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9179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新文档格式.docx

24.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

25.《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五经》包括《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

26.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两种类型的教育。

27.“骑士七技”指的是: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28.学校教育区别于社会教育的几点是,学校教育加强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29.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0.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1.学生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其主观能动力。

(内因)

32.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3.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补充)狭义的教育是:

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34.所谓教育的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5.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

个人本位论,以卢梭为代表;

社会本位论,以涂尔干为代表),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3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37.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如果问及双重任务,回答:

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

3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9.1902年,首次指定了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这个学制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解放初期我国所用的学制是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

现代教育学制有:

“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两种。

40.学校的课程是指学校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41.形式课程论和实质课程论是资产阶级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近代课程论有:

学科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

4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三种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43.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4.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由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组成。

4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反映某一学科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46.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圆周式两种。

47.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的学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即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49.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他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50.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补充)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谈论法、研究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巩固知识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谈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注意对每种教学方法的理解,对号入座)

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合有三种: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材料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

5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3.班级上课制(夸美纽斯最早论述,清朝末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集体上课。

5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和综合课。

(只有综合课才有课的结构)。

课的类型一般也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55.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56.备课中的“三写”是: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7.备好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58.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59.教学评价主要包括: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的评价。

60.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6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例如:

摸底考试)

6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

在课上进行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6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

64.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65.相对性评价适宜于人才的选拔,但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

66.绝对性评价适宜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合格考试,不适用于人才选拔。

67.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

它能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他们的道德实践,培养他们的品德。

68.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69.德育中的三种内部矛盾是:

认识性质的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

70.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71.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以及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

72.说服包括: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73.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锻炼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注意对说服方法的理解,对号入座)

74.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学记》。

75.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等级制记分法。

76.《学记》上说:

“不凌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P.233“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巩固性教学原则(P.23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启发性原则(P.2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反三”)。

可接受性原则:

古代墨子云“夫智者必量其所能至而从事焉”。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我国古代以来提倡“文以载道”。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家非常注重知与行的研究。

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曾说过“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77.1975年,前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一书。

78.与活动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是学科课程论。

7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80.现代教育的三中心:

学生、活动、直接经验。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教师、书本知识、课本教学。

81.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82.一节综合课的结构包括:

组织教学、检查与复习、提出教学目的并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参考):

1.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的“六艺”是:

礼、乐、射、御、书、数。

2.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方面的工作。

4.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注重德育的现实性;

二是讲求德育的理想性。

5.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或教案计划。

6.在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曾出现过教育万能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等错误理论观点。

7.学生既是教育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8.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受教育者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以及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9.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以及学校讲演。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求全面发展和具有独立个性。

11.教育方法中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以及学校讲演等。

12.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

13.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16.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其中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1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18.所谓教育目的结构,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

19.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点。

20.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制订突出表现为整体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全面性几个特点。

21.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摹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22.德国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

23.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

24.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25.班主任工作的总结可分为全面总结(一个学期的整个工作的总结)和专题总结(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或一个方面的总结)

26.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7.学生年龄特征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特征。

28.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29.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观察法。

30.课外校外教育是指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的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3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心理学。

32.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教科书。

3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34.班级体的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

35.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36.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37.教师具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和独立工作的权利,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

38.教师的劳动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是指最突出表现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

补充:

1.夸美纽斯说过:

“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

”他认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2.现代教育派认为:

教学理解为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取经验的过程,几乎同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一样。

3.传统教育学派认为:

教学理解为在教师传授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

4.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生素质做出的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的规定。

其中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6.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

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7.在欧美一些国家,分组教学分为:

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

8.能力分组概念:

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

9.作业分组概念:

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不同,课程则各不相同。

10.内部分组概念:

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分组教学。

11.外部分组概念在:

是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分组教学。

问答:

1.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2002)

引起求知欲;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中心阶段);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基本阶段)。

2.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003)(2005)

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

本门学科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法特点;

学生的可接受水平;

教师本身的条件;

教学的条件;

教学时限;

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

3.班级上课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是什么.(2004)

现阶段,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它的只主要特点和功能有哪些.(2005)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集体上课。

班级上课制的主要特点(功能)是: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便于系统的传授各课知识;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我国普通学校应遵守哪些德育原则.(2004)

(与教学原则相结合记忆)——(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原则是: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包括: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疏导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可能每个原则单独出简答)。

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及其基本要求有哪些。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基本要求是:

“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对学生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

既要看他们的过去的表现,也要看后来的变化和现时的表现。

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及其基本要求有哪些.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其基本要求是: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

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就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为了取得好的效果,这种要求应当是正确的、简明的、又计划的和严格的。

7.因材施教原则及基本要求有哪些.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8.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002)(2005)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003)(2005)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过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使学生在培养人方面具有好的效果;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应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0.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2003)(2005)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

他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互相联系的四个基本阶段: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1.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2003)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教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004)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3.在教学过程中防止运用中出现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偏向要注意哪几点.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14.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2004)

高尚的师德;

现代人的素质;

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15.教育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什么.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