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中脉的一个简单方法文档格式.docx
《通中脉的一个简单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中脉的一个简单方法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家称“玉柱”,医家称“冲脉”,佛家称“中脉”。
本人通过临床验证,中脉如果堵塞,百脉不通。
心理又是直接控制中脉的总闸门,心理稍不平衡,中脉则堵。
要想使下丹田储备的能量向上升华,必须把中脉守开,否则,能量上升时则会受堵。
要想守开中脉,可以从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依次守开,为能量的升华修好通道。
为使修炼者便于掌握,在短时间内打通中脉,在此,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通中脉的方法:
1、观想聚能法。
观想自己从百会至会阴有一条明亮的光柱,
此光柱上下一致,整体快速旋转,男顺时针,女逆时针,产生向心力,
带动宇宙四面八方的光能向光柱旋聚。
2、观想通透法。
观想自己体内中脉为一条明亮、透明的空管道,如手指粗细。
观想一明亮刺眼的太阳,从百会进入中脉,停留一分钟,
沿中脉下行至会阴,再停留一分钟,
然后沿中脉上行至百会,如此返复进行。
3、百会呼吸法。
观想头顶百会穴处如漏斗状,
吸气时,意念真气由此漏斗进入,沿中脉行至会阴,
呼气时,由会阴上升至百会。
如此反复,久之可感到神行遍体,有返老还童之快感,
还可使大脑尚未开发使用的90%的潜在功能得以开发。
4、中黄直透法。
于阳升之时,活子时已到(男无欲自举,女无欲自开之时),
身体正直,两眼微闭,从内直视会阴,配合呼吸,吸气时自会阴沿中脉上升至百会,
停留片刻,呼气时沿中脉下至会阴,如此反复,待活子时过后收功。
5、真言开通法。
此法简易,不用苦思冥想地观想,
只需意守中脉,念动观世音“六字大明咒”:
唵(嗡)、嘛、呢、呗、美、吽(轰),
用鼻音震动,声音似从中脉发出,可整体震动中脉,也可在某一脉轮上震动,
长期震动,不仅可震开和扩宽中脉,还可治疗体内顽疾。
念时需注意意守中脉,并口念耳听,字字分明,方能不走神。
长期依此法念咒,可消旧业,使心清净下来,还可出现性光。
通中脉时注意事项:
一是在修炼时必须上身正直,全身放松,使中脉气路无阻。
二是不可意念过重,以防头部不适。
经常习炼,即可见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三是习炼之后要气沉丹田,养气收功。
有了前面能量升华的三个条件后,要实施能量升华还须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静心,人在静心之中能量则往上升,相反,在躁动之时,能量则往下降。
因此,要时刻保持清净之心。
二是须将能量加热,能量如水,遇热蒸发为气而上升,遇冷化水而下降。
人体能量要想上升,也须加热。
可用意念观想会阴处有一团火,向上熏蒸下丹田的能量,使其化为气自然上升。
每次打坐之后,体内应有温热膨胀之感。
如果发冷,则说明没有收效。
通中脉是修行必经之路!
通中脉和神通是两回事。
中脉不通,一般是淫欲心太重,都是贪嗔痴堵住了。
讲讲开九窍的方法:
第一窍,“顶窍”百会。
先用中指点在“百会”,再伸掌,掌心对“百会”,同时想“百会”(意念百会)轻拍“百会”,舌顶上鄂发出“嗒!
”声。
顶窍即开。
(关闭百会的方法:
中指对“百会”,意念会阴,轻拍百会,嘴唇闭合,发出“叭!
”声,百会即关闭。
)
第二窍,“意窍”天目。
“意窍”天目,即常说的印堂位置,位于额部眉头之间。
用中指弹天目开意窍。
深吸一口气,憋住气再弹击,弹完吐气,意窍即开。
第三窍,“神窍”玉枕窍。
玉枕窍在脑后,位于脑后枕骨粗隆上的凹陷处(从百会穴向后下方摸,第一个凹陷处即是),正对天目,意窍与神窍连心中间即为总窍“泥丸宫”。
(玉枕窍非膀胱经的“玉枕穴”)。
中指贴于玉枕窍上方,食指压在中指指背,嘴张开,食指指肚弹击玉枕窍,口发“啊!
