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461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计算机网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满分答案文档格式.docx

4、最近许多提供免费电子邮件的公司纷纷推出一项新的服务:

E-mailtoPage,这项服务能带来的便利是(B)。

A.利用寻呼机发电子邮件B.有电子邮件时通过寻呼机提醒用户C.通过电话发邮件D.通过Internet打电话 

5、对于网上购物,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是(C)。

A.现金B.邮局支付C.信用卡D.银行电汇 

三、判断题 

1、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相比,内部管理都需要网络地址。

(√) 

2、广播式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技术。

(Ⅹ)

3、如果多台计算机之间存在明确的主/从关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计算机可以控制其它连接计算机的开启与关闭,那么这样的多台计算机系统就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

(Ⅹ) 

四、多选题 

1、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B),广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D)。

A、几公里B、不超过10公里C、10--100公里D、数百公里以上2、网络按服务方式分类,可分为(A、B、C)。

A、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对等式网络D、数据传输网络 

3、网络按使用目的分类,可分为(A、B、C)。

A、共享资源网B、数据处理网C、数据传输网D、对等式网络 

4、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A、B)。

A、点对点传输网络B、广播式网络C、数据传输网C、对等式网络 

5、下列(A、B、C、D)属于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收发电子邮件B、电子商务C、远程教育D、电子政务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

 

答:

为了方便用户,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资源相连,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网络通信、资源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和互动操作的能力。

最基本功能是在传输的源计算机和目标计算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子网+通信子网。

2、计算机多用户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在共享资源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集中的单机多用户系统与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比较说明 

单机多用户 

网络系统 

CPU 

共用一个或几个 

多个处理机 

共享资源 

共享主存 

共享服务器 

终端工作 

分时 

网址通信链接 

客户端工作 

不能独立工作 

客户机能独立工作 

操作系统 

集中管理 

有自已的操作系统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分别由那些主要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通信子网由两个不同的部件组成,即传输线和交换单元。

传输介质也称为电路、信道,信道(channel)是通信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包含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和转发信息的设备。

传输介质是指用于连接2个或多个网络结点的物理传输电路,例如,电话线、同轴电缆、光缆等。

通信信道应包括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它是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的。

采用多路复用技术时,一条物理传输介质上可以建立多条通信信道。

通信子网负责整个网络的纯粹通信部分,资源子网即是各种网络资源(主机上的打印机、软件资源等)的集合,提供信息与能力的共享。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 

一、填空题 

1、在Internet上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被划分为16个网段,写出它的子网掩码:

255.255.240.0。

2、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淹没”低速的接收方,属于ISO/OSIRM中数据链路层 

的功能。

3、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属于ISO/OSIRM中表示层的功能。

4、按照IPv4标准,IP地址202.3.208.13属于C类地址。

5、UDP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无流控、不排序的服务。

二、判断题 

1、面向连接服务是一种类似电话通信系统的模式,无连接服务是一种类似邮政系统的

模式。

2、面向连接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Ⅹ) 

3、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

不同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

有相同的功能。

4、网络域名地址一般通俗易懂,大多采用英文名称的缩写来命名。

5、域名地址WWW.CEI.GOV.CN中的GOV表示非赢利组织。

三、单选题 

1、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A)。

A.协议B.介质C.服务D.网络操作系统 

2、以下哪一个选项按顺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个层次(B)。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表示层和应用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转换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D.表示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物理层和应用层

3、IEEE802.3与以下哪些网络体系结构相关(B)。

A.TokenRingB.EthernetC.InternetD.以上都不对

4、IEEE802.5与以下哪些网络体系结构相关(A)。

A.TokenRingB.EthernetC.InternetD.以上都不对

5、下列IP地址种属于组播地址的是(C)。

A.10000001,01010000,11001100,10100000B.00101111,00100000,10000000,11110000C.11100000,10100000,01100000,00010000 

D.11000000,00010001,10001000,10001110 

6、主机A的IP地址为202.101.22.3,主机B的IP地址为203.10.21.4,两机通过路

由器R互连。

R的两个端口的IP地址分别为202.101.22.5和203.10.21.5.掩码均为255.255.255.0。

请指出错误的说法(B)。

A.主机A将数据发往R,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为202.101.22.3,目标IP地址为

203.10.21.4 

B.主机A首先发出ARPP广播询问IP地址为203.10.21.4的MAC地址是多少,路

由器R对此广播包进行响应,并给出B的MAC地址 

C.路由器在网络203.10.21.0发出ARP广播,以获得IP地址203.10.21.4对应

的MAC地址,主机B对此广播包进行响应,并给出B的MAC地址 

D.路由器R将数据发往B,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为202.101.22.3,目标IP地址为203.10.21.4 

