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719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型企业融资活动研究大学毕设论文文档格式.docx

1绪论

1.1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微型企业迅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微型企业数量众多。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对我国微型企业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约3000万个微型企业,涉及人员近3亿人。

据粗略统计,微型企业创造的最终服务和产品的价值约占我国GDP的一半,完成的税收超过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50%,创造的就业岗位占我国城镇总数的75%以上。

微型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及改善民生上作出重大贡献。

然而,虽然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融资问题成为微型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2008年金融危机中,融资问题加剧微型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

统计数据表明,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中,自有资金可满足自身需求的仅占12%,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则占到80%,其中资金严重不足者为20%。

因此,关于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2选题意义

微型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改善产业结构,弥补企业和社会服务空缺,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近年,微型企业由于其本身的融资渠道狭窄,缺乏担保抵押手段,以及借款申请难以通过,使企业经营资金紧张,难以扩大再生产,同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导致其生命周期较短。

可见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要使我国经济发展能够进入更高的水平,就必须抓住微型企业,使其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对微型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进行研究,确定其发展模式。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20世纪中期,Modigliani和Mille提出MM定理,创建资本结构理论,提出无公司税和公司税两种模型。

在一定条件下,资本结构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公司的市场价值是由预期收益的现值所决定的。

20世纪后期,学者们把“不对称信息理论”运用到融资领域,极大地为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Dewatripant和Maskin(1995)提出银行对企业进行“预算软约束”的问题。

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对银行进行部分信息的隐瞒,导致银行无法准确评估企业财务能力及资金风险。

在提供贷款过程中,银行为降低资金风险更倾向于大企业。

1981年,Stiglitz和Weiss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发表《不完备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提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拓充了信贷配给理论。

由于企业向银行隐瞒投资风险的大小,银行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资金的风险,若企业将资金用于高风险项目,银行就有可能无法按时收回贷款,因此,银行不能只以利率估算收益,还应考虑贷款风险,从而提高贷款利率,低风险企业也因此推出信贷市场。

上世纪70年初,EdwardS.Shaw和RonaldMckinnon等经济学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提出“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抑制”是指由于金融机制的不健全和金融信息的不对称,金融市场难以筹集社会资金,以及政府的过分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造成金融利益和经济利益下降的现象。

随后,Mckinnon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

政府应放宽对金融体系的管制,提高实际利率,增加储蓄,增强投资者和储蓄者的金融中介活动,增加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Hodgman(1961)和Martinell(1997)提出“双短企业”,即信贷历史短和经营时间短的微型企业。

由于企业缺乏贷款经历,银行无法根据以往的贷款经历评估企业的信誉度,因此怀疑企业还贷的能力,不愿向微型企业提供贷款。

1.3.2国内文献综述

隆雁翔在《试论如何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环境》中分析,在金融环境变化中,中小企业融资受到的影响。

他认为我国如今只有较少的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到相关的金融服务。

其次担保机制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因不能满足贷款担保的条件无法完成企业的融资工作。

最后我国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并且有些条款没有得到落实。

他对此提出解决方案。

我国应进一步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完善与其相关的法律体系,企业应提升自身的实力。

罗树凌、蔡卫中、敬文举在《从企业自身竞争力构筑视角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认为我们不能只考虑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否则将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应该把重点放在企业自身上,因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自身条件。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缺乏相对的稳定性,缺乏竞争能力等问题。

同时影响了企业的信用,进一步影响其融资能力。

认为企业不应把金融机构融资作为自己的首选,应首先增强自己,坚持现金流经营,对系统实行价值链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有效解决资金少和融资难带来的困局。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提高企业实力的关键,中小企业应大胆引进人才,提高自身的研究开发水平,构筑自身的核心技术。

王洪生在《微型企业的界定、融资约束与化解途径》中把企业资金来源分为内、外源性融资,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微型企业融资方式,指出我国的证券交易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银行与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对称机制,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及体制障碍。

