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观分三一别观五取蕴二不共苦因三苦器Word格式.docx
《三总观分三一别观五取蕴二不共苦因三苦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总观分三一别观五取蕴二不共苦因三苦器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时没遇到违缘时,苦相不明显,一旦因缘聚会,苦就发出来了,变出种种老病死苦。
组成身体的四大就像四条躁动不安的毒蛇,蜷伏在色身的箱子里,一有不调和,就能翻江倒海,把人搅得苦恼不堪。
这哪里是安乐的体性?
纯粹是苦相。
2、受蕴如水泡
受蕴是指三种领纳,一苦,二乐,三舍(也就是不苦不乐)。
灭时你还想留住它的就是乐,生时你不想要它的就是苦,没有这两种就是舍。
所谓受蕴如水泡,就是把身心上现起的一个个受比喻成虚幻的水泡。
在河流往下流注的过程中,一碰到突出的岩石等时,就由撞击而冒出水泡,随后又还原消融成了水。
感受也是如此,五取蕴不断地迁流,遇到因缘,就从蕴中现起虚妄的苦乐受,随后又归于无有。
又再继续迁流,遇缘又再现起苦乐受的水泡,现起之后,又归于无有。
这样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苦。
我们日夜都处在行苦的流注中,除了行苦之外,再没有别的了。
不必妄想这里面有真实的乐,也不必说自己真的好幸福。
这只是你不明苦的真相,才死抱住乐的幻想不放。
3、想蕴如阳焰
想蕴是缘境界取种种相。
“想蕴如阳焰”说的是一切想都虚妄不实。
在夏天,远方的阳焰显现成水流的景象时,干渴的鹿群就会被幻景诳惑,急迫地逐取阳焰而去。
千差万别的想,就是千差万别的错乱取相。
人们活在种种错乱的取相中,为着想象而造业,而求取。
就像渴鹿逐取阳焰水一样。
由逐取境相,就造成了世间一切斗争和纠纷,所以这是增盛世间斗争、纠纷的主因。
4、行蕴如芭蕉
行蕴是指除色、受、想、识之外的种种心所相应行和不相应行。
这里说的“行蕴如芭蕉”,就是业也好、习性也好、异熟也好,都落得一无所得,就像芭蕉看来坚实,似乎有实义可得,但在一层层剥开之后,什么也得不到。
我们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造作、不断地受用,直至如今仍然毫不知足地贪婪享用,但终究像往日的经历一样,得不到一点实义。
看看自己每天怎样驰求,怎样取境、造作,就能见到一次次都是无意义的盲动。
贪求了无数次,受用了无数次,最终都没得到什么,这样还执迷不悟、不知停息,你说有多荒谬!
整天逐取、受用,完全是无意义的妄动。
比如,人们对乘骑有追求。
见自行车好,就盼着能骑上自行车。
后来见人家骑摩托车,一路驰奔,心里好不羡慕,就把自行车换成摩托车。
再过几年,见别人开着轿车多气派,又觉得骑头铁毛驴太煞风景,又去买轿车。
以后见人买飞机,飞翔高空,铁马赛不过铁鸟,因此又拼命赚钱买飞机。
人的一生就这样一轮轮地追逐。
一次追逐完毕,落得没意义,还是懵懵懂懂不悟,见新花样出现,又禁不住起身追逐。
其实,开车也好,开飞机也好,都只是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都不会有什么意义。
但看不透这一点,就始终停不下无意义的追逐。
又比如,一个现代女人不断地换发型,今天见流行钢丝头,就做个钢丝头。
明天出了爆炸式,又换成爆炸式。
后天爆炸式不时兴,又开始披肩。
披完了肩,又回到短发。
本来前面的事过时,就已经显示它本来就没有意义,这时就应觉悟,到此撒手。
但不明真相的人被无明牵着走,认为前面的过了时没有滋味,应当换个新的,就会有感觉了。
这真是荒唐!
无意义中的替换,不还是无意义吗?
这里有两种人的作法:
一种人看到按这么做只落到无意义中,就领会到缘起律是同等的,往后再出新花样,也只是老戏重演而已,同类的冲动、同类的结果。
这样认清了真相,就彻底止息无意义的追逐。
另一种人见享受过后,最初的感觉没有了。
就想着再去换一个新的感觉。
这样拼命地换鞋子、换衣服、换车子,从里到外的一身包装、从头发到眉毛、到眼睛、到指甲,统统更新,给这万苦之源的五取蕴、给这毒疮、给这罗刹身城作最美丽的化妆,这就是为死物做活计!
