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339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小儿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位置】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或于百会前1.5寸取穴。

【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3~5次,揉20~3O次,称掐揉前顶。

【作用】掐、揉前顶:

镇惊安神通窍,多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

三、脑空

【位置】后头部,风池穴直上1.5寸为脑户穴,此穴旁开3寸与枕骨粗隆相平处为脑空穴,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术者用两拇指端揉,揉20~30次,称揉脑空;

或用拇指甲掐之,掐3~5次,称掐脑空。

【作用】揉脑空:

祛风通络,治疗头痛。

掐脑空:

镇惊安神,治疗惊风、癫痫。

四、高骨〈脑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术者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0~50次,称揉高骨,见图7-5。

或用两拇指推运,运30~50次,称运高骨。

【作用】揉高骨:

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用。

亦能安神除烦,治神昏烦躁等症。

五、攒竹〈天门〉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术者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称推攒竹,亦称开天门。

若自眉心推至囱门,推30~50次,则称为"

大开天门"

【作用】开天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推太阳等合用。

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同用。

对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倭病患儿慎用。

六、坎宫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推30~50次,称推坎宫,亦称"

分阴阳"

【作用】推坎宫: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

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同用。

七、天庭(神庭)

【位置】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

【操作】术者用掐法或捣法自天庭掐(捣)至承浆;

或揉约30次,称掐揉天庭。

【作用】掐天庭:

祛风通络,镇惊安神。

治疗口眼口呙斜,常与揉瞳子髎合用;

治疗头痛、癫痫与掐眉心、山根、年寿、人中、承浆等法合用。

八、天心

【位置】前额中部,天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天心30次,或用罗纹面揉天心约30次,称掐揉天心。

【作用】掐天心:

醒脑安神,治疗惊风,常与掐人中、承浆等合用。

治疗头痛、鼻塞伤风常用掐揉天心,与掐眉心、山根等同用。

九、眉心〈印堂〉

【位置】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甲在眉心处掐,掐3~5次,称掐眉心。

或用拇指端揉,揉20~30次,称揉眉心。

【作用】掐眉心:

醒脑安神,治疗惊风,常与掐十王、人中、承浆等法合用。

揉眉心:

祛风通窍,治疗感冒,头痛,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相配合。

十、山根

【位置】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凹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掐3~5次,称掐山根,见图7-6。

【作用】掐山根:

开关窍,醒目定神。

治疗惊风、昏迷、抽搞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

十一、准头〈鼻准〉

【位置】鼻尖端,属督脉。

【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掐3~5次,称掐准头,见图7-7。

【作用】掐准头:

祛风镇惊。

治疗惊风,与掐天庭至承浆同用;

治鼻出血,与掐上星,掐迎香合用;

治昏厥与按揉内关、足三里合用。

十二、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术者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称推太阳。

用中指端揉该穴,揉30~50次,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见图7-8。

【作用】推揉太阳:

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

若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

十三、瞳子髎

【位置】目外眦后0.5寸,眶骨外侧凹陷中。

【操作】术者用两拇指掐或揉,掐3~5次,揉30~50次,称掐揉瞳子髎。

【作用】掐瞳子髎:

醒脑镇惊。

揉瞳子髎:

祛风通络。

治疗惊风常与掐人中、眉心等合用;

治疗目赤肿痛,常与揉四白、揉睛明、按揉太阳等同用。

十四、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术者用食指、中指按揉,揉20~30次,称揉迎香,见图7-9。

【作用】揉迎香:

宣肺气、通鼻窍。

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

十五、人中

【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甲或食指指甲掐之,掐5~10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见图7-10。

【作用】掐人中:

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

对于人事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

十六、牙关〈颊车〉

【位置】下额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按或中指揉,按5~10次,揉30~50次,称按牙关或揉牙关,见图7-11。

【作用】按牙关主要用于牙关紧闭,具有开窍之功用;

若口眼口呙斜,则多用揉牙关,具有疏风止痛的作用。

十七、天柱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术者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推100~300次,称推天柱。

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刮至皮下轻度痕血即可,称刮天柱,见图7-12。

【作用】推、刮天柱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极门、揉中脘等合用。

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同用;

用刮法多以汤匙边蘸姜汁或凉水自上向下刮至局部皮下有轻度瘀血,可治暑热发痧等症。

十八、桥弓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

【操作】术者在两侧胸锁乳突肌处揉、抹、拿。

揉30次,抹50次,拿3~5次,见图7-13。

【作用】揉抹拿桥弓:

活血化瘀,消肿。

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常与摇颈项法同用。

第二节上肢部穴位

本节以小儿特定穴为主,介绍脾经、胃经等51个穴位。

一、脾经【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有补脾经与清脾经、清补脾经之分。

补脾经: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拇指罗纹面;

或将患儿拇指屈曲,以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清脾经:

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伸直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患儿指根方向直推至指尖100~500次;

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补脾经和清脾经、清补脾经统称为推脾经,见图7-14、图7-15。

【作用】补脾经:

健脾胃,补气血。

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常与补胃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食积等实症,多与清胃经、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等合用。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常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胃脘痞闷,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病症,多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相配合。

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二、胃经【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有补胃经与清胃经之分。

补胃经:

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近掌端第一节,推100~500次。

清胃经:

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端自掌根推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见图7-16。

【作用】补胃经:

健脾胃,助运化。

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

补胃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清胃经常用于上逆呕恶,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衄血等实证,多与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同用。

三、少商

【位置】拇指桡侧指甲角约0.1寸。

属手太阴肺经。

【操作】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甲掐穴位处,掐3~5次,称掐少商,见图7-17。

【作用】掐少商:

清热利咽,开窍。

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心烦、口渴、疟疾、痢疾、感冒、昏迷等症。

四、肝经【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补肝经和清肝经之分。

补肝经: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食指罗纹面100~500次。

清肝经:

术者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端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见图7-18。

【作用】清肝经:

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肝经宜清不易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实证。

多与掐人中、掐老龙、掐十宣、揉小天心等合用。

五、心经【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补心经与清心经之分。

补心经: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中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中指罗纹面100~500次。

清心经:

术者一手持患儿中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为推心经,见图7-19。

【作用】清心经:

清热退心火。

本穴宜用泻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

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清心经常用于心火亢盛所致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同用。

六、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有补肺经和清肺经之分。

补肺经: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无名指末节罗纹面100~500次。

清肺经:

术者一手持患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100~500次,补肺经和和清肺经统称为推肺经,见图7-20。

【作用】补肺经:

补肺气。

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补肺经常用于虚性咳喘、遗尿、自汗、盗汗等,常与补脾经、揉二马、推上三关等合用。

清肺经常用于脏热喘咳,感冒发热,便秘等实证。

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同用。

七、肾经【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补肾经和清肾经之分。

补肾经: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由患儿指根直推向指尖100~500次。

清肾经:

术者一手持患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自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为推肾经,见图7-21。

【作用】补肾经:

补肾益脑,温养下元。

清利下焦湿热。

补肾经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多与补脾经、补肺经、揉肾俞、擦命门、捏脊等合用。

清肾经常用治膀胱蕴热,小便赤涩,腹泻等病症,多与掐揉小天心、清小肠、推箕门等相配合。

肾经穴临床上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多以清小肠代之。

八、五经【位置】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脾、肝、心、肺经;

小指未节罗纹面稍偏尺侧至阴池穴,即肾经。

【操作】术者以一手夹持患儿五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或中指端由患儿拇指尖至小指尖作运法,或用拇指甲逐一掐揉,运50~100次,掐揉各3~5次,称运五经和掐揉五经。

患儿俯掌且五指并拢,术者一手持儿掌,另一手拇指置患儿掌背之上,余四指在患儿掌下向指端方向直推,推50~100次,称推五经。

【作用】与相关脏腑经穴相配,以治疗相应脏腑病证。

推五经治疗6个月之内的婴儿发热。

九、五经纹

【位置】五指掌面第二指间关节之横纹。

【操作】术者以一手夹持患儿五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或中指端由患儿拇指第一节至小指第一节作运法,运50~100次,称运五经纹。

以拇指或中指端推50~100次,称推五经纹。

【作用】,运五经纹与相关的脏腑经穴相配,治疗相关脏腑病证,以和脏腑之气机。

十、四横纹

【位置】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有掐四横纹与推四横纹之分。

术者一手持患儿四指尖固定,另一手拇指甲自食指至小指依次掐揉,掐3~5次,称掐四横纹;

一手将患儿四指并拢用另一手大指罗纹面从患儿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推100~300次,称推四横纹。

【作用】掐四横纹:

退热除烦,散痕结。

推四横纹:

调中行气、和气血、清胀满。

用治胸闷痰喘,多与运八卦、推肺经、推膻中等合用;

