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教案Word下载.docx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教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与诗人生平,就《致云雀》全诗进行层次划分,加深对主旨理解。
环节六:
归纳《致云雀》的主旨。
并通过语言特点来加深对此的理解。
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体会两首作品语言的不同。
与本单元之前学过的诗歌相比较,体会不同作者的青春感怀不一样的特点。
(备注:
前三环节为1课时,后面为1课时。
)
【具体内容与步骤】
任务:
通读两首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问:
语言上有怎样的体会,或读到哪些意象令人深刻?
明确:
语言上------《峨》深沉冷静、压抑……
《致云雀》欢快明丽、抒情……
意象上——《峨》雪峰、太阳、山海、罅隙、雄鹰、雪豹、蜘蛛……
《致云雀》云雀、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草地、花蕾……
比较两首作品意象的不同特点
按模式完成表格
1、《峨日朵雪峰之侧》
《峨》
意象
特点
主旨或情感
峨日朵雪峰
无名、不高(仅)
太阳
决然
山海
无穷引力、一片
石砾
滑坡、嚣鸣
雄鹰、雪豹
(激情有力)
岩壁
锈蚀
蜘蛛
小的可怜
“我”
仅、小心、真、但?
只?
探、惊异、血滴渗出、渴望、默享
快慰、孤独、小心、努力、
2、《致云雀》
《致云雀》
云雀
诗人
高贵少女
金色的萤火虫
被绿叶遮蔽着的玫瑰
……
欢乐的精灵、掠过、飞翔、歌唱,
欢乐、迅捷、自由
隐身但吟诵诗韵,唤醒希望和忧虑
深居深宫楼台但派遣为爱所苦的情怀
在深山幽谷不显露行止影踪但传播晶莹的流光
遭受热风摧残但依然释放香甜
1、补充昌耀创作的变化,知人论世,读懂作者的情感抒发。
补充内容:
诗歌创作的几个阶段
昌耀的个人创作与其人生际遇和生存处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1950年4月,38军114师在常德吸收青年学生入伍,未满14周岁的王昌耀瞒着家人报考,被录取。
成为该师文工团的一员,后随军北上,于1951年赴朝鲜作战,期间两次回国参加文化培训。
1953年因为身负重伤回国疗养,后进入河北荣军学校读书。
1955年完成学业,随后,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到青海工作。
(1)1953-1967时代洪流中的放歌。
1953-1955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主题:
新华颂
1955-1957早期青海题材的作品---主题:
建设之歌、新生活的赞歌
1957-1967地下写作的作品
不少改写的作品,改写后的作品不仅重塑了诗的形体,还改变了诗的主题。
在最初发表时候显著的颂歌特征在改写后具有以下特征:
审美取向上,表现出对功利性的超越和对历史的思考,普遍带有深沉,郁结,悲凉的美学特征;
内容变得丰富甚至复杂起来,淡化具体的社会事件,政治事件,并以思考代替赞美,使诗歌形象和情感内涵变得复杂甚至相互矛盾;
形式上删减掉夸张的抒情,压缩句式,把意象重新组合,运用象征暗示,构成深藏不露的意蕴,使诗句的节奏变得紧张充满张力;
语言上,将原先热烈激昂的情绪更换为深沉冷静的语调,将原来的单纯明快和豪迈改为忧郁和沉痛的低吟。
(2)1978-1985年。
新的意象和主题的锻造期。
此时诗歌的主题具有多重性,既有对时代的热烈赞颂,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还有个人抱负的强烈表达。
此刻,1979年,昌耀结束20多年的流放生活,重新回到青海省文联工作。
经历了种种磨难的诗人在“重新领有自己运命”的时刻,回顾以往的岁月,感慨万千,有许多话要说,有愤怒也有感动,有欣喜也有心痛,如何书写不平常的过去,既需要好好思量,又必须立即付诸行动,因为时光不等人,时机也不等人。
(3)1986年-2000。
焦虑期。
此阶段,昌耀遭遇到的生活经历事业感情等方面的困扰,反映在作品中就呈现一种病态的审美取向和焦虑情绪。
作品普遍带有深沉、郁结、悲凉的美学特征,投射出一种理想追求、生命价值、历史意识和哲学精神相互纠结的焦虑诗绪。
2、主旨理解
意象理解+背景介绍=品出诗人的主旨情感。
攀登的山峰不高,无名------成就一般
血滴从鞋底渗出----攀爬的过程艰辛
指关节楔入巨石的罅隙----依然坚持
渴望雄鹰或雪豹为伍----实际没有,孤独
锈蚀的岩壁----艰苦环境
一只小的可怜的蜘蛛默享----坚守
主旨:
生命卑微,但依然努力。
生命渺小,依然强劲的生命力。
坚守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冷静。
3、体会语言特点
深沉冷静的语调,营造壮美凝重的氛围,抒写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根据之前梳理的“意象”,细读作品,借助表格形式比较其他意象与云雀的关系,初步理解作品主旨。
显然,“云雀”与“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有共同点。
同时,发现将“云雀”比作这几个意象的时候,都有一个转折的环节。
思考转折内容的共同点。
即“隐身”“在深山幽谷不显露行止影踪”“深居深宫楼台”“遭受热风摧残”都预示着什么含义?
