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车间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
《辅助车间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助车间热控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技术员
负责安全技术交底,质量进度控制,一、二级验收
张敏
2
热控安装工
5
负责设备清点检查;
基础、支架的制作和设备安装
杜林
3
焊工
负责所有底座制作、基础和垫铁支撑点的焊接及仪表管的焊接
4
辅助工
6
协助安装工完成施工任务
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监督
熊运海
3.2施工工器具准备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电动角向磨光机
Φ100
2台
切割机
1台
锯弓
2把
扳手
8″、10″
4把
电焊工具
2套
钢卷尺
5m
7
锉
8
琴线
4卷
9
吊线锤
2付
10
水平尺
500mm
11
榔头
2磅
水平仪
1只
3.3作业环境及应具备条件
3.3.1施工图纸经专业会审无变更,作业指导书已编制,开工手续已办,施工人员已进行施工交底。
3.3.2施工场地应平整、无杂物,保持整洁。
3.3.3施工电源引设到位,满足施工要求。
3.3.4施工道路畅通,不得乱堆乱放,随意堵塞交通要道。
3.3.5安装所需的材料、工具准备齐全。
四、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热控专业调试需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和设备到货情况,计划于2010年04月10日开工,计划工期120天,于2010年08月10日完工,施工过程见缝插针,合理布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施工质量工艺与施工进度。
五、作业方法及施工要求
5.1与一期接口的措施
5.1.1盘柜安装接口措施
5.1.1.1本期在一期辅助车间安装的盘柜共7面,分别是化水车间3面、净水站2面、废水站1面、污水站1面。
5.1.1.2单个和多个盘柜底座制作,采用[8槽钢制作,制作时应将槽钢侧立。
5.1.1.3底座安装的位置紧靠着一期盘柜的底座,因安装需要敲掉地面时,施工前应做好防护措施,具体措施为:
采用盘柜开箱的侧木板将施工区域与一期盘柜隔离开,防止碎石飞溅伤害一期盘柜;
在距安装2米的区域牵警示绳,设置隔离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防止发生伤害他人。
5.1.1.4底座安装的标高与一期安装的底座标高必须一致。
5.1.1.5盘柜安装根据厂家要求加装绝缘橡胶,具体安装方案见“5.2.1盘柜安装方案”。
5.1.1.6由于一期盘柜底座已经接地,本期盘柜底座安装不需要重新接地。
5.1.1.7与一期接口的相关工作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根据安装需要动火的,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
5.1.2光纤敷设接口措施
5.1.2.1本期在一期辅助车间需要敷设的光纤共8根,分别是化水车间至二期精处理2根、化水车间至一期精处理2根、化水车间至净水站2根、化水车间至制氢站2根。
5.1.2.2化水车间至二期精处理2根光纤是化水车间扩建PLC程控柜和二期精处理车间PLC程控柜之间通讯。
光纤敷设路径:
通过电缆沟出化水车间,再通过一期汽机厂房C排柱外侧的电缆桥架直通至2号机组;
2号机组桥架与扩建的二期3号机组桥架之间用镀锌钢管和金属软管的方式连通,光纤可用直通3号机组桥架直至二期精处理车间。
5.1.2.3化水车间至一期精处理2根光纤是化水车间扩建PLC程控柜与一期精处理原PLC远程柜之间的通讯。
通过电缆沟出化水车间,再通过一期1号机组汽机厂房直至位于A排柱的PLC远程柜。
5.1.2.4化水车间至净水站2根光纤是化水车间扩建PLC程控柜和净水站扩建PLC程控柜之间的通讯。
通过电缆沟出化水车间,再通过化水车间外电缆沟直接入净水站控制室直至扩建的PLC远程柜。
5.1.2.5化水车间至制氢站2根光纤是化水车间扩建PLC程控柜和制氢站原PLC程控柜之间的通讯。
通过电缆沟出化水车间,再通过化水车间外电缆沟直接入制氢站控制室直至PLC远程柜。