我国微型企业应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方式进行融资。

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积极协调沟通达到信息共享,政府对微型企业融资提供保障以及设立专门的微型企业融资部门。

刘杰在《我国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浅析》中指出虽然我国政府分别从减少税收和增加资金支持来缓解融资难问题,但由于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因此不能从单纯依靠政府的角度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要多角度考虑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

首先,我国缺少针对微型企业融资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其次,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因此,政府要大力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并且提高微型企业自身素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周劲波、丁振阔在《基于融资模式创新视角的微型企业研究》中以创新的角度对微型企业进行研究,分别从微型企业、政府、中介、金融机构分析融资难的原因。

提出我国微型企业可组团增信,即地缘上相近的微型企业自愿结成信用共同体,其成员任何一个向银行申请贷款,则其他成员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

微型企业也可以通过资金互助模式增加融资渠道,以及保企合作模式即保险公司为微型企业开发的一种贷款保险。

最后政府为无资产抵押的微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谭淑霞在《融资次序理论与我国微型企业发展研究》中深入分析微型企业融资中的瓶颈问题,提出微型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健全增加了资金偿还的风险,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提高为其贷款的要求;

其次是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及与金融机构利益缺乏双向耦合性。

作者根据融资次序理论提出,国家应设立专门的微型企业担保部门,为微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微型企业与金融机构达到有效的沟通,创新并借鉴国外的微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1.4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对微型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

第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国内外关于微型企业融资的研究文献,总结分析大量的研究数据,汲取本文需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是综合法,把现代的融资理论和微型企业融资发展的现状相结合,构造出国内微型企业发展的正确模式。

第三是案例研究法,结合相关案例对微型企业融资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改善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1.4.2研究框架

第1部分是绪论,简要概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方法,主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简单的评述。

第2部分是微型企业融资的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叙述,对微型企业下定义,以及对融资理论的基础进行简述。

第3部分是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主要是对微型企业融资现状进行描述,并对微型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第4部分是案例分析,结合具体公司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第5部分是缓解微型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及建议,针对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作出解决方案。

第6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文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对该论题研究的重点。

2微型企业融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基本概念

2.1.1微型企业的界定

如今,现在还没有划分微型企业的统一标准。

比较典型的划分类型有以下几种:

法国和日本在人数上进行限制,法国规定员工人数不超过9人,日本将制造业20人以下,服务业5人以下的企业划分为微型企业,也称“零细企业”;

欧盟委员会还限制了资产规模,规定人数10人以下,资产不超过200万欧元的企业为微型企业;

美国对微型企业的定义是贫困人口拥有的员工不超过10(包括不支薪的家庭成员)的公司。

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规定,大部分行业规定10人以下企业为微型企业。

其中,工业企业为员工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以下。

本文借鉴国外微型企业的界定,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把微型企业界定为资产总额在1500万以下,企业雇员人数小于30人,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或家庭经济组织。

该企业具有员工少,自主经营,经营权与管理权高度统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特点。

2.1.2微型企业的特征

规模小。

微型企业无论是从资产总额,还是雇员人数与中小企业相比,都反应出一个小字。

创办微型企业的成本较小。

其所需的创办资金一般不多,有些甚至可以白手起家。

而且企业的固定资产少,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粗糙而简单。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人格化的公共管理现象突出,往往依靠创业者的人格魅力维系企业内部稳定性。

微型企业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创立的,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的方式,其雇员一般多是亲朋好友,其次才是人际关系圈外的人。

因此创业者主要依靠人格魅力及与雇员的关系关心雇员,使企业获得更强的凝聚力。

此外,微型企业创业者运用个人的才能开拓市场,适应市场,凭借个人魅力建立起一种具有严格等级的人际关系结构,形成企业的发展基础。

换句话说,当微型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或创新技术进行融资时,企业的创业者的信用就成为投资者最看重的因素。

微型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依靠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等非正规制度的约束和规范。

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人们以各种方式进行信息的沟通,各个微型企业之间构成错综复杂的交易网络和利益关系。