很多人一直对轮回抱有幻想。
世间出现什么新鲜事物,不尝试一下,就心有不甘,没尝试到,就遗憾得不得了。
这是乐执在做怪,在他心前,总感觉有种种乐在向他招手,经不住诱惑,就马不停蹄地驰求。
人们奔走在世间求乐的路上,一路憧憬,一路求乐。
就像开上了高速公路的飞车,始终停不下来。
轮回是非常欺诳的,这里不断地闪现美酒、奖杯、光环,不断地有赞美诗、颁奖台,假相叠生,幻景多娇,引得众生纷纷痴迷逐取。
等到后来发现这些无意义时,一生的时间已大半耗尽。
况且,福尽祸生,乐极生悲,又跌入苦中。
像这样,始终围绕着苦旋转不停,就叫苦的轮回。
5、识蕴如幻事
眼睛上涂上经咒语加持的药物,就会被咒语、药物驱使,毫无自在地现出象、马等幻相,同样以因位识的业习,变现出种种杂染现相,由此成为各种错乱因缘的依处。
总之,这个苦的五蕴是以惑业而生灭,所以是一切苦的所依。
(二)不共苦因分二:
1、喻 2、义
1、喻
这里要认定五取蕴是三界诸苦的不共因,首先要弄懂共因和不共因的意义。
举例说,稻种是稻子的不共因,水、土、阳光等叫做生稻子的共因。
所谓“不共”,就是以稻种的功能,唯一只生稻子,此外不生任何其他果。
所谓“共”,是指水、土、阳光等,和稻种和合就生稻子,和麦种和合又生麦子。
在生稻子的众多因缘中,稻种是只能生稻子的不和其它果共的因,水、土阳光等是既能生稻子、也能生其他果的众多果共同的因。
2、义
造成生死苦的不共因是什么?
就是五取蕴。
以五取蕴为因,决定只生苦果。
外在的顺逆缘不能一概决定是苦因还是乐因,和五取蕴和合只生苦,和了达真如的智慧和合只生乐。
所以是共因。
比如,一种恶骂的声音和五取蕴和合,遇上了烦恼种子、非理作意,立即就生出苦苦;
而和见空性的智慧和合,却如饮甘露。
又比如一种赞美的声音遇上五取蕴时,以非理作意起贪心而陶醉,这就生出坏苦,但它和见空性的智慧和合,安住在如梦如幻中,就是享受法乐。
这就证明外在的境缘不是不共的苦因,五取蕴才是不共的苦因,也就是以五取蕴为因,只生苦这一种果,而不生乐。
从这里就见到一切有漏蕴都是苦的自性。
一般人不认识五取蕴,常以为外在的境缘是让自己生苦的主因。
这是不明主次,外在的缘是次要的,主因是自己的五取蕴。
没有五取蕴上的烦恼种子、苦种子,遇缘会有什么苦生出?
就像一块地里没有毒草的种子,用再多的雨水、阳光、肥料滋润,也生不出一根毒草来。
跟这一样,五取蕴中没有携带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遇到顺逆境会发出苦吗?
什么苦也不会发出。
就像木人遇到老虎,根本不会发起恐惧等的苦。
所以五取蕴才是出生一切轮回苦的不共因。
正是以这个不共的苦因,才接连不断地现起从地狱到天宫的无量诸苦。
从遇境就生烦恼、生苦这一点,可以推出凡夫心中有无数苦的种子。
比如一到春天,地上长出很多青草,从果上推因,这以前地里已经有很多的种子,要没有种子,配上再多的助缘,也不会生起。
同样,从凡夫遇缘就生起各种烦恼和苦这一点,可以推出他是带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
五取蕴携带的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是生苦的主因。
比如,一个婴儿诞生时,新生的五取蕴就是发起他一生苦恼的主因。
这里面满含了烦恼和苦的种子,才致使他遇缘一而再地现出各种苦来。
比如,夸奖他,就喜笑颜开,引出坏苦;
抢走他的玩具,就“哇哇”大哭,又引出苦苦;
不满足他,小嘴就嘟噜起来,是苦苦;
哄他玩,高兴了,又生坏苦。
像这样,一生都在苦中度过,没有一刹那的寂静之乐。
不但这一生,生生世世都在苦中度过。
这其间,随处遇到的外缘只起辅助的作用,主因是自身的五取蕴。
种子是最主要的,水、土等只是辅助的缘。
有了种子又遇上助缘,就一定生果。
没遇到助缘,就只是种子的体性,尽管是种子性,一直都有遇缘生果的功能。
像这样,在没有摧坏五取蕴生苦的功能之前,始终都是遇缘就能生苦的苦因体性。
比如,无色界天入定八万劫,是苦还是乐?