5.2作业措施及方案
5.2.1盘柜安装方案
5.2.1.1底座制作
1)仔细查看图纸和厂家盘柜资料,确定盘柜底座尺寸,确定成排盘柜安装的底座长度时应考虑盘柜之间的面板尺寸和盘柜安装时的间隙,相邻两盘柜之间的间隙小于2mm;
2)化水车间、废水站、污水站、净水站的盘柜底座均采用[8槽钢制作,制作时应将槽钢侧立;
3)槽钢下料应采用切割机切割,切割面用角向砂轮打磨光滑,当底座较长,槽钢长度不够时,可将两槽钢对焊,要求焊接牢固,型钢应校直,不直度小于1mm/m,全长不直度小于5mm;
4)底座制作应在平台上制作,制作时应先点焊,然后用榔头敲击调整直角度和平面度,再用钢角尺和水平尺进行微调,待平面度、垂直度和对角线偏差符合安装规范后再焊接牢固;
5)成排盘柜底座,每两块盘之间应有一横衬,横衬采用∠50×
5mm角钢;
6)去除所有焊接药皮,飞溅物,用钢丝刷除铁锈,然后涂刷防锈漆。
5.2.1.2底座安装
1)检查底座制作是否符合规范,如不符合,则重新校正;
2)察看图纸确定盘柜底座的安装位置,检查所有预埋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如有漏埋或尺寸偏移过多则需加装埋铁,垫块四角钻孔,安装垫块时,先根据图纸确定尺寸,然后在垫铁四角采用M8×
80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3)核实地坪标高,根据电厂一期工程所安装的盘柜底座标高引至盘柜安装处,并做好明显清晰标记;
4)确定底座的安装标高,底座最终表面应与电厂一期工程所安装的盘柜底座表面一致;
5)复查位置尺寸和标高,确定尺寸误差符合技术规范。
由于现安装的盘柜底座与电厂一期工程所安装的盘柜底座焊接连接,电厂一期工程所安装的盘柜底座已经和电气接地网相连,因此,现在安装的盘柜底座不需另行接地。
7)底座安装完毕后,去除所有焊接药皮,飞溅物,然后涂刷防锈漆。
5.2.1.3盘柜的搬运
1)机柜运输前,应勘查好运输路径,并使道路平整,入口宽敞,然后使用2T的叉车将盘柜运至基础槽钢上,过程中要注意叉车的轮子不要在地板上直接行走。
2)为了搬运方便并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盘应在控制室内或就地安装位置处开箱。
如装箱体积过大,则开箱工作可在安装场所附近的厂房内或室外进行,但应随拆随搬,不得堆积过多而影响工作或损坏设备。
3)开箱时应使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
如使用撬棍,不得以盘面为支点,并严禁将撬棍伸入木箱内乱撬。
对于带有表计及其他零件的盘,开箱时应尤其小心仔细。
拆下的木板应集中堆放,以防钉子扎脚。
4)在搬运时,盘门应关闭并锁上。
精密的仪表或较重的元件可从盘上拆下,单独搬运,机柜运输时,应使用液压叉车,不得使用滚杠。
运输过程中应有保护地面的措施。
5)搬运入室内后,应按盘面布置图及设备表进行下列各项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部件因搬运而螺钉松动者,应同时紧上):
a.各元件的型号、规范是否与设计相符;
b.设备缺陷、缺件的情况和原因;
c.边盘、侧板、盘门、灯箱等是否齐全;
d.盘面尺寸及部件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尤其应检查最高和最低一排表计的高度。
5.2.1.4盘柜的安装
1)立盘前在底座上铺设厚度为10mm左右的橡皮垫,其宽度应与座型钢宽度相同,然后用胶水将其固定。
立盘时,调整盘柜方位(注意正面、反面),将盘柜倾倒在液压叉车上,将位置调整好,使盘柜立起时盘底框正好落在槽钢底座上,且方向正确,再适当调整,使盘底框和底座吻合。
安装过程中要让橡皮垫保持固定状态,如有偏移,应立刻调整。
盘柜调整位置时,可在盘柜底部垫一块方木,用榔头敲击木块即可。
2)调整完毕后将超出底座的橡皮垫切除,盘柜和底座间可采用夹板固定,切割两根长度比盘柜宽度短5mm左右的40×
4角铁,断面处涂刷银粉漆,在两端各钻一孔,将两扁钢分别放置盘底框上和底座的槽钢表面下,用绝缘螺栓将两夹板连接并压紧,夹板位置可自由调整,每块盘柜用两对夹板固定,分别置于与底框的两侧,固定过程中应保证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应绝缘,夹板的开孔位置要保证螺栓穿入后不与盘底框尺寸冲突,具体盘底框尺寸见厂家资料。
调整夹板之间的松紧度即可调整盘柜的垂直度,将吊线锤绕在木棍上从盘柜顶部放下,分别测量盘柜顶部和底部至吊线的距离,如距离相等则盘柜垂直。