”声,神窍即开。
第四窍,绛宫膻中。
膻中即中丹田,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中指轻轻点在膻中,向上(头部方向)轻轻一推,“膻中窍”即开。
第五窍,胛脊(夹脊窍)。
胛脊(夹脊窍)为背部两胳膊的连接处,即两肩胛骨中间的空窍,与膻中相对(不是经外奇穴“华佗夹脊”)。
开窍方法:
用一手无名指点压在另一手掌心劳宫穴,做弯曲伸展背部动作,心想“胛脊”窍,吸足气喊“嗨!
”,夹脊窍即开。
第六窍,命门。
小指(肾)点按在肚脐神阙穴,做腹式深呼吸,气入丹田。
吸足气后在用口吹出,,命门处会有沉沉的感觉,此窍即开。
第七窍,气海窍(下丹田)。
气海窍(下丹田)脐中下2寸,下丹田是人体元气贮藏之所。
(气海窍不是任脉“气海穴”)。
第八窍,尾闾窍。
尾闾窍在命门下2寸,骶椎上,正对下丹田“气海”。
不是督脉“长强穴”(下尾闾)。
气海窍和尾闾窍开窍方法:
大拇指指腹按压“气海窍”,逆腹式呼吸(向先天过度),吸气腹向内收,呼气腹向外鼓,心想(意念)“气海窍”和“尾闾窍”,呼气时手猛地一松,二窍即开。
第九窍,会阴窍。
“会阴窍”,注意不是二阴中间的任脉“会阴穴”。
会阴穴在两阴之间,而“会阴窍”是在肛门前口(会阴穴与肛门之间),所以也叫“阴窍”。
中指按百会,食指紧贴按在百会穴后侧。
吸气时脚后跟抬起,提肛;
呼气时,脚后跟向下一蹲,会阴窍即开。
收功。
“百脉朝会”闭百会即可收功。
修身练功、先开九窍。
九窍打开,不仅能吸收宇宙能量精华,而且能排放身体的其他污垢浊气。
关键,“意到”、“手到”、“身到”,重要是要用心去做。
贵在坚持。
“九窍”打开后配合手疗、点穴、推拿及其他自然疗法,有病调理,无病保养,修心养性,强身健体。
季秦安老师“自然疗法保健技能与方法”做的专题讲座
灵珠子老师传天仙丹法回光功夫
三宝乐园的博客
根性户,然后于此处(祖窍)凝聚神光,由此上通下达无不如意,此乃天仙丹法的回光功夫。
其二头部的另一孔穴在鼻下悬空的径寸之地,丹家谓之“悬胎鼎”,又名“虚无窟子”、“虚无窍”,乃鼻下呼吸出入之根。
邵康节诗云: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树之根在地下,人乃无根之树,其根在头上,头为天,足为地,则天根为颠顶百会穴,月窟为海底会阴穴,这也是丹道的两孔穴交感之法。
人体号曰“无根树”,实际上人体的神经系统恰似一棵倒置的大树,树根即扎在脑中,全身的神经都受大脑指挥。
四肢如树的四条枝干,以下肢脚心涌泉穴和上肢手心劳宫穴为对外交通要道。
会阴穴为主干树冠之花蕾,为全身生命力之要害,和头顶百会穴相通,密宗谓之生殖轮和梵轮。
会阴穴(生殖轮)为凝聚性能量的灵蛇蜷伏之处,激活灵蛇,便可使其向百会穴(梵轮)伸长,性能量亦升华为五彩神光,完成丹家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的程序。
《黄庭经》云“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但存泥丸之神即“寿无穷”,故丹家特重“天根”和“月窟”。
然而根必扎在地里,月必悬于天上。
窍的作用和九窍的位置
作者:
混元整体
要素,练功不但要明理知法,还须要懂窍。
窍有三田(上、中、下三丹田),
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
三窍(阴窍、阳窍、中宫窍),共为九窍。
其中上丹田是练功的主窍,……认为得此一窍,可以窥探天地之奥秘,把握造化之玄机。
窍与经络穴位有着联系,但它又不是穴位,因为穴位只能影响局部,窍则联系整体。
“九窍”各有其实际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窍”的存在不能离形,“窍”的作用不能离气,“窍”的运用不能离意。
意、气、形是练窍的基础,所以窍与·
静功的“三层九步功”有关,它包含着“九窍”的练法。
各窍位置和作用:
1、上丹田:
即主窍,在两眼之间,此处是“意”的中心,真气的根源,此窍至为重要。
因为精神意识是生命的主宰,真气是生命之根本,能意识中定,才能感应到整体,其气归根才能运化全身,此窍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守之可祛病延年,失之则衰老衰亡。
意的活动都是通过此窍,是识神的“出入之门”,出则死,入则生,故又有“生死户”之称。
