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语教材中的文章体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小语教材中的文章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小语教材中的文章体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原因也许就在学习未得要领。
他们每日在教室里对着书或油印的文选,听教师讲故事,故事是记得了,而对于那表现故事的方法仍旧茫然。
难怪他们表现能力缺乏了。
”(叶圣陶、夏丏尊:
《关于〈国文百八课〉》,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03页)。
他对以内容分类的国文课本提出批评,“时下颇有好几种国文课本是以内容分类的,把内容相类似的古今现成文章几篇合成一组,题材关于爱国的合在一处。
这种办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围,一方面失去了国文科的立场,我们未敢苟同。
”
叶圣陶先生编写教材最突出特色是以“文话”统领单元。
《国文百八课》就是“每课位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
其中文话是编排的纲领,文选配合文话,文法修辞又取材于文选,这样不但让每一课成为一个单元,而且让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编写思想为人教社教材编写主导思想,现行人教版教材虽然多次修订,但依然延续的是叶老以“知识”单元为主要编写形式,同时注重读、写结合训练;
在教材选文上,以实用文即文章体选文为主,虽然也编选了一些文质兼美的选文,但仍然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
北师大版教材是以“内容”(有人概括称“主题”)单元为主要编写形式,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上体现出倾向性。
北师大教材的特色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扩大人文视野、丰富生活实践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二.文选类文本教材的独特教育价值
不同选文体现的不同理念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呈现;
而语文教学内容不同于语文教材内容,它是在对语文教材内容“筛选”的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我们国家语文教学的现状,语文教学内容不是固定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开发”。
因此,能够做到“语文课程教材化”、“语文教材教学化”就成为十分关键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语文教材的“文选”特点,使广大一线教师既不能偏离文本,但又不能完全依照文本,要做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辩证统一。
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要做到教材“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辩证统一。
三.根据以上原因,开设“小语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研究”课程,就是通过对不同文本类型教材的文化学(文学素养)、文章学(知识体系)的分析,重新建构有效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教学思想。
第一节 文章体(实用文)文本的功能定位
本节主要介绍文章体文本的实用教育价值,从而明确此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定位。
要想说明文章体文本的特点,首先要先清楚它和文学文本的本质。
区别文章体文本是和文学文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二者根本性的区别在于语言符号系统构成的不同;
也体现了现代语言学科和语文学科的研究成果。
何为“文本”?
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
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物。
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ECTs(entitiesthatconstitutetext,即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
如:
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
何为文章体?
文章体文本在语言符号方面的特点与文学性文本不同。
一般来说,构成文章文本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含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文章体文本在文本主题确定性上具有不可随意改变性,也就是说文章体文本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主题。
我们平常所说的实用文就是指文章体文本。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文学文本与文章文本在语言符号性质和体系构成上有根本的区别,即:
文章文本的语言符号的意义所指稳定,语言组织和结构安排的逻辑性加强了这一意义的趋中心化、单一化;
而文学文本其语言符号和构成系统是自足的,意义呈现为多义和复杂状态。
有些文学类文本,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和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的诗词、小说和戏剧等,因为其文本语言的所指意义比较简单、明确,也同样可以纳入到“文章文本”之中。
(《文本解读与意义生成》蒋济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学概念源于西方,英文是Philology,包含了“语”和“文”,“语”指语言,“文”可以指“文字”,也可以指“文章”、“文学”。
因此语文学有三义,一是指语言文字学,一是指语言文学,一是指语言文章学(曾祥芹编.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5.)