联系作品背景。
有隐喻的同时,也有对比。
哪些意象与云雀不一样?
归纳找出并思考。
《致云雀》
正面写云雀
侧面写云雀
云雀的歌唱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优美音乐”对比
(1)晶莹草地的春霖声
(2)雨后苏醒的花蕾
虽明朗欢悦清新,但不及云雀的音乐
(3)爱情与美酒的颂歌
虽甜美但不及云雀神圣的极乐音流
(4)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
与云雀相比,只是空洞的浮夸和贫乏
1、诗歌创作背景与诗人生平
(1)这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一个最为普遍的特征。
这个时代的作家很多都以此为题材。
(2)社会背景:
18世纪后期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使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某种限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好景不长,不久这种有限的稍微自由的政治环境就因为种种原因而大大改变。
法国拿破仑新王朝的破产和英国反动政府为了扑灭英国人民群众正确自由的活动,采取了一系列严酷镇压手段,使得刚刚获得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各阶层人民重新又陷入痛苦的压迫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文人们只能借作品来抒发内心的愤怒和压抑。
(3)诗人写这首诗歌的时候,黑暗恐怖正严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沦落街头;
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人们生活依旧贫困;
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有幸请愿,但是一切行动都遭到统治者的血腥镇压。
(4)关于作者本人
雪莱出生贵族家庭,作为长子,可以承袭财产与爵位,但他选择了远走他乡,选择了对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
天生的叛逆者(18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公然宣传无神论,不到一年被牛津大学开除;
随后跟结识妹妹的同学哈利艾特背着父母私奔结婚,生活困难并未挫伤他们的锐气,她俩跑到都柏林,支持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和宗教解放工作;
1814年与妻子哈利艾特离婚,与葛德文的女儿玛丽结婚,因长诗《麦布女王》抨击强权压迫而触怒统治者,被英国大局判定“不道德的观点和行为”剥夺了他对两个孩子的抚养权,被迫离开英国迁居到意大利。
背井离乡的雪莱坚持英语诗歌的同时,积极支持意大利人的民族解放斗争。
充满社会良知的诗人(始终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一起)
雪莱的死:
1822年,雪莱在出海迎接朋友返航中遭遇风暴,不幸溺死,年仅30岁。
伦敦《信使报》幸灾乐祸地报道了这一则消息:
“那位亵渎神的诗歌的作者雪莱已经被淹死,此刻他知道是否有上帝了”。
雪莱死后,他的心脏和骨灰埋葬于罗马,墓志铭是两个拉丁单词:
CORCORDIUM:
众人之心的意思。
这是雪莱生前为自己拟定的铭文。
墓碑上还刻着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三行诗句:
“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贵的瑰宝”
2、诗歌层次划分
1-6节:
描绘自由歌唱翱翔天际的精灵----云雀
其中,1-2为其形象;
3-6为其翱翔歌唱的背景。
(整体形象)
7-11节:
分别运用一连串的隐喻和拟人来歌颂云雀,分别比作云间雨滴、诗人、高贵少女,金色萤火虫,玫瑰花。
