。

3、与商业信用的差异与联系

商业信用是信用系统的基础。

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商业信用的增补和延长。

差异:

(1)规模限制性的打破(资本多)

(2)信用能力提高

在方向性上,针对性更多。

因为认识资本的运用,所以更为认识公司信用。

在限期上的短期性上,因为资本有进有出,所以可有各样限期信用。

(3)银行信贷出的资本独立于家产资本循环的钱币资本,二者的动向保持必定的独立性。

(三)国家书用

国际或政府作为债务人借助于债券筹集资本的信用形式

2、基本形式:

国家公债(国家或政府的中长久欠债)、国库券(国家或政府的短期欠债)、专项债券(有指明用途)、银行的透支和借钱

3、作用:

调制政府进出均衡;

填补赤字(发债、调税、挤占央行资本)

(四)花费信用

公司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花费者供应的信用。

2、信用形式

(1)赊销方式

种类:

分期付款、信用卡。

利润:

免息期外利息,商家利润分成。

(2)花费信贷

条件严、利率水平高

3、作用

(1)扩大需求,促使经济增添;

(2)易引起花费的过分膨胀,为经济运转增添不稳固因素。

(五)租借信用

以出租设施或工具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二战后,科技快速发展,设施更新加快。

3、特色:

(1)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发生转移;

(2)一般不得半途解约;

(3)期满作价承购。

4、种类:

(1)融资租借:

承租人选设施,租借公司购买后出租。

(2)经营租借:

出租设施和服务。

供应特别服务;

风险高(半途解约,设施老化,不留购);

租金高;

解决承租人暂时之需。

(六)民间信用

居民个人之间以钱币或实物的形式供应的直接信贷。

用于民间个人之间,为解决生产或生活等方面的花费暂时需要产生。

十分灵巧(填补银行不足);

自觉、盲目、分别的借贷行为;

较落伍的信用形式(利率高、风险大、易产生违约纠葛)

第二节信用工具

一、交易方式

口头方式—账簿方式—书面方式

二、工具分类

1、按活动性质:

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

2、如限期长短:

短期、中长久、不按期和永远性信用工具。

3、按风险利润:

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信用工具。

4、按范围:

地方、全国、国际信用工具。

债券:

由借钱人刊行,贷款人拥有,限期、利率固定,约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非个人性债务凭据。

利润率不等于利率,利润=利息+买卖价差,个人性如银行贷款合同。

公司债券:

1、有担保公司:

不动产—抵押债券;

动产—质押债券。

(1)抵押品可刊行数次债券,挨次为第一抵押债券,第二·

·

·

此次序也是拥有者被清账的次序。

(2)债券拥有人在所有债权人中对抵押品享有优先权。

(3)公司破产时其余财产所有人权益相同。

2、无担保公司:

凭公司信用刊行。

一般公司债券,特别公司债券(还可分成或其余权益)

(1)可变换公司债券:

刊行后一准时间内可变换成同一刊行者刊行的其余证券的信用凭据。

(2)利润公债:

除偿还本金外,利息多少随公司盈余多少而定。

(3)附新股认购权公债

(4)通知公债:

刊行公司在债券到期前,可随时通知持券人按票面金额提早偿还所有或部分的公司债券。

(往常在新债券刊行的若干年内,不得通知回收)

政府债券:

政府公债券、国库券

1、一般国库券是由财政部刊行,用以填补财政进出不均衡;

2、公债是指为筹集建设资本而刊行的一种债券,优势也将二者统称为公债。

3、中央政府—国家公债;

地方政府—地方公债

地方政府债券:

(1)一般责任债券:

还本付息由政府所征收的税收作为担保并没有条件支付。

(2)利润债券:

用其筹资建设项目的收入作为还本付息的根源。

(3)特估债券:

以向筹资建设项目直接得益的财产所有者收税最为还本付息的根源。

(4)住所债券:

刊行人用住所租金作为担保刊行的债券。

(三)永远性金融工具

只需指股票和政府刊行的无穷期公债。

1、政府刊行的无穷期公债。

2、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本而刊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书面凭据。

(2)股票与债券比较:

相同点:

其一,皆为有价证券,拥有必定的票面金额,代表必定的财产所有权或债券的证书;

其二,拥有者能够其获得必定的钱币或其余形式的收入,并可进行转让处理。

1、所有权和债权之别;

2、风险上:

支付酬劳的序次和数目稳固性不一样;

付息的保证程度不一样;

偿债的序次不一样;

偿还期的长度不一样。

刊行人:

股票由股份公司刊行,债权由有偿还可以力的机构、组织刊行信用工具特色:

(一)限期性

1、含义

2、表现:

(1)名义限期:

工具在刊行都明确的规定偿还期。

(2)实质限期:

实质拥有工具的时间。

3、经济意义

对于投资者:

限期长短与风险成正比,与利润成正比;

对于筹资方,限期长短决按限期拘束大小,与融资成本成正比。

(二)流动性

工具快速变现又不导致损失的能力。

2、衡量:

(存单>

股票)

变现所需时间长短;

变现市价钱损益(卖出价-买入价);

变现的交易成本。

3、影响因素:

与市场便利条件有关;

与限期成反比;

与债务人的信用成反比。

(三)风险性

导致风险的可能性

2、主要风险根源

(1)违约风险。

定义:

债务人不执行合同,不按商定利率和限期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

影响因素:

债务人的信用和经营能力;

工具的种类

(2)市场风险(利润率=利润/投资额)

因利率上升而致使有价证券价钱下跌的风险。

市场风险即因为市场上价钱的变化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3)购买力风险

未预期的高通胀的风险。

因为通货膨胀对投资利润率造成影响,使实质盈余率与名义盈余率之间差距拉大。

表现为

投资方:

获取的利息+本金的购买力<

所预期的购买力筹资方:

所支付利息的购买力>

所预期的购买力(四)利润性

2、衡量方法:

(1)名义利润率=固定利润/本金;

(2)即期利润率=固定利润/市场价钱;

(3)实质利润率=(本金损益+固定利润)/市场价钱

【例】债券本金1000元,三年期利率10%,买入价700元实质利润率=(1000*10%+300/3)/700

第三章金融机构

第一节金融机构与资本融通

1、定义:

指特意从事各样钱币信用业务等金融活动的组织实体。

2、构成: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国有独资: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入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证券、信托投资、财务、金融租借、邮政存储机构、财产管理公司、外贸)

直接融资方式:

钱币资本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2)实现路径:

双方可直接磋商或在公然市场上由钱币资本供应者直接购入债券、股票。

(3)特色:

钱币资本需求者直接刊行融资凭据给供应者。

在往常状况下,由经纪人霍证券商等中间人来安排这种交易,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

间接融资方式:

钱币资本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资本融通经过各样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

金融中介机构刊行各式凭据给钱币资本供应者,获取钱币资本

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钱币资本需求者的债务凭据,以此来融通资本需求者与供应者的资本。

金融中介刊行自己的间接债务凭据,将钱币资本供应者的钱币引向钱币需求者。

两种方式比较:

间接:

减低融资花费;

供应长久贷款(短存长贷的矛盾);

刊行流动性较强的工具;

减少融资风险。

直接:

不受限期限制课获取长久资本根源;

经过证券市场来实此刻市场体制作用下资本的合理流动;

拥有加快资本累积的杠杆作用。

投资组合的条件:

资本量;

专业的技术;

专家。

第二节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初期银行

1、钱币经营者:

钱币兑换商、钱币汇兑商、钱币保留者。

2、形成过程:

累积大批钱币

经营出现看法性飞腾:

全额准备—部分准备;

保留钱币—对外放贷

中国初期银行业:

最早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盛宣怀创立,总行在上海。

最早的官办银行—户部银行。

最早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32年在江西瑞金创立。

二、现代银行的形成

1、形成背景

初期银行的限制性。

社会化大生产过程所创建的条件对融资的条件要求。

1694

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记着现代银行的成立。

2、现代银行的成立路径:

其一,初期银行演变;

其二,按股份制原则成立的股份制银行。

3、现代银行与初期高利贷银行的差异:

(1)利率水平适合;

(2)信用功能扩充(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供应与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服务的机构);

(3)拥有信用创建能力(发放银行券和派生计款),扩大信用能力,超出自有资本及汲取资本总和。

三、现代银行业的发展特色

1、发展轨迹:

集中—垄断—寡头

2、集中基础:

(1)生产的集中,大公司与大银行之间的合作;

(2)银行间的竞争。

3、垄断组织的形成方式

(1)银行间的兼并和归并;

(2)分支机构的扩展;

(3)参加制。

形式—银行公司制、连锁银行制4、金融寡头的地位和作用

(1)银行成为工商公司的监察和控制主体;

(2)银行成为社会的公共簿记和总监察;

(3)银行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全能的垄断者和统治者(生产资料和钱币资本)

第三节金融机构的构成

一、市场经济系统下的金融机构

(一)框架

主要构成:

中央银行、银行机构系统和非银行机构系统

1、银行机构系统: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2、非银行机构系统:

保险公司、投资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