由于文章体文本的内容涵盖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四方八象,无所不包,而其主旨内涵明确、具体,思想主题清晰、直白,所以它的思想内涵主要是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丰富学生的客观知识。
文章的体裁,一般人把它分做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四类。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记事文和叙事文的合称。
记事文又叫做记述文,是把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像的情形,将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形状、色彩、状态、情景、性质、效用、方法记述下来的文章。
叙事文,又叫做叙述文,是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变化,使人知道事实经过的文章。
(二)论说文:
论说文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
说明文是解释事物、阐明事理、分析因果、说明意义,使人知道事物、事理或因果知识的文章;
议论文是发表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列举理由和例证,来确立自己主张,使别人信服为目的的文章。
(三)抒情文:
凡是抒写个人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微妙情绪,如忧悒、颓唐、宁静、兴奋等心灵感触的文章,就叫做抒情文。
(四)应用文:
凡是人们日常生活上,为了处理公私事务所写的文字、文书,都属於应用文。
常见的应用文如:
书信、日记、便条、公文、契约、柬帖、启事、对联等等都是。
第二节 文章体文本的教学
通过介绍文章体文本的文体形式,使学生强化对这一类文本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写作学知识认识。
尤其文章体文本在写作时有大体相同的表达形式,如借助一些写作手段强化文本的文体风格,从而达到强化这一类文本的信息功能特点,更是对学生习作训练强化的很好“样本”类型,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实用文主要是以单元教学形式编辑的一些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五《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六《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七《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观潮》、《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第五单元《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八单元《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自读课文《五彩池》、《迷人的张家界》。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桂林山水》、《记金华的两个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第二单元《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的四篇有关“读书话题”的文章,《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第三单元《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
第七单元《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
人教社六年级上册:
第二组《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第四组《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
第七组《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
六年级下册:
第二组《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第三组《十六年前的会议》、《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
第五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京版教材中三年级上学期:
《五美元的故事》、《小喜鹊的两个家》、《奇妙的鲤鱼溪》、《可爱的鼠狐猴》、《遥远的恐龙世界》、《国宝金丝猴》、《新加坡街头见闻》、《葡萄沟》、《美丽的北海公园》、《登上企鹅岛》。
四年级上学期:
《可贵的沉默》、《尊严》、《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海底世界》、《五彩池》、《自然界之道》、《神奇的鸟岛》、《赵州桥》、《参观人民大会堂》、《北京的四合院》、《咱俩的秘密》、《神秘的死海》、《小岛失踪之谜》;
选读课文《天山的托木尔峰》。
四年级下学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吃虫的植物》、《一夜的工作》、《马背上的小红军》、《在大海中永生》。
五年级上学期:
《拐杖》、《北京老人》(略读)、《森林警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军神》、《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略读)、《北方有个小木屋》(略读)。
五年级下学期:
《桂林山水》、《在炮兵阵地上》、《深山风雪路》、《一双美丽的蓝凉鞋》、《在金牌面前》、《木笛》、《圆明园的毁灭》、《半截蜡烛》、《郑和远航》、《义犬复仇》、《金色的脚印》、《母爱》(略读)、《这是儿子的鱼》(略读)、《挑山工》、《鲁本的秘密》、《走独木桥》(略读)、《夜晚的实验》(略读)、《丰碑》、《草地夜行》、《白求恩与孩子》(略读)、蒋筑英(略读)。
六年级上学期:
《开国大典》、《枣核》、《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归国》、《天然动物园漫游记》、《黄河之水天上来》(略读)、《顶碗少年》、《“钢琴之王”的微笑》、《迷人的张家界》(略读)、《小狗与大画家》、《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一个这样的老师》。
附录:
《鲸》(京版五下)
鲸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
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
鲸的特点
形体
习性
食性
呼吸
睡眠
繁殖
2说说课文是怎样说明鲸是很大的动物的
3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
可以使用一种方法来说明,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说明。
4搜集、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第二章 文章体(实用文)文本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样本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
一.“样本类”文本内涵
“样本”说,在中国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
“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角色。
”(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第十六卷,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68页。
)
在叶圣陶语文教学论中,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怎样读、怎样写得“方法”。
怎样读、怎样写,应该首先是知识,但在叶圣陶看来,知识是随着技能走的,而技能又是随着“选文”练的。
怎样读、怎样写的“知识”,从语文课程内容研制的角度讲,维系于被选用的这一篇“选文”。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知识是溶在选文里的,需要学习者在阅读的经验和揣摩中去发现,有待于生成和提炼。
离开了特定的选文,知识无从生成,也就谈不上学习。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
凭借就是国文教本。
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去理解,理解不了的有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
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即方法)。
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的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
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即方法)。
在人教版、京版的教材编写中,有相当的文本属于“样本类”。
这一类文本主要为了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尤其在中年级学段,由于学生正处于“段落”学习阶段,因此对一个有章法的段落形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年级同样安排了为了学习“写作知识”的样本类文本,如文学性较强的说明文、游记等。
“样本类”文本选练点在培养学生“聚焦思维”,即能够从文章的写作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写作章法去进行日常阅读和写作学习。
因此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的。
