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7111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20杨乾吉将军抗日行谊补遗浮山月报春季版Word格式.docx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杨乾吉担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保安第七团(简称“保七团”)团长。

1938年夏,调往台山加强抗日防务。

1939年初,杨乾吉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攻江门、新会的作战,先后参与“江会鏖战”、“反攻会城”等战事。

1942年,调任中国远征军第54军驻昆明办事处处长(少将)。

1947年,因病在家乡辞世。

据梅重清先生在《1938年台山县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情况》中回忆,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台山党支部在任远中学(现台城文化站)举办了一期“台山抗日知识研究班”,参加学习的有九十多人,课程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在办班期间,党支部通过李嘉人(1914-1979,台山三八人,与赵元浩教授是挚友,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发展浮石村赵彬(赵崇活)作为党员,赵彬又在本村发展了赵育欣,赵育欣后来到横水发展组织……这些同志都是“台山抗日知识研究班”播下的一批种子,成为抗战时期的中坚力量。

梅重清强调,如果没有一定得力的统战人物,很难掩护我们党开展活动。

他在文章中着重介绍了杨乾吉,认为杨乾吉对共产党有着深刻的认识,是积极主张抗日的先进人物,给台山抗先队很大的支持。

台山抗先队(全称为台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组织)成立于1939年2月,它的成立使党有了一个团结群众的外围组织,不仅把台山的有为青年吸收进来,而且团结教育了一批有抗日热情、要求共产党领导抗日的青年农民,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时,抗先组织遍及全县,分设四个支队(其中一个是三区支队,即第一支队,包括都斛、浮石),四十多个大队,还有一些独立中队,人数达三千多人,并且掌握了浮石、莘村、山背、五十等地的乡村武装。

以后的战争证明,凡有抗先组织的地方,都有抗击日本侵略军队的行动。

1993年出版的《台山党史》记载:

“1939年3月,江门及新会相继沦陷,抗日前线将士艰苦奋战,弹械粮药奇缺。

由于前线战斗频繁,抗日战士伤亡较大,台山抗先队多次组织战地服务队到江门、新会前线为伤病员服务。

战地服务队有男女队员五十多人,其中十多人参加保七团政训队。

战地服务队在前线工作了两个多月,队员们不怕脏不怕累,冒着枪林弹雨到战场上抢救伤病员,为他们敷药换药,送饭送水,洗补衣服,精心护理,为战士上政治课,教战士唱歌,为战士表演文艺节目。

后来,前线有些伤病员需要撤回荻海(今属开平)五邑民众医院和公益福宁医院治疗,荻海、三围、密冲和公益等地的抗先队组织了伤兵服务队,派出队员到医院负责日夜轮班护理工作。

台山人民支前劳军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前方将士,保七团团长杨乾吉为此亲自专程到台山抗先县队部,代表前线将士向台山人民表示敬意和感谢”。

李海先生在《古鼎华与中区抗先队》一文中也记载:

“1939年3月底,江门、新会为日寇所陷时,保七团在其团长杨乾吉率领下,在新开公路沿线抗击日军,作战英勇,对老百姓也比较开明。

1988年出版的《抗先研究》一书记载,保七团是驻防台山的一支抗日军队,该团在江会前线作战坚决勇敢,得到群众赞扬。

台山抗先队对该团给予大力支持,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冬,新闻记者林铃到开平抗日前线采访杨乾吉团长,就是由台山抗先队员带路摸黑到达保七团前线驻地的。

1939年夏天,该团部队由前线撤回台城休整,抗先队发动群众沿途以香茶、鸡粥、糕点夹道欢迎,军民亲如一家,许多士兵感激流泪。

这一系列的工作,使台山抗先队同保七团士兵建立了密切的情谊,所以杨乾吉团长曾亲自到抗先县队部表示感谢。

《抗先研究》中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大事记”记载,1939年7月4日,抗先台山县队部经过与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李超雄的斗争后,依期召开了全县抗先代表大会,总结了抗先队成立以来的工作,李嘉人、陈能兴、梅易长、杨乾吉等在会上讲话,改选陈觉生为队长。

 这次会议粉碎了国民党右派屡次破坏抗先队的阴谋,大大鼓舞了青年群众斗争的信心。

当抗先县队部召开全县代表大会受国民党顽固派阻挠压制时,杨乾吉团长仗义执言,他在大会上对代表们说:

“抗先队员是台山的好青年,你们为保七团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战地服务队给我团弟兄很大的鼓舞,我很感谢你们。

有人说你们的闲话,说是共产党操纵的,你们可不理他。

抗日救国是对的,你们的工作成绩很大。

以上史料佐证,杨乾吉立场鲜明给了台山抗先队很大的支持,这是抗先县队部统战工作的成功一例。

在抗战时期,杨乾吉团长和他率领的保七团官兵军纪严明,爱国爱民,作战英勇,与抗先队和当地人民群众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情谊,对广东当时的抗日斗争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二)林铃回忆杨乾吉之抗日事迹

赵元浩教授当年是中山大学抗先队成员,1938年3月曾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赵元浩在参加大会后,同年6月回到台山组织成立“台山学生救国联合会”,并向台山一中全体师生汇报了参加该次大会的情况,以扩大对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

当时,杨乾吉率部驻扎在台城和三八附近,与抗先队成员稔熟,因此,我猜测赵元浩教授应该认识杨乾吉团长,彼此之间有交集。

林铃先生在《我最难忘的两件事》中对杨乾吉的抗日事迹赞誉有加。

林铃是台山人,新闻界著名记者,与赵元浩在1935年一起毕业于台山一中高中。

毕业后不久即从事进步、革命新闻工作,先后在粤港七八家报纸担任过记者和编辑。

1947年1月与赵元浩等革命同志创办香港《经济导报》,搜集、研究国外经济资料,宣传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是党在香港的宣传出版机构,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继续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并任华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教授,后转广州工商联担任《广州工商》总编缉、宣教处处长及广州统战部领导。