把握了它,就等于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2、中丹田:
在胸部“膻中穴”上一寸五分,是形的中心,此窍开则心胸开阔,形体舒展,经气通顺。
人在突然受到惊吓,形散气乱之时,常不自觉地用手去抚胸部,即与此窍有关。
经络学有气会“膻中穴”之说,因此有人就把“膻中穴”当做中丹田,但注意“膻中穴”不能产生整体全面的舒适感。
3、下丹田:
在肚脐下一寸五分(小腹内部),是卫气的中心,力的根源。
气如不归中心,则气散浮,力无根,所以练功第一步就要求气沉丹田,但不能气压丹田,或意守丹田,只要做到“舒胸松腹”,气就自沉丹田,从而遍布全身,达乎四肢。
4、尾闾关:
又名“命门关”,是劲的中心。
但它既不在尾闾处,又不是“命门穴”,它是在与“下丹田”前后平行相对的腰椎之间,太极拳称之为腰际,它是劲的中心,四肢的活动都与腰劲有关系,腰一动,整体都动,所以有“腰为第一主宰”之说,腰如歪扭,则劲不整,腰有损伤,则全身不能用力。
处腰椎骨大都是稍向内凹,凹深者不能发挥整体劲。
练功要求“掖胯敛臀”,丹田之气自然贴背,此处自会慢慢凸起,与整个脊椎骨形成一条微向内合的弧形。
腰际中正则此窍开,自然上下通顺,力达四肢,发挥整体一致之劲。
5、夹脊关:
它的位置在两肩胛骨之间,与“中丹田”前后平行相对的脊椎骨之中。
此处是势的中心,它处在两肩的连接点上,一般人两肩胛骨突出,不但影响势的舒展,而且有碍督脉的运行,能做到拔背肱弓,则肩胛收,脊背圆,两臂展,督脉通,此窍自开,而有包容一切之势。
6、玉枕关:
在后脑枕骨的之间,它与“上丹田”前后平行相对,是“神”的中心,此处是生命之根,如受损伤,轻则神志不清,重则死亡。
此窍之下,有一凹陷,陷深则窍闭神萎,能注意“顶头直项”,则凹处饱满而窍开神旺。
意与此窍相联,即意与神合,自能“意定神旺”,普照内外,而加强神的作用。
7、阴窍:
亦名“海底”,在裆部两阴之间(相当于“会阴穴”),它是形与势合、统一于“虚”的关键,形属阴,形松势展,达到“虚”,则阴气降“海底”,而阴窍开。
此窍闭,必形紧势缩,内实而不虚。
如能注意“圆裆合膝”,可开此窍,自会产生“外包内撑”,松展如一,形空势虚之感。
8、阳窍:
亦名“灵台”,在头顶“百会”与“卤门”之间,它是气与劲合、统一于“灵”的关键,属气展阳。
阳窍开则气顺劲合,阳气升灵台,此窍不开,则气滞劲呆,下重而不灵。
如能“头顶虚灵”,可开阳窍,自会有周身劲利、虚灵之感。
9、中宫:
亦名“泥丸宫”,在“上丹田”与“玉枕关”的中间,居阳窍上下垂线之上,故又称“十字架”,它是意与神合统一于“空”的关键。
守此窍能使神意交合,真气归正,整体统一,全面平衡,自然会产生神照全面,气润周身,内外清澈,意静性空之感。
九窍分布于身躯的前、后、上、下、中,组成九宫八卦之象,蕴含着太极阴阳之理。
前身属阴,上、中、下三丹田,阴为柔目,主收藏,是养生之处,应含蓄于内,运化周身。
后身属阳,有尾闾、夹脊、玉枕三关,阳为刚,属金,主开放,是运营之所,应扩延于外,卫护形体。
阴窍居下身,为降,属水,主静,应稳定。
阳窍居顶上,为升,属火,主动,应灵活。
泥丸宫居中,中为定,属土,主中和,土为太极之体,它统四象,合八卦,是阴阳相交之处。
守此一窍,即可联系其它八窍。
能九窍相合,则九九归一,有无混化,即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会产生形如太虚,身似宇宙,无内无外,无边无际之感;
到此境界,即无所谓中心,而处处都是中心,也无窍可守,而处处都在窍中,也就是达到了“意无意、窍无窍、无意之窍是真窍”之境。
1.道教谓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
温灸三关和九窍,胜吃长生不老药:
躺下,然后
由下至上,依次在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上
灸盒,同时还放在两膝后侧(委中、委阳)。
正面我摆的是上腹部(中脘、建里),下腹部(神阙、气海、关元),同时还不忘两膝前侧(血海、阳陵泉、足三里)。
道家所说的:
三关:
尾闾、夹脊、玉枕
九窍:
明堂、洞房、泥丸(即百会穴)、气府、鹊桥、重楼、鸠尾、绛宫、黄庭
--九窍穴位,有几个是道家说法,比如明堂,指眉心正中是印堂,往里才是印堂。
任督二脉,是通的。
所谓打通,是说气感通过。
这种说法,常见于练气功的人口中,是不是真的,没人知道。