7、一个路由器有两个端口,分别接到两个网络,两个网络各有一个主机,IP地址分别

为110.25.53.1和110.24.53.6,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请从中选出两个IP地址分别分配给路由器的两个端口(B)A.110.25.52.1和110.24.52.6 

B.110.24.53.1和110.25.53.6C.110.25.53.1和111.24.53.6 

D.110.25.53.1和110.24.53.6 

8、当网络段不超过185米时,使用10BASE-2的优点是(C)。

A.连接相对简单 

B.下载使用,容易进行故障诊断C.每个节点可直接连到电缆上 

D.最便宜的电缆选择 

9、IPv6将32位地址空间扩展到(B)。

A.64位B.128位C.256位D.1024位10、 

IPX地址的组成是(B) 

A.网络号,主机号 

B.网段号,网络节点号,套接字号C.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D.网段号,网络节点号,主机号 

四、多选题 

1、下面哪三种协议运行在网络层(A、B、D)。

A、NWLinkB、IPXC、TCPD、IP 

2、虚电路服务包括如下阶段(A、B、D)。

A、建立连接B、数据传送C、回答服务D、释放连接 

3、下列说法中属于OSI七层协议中运输层功能的是(A、B、C、D)。

A、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并分割成较小的单元传输。

B.使会话层不受硬件技术变化的影响。

C.跨网络连接的建立和拆除。

D.拥塞控制 

4、下列以太网拓扑结构要求总线的每一端都必须终结的是(A、B)。

A、10BASE-2B、10BASE-5C、10BASE-TC、10BASE-FX5、按照网络的IP地址分类,属于C类网的是(A、C)。

A、11000001,01000000,00000101,00000110B、01111110,00000000,00000111,00001000C、11001010,11001101,00010000,00100010D、10111111,00101101,00001100,01011000

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为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

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

或精确定义为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本身由5层组成: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什么是网络协议?

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3、试说明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区别。

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IP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s)用于确定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它是每台主机唯一性的标识。

联网设备用物理地址标识自己,例如网卡地址。

TCP/IP用IP地址来标识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但源和目标主机却位于某个网络中,故源地址和目标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但这种标号只是一种逻辑编号,而不是路由器和计算机网卡的物理地址。

对于一台计算机而言,IP地址是可变的,而物理地址是固定的。

4、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在地点。

请分析:

①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是否合适;

②如果合适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算出每个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B类地址前2个比特规定为10,网络号占14比特,后16比特用于确定主机号,即最多允许16384台主机。

B类地址范围为128.0.0.0至191.255.255.255。

因此,129.250.0.0是B类IP地址中的一个。

题中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说明在后16比特中用前8比特划分子网,最后8比特确定主机,则每个子网最多有28-2=254台主机。

题中说明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但没有说明这16个不同的地点各拥有多少台机器。

如果是“平均”分配在16个子网中,即16个子网中任何一个地点不超过254台主机数,则选用这个子网掩码是可以的,如果某个子网中的机器数超过了254台,则选择这样的子网掩码是不合适的。

如果机器总数超过4064台,选择这样的子网掩码也是不合适的。

从以上所选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可知16个子网的主机共16×

254=4064台主机。

设计在主机号前网络地址域和子网中“借用”4个比特作为16个子网地址。

这16个地点分配子网号码可以选用129.250.nnn.0至129.250.nnn.255,其中nnn可以是0~15,16~31,32~47,48~63,64~79,80~95,96~111,112~127,128~143,144~159,160~175,176~191,192~207,208~223,224~239,240~255。

可以按这些成组设计子网中的一组或分别选用其中的16个。

而每个子网中主机号码为1至254。

4、简述下列协议的作用:

IP、ARP、RARP和ICMP。

IP:

IP分组传送,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ARP:

将IP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也称正向地址解释;

RARP:

将物理地址映射为IP地址,也称反向地址解释;

ICMP:

IP传输中的差错控制。

5、IP地址为192.72.20.1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4,求该网段的广播地址。

子网掩码的第四字节为244,写成二进制为11100000。

即高位3个1是子网掩码,23=8说明共划分出八个子网;

低位5个0是每个子网的IP地址数,25=32说明每个子网共有32个IP(可分配给主机的为32-2=30)。

各子网的IP范围是:

子网1:

0---31;

子网2:

32--63;

子网3:

64--95;

子网4:

96--127;

子网5:

128--159;

子网6:

160--191;

子网7:

192--223;

子网8:

224--255。

给定IP192.72.20.111的主机地址是111,在子网4的范围内,因此该网段的网络地址是192.72.20.96,广播地址是192.72.20.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