在此期间五取蕴一直携带着苦苦、坏苦种子,实际上刹那刹那都是苦因。
正是由于没有根除掉苦因,才在八万劫过后,又遇缘发起苦苦、坏苦,所以他入定时的每刹那都是行苦。
(三)苦器
这个器是器具的意思。
可以说五取蕴是出苦的器,又是造苦的器。
由于它是过去惑业造成的果,会从中源源不断地出苦,所以是出苦的器具。
它上面受、想、行、识等等一套,能起惑造业而造出新的苦,所以又是造苦的器具。
它就像是造苦基地,每天不停地运作,造出一个个苦。
就像汽车生产线不断运作,产出一辆辆新车一样。
着重观察五取蕴这个造苦系统,会认识它是造苦的主体。
有了它,配上种种缘,就生出种种苦来。
比如电视上显现一个美女画面,实际只是一些闪动的光点,但它刺激了心,五取蕴中马上就现起一连串反应。
色受想行识无法自控地运转起来,贪烦恼种子被激发,受、想、行、识、全身跟着迅速运转变化,人很快就堕入了苦恼中,这就是遇缘现行。
苦器的五蕴,稍有境缘诱发,就变出苦来。
又比如,股民一看股市行情,“股票上涨了”,马上打开电脑,分析一条条股市行情曲线,看到有赚头,立即行动,一整套五蕴全面运行。
这已经掉进苦里去了。
见到每张股票净赚五元,欣喜若狂,这是坠入坏苦。
过一段时间,买的股票大亏,一下子昏倒在地,又落入苦苦。
这样细心观察,就见到五取蕴无时无刻不在显露出它的苦性。
它不断地生烦恼、生苦,生苦时又强化习气,习气成熟又起烦恼造种种业,又感苦又造业。
这个五取蕴就是这样不断地使人由苦而苦,在没有斩断苦蕴的主根之前,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来。
就像一棵树只要根还在,即使剪掉所有的枝丫,它很快又长出繁枝密叶。
这有多可怕!
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随我执起惑造业,而引生后蕴。
这个惑业生蕴的运作,没有生起空慧止息它,就会一直不断地进行,由此就造成无量劫来的结蕴相续,变现出三界六道的无量诸苦。
这就明了,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相续是无量惑、业、苦的所依。
一切苦都出自五取蕴,都统归为五取蕴苦。
这样的认识就超出以往只停留在苦的支分或片段上的认识,能贯通起来看到三苦、八苦、六道诸苦的总苦——五取蕴苦。
这才知道,三界凡夫都存在这个从未止息的造苦机制,都被绑在上面,任它辗转地运行。
这样的造苦机制实在是一切恐怖中最恐怖的事。
如果轮回只有有限的几世,咬咬牙忍过去也就了了。
但现在存在的是随时遇缘就造苦的机制,如果不从根息灭掉它,就会辗转不断地造出身心世界的无量诸苦。
正因为造苦的功能俱在、苦根俱在,就会轮回不已,苦海无边。
这是它极可怕的原因所在。
总之,五取蕴是最大的苦源、最大的苦依。
旷劫以来的轮回苦唯一是五取蕴苦。
地狱的火烧、砍截由它显现;
饿鬼的饥饿、旁生的残杀、修罗的战争、人间的生老病死也由它生起。
三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苦全由它生起。
应当厌离的就是这五取蕴。
只要它还存在,就会造苦不休止。
深入地去认识五取蕴的造苦机制,才会认得它是一切苦之源,才会对五取蕴极生厌离,由此迫切寻求解脱取蕴大苦。
修道人都求解脱,具体地追问:
求解脱什么?