这些隐喻的特点,分别基于“甜蜜”“香气”“光”的体验,让人感知到云雀的如梦般清灵的美好。
(正面歌颂)
12-14节:
诗人将云雀的歌唱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优美音乐进行对比,反衬出云雀歌声的无与伦比。
春日落下的雨声,对爱情与美酒的赞颂,凯旋的歌声,婚礼的音乐,一切都不足以与云雀向比拟。
相反,云雀则神圣、甜美和充满希望。
(侧面歌颂)
15-17节:
思考云雀歌声如此美妙的原因。
其中,先追问是山川或爱构成快乐的源泉还是因为对痛苦无感苦闷的阴影不曾靠近使然;
接着诗人推测出无论清醒沉睡,云雀对死亡定然有着更深沉而真实的参悟使然的结论。
18-19节:
诗人描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痛苦,思考现实生活中之所以不能像云雀那般欢乐的原因。
即人们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有贪婪的欲望,有憎恨、骄傲和恐惧,有泪水与哭泣。
20-21节:
诗人表达出要像云雀一般,以“鄙弃尘土”的艺术技巧,和谐炽热的激情唱出甜蜜美妙的歌曲,抒写丰盛富饶的诗篇,来让“全世界”“侧耳倾听”自己呈现的云雀般的欢欣、饱含希望、超凡脱俗的歌曲。
3、将作品中的意象及含义再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以下
把云雀比作一朵烈火的轻云,从地面升腾,扶摇直上,格调高昂。
把云雀比作昼空里的星星(启明星),白日的光辉使它幽暗,但它的灯盏还挂在天边;
比作月亮,躲在一片孤云后面,在夜空中把清辉流洒;
比作隐身的诗人,用智慧的吟诵,唤起希望和忧虑;
比作高贵的少女,夜阑人静的时候,用歌声派遣为爱所苦的情怀;
比作金色的萤火虫,在深山幽谷传播晶莹的流光;
比作绿叶隐蔽着的玫瑰,让温暖的风窃走芬芳的香味,但偷儿却被浓郁的芳香熏醉。
通过以上博喻,创造出欢乐无处不在,爱无处不在,和平满宇宙的意境。
1、诗歌主旨解读
(1)诗人假借云雀这一形象,通过对云雀美妙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歌颂,体现了为建立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雪莱著名的“三大颂诗”(《云》《致云雀》《西风颂》),无不表达诗人浪漫主义的理想:
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并为之奋斗。
2、语言特点
(1)《致云雀》诗歌形式工整,每节均由四短一长的五个诗行构成。
而且每节的前四个短诗行都是由抑扬格三音步(trochaictrimeter)构成,而后面的一个长诗行则是由抑扬格六音步(i-ambichexameter)构成。
这种创新性的音韵构成是诗人在刻意模仿云雀那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以期在诗的节奏和感官效果上达到一种融合和对应。
(2)大量运用了单音节和双音节的短小词汇,使得诗行读起来轻快跳跃,仿佛云雀正歌唱着飞翔在读者面前。
这种形式以及音韵安排规范而固定,又能与诗中所赞美的云雀及其欢快的歌声完美地呼应,体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技艺。
(3)纵观全诗,每节诗行都采用了ababb的尾韵(endrhyme)的韵式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回旋往复的音乐感。
3、比较两首诗语言上的不同:
《峨》的语言深沉冷静,便于表达诗歌营造的谦卑忧郁而有坚韧的特点;
《致云雀》整体语言风格节奏明快,大量丰富的隐喻利于表达其奔放浪漫激情与坚定理想的情怀。
4、与前面作品比较,青春感怀的异同。
学生各抒己见即可。
相同点:
均有责任,使命,担当,以及心系苍生民众的胸怀。
不同点:
有些激昂、博大;
有些沉稳冷静;
有些狂飙突进,有些雄视天下;
有些直白坦率,有些含蓄委婉。
【板书设计】即教案中两个表格
【作业布置】
1、练习册本课4、5、6
2、阅读《西风颂》,比较两首作品。
【教后记】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