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到处都是,一句话,没有亲眼见过亲自体验过的所有事情,请首先心存怀疑。
三关九窍”系统理论
中国医道儒哲学术中的“天人相应”独特理论体系“三关九窍”程序属性:
窍名 1.上丹田 窍位 两眼之间 两仪 属阴 罗象 夏 先天八卦 乾 属象 天 后天八卦 离 属象 中女 五行 火 五气 暑五方 南 五色 赤 五脏 心 五膀 小肠 五腑 午 十二时 龙 2.中丹田 窍位 两乳之间 罗象秋 先天八卦 坎 属象 水 后天八卦 兑 属象 少女 五行 金 五气 凉 五方 酉 五色 白 五脏 大肠 五腑 酉
3.下丹田 窍位 脐下四指 先天八卦艮属象山后天八卦乾属象父(说明:
脐下约二市寸)4.尾闾关窍位前对下田两仪属阳罗象冬先天八卦坤属象地后天八卦坎属象中男五行水五气寒五方北五色黑五脏肾五膀膀胱五腑子十二时虎5.夹脊关窍位前对中田罗象春后天八卦震属象长男五行木五气温五方东五色青五脏 肝五膀胆五腑卯6.玉枕关先天八卦离属象火后天八卦巽属象长女7.中央土釜窍位中中罗象长夏先天八卦兑属象泽五行土五气湿五方中五色黄五脏脾五膀胃(说明:
膻中夹脊之中)8.地涌金莲窍位下中先天八卦震属象雷后天八卦艮属象少男(说明:
尾闾下田之中)9.天生宝盖窍位上中先天八卦巽属象风后天八卦坤属象母(说明:
玉枕上田之中)附言:
九窍中的上丹田是医家命名.道名众妙之门 玄关窍(玄关不止一端)释名:
鼻端,自在,目连等.玄关理通三教,学续人天.约有四十多隐讳名词.参习者可以自制成表 以便疑问时,对照九窍方位。
三
谈奇经八脉及三关九窍
经络是人体内气运行的通道。
经络与气一样不是气质上的存在。
《内经·
灵枢》称:
“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有所谓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如果脏腑的虚实得不到内部调节,人体的病候得不到排除和纠正,乃至威胁人体生命的存在。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五别络,以及若干的络与孙络。
其主要的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灵枢》指出: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任督两脉属奇经八脉。
所谓奇经八脉是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蹻、阳蹻,阴维和阳维。
奇经八脉在内功修炼中有独特的作用。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
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益于奇经。
(所以混元内劲养生桩先从手脚上正经得功,在气满之后,再溢于奇经)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内功修炼者),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督脉乃阳脉之海,督一身之阳,任脉为阴脉之海,任一身之阴。
《奇经八脉考》曰:
“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
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中的用语,龙虎大丹是对人体有形窍穴为入手即丹田,进而在体内经过一定阶段的修练,才能产生体内的丹田。
《抱扑子·
内篇》首次以文字形式揭秘了人体丹田之说。
其曰:
子欲长生,守一当明;
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降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注实质为丹房),三寸为上丹田也。
由于丹田的形成,从而反现出人体的三关九窍和一整套修炼龙虎大丹的内景阶梯。
三田者:
上丹田名目繁多,理通三教讳莫如深各家说法不一,众说纷纭。
传统称为祖窍、空窍,人体三百六十五脉络穴皆由面上走其空窍,又称山根,目内眦。
佛曰:
总持门,不二法门,明心见性,性中天。
龙虎大丹称督缘以为径。