1983年离休后,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

1938年8月,林铃到香港民族革命通讯社华南分社当记者,社长林焕平是一位进步作家,当时香港各种进步文化活动都有该通讯社成员参加。

民族革命通讯社的任务是:

一方面把国内解放区发来的电讯、通讯在香港转发给各报纸选用,另一方面在香港采访新闻通讯,与特稿、新闻资料和国内通讯一起编成《新闻通讯稿》,发给海外各中文报纸,每周发一至三次,发稿的对象包括东南亚、美国、拉美国家和欧洲各国的中文报纸,大约有四五十家。

1938年冬天,日军侵占广州之后,继续深入侵犯中山、新会、开平、台山一带。

四邑是华侨之乡,海外华侨报纸为关注家乡的安危,需要香港民族革命通讯社提供这方面的消息。

由此,通讯社特派林铃到四邑前线去采访。

林铃在台城找到台山抗先队领导李嘉人和黄复懋,向他们了解台山动员人民抗日和活跃在抗日前线的抗先队情况。

林铃跟随几位台山抗先队成员,一起到前线去采访。

 

林铃在文章中回忆:

“那时抗日前线在开平的单水口(今称水口镇),那里驻有抗日的保七团,是我们这次要去采访的地方,我们坐车到三埠,在暮色苍茫中转乘小艇前往单水口。

那里寒风飒飒,整个河面见不到其他舰艇,我预感到战火可能随时会在前面发生,心里不免有点恐惧。

但我立刻又以要向抗日英雄学习来鼓励自己,竭力以理智加以控制,才使自己慢慢镇静下来。

到单水口后,我由抗先队员带领着摸黑走到保七团的营房,访问了团长杨乾吉。

杨团长与其他许多国民党不抗日的军官不同,他与当地人民一起,团结抗战,立下过战功,被四邑人推崇为抗日英雄。

他躯体魁梧,个性爽朗,有英雄将领的风度。

我和他谈了近一个钟头才匆匆告别。

”当时,保七团因为军纪严谨,而且每个排都配有“捷克造”机枪,与只有杂牌步枪的民兵团队截然不同,被四邑人民称为正规军。

林铃在四邑采访的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收获相当大。

他先后写了《访问英勇抗战的杨乾吉团长》、《江会之战》、《战火笼罩下的四邑巡礼》等稿件。

这几篇通讯,在海外很多的中文报纸都刊登了,华侨们纷纷传阅,引起相当大的反响。

1947年,林铃与赵元浩等同仁在香港共同创办《经济导报》,该刊物至今仍延续出版,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堪称奇迹!

目前,经济导报是中央政府唯一准许在大陆公开发行的香港经济类刊物,是一份有助于两岸四地高层人士分析获取全球经济资讯、热点新闻、掌握世界经济脉搏的权威性刊物。

(三)杨乾吉与二次粤北会战

1939年12月,杨乾吉率部北上韶关参加粤北会战,担任团长,直属于第三十五集团军。

他是第一次及第二次粤北会战时期第四战区驻粤部队的重要长官之一,时任第四战区的总司令为爱国将领张发奎将军(1896-1980,抗战胜利后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后任陆军总司令),副总司令为余汉谋。

粤北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广东中北部山区展开的大规模战役。

日军为了攻占当时的广东省战时政府驻地韶关,打通粤汉铁路,分别于1939年12月、1940年5月、1944年11月发动三次大规模向粤北地区进攻的战役。

据2005年8月22日的《羊城晚报》记载,第一次粤北会战是当时广东战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历时近一个月,最后日军败退。

前两次以中国军队全面胜利告终,中国将士共歼灭日军两万多人。

第三次粤北战役,日军攻占韶关,打通粤汉铁路,广东省国民政府被迫向西部山区迁移,直至抗战胜利才迁回广州。

涂然先生在《徐尚同校长的社交统战活动》一文中回顾:

“1939年12月,翁源县周陂镇驻了保安第七团,团长杨乾吉是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爱国军官。

保七团不仅军纪严明,驻地的卫生搞得好,军民关系也很协调。

徐校长多次去团部同杨团长坐谈,邀请他的军队与学生赛球,杨团长还先后派出朱副团长和陈营长给翁源中学的学生上军训课。

徐校长是在党的领导下,有意识地对国民党军队开展统战工作。

浮石先烈赵庄毅参加了第三次粤北会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6军160师478团副团长,这一次以中国军队失利而告终。

1945年1月,第66军参加第三次粤北会战,在韶关城南与日军连续激战55小时,后因兵力不足,撤出韶关。

赵庄毅在此次惨烈的战役中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在撤退过程中不幸病逝于仁化县,享年44岁。

赵庄毅是浮石村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的革命先烈,其不朽功勋永远铭记在乡亲们心中。

(四)结语

从已知的史料考证,无论从今天或是过去的历史背景条件看,杨乾吉将军不仅是一位抗战坚决勇敢的黄埔将领,而且是一位爱国爱民的进步军人。

正如文史资料《记杨甲三旅长生平》总结:

“杨甲三(杨乾吉)从参加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在黄埔军校受到共产党人的影响,为争取国家民族的生存,尽了一个爱国军人的职责。

”诚哉斯言!

1938年12月杨乾吉在台山驻军办公

杨乾吉在担任保七团团长时与战友们合影

《张发奎口述自传》记载了中国军队与日军三次粤北会战的惨烈战斗

《抗先研究》记载了杨乾吉及赵元浩的抗日事迹

采访过杨乾吉的林铃与赵元浩教授是挚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