治疗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院等合用。

亦可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府积,为治疳要穴。

十一、小横纹

【位置】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有掐小横纹和推小横纹之分。

术者一手将患儿四指固定,另一手拇指甲由患儿食指依次掐至小指,掐3~5次,称掐小横纹;

用另一手拇指桡侧推100~150次,称推小横纹。

【作用】推掐小横纹:

退热,消胀散结。

推小横纹:

治肺部干性罗音。

掐小横纹:

治疗脾胃热结,口唇破烂及腹胀等症。

因脾虚作胀者,兼补脾经;

因食损者,兼揉脐,清补脾经,运八卦;

口唇破裂,口舌生疮者,常与清脾经、清胃经、清天河水合用。

十二、大肠【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有补大肠与清大肠之分。

补大肠: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由患儿食指尖直推向虎口100~500次,称补大肠。

清大肠:

术者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由患儿虎口推向食指尖100~500次,称清大肠。

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见图7-32。

【作用】补大肠:

涩肠固脱,温中止泄。

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

补大肠常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常与补脾经、推三关、补肾经、揉脐、分腹阴阳、推上七节合用。

清大肠常用于湿热、食积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

常与清天河水、退下六腑、分腹阴阳、清脾经、清肺经、推下七节、揉龟尾等同用。

大肠亦称三关,可用于小儿望诊。

十三、小肠【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有补小肠和清小肠之分。

补小肠: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由患儿指尖推向指根100~500次。

清小肠:

术者以一手持患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由儿指根推向指尖100~500次。

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见图7-23。

【作用】补小肠:

温补下焦。

清利下焦湿热,泌别清浊。

补小肠常用于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常与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丹田、揉肾俞、擦腰骶部合用。

清小肠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配合清天河水,可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

十四、肾顶【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术者一手持患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儿小指顶端,揉100~500次,称揉肾顶,见图7-24。

【作用】揉肾顶:

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常用于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阴虚盗汗,多与揉肾经、揉二人上马、补肺经等同用。

阳虚自汗配补脾经。

十五、肾纹【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术者一手指患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患儿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揉100~500次,称揉肾纹,见图7-25。

【作用】揉肾纹:

祛风明目,散瘀结。

治疗目赤肿痛,常与清心经、清肝经合用。

治疗口舌生疮、弄舌,常与清胃经、清心经、清天河水同用。

治疗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常与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揉小天心、退六腑、清天河水、推脊同用。

十六、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术者一手持儿手,另一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患儿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揉100~500次,称揉掌小横纹,。

【作用】揉掌小横纹:

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此穴是治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可治疗肺部湿性罗音。

揉掌小横纹经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治喘咳常与清肺经、推六腑、开璇矶同用。

治疗口舌生疮常与清心经、清胃经、清天河水同用。

十七、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有揉板门、板门推向横纹和横纹推向板门之分。

术者以一手持儿手以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患儿大鱼际平面,揉50~100次,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推100~300次,称板门推向横纹;

反向推100~300次,称横纹推向板门,见图7-27、图7-28。

【作用】揉板门:

健牌和胃、消食化滞。

板门推向横纹:

健脾止泻。

横纹推向板门:

和胃降逆。

揉板门常用治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暖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五经纹、推小横纹合用。

板门推向横纹止泻,常与推脾经、推大肠、推上七节合用。

横纹推板门止呕吐,常与清胃经同用。

十八、内劳宫

【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操作】有揉内劳宫与运内劳宫之分。

术者一手持儿手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揉100~300次,称揉内劳宫;

用拇指指腹自小指根掐运,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止,运10~30次,称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见图7-29。

【作用】揉内劳宫:

清热除烦。

运内劳宫:

清心、肾两经虚热。

揉内劳宫常用治心经有热所致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症,常与清小肠、清心经、清天河水、揉小天心等同用。

十九、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八卦穴即在此圆周上(对小天心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在拇指侧离至坎半圆的中心为震,在小指侧半圆的中心为兑)。

共八个方位,即: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运八卦有顺运、逆运和分运之分。

术者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掌心向上,拇指按定离卦,另一手食指、中指夹持患儿拇指,拇指自乾卦运至兑卦,运100~500次,称顺运内八卦;

若从兑卦运至乾卦,运100~500次,称逆运内八卦(运至离宫时,应从拇指上运过,否则恐动心火)。

根据症状,可按部分运,运100~200次,称分运八卦,见图7-30。

【作用】顺运内八卦:

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逆运内八卦:

降气平喘。

分运:

乾震顺运能安魂,巽兑顺运能定魄,离乾顺运能止咳,坤坎顺运能清热,坎巽顺运能止泻,巽坎逆运能止呕,艮离顺运能发汗。

顺运内八卦主要用于痰结喘嗽,乳食内伤,胸闷,腹胀,呕吐及纳呆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逆运内八卦主要用于痰喘呕吐等,多与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推天柱骨、推膻中等同用。

二十、天门

【位置】手掌心内侧"

乾宫"

处。

【操作】术者以一手持儿手之四指,使掌心向上,以另一手中指端或拇指端由穴处推向拇指尖,推50次,称天门入虎口。

由食指尖推向虎口或反之,推50次。

一手拿天门穴,一手摇月斗肘,3~5次。

【作用】天门入虎口:

健脾消食。

拿天门摇月斗肘:

和气血。

推向虎口常用治食积,消化不良,常与补脾经同用。

二十一、小天心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有揉、掐、捣小天心之分。

术者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掌心向上,另一手中指端揉100~150次,称揉小天心;

以拇指甲掐3~5次,称掐小天心;

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10~30次,称捣小天心,见图7-31。

【作用】揉小天心:

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掐、捣小天心:

镇惊安神。

揉小天心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惊惕不安,或心经有热移于小肠而见小便短赤等症,常与清心经、清天河水、清肝经、按揉精宁等同用。

揉小天心还可用于新生儿硬皮病、黄疸、遗尿、水肿、痘疹欲出不透等。

掐捣小天心常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惕不安等症。

若惊风眼翻、斜视与掐老龙、掐人中、清肝经等合用。

眼上翻者则向下掐、捣;

右斜视则向左掐、捣;

左斜视则向右掐、捣。

二十二、大横纹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

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操作】有分阴阳与合阴阳之分。

术者两手相对挟持儿手,两拇指置儿掌后横纹中央。

由总筋向两旁分推,推30~50次,称分推大横纹,亦称分阴阳;

自两侧向总筋合推,推30~50次,称合阴阳,见图7-32。

【作用】分阴阳:

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合阴阳:

行痰散结。

分阴阳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所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等症,多与开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掐总筋合用。

如实热证重分阴池,虚寒证重分阳池。

合阴阳多用于痰结喘嗽,胸闷等症,与揉肾纹、清天河水同用。

二十三、阳穴

【位置】在腕横纹挠侧端,相当于手太明肺经太渊穴。

【操作】以一手握住患儿掌指,使掌面向下,用另一手拇指甲着力掐约3~5次,称掐阳穴。

【作用】调和气血。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寒热往来,咳嗽、气喘等病症,临床上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推膻中、推脾经、分推肺俞等相配合。

二十四、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有揉总筋和掐总筋之分。

术者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按揉掌后腕横纹中点100~300次,称揉总筋;

用拇指甲掐3~5次,称掐总筋,见图7-33。

【作用】揉总筋:

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

掐总筋:

镇惊止痉。

揉总筋治疗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等实热证,常与清天河水、清心经合用。

掐总筋治疗惊风抽搐,常与掐人中、拿合谷、掐老龙等同用。

二十五、青筋

【位置】总筋与阳池(阳穴)连线的中点。

【操作】术者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另一手拇指甲掐揉,掐3~5次,揉30~50次,称掐揉青筋。

【作用】掐揉青筋:

清肝利胆,明目。

治疗目赤,多泪,常与按揉四白、揉瞳子髎、揉睛明、揉太阳合用。

二十六、白筋

【位置】总筋与阴池连线的中点。

【操作】术者一手持患儿四指以固定,另一手拇指甲掐揉,掐3~5次,揉30~50次,称掐揉白筋。

【作用】掐揉白筋:

宣肺,涤痰。

治疗胸闷、痰喘。

常与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等同用。

二十七、列缺

【位置】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操作】术者一手持儿手,掌背向上,另一手用拇指甲掐穴处,或拇指、食指拿穴处,掐3~5次,拿5~10次,称掐揉列缺。

【作用】掐揉列缺:

宣肺散邪,醒脑开窍。

治疗感冒、无汗,常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

治疗惊风、昏厥,常与掐人中、掐老龙、掐十王等同用。

二十八、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阳池(太渊)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术者一手握持儿手,另一手以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推1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