就是求解脱取蕴相续,对这一点务必要深入思维。
乐执的愚痴
所谓的乐执,是指人们执著世间有乐可求。
苦性五取蕴上本没有微尘许的安乐,而人的心却一直期望在这上面得安乐,这就是愚痴。
在没有看清五取蕴苦的真相之前,乐的妄执并不会自动退去,这种执著非常顽固,它会让人一直把苦看成乐,会一直在乐的妄想中寻求不已。
学习苦谛,就是把取蕴的真相看个透彻,一直看到它纯苦无乐为止,这样才会引发厌离。
如果还见世间有乐可求,还抱着乐的幻想不放,那就没有学到。
学苦谛就是让自己从世间逐乐的迷梦中醒来,不是还保留这种迷梦,还在迷梦中幻想、追求。
总之,抉择“有漏皆苦”,是让我们看明世间的真相,从此不再在有漏蕴上求乐。
真能看透,就决定生起厌离。
四、对观分三:
(一)生死与无生死
(二)退还与无退还 (三)苦性与乐性
对观就是对比观察有漏法和无漏法,从而显示出前者纯苦无乐,后者是真实的安乐。
(一)生死与无生死
由于具缚凡夫一向随我执而转,执著有常、一、自在的我而造种种业,所以果上就显现分段生死。
也就是本来只是微尘和刹那的虚妄现相,心识错乱把微尘和刹那的相执著为常、一、自在的“我”,执著有粗分的山河大地等色法以及粗分的心识,以这样的因就会虚妄地现出五取蕴身。
有了生,就一定有死。
死后又生,辗转不断,就形成一段又一段的生死。
到彻证无我时,智慧前不见粗分的身体、心识相续以及山河大地等的器世界,像阿罗汉安住无我时,只见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以这个见无我的智慧为因,就会消掉粗分根身、器界的妄现。
这样没有它的生,就没有它的灭,最终彻底隐没分段生死的相。
(二)退还与无退还
所谓退还,是指世间人天乐,包括受用外五欲所生的乐、内禅定所生的乐和舍,都会退还到苦苦中。
分两步证明。
第一、这些受只是惑业因缘所作的有为法,因缘一旦消散,就必定会退掉。
第二、苦因——五取蕴的造苦机制并没有消除,所以人天乐退掉以后,又会重新由非福业感召苦苦。
比如,上界人天依仗定力暂时伏住烦恼种子,但这只是压伏,不是断除。
定力一失去,种子就又现起,又起惑造业,感种种苦。
所以才有定境中的上界天人翻过来堕入地狱,成了烈火中灼烧、惨厉哭嚎的罪人。
或者原先是尽情享受欲乐的天子,一下子堕为饿鬼,在贫瘠的大地上艰难爬行,饱受饥渴的痛苦。
这就是从乐退回到苦苦,就像《入行论》说:
“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死后堕恶趣,常受难忍苦。
”
相比之下,生起现证无我的空慧时,就能退掉计执我的心。
这样退掉了执我的心,就不会再执我而起贪、嗔等烦恼。
烦恼一退掉,就不再起种种有漏业的造作;
不造有漏业,就不引生三界的受生。
所以宿业都消尽之后,就永远超出三界生死,再不退还到生死中,再不退还到苦苦中,得到的是息灭苦和苦因的永无退还的安乐。
(三)苦性与乐性
从因上观察,凡是以无明为根源起烦恼造业所生的果,都是苦的自性。
这里讲的无明就是十二缘起中的第一支,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也就是对业果的愚蒙和对无我的愚蒙)。
从主要方面讲,业果愚感召恶趣和人天的苦苦,真实义愚感召人天的坏苦和行苦。
无明的心离了无我的实相,虚妄地生起我执,就像花绳上没有蛇而妄起蛇的执著,之后心识的种种妄动不安,就是苦的体性。
相反,智慧契合无我实相,能息下无我计我的妄执,就像见到花绳上无蛇,就自然息下蛇的执著,之后妄动的心止息归于寂静,就是乐的体性。
由以上的对观就知道,一切有漏法纯苦无乐,只有无漏的离苦的寂静才是真实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