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137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docx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

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前言

  安宁河谷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北通成都、连接成渝经济区,南通云贵、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是我省实施南向开放战略的咽喉,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推动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我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的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喜德县和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盐边县一市八县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26409平方公里,总人口282万人。

规划期为2010—2020年,重大问题与“十二五”规划衔接,展望到2020年。

  一、背景和作用

  

(一)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安宁河谷跨越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推进资源有序开发、科学开发和高水平开发。

  加快推进安宁河谷跨越式发展,是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南向大通道的重要抓手。

通过加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加快推进安宁河谷跨越式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统筹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不断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

  加快推进安宁河谷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通过壮大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保障民生改善,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的统一。

  

(二)现实基础。

  安宁河谷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禀赋独特,是省内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平原,发展条件好、人口和城镇分布密集、产业集中程度高,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安宁河谷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已经具备加快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2000—2009年,规划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比全省同期高2个百分点。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9306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25亿元,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0万亩。

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民航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和运输能力的综合交通骨架。

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电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邮电通信能力大幅增强,电视普及率全面提升。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形成了以水电、钒钛、钢铁等为代表的特色工业,以烤烟、蚕桑、马铃薯、经济林果、蔬菜、花卉、畜禽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民族游、民俗游、自然风景观光游等为代表的特色服务业。

  民生改善进一步增强。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八大扶贫工程”、“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成效显著,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该规划区域也存在经济规模仍然偏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产业竞争力仍然不强,社会发展仍然滞后,生态环境仍然脆弱等问题,需要通过跨越式发展来解决。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以水利和交通运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稀有金属深加工、光热农业和新能源三大产业链,加快民生改善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把安宁河谷建成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增长极,带动大小凉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跨越式发展。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坚持科学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优势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主体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五是坚持自力更生,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发展。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着力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加大全方位开放、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全面增强发展动力。

  (三)发展目标。

  力争经过5—10年的跨越式发展,把安宁河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钒钛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开发支撑区、西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我省南向大通道的区域交通枢纽和重要经济走廊。

  到2012年,安宁河谷经济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乡基础设施改善迈上一个大台阶,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到2015年,安宁河谷经济带基本建成全省区域发展增长极。

基本消除城乡基础设施主要瓶颈制约,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现代文明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化率达到45%,接近全省同期城镇化水平。

  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50%,达到或超过全省同期城镇化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总体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集聚,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镇功能,打造优势互补、产业链接、特色鲜明的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集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经济布局、人口分布、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打造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

  以安宁河和主要陆路交通干线为依托,以城市节点和现有产业为基础,按照“一核两带”的空间布局,打造省内乃至西部地区具有活力和特色突出的重要增长极。

  “一核”,即以西昌为核心城市。

优先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序推动高载能产业外迁,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重点突出生态、休闲、人居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人口集聚。

发挥西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两带”,即以冕宁—喜德—西昌—德昌—米易—盐边为纵向发展带;会理—会东—宁南为横向发展带。

  纵向发展带依托G108、雅攀高速和成昆铁路等交通主干线,以冕宁、喜德、德昌、米易、盐边县城为五大节点,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钒钛及其他有色金属加工、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引导的特色产业带。

  横向发展带依托宜攀高速和昭攀丽铁路等交通干线,以会理、会东、宁南县城为节点,着力扩大城镇规模,做大做强矿冶、特色水果种植、茧丝、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以县城发展带动乡镇发展、乡镇发展促进县城发展的格局。

  

(二)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

  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风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形成以西昌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县城和特色集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促进具备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小城市。

  将西昌市建设成为中国航天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西部水城、攀西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城乡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样板城市;将会理、米易建设成为富有历史文化和山水园林特色的攀西地区二级城市和攀枝花市的后花园;将会东、德昌、盐边、冕宁、宁南、喜德等县城建设成为特色明显的小城市;依托旅游景区、交通节点和产业发展,重点建设螺髻山、泸沽湖、红格、渔门、普威等一批旅游小城镇。

加强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鼓励各城镇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一)建设南向交通大通道。

  突出北向,畅通南向,连接东西,打通规划区进出口通道,加强区内交通网络建设,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综合交通体系,建成我省南向出海大通道。

  加强区际交通通道建设。

以南北向综合运输大通道为核心,完成西昌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和成昆铁路新线、昭攀丽铁路、雅安至西昌和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建设,加强规划区与成都、昆明以及与宜宾、云南昭通、丽江等地区的横、纵向联系,形成规划区与周边地区密切联系和畅通的骨干交通网络。

  加快区内交通网络建设。

以建设联结一市八县的公路、铁路交通体系;建设以县城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及辐射农村地区的公路交通体系为重点,形成沟通安宁河东西两岸、多层次通畅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全面提高规划区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

力争规划区到县的主通道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相邻县达到三级公路相连。

同时,要加强农村道路的安全设施建设。

  1.铁路。

依托国家成昆铁路扩能技术改造规划,加快成昆铁路新线建设,实施好喜德、冕宁、西昌、德昌、米易、桐子林(盐边)等沿线县市的铁路建设任务,加快西昌火车南站铁路二类口岸建设、桐子林客货站的开工建设。

推动丽江—攀枝花—会理—会东—昭通铁路适时开工建设。

  2.公路。

加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断头路及城乡客货运站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型公路交通网络。

重点建设雅安—西昌、西昌—昭通、宜宾—攀枝花(沿金沙江)等高速公路。

改造建设国道108线、省道212线、214线、215线、216线、307线、310线等凉山境内国省道公路,建设小高山隧道。

建设成昆新线桐子林站至西攀高速公路连接线。

配套建设一批客货运站场和农村客运站。

  专栏4—1:

重点公路建设项目

  ◇高速公路。

雅(安)攀(枝花)高速公路凉山段、西(昌)昭(通)高速公路、宜宾攀枝花(沿金沙江)高速公路。

  ◇公路。

G108西昌市黄水乡至德昌县永郎镇、G108德昌县永郎镇至会理县南阁乡城河大桥、G108会理县南阁乡城河大桥至鱼鮓乡鱼鮓渡口、S310会东县城至会理县南阁乡城河大桥、G108冕宁县泸沽镇高速路口至西昌市西宁镇、S214甸沙关至桐子林快速通道建设、米易县至会理县快速通道。

  3.民航。

积极争取将西昌青山机场建成一类空运口岸,按照飞行区等级4D指标,对现有跑道进行加固和拓宽,完善相应附属设施。

开辟国内新航线,增加航线密度。

  4.水运。

依托金沙江、雅砻江干线航道及其他支流航道、库区航道,开展水路运输。

在金沙江和雅砻江大型水电站大坝上下游、干支流主要交通要道、矿产资源富集带、旅游景点建设港口码头。

  

(二)构建水利保障体系。

  1.建设节水高效的农田水利设施。

合理开发安宁河流域水资源,切实增强水利保障能力,促进两岸特色农业和粮食基地建设。

抓紧实施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建设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大海子水库、新华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和平水库、横山水库、东河水库、米市水库、马鞍山水库、星秀坪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强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大幅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2.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体系。

按照适度提高防洪标准的要求,加快西昌市城区、8县城区、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