《遵生八牋》云:
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
通过对上丹田的修炼,主要是提高神的层次。
《黄庭经》说:
“仙人道术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
对于各丹田的功能,《紫清指元集》中说:
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
中有应谷降宫,藏气之府也;
下有灵谷关元,藏精之府也。
上丹田又称为尽性之门,《修真辩难》上说:
下丹者,练精化气;
中丹者,练气化神;
上丹者,练神还虚。
下丹田往往与肾间命门相沟通。
命门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同时又为下丹田精气出飞之处,有充实的下丹田,是内家拳习练者的阶段性的目标,然而不同的用功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从性命修炼的角度认识丹田。
下丹田关系人的生命,上丹田关系人的智慧,是有一定的实践根据和理论依据的。
如果只有下丹田,得不到上丹田的关照,终究不能长久;
如果仅有上丹田,没有下丹田的根,最终也会得而复失。
这就是从上下丹田的理论说明了性命双修的必须性。
丹田歌诀曰:
下丹田,生阳气冲三关。
中丹田,降龙虎在心田。
上丹田,性中天结金丹。
尾闾关,命根子返先天。
夹脊关,藏精水在腰间。
玉枕关,入泥丸天上天。
文武火,常沐浴得三年。
小周天,用真意河车搬。
大周天,见性地产玄关。
前三田,后三关冲脉穿。
后之学者把九窍(三关在九窍内)编成歌诀曰:
前三三,后又三,三个三,一串穿(注:
九窍不含百会与会阴)。
灸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大法宝。
什么叫灸?
你看这个“灸”字的写法,上边像一个人站立着,斜靠着背后的就是一堆火,它很形象地表现出一个人在烤火的过程。
所以说,灸法的核心就是以火助阳。
宋朝医学家窦材先生写了本《扁鹊心书》,书中认为:
任何疾病或者衰老的状态,都是一个人身体阳气不断消耗、亏损的过程。
如果忽视了整体培补阳气的治疗方法,那都只是隔靴搔痒,难以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窦材先生通过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并得到一位民间中医的点拨之后,总结出了补阳的三大方法:
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只能排在第三了。
他将灸法运用于患者身上,功效倍增,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扁鹊重生”。
而我在临床实践中,也深深感到灸法特别适用于现代人普遍的阳虚体质,是快速调理阳气、补足阳气的最好方法。
温灸三关九窍,大补阳气
灸法现在很多人都在用,但用得好的可不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我们传统的灸法,大多是把艾条直接作用在皮肤上,这就有几大缺陷:
一个是你可能无法接受,艾条在皮肤上烧,会有灼痛感,一不小心还会烫到,容易起水泡、留疤;
二是传统灸法只注重于灸某一个穴位,这就会造成每次的灸量不够,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是在整个灸法的操作过程中,选穴部位复杂多变,艾条配方不统一,操作时间很长,一般人很难把握。
后来,我在临床上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独创了一套三关九窍温灸法。
这套方法改良了温灸的器具,并且创造性地把灸法用在道家修炼核心的三关九窍上,简单易行,舒适安全,且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三关九窍温灸法的几大优点
我的温灸方法结合了灸盒温灸和艾条悬灸的双重优势。
用灸盒来做温灸,它离皮肤六七厘米,这样人体就不会感到疼痛或是起泡,顶多皮肤有点儿发红,而这是正常的,整个灸的过程非常舒适。
再一个,我使用的灸盒,必须是10厘米×
10厘米的大号,这一点
非常重要!