”一般这一类文本在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样的问题:
“想想这一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鼠狐猴》)“仿照下面这段话的写法,写一段话,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
(《桂林山水》)“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如,列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鲸》)“默读课文,说说赵州桥什么样儿,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二.“样本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功用
“样本类”文本属于“实用文”,即作用于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叶圣陶出于“普及”、“启蒙”的目的,在编写教材时大量选用“样本类”文本,到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培养学生基本“听、说、读、写”能力而编入的“读写结合”文本,目的都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阅读”的理解。
而且,这一类文本,只有在理解了“知识”后,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
因为这一类文本在行文上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随着“知识”的逐步减少,学生可掌握的知识点也就越来越少,最后实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还是主要关注文章写作的“形式”,因此以前教师在教授这一类文本时,主要解决“行文”等“知识”问题,即主要关注一篇文本“怎么写的”。
通过“怎么写的”去发现“写了什么”,而“写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按照“写的方法”去“写”,因此教师需要教授、学生需要了解的就是“怎么写的”。
但是,按照我们之前引用学者对实用文功能中的认识,以及我国课标中对实用文功能的要求,即“明确实用文的阅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
实用文阅读教学就要为达成这一目标服务。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讲授“基本说明方法”“区分观点与材料”;
我们也可以在培养科学精神、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并“区分事实和观点”“区分相关知识和不相关知识”,筛选信息,依托文本探究论证信息的逻辑框架等,让学生思考并付诸实践。
因此,教师还应该通过“形式”理解“内容”,认识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内容的。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能够更“自觉”地了解行文特点和特定内容,为今后的读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可爱的鼠狐猴》、《美丽的北海公园》、《登上企鹅岛》、《赵州桥》、《长城》、《颐和园》、《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鲸》、《新型玻璃》等文本为例,说明“样本类”文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可爱的鼠狐猴》选自京版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本单元选文内容基本是常识类的,在写作特点上以说明为主。
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说明文,在语言上具有区别于一般科学说明文具有文学性说明文的特点,便于三年级学生学习时能够对说明的事物产生兴趣。
如《鼠狐猴》是说明文,其中一、四、五自然段用的“记事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二、三自然段用的是“叙事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在行文上体现出不同特点,也体现出科学说明文和文学性说明文的不同特点。
“记事文”是指将人和物的状态、性质、效用等,依据作者所目见、耳闻或想象的情形记述的文字,成为记事文。
“叙事文”是记述人和物的动作、变化,或事实的推移的现象的文字,成为叙事文。
(夏丏尊刘薰宇《文章做法》,中华书局2007年版)
科学性说明文的语言是记事文语言风格,而文学性说明文的语言是叙事文的语言特点。
《可爱的鼠狐猴》是中年级课文,中年级以段落训练为主。
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例,这一段描写围绕一个中心句(重点句)“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展开说明。
本段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句展开说明的。
而在表达方式上用了“描写”的艺术手法,使鼠狐猴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行文的活泼、生动,使文章富有情趣和想象。
因此教师在教授本文时,要抓住行文(说明)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想象地理解鼠狐猴特征,同时渗透写法上的艺术效果。
《可爱的鼠狐猴》(京版5册)
14可爱的鼠狐猴
在北京动物园的大家庭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猴--鼠狐猴。
它的样子像老鼠,尾巴同狐狸的差不多,头和手脚又像猴子,所以叫鼠狐猴。
鼠狐猴非常有趣,深受游人喜爱。
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它们刚来动物园不久,一只鼠狐猴逃出笼子,一会儿蹦到桌子上,一会儿跳到柜顶上,一蹦一米多高,几个饲养员被折腾得满头大汗,也拿它无可奈何。
要不是鼠狐猴不小心掉到抽屉里,饲养员不知还要费多大劲儿才能逮住它。
刚生下来的鼠狐猴小得可怜,只有花生米那么大,体重才4克。
三天过后,它们就能跑动,在圆珠笔杆上爬上爬下,有时还爬上人的大拇指。
长大后也只有50克左右。
多么有意思啊!
鼠狐猴是杂食动物,水果、粮食什么都吃,特别喜欢吃昆虫,一年四季离不开。
动物园里有专人饲养昆虫,供它们一日三餐。
鼠狐猴的老家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那里气候炎热多雨。
鼠狐猴来到我国北方,每到寒冷的冬季,尽管住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可它们还是无精打采。
冬天有人很难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夏季才是观赏鼠狐猴的好时光。
《登上企鹅岛》是一篇“游记类”的说明文。
第二节 “用件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
一、“用件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在课程论研究者王荣生先生对文本类型的划分中,提出“用件类”文本。
这是作者在“定篇”、“例文”、“样本”(这三类文本也是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诸位语文研究专家对文本的功能意义的界定)之外的另一类文本。
王荣生认为:
在“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
在“例文”,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
在“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
就“文”来说,或者将其看成是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或者更多地关心其“形式”的方面。
而现在所说的这一种类型,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课文“说了什么”;
对“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即说得对不对,说不说得通。
这种类型的学习,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
王荣生认为“用件”有三个品种,即“语文知识文”、“引起议题文”、“提供资料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用件类”课文主要为“引起议题文”。
“用件”类文本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主要需要学生了解文中的事件,深刻领悟在特定情景中的文本内涵;
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刻理解和升发,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讨,表达对文本主题的深刻认识。
“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内涵对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培养生活价值观都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也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品质素养需要的营养,为学生作文积累素材。
“用件类”文本在教材中常常被编排在一个单元中。
有时这个单元中的几篇“用件类”文本体现同一个特定的主题;
这种教材编排特点体现的是“内容单元”思想;
有时是不同主题的“用件类”文本编排在一个单元;
这种教材编排特点体现了“文体单元”思想。
“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具有思想价值,学生学习这类文本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