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互感电路观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验十五互感电路观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十五互感电路观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线圈(如N1)两
端加一个低压交流电压,另一线圈开
路,(如N2),用交流电压表分别
图15-2
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
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
1,3
是同名端;
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
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如图15-2,在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N2侧开路,测出I1
及U2。
根据互感电势E2MU2OMI1;
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M
U2
I1
3、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kM/L1L2
如图15-2,先在N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测出N侧开路时的
112
电流I1;
然后再在N2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求
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实验设备
序
名
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号
可调查直流稳压电源
0~30V
2
单相交流电源
0~220V
3
三相自耦调压器
4
直流数字电压表
5
直流数字毫安表
6
直流数字安培表
7
交流电压表
8
交流电流表
9
万用电表或交流毫伏表
10
空心互感线圈
N1为大线圈、
1对
DGJ-04
N2为小线圈
11
可变电阻器
470Ω/3W
DGJ-05
12
发光二极管
红色
13
铁棒、铝棒
14
*滑线变阻器
200Ω,2A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5-3所示,将N、N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
12
铁芯。
N1侧串入5A量程直流数字电流表,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1侧
的电流不超过0.4A,N2侧直接接入2mA量程的毫安表。
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1和N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图15-3
实验记录:
当铁芯插入时,毫安表读数为正;
铁芯拔出时,毫安表读数为负,说明1、3是同名端。
按图15-4接线,将N1、N2同心式套在一起。
N1串接电流表(选
0~2.5A的量程交流电流表)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N2侧开路,
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
~
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2V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5A,然后用0~30V量程的交流电压表测量U13,U12,U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图15-4
连接2、4
U13=3.7V
U12=2V
U34=5.5V
连接2、3
U14=7.3V
当连接2、4端时,
=3.7V,
=2V,
=5.5V,
U34
-
U12
,
U13
U13
故1、3为同名端。
当连接2、3端时,U14=7.3V,U12=2V,U34=5.5V,
U14U34U12,故1、3为同名端。
2、互感系数M的测定
拆除2、3连线,测出
,利用
U2,计算出。
U1
U1/V
I1/A
U2/V
M/H
2.150.7885.60.0226
将低压交流加在N2侧,使流过N2侧电流小于1A,N1侧开路,
按步骤2测出U2,I2,U1值。
用万用表的R×
1档分别测出N1和N2
线圈的电阻值R和R。
计算k值。
实验记录:
通过U
/I|Z|,|Z|R2(L)2
计算出L1、L2的值,再
通过kM/
L1L2计算出k的值。
要计算L1、L2的值,还可以用功率表测出N1侧的功率因数cos,
并得到负载阻抗角φ,然后通过|Z|*sin
XL,XL
L便可以
算出L1、L2的值。
U2/V
I2/A
R1/ΩR2/Ω
L1/H
L2/H
k
0.5
3.1
0.065
2.01
15.1
0.0059
0.144
0.779
4、观察互感现象
将低压交流加在N1侧,N2侧接入LED发光二极管与510Ω的电阻串联的支路。
(1)将铁芯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各电表读数的变化,记录现象。
(2)改变两线圈的相对位置,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改用铝棒代替铁棒,重复
(1)、
(2)的步骤,观察LED的亮度变化,记录现象。
(1)当铁芯从线圈中抽出时,N1侧的交流电压表读数下降、交流电流表读数上升,N2侧的交流电流表读数下降,LED发光二极管
变暗。
当铁芯插入线圈时,读数变化相反,LED亮度增加。
(2)把小线圈从和大线圈套在一起的状态逐渐分离时,N1侧的交流电压表读数下降、交流电流表读数上升,N2侧的交流电流表读
数下降,LED发光二极管变暗直至不发光。
两线圈在其它相对位置情况下LED均不发光。
(3)把铁棒换成铝棒后,LED不再发光,重复
(1)、
(2)步骤,LED亮度不变(没有),各电表读数不变。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为避免互感线圈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
流过线圈N1的电流不超过1.5A,流过线圈N2的电流不得超过1A。
2、测定同名端及其他测量数据的实验中,都应将小线圈N2套在大线圈N1中,并插入铁芯。
*3、如实验室备有200Ω,2A的滑线变阻器或大功率的负载,则
可接在交流实验时的N1侧,作为限流电阻用。
4、作交流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要保证手柄置在零
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只有2~3V左右,此值可先用V档(交流电
压表、万用电表或交流毫伏表)测出无误后,才接入电路中。
因此调
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
六、预习思考题
本实验用直流法判断同名端是用插、拔铁芯时观察电流表的正、
负读书变化来确定的,这与实验原理中叙述的方法是否一致?
答案:
一致。
实验原理中叙述的方法是通过闭合开关S来引起通
过N1的电流的变化,从而使N1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再通过互感使
N2侧产生电流,通过毫安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来判断同名端;
而本实
验用的直流法是通过插、拔铁芯来引起N1线圈磁场的变化,再通过
互感使N2侧产生电流,通过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断同
名端。
两者都是通过引起N1线圈磁场的变化来引发互感,从而使N2
侧产生电流,再通过判断电流的方向来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区别只
是引起N1线圈磁场变化的方法不同,所以我认为两种方法本质上是
一致的。
七、实验报告
1.总结对互感线圈同名端、互感系数的实验测试方法。
同名端:
直流法:
通过引起N1线圈磁场的变化来引发互
感,从而使N2侧产生电流,再通过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来判断两线
圈的同名端。
交流法:
用导线连接两线圈的某两端,再分别测线圈自
身两端的电压,以及两线圈未连导线的两端的电压,通过判断未连导
线的两端的电压是两线圈自身两端的电压的和或差,来判断两线圈的
同名端。
比如图15-3,连接2、4端时,2端和4端的电压相同,此
时若U13=|U12-U34|,说明1端和3端为同名端。
互感系数:
测定互感系数M的电路图如图15-2,因为N2侧开路,
所以互感电势E2M
又因为U2maxcos(tU)M
d[I1maxcos(tI)],
dt
即U2maxcos(tU)
I1maxsin(tI),将其中的U和I换算成交流电
表测得的有效值,便得到U2MI1,代入实验数据,便可计算得到M
的值,如此便能测得两线圈的互感系数。
2.自拟测试数据表格,完成计算任务。
见上几页的表格和数据。
3.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互感现象。
(1)因为铁芯导磁率比较大,所以当铁芯抽出时,两线
圈的互感系数减少,造成N2侧电压、电流减小,LED发光二极管变暗。
反之,当铁芯插入线圈时,两线圈的互感系数M增大,造成N2侧电压、电流增大,LED发光二极管亮度增加。
(2)当小线圈从和大
线圈套在一起的状态逐渐分离时,两线圈的相对位置变化使得两线圈
距离增加,从而互感系数M减小,造成N2侧电压、电流减小,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
当两线圈距离足够远的时候,互感系数足够小,使
得N2侧几乎没有电流,此时LED发光二极管便不发光了。
(3)用铝棒代替铁棒后,因为铝的导磁率更小,使得两线圈的互感系数M很小,
从而不管抽出还是插入铝棒或者是改变线圈的相对位置,LED发光二极管都不发光,各电表的读数也没有变化。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