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593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7、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8、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9、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

“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由此可见,“皇帝”的称号()

A、是君权神化的产物B、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C、带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适应了“家天下”的需要

10、清人崔迈指出:

“封建之设,不知所起,其可考者自黄帝迄周二千四百年而后废。

始非不可废也,弊未极也。

自秦以千年,郡县之法日弊矣,安知后世不复为封建也?

然天下世变多端矣……封建之时,不知有郡县,后世或更有出于封建之外者,未可知也。

”在此,崔迈()

A、主张恢复宗法分封制B、否定郡县制的合理性

C、囿于历史循环论错误D、预言政治制度的变革

11、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明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12、“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中朝制度B、郡国并行制度

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13、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有()

①“朕”为皇帝专称,郡下设县,县以下设乡、里②“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③“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④“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

‘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15、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

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促使这种“士风”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庶族士人崛起

C、三省六部推行D、内忧外患频仍

16、唐代中后期,出现许多“使职”,他们由皇帝因事任命,事已则罢,权力极大,但这类官职无官品,并不能列入传统的职官序列。

这反映当时()

A、政治制度的混乱B、政治制度的创新

C、三省六部制崩溃D、皇权进一步加强

17、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18、“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

”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19、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C、参与政务,秉旨办事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20、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21、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2、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000名观众。

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B、统治者重视戏剧教化

C、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3、麦克尼尔在其《世界史》中这样描述雅典民主,“尽管雅典公共生活有民主政治形式。

但雅典的领袖和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即使像伯里克利那样的政治家也不例外”。

下列选项中对该材料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有明显的精英政治倾向

B、雅典心制本质上仍然属于寡头政治

C、雅典民主制度下民众没有实际政治权利

D、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24、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

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答案是:

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25、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

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这表明(  )

A、德皇世袭、无限期

B、德国因行专制之实故难以迈进资本主义

C、德皇也是政府首脑

D、这是德国政治向民主化过渡的失败

2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

杰斐逊指出:

“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

”他强调了()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

28、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9、“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

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30、《清史稿》记载:

“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

3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32、小明同学在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致命伤。

“……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在反对外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

用这张照片可以研究()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33、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

“……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A、放弃辽或半岛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C、有条件归还中国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34、“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

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

史学界认为:

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

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9分)

二、非选择题(35题21分,36题18分,37题10分,共49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这定。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

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

……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

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

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

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

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材料三: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在公元前451年提议通过的公民权法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雅典政制》),其效果、或许其目的也是对公民和外邦人的身份进行严格的区分。

——戴维斯《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

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

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在西方国家民主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早期的民主,比如二战以前的民主,基本上就是选举制代议制民主。

但是在二战以后,人民发现只选举政府是不够的,还要人民能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参与自己身边的事务。

——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与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相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何种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的内涵主要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表现形式及其局限。

3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人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杰里·

本特利·

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对俄国和日本构成挑战的外部因素及其各自面临的内部挑战。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俄国的改革相比,日本社会改革的突出特色及其成效。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1—5:

BABDD6—10:

BCBAD11—15:

AADCB

16—20:

DDACC21—25:

CDADD26—30:

ABCDC

31—34:

ABBC

35、

(1)特点:

①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

③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背景:

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2)变化趋势:

①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

②监察权独立行使。

本质问题:

皇权不断强化。

(3)特点:

①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

②投影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

③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④在其他行政制度上有相应举措。

(任答三点即可)

36、

(1)局限:

民主政治参与者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特权。

特点: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而非间接民主制。

(2)内涵:

制订1787年联邦宪法:

实行联邦制和总统共和制;

确立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等原则。

(3)表现形式:

公民选举和议会立法。

局限:

普通公民直接参与得不到保障。

37、

(1)外部因素:

工业文明的挑战及冲击。

内部因素:

俄国,农奴制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日本,幕府统治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面临全面的危机。

(2)特色:

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基础上进行;

“脱亚人欧”。

成效:

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