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92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安全问题作业及答案_精品文档.doc

一.2008-2012年我国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1.三鹿奶粉事件

曝光时间:

2008.9地点:

河北罪魁祸首:

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证实,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同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产品。

河北省曲周县的张玉军在2007年7月前一直在当地从事养殖业。

在养牛过程中,他经过多次试验,“发明”了将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按一定比例配制“蛋白粉”的方法,据称“能够提高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而且不易挥发,不易被检查出来”。

2.面粉增白剂掺石灰

曝光时间:

2010.4地点:

江苏罪魁祸首:

石灰粉

2010年4月7日,江苏如皋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被发现在生产面粉增白剂时加入了石灰粉,含量竟达30%。

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称将设1年的过渡期限,此次卫生部终于展开禁用调查,却只判了面粉增白剂“死缓”,引来众多质疑。

直至2011年3月1日卫生部发布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3.造假葡萄酒不含葡萄汁

曝光时间:

2010.12地点:

河北罪魁祸首:

水、色素、香精等

2010年12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周边葡萄酒厂家一条龙造假内幕。

在这些造假葡萄酒厂,用水、色素、酒精和香精,便勾兑出“葡萄酒”。

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

4.双汇瘦肉精事件

曝光时间:

2011.3地点:

河南罪魁祸首:

瘦肉精

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

5.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曝光时间:

2011.4地点:

甘肃罪魁祸首:

亚硝酸盐

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

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2个月。

最终该事件确认为亚硝酸盐特大投毒案件。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一般腌制品.发酵的食物.咸鱼.腊肉.熏肉.酸菜等中会存在亚硝酸盐,牛奶中添加亚硝酸盐是头一次,误食亚硝酸盐后可造成心脏呼吸衰竭,心肌受到创伤,形成心肌炎;亚硝酸盐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6.牛肉膏事件

曝光时间:

2011.4地点:

安徽罪魁祸首:

牛肉膏

近期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

其实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用量应有限制,吃多了则可能致癌。

7.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

曝光时间:

2011.4地点:

山东青岛罪魁祸首:

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

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

青岛最近检查了一批使用福尔马林和工业烧碱浸泡小银鱼,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易腐烂。

但是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休克。

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8.毒豆芽事件

曝光时间:

2011.6地点:

辽宁沈阳罪魁祸首:

各种添加剂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2011年6月,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

“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

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

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

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9.立顿农药门

曝光时间:

2012.3地点:

北京罪魁祸首:

农药

绿色和平组织于2012年3月对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牌袋泡茶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于4月24日发布了调查结果。

该组织所抽取的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农药残留;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均含有至少9种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农药残留多达13种。

10.药企涉用皮革明胶事件

曝光时间:

2012.4地点:

河北罪魁祸首:

明胶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而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超标最高达90多倍。

二.论述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大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很突出。

总的来说存在下列问题:

1.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近年中国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报告一二百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

2.化学污染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①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源头污染。

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②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

江河、湖泊以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③生物毒素的污染。

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

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①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问题。

近年来我国添加剂引起变态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如糖精能引起皮肤瘙痒症、日光性皮炎,香料中很多物质能引起呼吸道炎症、哮喘、口腔炎等。

②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生产,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毒理学的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已不能完全适用于转基因技术食品。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视生产轻视卫生,滥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此外,生产者素质较低,规范操作能力差的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发生。

5.食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不够,市场监管不严,基层检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监督体制是怎样的?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

中央政府一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共同负责。

这些部门主要是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对食品进行监督管理,食品从原料到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

农业部负责原料种植养殖环节,负责农田和屠宰场的监控以及相关法规的起草和实施工作,负责食用动植物产品中使用的农业化学物质(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审查、批准和控制工作,负责境内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综合协调查处重大事故,它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直属机构,负责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负责保健品的审批。

卫生部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负责拟定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牵头制定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并对地方执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报告;研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控制信息系统。

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

负责食品安全的抽查、监管,并从企业保证食品安全的必备条件抓起,采取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等监管措施对食品加工业进行监管,建立与食品有关的认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

特别是出口食品加工厂的注册、出口动物和植物性食品检查、活体动物的进出口检疫、出口检验检疫证书的发放等。

商务部侧重于食品流通管理,主要职责是通过积极开展争创绿色市场活动,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监管上市销售食品和出口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

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审批规定。

同时,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无照加工经营农副产品与食品等违法行为。

除上述部门外,还有一些政府机构也参与食品检验和控制。

如,科技部负责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环保局参与产地环境、养殖场和食品加工流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与控制工作等。

这样,中国就形成了按照食品链环节进行部门分工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督框架。

具体分工如下图:

四.结合我国几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论述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案例名称:

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

案例概要: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

案例事实:

①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

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

②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网民在网上发文,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

”为题提出控诉。

危机发生后,沟通的原则是:

坦诚公布,将掌握的信息完整,迅速地对外发布,显然三鹿集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三鹿集团并没有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与采取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一些封锁消息,欺骗民众的行为。

③9月11日。

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标准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

很快在同一天的晚上,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

由此可见,三鹿集团没有统一信息发布的口径,立场和表达方式,造成前后言论不一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公众的信任度。

④9月12日。

三鹿集团没有制定并迅速启动全面,负责的危机管理方案,也没有作出果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