久而久之,企业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

一旦有人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受到大家的排斥、声誉受损等惩罚。

在企业内部,雇主与员工之间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互助互利的平等关系。

即使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依靠这种理念仍然可以让企业继续运作。

大部分微型企业组织结构灵活,存在不稳定性。

微型企业经营灵活,能够提供专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但同时灵活性也增加了微型企业的经营风险。

对于追求收益稳定的投资者来说,收益的不稳定增加了投资风险。

此外,微型企业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很难抵抗外部冲击,面临着较高的倒闭率。

这些使得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

2.1.3微型企业融资的特征

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的特点与其生产经营特点一致,需求的资金规模小,资金周转期短且要求服务便捷、方便等特点。

然而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为节约交易成本,微型企业“小、短、快”的贷款需求会使得他们失去规模效应。

因此,微型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微型企业只得转向民间借贷,但是这种融资方式成本较高,给其带来严重的经济威胁。

2.2企业融资理论基础

2.2.1权衡理论

20世纪70年代,罗比切克(Robichek,1967)、梅耶斯(Mayers,1984)、考斯(Kraus,1973)、鲁宾斯坦(Rubinmstein,1973)、斯科特(Scott,1976)等人提出了静态权衡理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通过增加借债获得税收优惠,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但由于企业债务无限上升,使企业财务状况更加恶化,加大了破产的可能性。

若企业破产,则给企业带来破产成本。

若企业没有破产,也会带来相应的额外成本,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

因此,企业必须衡量减税收益和破产成本。

根据权衡理论,负债企业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节税利益减去预期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即V1=Vu+TcB−FPV(FPV为预期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包括由于债务过高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财务危机成本),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因企业债务而增加的企业价值和债务增加导致上升的企业风险成本和额外费用相等的平衡点上。

Ang(1991)在权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微型企业融资问题,他认为由于大部分微型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企业发生破产时,创业者承担大部分破产成本。

当微型企业向亲朋好友或银行借款时,需要对借款利息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其花费的利息比借债获得的避税收益多得多。

因此,很少微型企业通过增加借贷获得税收优惠,最优的融资结构就是依赖于自身。

2.2.2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Weston和Brig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创立期,成长阶段(一般又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加速成长阶段,成熟成长阶段),成熟期和衰退期。

美国经济学家Berger,A.N.和Udell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融资理论完善了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其信息条件的限制、资产规模和资金需求的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也要相应的变化。

在微型企业初创时期,资产规模小,缺乏有效抵押资产,财务记录、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很难获得外源投资,这一时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或亲朋好友。

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创业者开始重视财务记录完善的重要性,逐步完善企业财务信息,信息透明度提高,有效资产也有所增加,这时企业可通过抵押资产向银行、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在成熟期,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市场,企业的利润稳步增长,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并且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信息透明度更高,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下降,融资渠道增多。

这时,企业可将一部分留存收益转化为资本,逐渐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随后,企业将进入衰退期,若企业想继续发展下去,必须寻找新的机会。

2.2.3融资次序理论

Myers(1984)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提出融资次序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小微企业在开发新的项目需要资金时,优先依赖自身内部资金或亲朋好友的借款,其次考虑向银行贷款。

遵循“先内源,后外源”的融资顺序。

在外源性融资中,企业优先选择“债务性融资”,其次进行“股权性融资”。

当企业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股权投资时,会向外界传达企业运转的质量信息,外界投资者会误认为企业因资金不足而发行股票,进而低估企业的股票价格,影响企业市场价值。

而内源性融资或无风险债券不会影响外界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的判断。

因此,企业是根据交易成本来选择融资方式。

2.2.4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供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

Stiglitz和Weiss(1981)建立信贷配给基本模型,即“S-W模型”。

提出信贷配给是建立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部分贷款人可以得到全额贷款,而一部分贷款人因为信用基础不好,即使支付较高的利息,仍无法获得贷款。

