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2246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知识》 2安徽教师招聘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11、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1)学着和学习者

(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

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

(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

(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消极等待的性格

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18、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19、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年龄特征

21、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自觉纪律教育;

(6)民主与法制教育;

(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道德教育。

22、简述德育的新形势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建立德育基地

23、确立中学德育目标的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4、论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27、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8、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29、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确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0、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31、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

3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

a.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

b.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稳定联系

c.学校与社会专门性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34、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35、试论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

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优点:

灵活,能适时作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

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

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

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36、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

(4)拥有一定的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

3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3)学生的年龄特征

38、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质的研究法;

(5)调查研究法;

(6)实验研究法

3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奥地利)威尔逊格赛尔

(2)外铄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3)共同作用论

4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B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部分

4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和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和气质)两方面

42、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43、论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44、简述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喝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45、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46、试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7、论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形象力的途径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48、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4)学会作观察记录;

5)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49、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快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0、试述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教材直观,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1、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有效合理的安排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想结合

52、结合教学实践,试分析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53、简述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

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54、简述情绪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调节功能;

3)感染功能

55、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依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56、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

1)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督促学生锻炼身体;

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4)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57、简要说明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关系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

3)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的多种活动任务,通常称为天才,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

5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以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

2)这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前四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为成长需要

59、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早期童年经验;

5)学校教育因素;

6)个人主观因素

6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1、影响个体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62、简要说明影响服从的因素

1)命令者的权威性;

2)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3)情境压力

63、简要说明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

2)权宜从众;

3)不从众

教育心理学部分

64、教育心理学独特的研究课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1)如何学的问题;

2)如何教的问题;

3)学与教相互作用的问题

65、教学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

a为教育现象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地、持续性的研究

6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67、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3岁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68、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69、简述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70、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

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71、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

a.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b.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c.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的概念。

还要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

72、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无需中介作用,公式S-R

2)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建立的,学习遵循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3)练习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个体了解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

7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1)目的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7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等。

75.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主要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76、简述学习策略训练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等原则

77、简述精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

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等

78、简述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6)练习方法多样化;

7)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79、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80、试论述科尔伯格的遗传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性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81、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8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

8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地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84、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1)维持功能;

2)促进功能;

3)发展功能。

8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运用积极地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合理运用惩罚;

3)进行心理疏导。

86、简述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

2)对积极地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干预。

87、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自我促成的纪律;

4)任务促成的纪律。

88、论述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1)建立积极。

有效地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主要和学习兴趣;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8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90、简述教学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91、简述教师职业心理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92、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1)课前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差异;

4)师生关系、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差异。

93、简述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

94、试论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个体积极地自我调适;

2)组织的有效干预;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95、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96、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指教师着眼于自己教学过程来分析自己,从而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教育政策法规部分

97、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

1)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

2)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

3)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

4)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5)公布的范围不同。

98、简述教育法律的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