因为要想灸法效果好,你就得大块儿大块儿地去灸。
记住,我所说的灸,作用的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
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在一些小穴位上去下工夫。
但一个穴位代表
了什么?
它代表的是人体一个独特的功能感受区,又不是像一根针尖那么细的点。
所以,你根本不需要这么精确地去灸,治病的效果反而更好。
对于脖子、脸上、腿脚、膝盖等不太好灸的地方,我就用艾条悬灸。
两种方式相辅相成,更加灵活便捷。
更重要的是,我的温灸法是在三关九窍上做的。
打通大小周天是传统道家养生的必修方法,但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要逐节培养元气,集气冲关,耗时巨大。
现在的人都那么忙碌,压力又那么大,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修炼呢?
所以,我把灸法直接作用在任督二脉的关键部位--三关九窍,一做上去,相当于一次性激活了整个大小周天的内气循环,平衡阴阳,达到百病不治而治、不药而愈的神奇效果。
几乎人人都适合用温灸来调理身体
我在天津有一个患者,这位女士五十几岁,患关节炎已经有十五六年了,非常痛苦。
当时,我看到她整个人脸色苍白,全身浮肿,行动僵硬,手足关节都变形了,稍微一动就叫疼。
我断定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阳虚体质,全身经脉都不畅通。
我先让她躺下,然后由下至上,依次在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上灸盒,同时还放在两膝后侧(委中、委阳)。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1个小时做下来,她躺的那张床上,两层的被褥都被汗水湿透掉了,这意味着她体内大量的寒气被排了出来。
她告诉我说,温灸时,只感到一股暖流从背后逐渐渗透全身,四肢马上感到温暖,整个人觉得非常的轻松。
按她的话来说,恨不得再做5个小时才好。
这位女士用温灸坚持调理三个月后,体重从180多斤恢复到120斤,整个关节和手足的活动显著改善,就连多年的胸闷、气喘等冠心病问题也好多了。
而且,这个灸法对体质虚弱的人更有奇效。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意思说阴阳是互根、互生的。
通过三关温灸法,就能激活阳气,调和气血,对身体整个的气血化生有重大的帮助。
我还治疗过一对姐妹,那个小妹体质虚弱,是典型阴血不足的体质。
我就用了三关温灸法,并重点加强灸她的足三里、三阴交15分钟,然后再配合脏腑的调理。
半年之后,她的体重增加了8斤,体质增强,脸色白里透红。
足三里穴可调补脾胃之气,三阴交穴可滋养阴血,通过这两者加强配合,哪怕是阴血再不足的人,也能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关九窍温灸作为一种基础的灸法,保养身体再好不过。
我一直强调,任何的疾病都是整体失调,因此需要先从整体上来调理,再在局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
而沟通督脉和任脉就是从整体上来增强身体抵抗力的。
督脉号称“阳脉之海”,任脉号称“阴脉之海”,沟通任督就是沟通阴阳。
阴阳一平衡,身体的任何问题就都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了。
傻瓜式”温灸法
——改善生存现状的健康计划
这位女士用温灸坚持调理三个月后,体重从180多斤恢复到120斤,整个关节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