Whette(1952)对Stiglitz&

Weiss(1981)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拓展,他认为当借款人风险中性时,银行抵押品的要求成为信贷配给的内生机制,银行对有抵押品的借款人要求同样的利率会造成信贷配给。

王霄和张捷(2003)提出中小微企业相对大企业存在较大的信贷缺口,是因为微型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抵押品,从而无法满足银行借贷的要求,因此,在向银行借款时被剔除。

3微型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微型企业融资现状

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内源性融资是微型企业融资的主要融资方式。

微型企业创业者主要通过亲朋好友借款、企业盈利和创业者自身积累等自身储蓄的方式融资,直接融资很少。

主要是因为微型企业内部体制不健全和信用工具单一,而证券市场对微型企业的要求门槛高,导致企业很难获得外源信贷融资。

微型企业很难获得外源信贷支持,国内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微型企业的贷款门槛很高,“嫌贫爱富”仍是四大国有银行的诟病。

据调查,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仍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62.3%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

这是由于部分微型企业信用程度低,拖欠账款,逃废债务,还贷问题突出,导致银行不愿为微型企业提供贷款。

3.2原因分析

3.2.1企业自身缺陷

第一,微型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低,导致微型企业整体缺乏竞争力,抵抗高风险的能力较差。

第二,多数微型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出现领导集权、员工越权行事等问题,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

第三,财务方面,由于微型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不完善,账务信息不真实,财务透明度较低,在融资时,提供不真实的账务信息,银行无法准确的评估企业的还贷能力,以至于不愿承受风险向企业提供贷款。

第四,微型企业资产规模少,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并且缺少合适的担保机构。

第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微型企业创业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破产率高,平均寿命短。

极大地影响了微型企业的还款率,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得不更加谨慎。

3.2.2融资成本高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银行对微型企业贷款的风险较高。

由于微型企业数量较多,涉及的行业也较广泛,银行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对申请的客户进行审批,在审批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审核费用。

受理后,银行需要对客户的抵押房产进行评估,评估的费用也需要微型企业承担。

2013年国家工商局对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所占比例的调查显示,融资环节的各项担保费、评估费、审计费、保险费等其他中介费居高不下,54%的企业反应融资成本高问题,2014年上升到60%。

其次,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违规收费的费用占企业缴纳的各项费用的37%,加重企业的负担。

对于重视资金时效性的企业,银行放款的时间较长,导致有些微型企业更愿意选择民间借贷。

而民间借贷的利息是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3-5倍,导致企业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

同样,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和获得稳定的收益,往往会降低贷款成本,扩大贷款的资金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减少贷款频率。

3.2.3贷款违约率高

微型企业普遍信用意识较低,因为其融资困难,一旦获得贷款,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部分企业使用贷款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即使不是自身所擅长的行业,这就增加了偿还贷款的风险。

如果投资失败,则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和利息,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还有一些微型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抽逃资金,逃脱债务。

微型企业经常发生不按合同履行合约的情况,致使投资人对微型企业的信誉持严重怀疑态度,加重了微型企业贷款的困境。

3.2.4缺乏抵押担保

微型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中,银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和稳定的收益,要求微型企业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

然而,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本身没有过多的有效资产,甚至没有固定资产(如厂房是租赁的、机器设备简陋)。

目前,银行贷款的额度一般是抵押房产价值的60%。

微型企业因本身缺少可抵押资产,从而增加了贷款的难度。

部分微型企业转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但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较高,微型企业缺少可担保的资产。

信用担保是抵押担保品最好的替代品,但由于我国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制度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存在较大的风险,并且提供的担保额度有限。

3.2.5融资渠道单一

微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缺陷,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微型企业贷款渠道非常有限。

微型企业融资主要分为内源与外源投资。

内源融资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和亲朋好友,但提供的资金额度有限,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外源融资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公开股权融资,银行基于资金的安全,往往会对微型企业设置严格苛刻的贷款条件,并且银行针对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有限。

另外,微型企业也可以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但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