3)成排盘柜安装时,将最边缘的盘柜先按照上述方法安装,调整完毕后依次安装下一块盘,盘柜与盘柜之间应平齐。
全部安装完毕后,检查盘间螺丝孔,应相互对正,如其位置不对或孔径太小,应用圆挫修整,或用电钻重新开孔,但不得使用火焊。
然后用镀锌螺栓将全部盘柜连接固定。
5.2.1.5盘柜接地
1)操作员站及有关外设的接地通过电源线接到电厂一期工程所安装的PLC电源柜接地扁铁实现其接地。
2)远程IO柜及柜内的系统电源地、信号屏蔽地、机柜安全地汇集在一起,接至电气接地网。
3)屏蔽电缆的单端接地,汇集接入各端子柜的盘柜地。
4)接地线用压接的方法压接接线端子,用螺栓连接在接地排上。
5.2.2电缆槽盒安装
5.2.2.1立柱安装
1)根据图纸资料确定立柱位置,立柱的安装位置要保证电缆槽盒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防爆门等区域,保证普通型电缆与热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宜大于500mm,交叉敷设时宜大于200mm,保证槽盒走向与其他专业管道、钢梁、吊架没有冲突;
2)立柱严禁火焊切割下料,必须用切割机进行切割。
材料尖角用角磨机磨成圆弧形,毛边打磨光滑无毛刺,下料后的部件如有变形现象,则应进行校直,校直时可以在水泥地面上先铺一块(δ=10mm)铁板,然后用八磅锤进行冷态校直;
3)立柱必须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列立柱先在两头固定两点,定位后将这两根立柱之间在上方和下方拉两根琴线,以保证中间立柱的水平度。
槽盒宽度为300mm及以下电缆槽盒均采用单侧悬臂[8槽钢立柱;
4)安装时先固定好两端及转弯处立柱,保证其直线度和垂直度,以此两点拉两条琴线,中途的立柱以此琴线为基准,逐一进行安装;
5)部分槽盒支路并未预埋铁件,则必须加装垫块,安装垫块时,先将立柱找正,找正方法可以用弦线吊重锤的方法进行确定,然后根据立柱下端的相应位置装垫块,四角采用M8×
7)立柱焊接要牢靠、垂直,各焊缝焊接无咬边、突刺及砂眼,焊缝要均匀,厚度不小于5mm,同一排立柱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可用水平尺和琴线进行检验;
8)立柱安装后需除去焊接药皮、铁锈,然后涂刷一层红丹漆,待红丹漆干后再涂刷一层银粉漆,油漆应涂刷均匀并将横担全部覆盖。
5.2.2.2横担安装
1)检查立柱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2)按施工图中的要求,根据桥架的安装高度、层数以及方位,确定安装横担的具体高度;
3)所有桥架均采用角钢作为横担,当采用单侧立柱时,横担的固定端应比非固定端略低;
4)横担层间间距均为300mm;
5)横担必须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材料尖角用角磨机磨成圆弧形,毛边打磨光滑无毛刺;
6)安装时在直线段安装桥架时,可以先确定一处,固定第1个横担,在另一端用连通管找平,固定第2个横担,在同一层两者之间拉一条琴线,其余层次的横担以此线为基准安装;
7)横担安装应先点后焊,以防止变形,各焊缝焊接牢固,无咬边、突刺及砂眼,焊缝要均匀,厚度不小于5mm,安装完毕后,应清除所有焊接药皮,飞溅物,用角磨钢丝刷除铁锈,然后涂刷一层红丹漆,待红丹漆干后再涂刷一层银粉漆,油漆应涂刷均匀并将横担全部覆盖;
8)安装完毕后用水平尺和琴线复查尺寸偏差。
5.2.2.3辅助车间电缆槽盒安装
1)检查横担的安装是否符合规范,如不符合规范则重新安装;
2)各槽盒对口连接时,应无错边,必须有内、外连接片,用活动套筒扳手,方颈头螺栓固定,螺栓应由内向外穿,螺母位于槽盒外侧,弹垫及平垫用于螺母侧,先上平垫,再上弹垫;
3)不同高(宽)桥架连接,应用调高(宽)片,尽量平缓过度。
如果没有调高(宽)片,就用直段桥架制作,但必须用锯弓制作,用钢板、螺栓连接,不得动用电焊和火焊,以免破坏保护层;
4)部分特殊三通、弯通备料时严格控制好尺寸,以便运输和搬运。
如有个别特殊三通或弯通没有备料,可在现场加工。
加工三通应将需连接的支路桥架一端制成八字口,八字口的大小应满足桥架内敷设电缆的弯曲半径,再将主通道侧板切割相应大小的缺口,再用方颈头螺栓固定,不得动用电焊、火焊;
6)如槽盒保护层被破坏,应配合桥架厂家将保护层现场修复;
7)所有电缆通道必须采用防火措施;
8)桥架、槽盒进入盘、箱、柜时,应在盘、箱、柜的底部开孔,电缆敷设完毕后将孔洞用防火泥封堵;
5.2.2.4电缆保护管制作和安装
1)根据电缆型号和现场条件,确定保护管所需尺寸及弯头数量;
2)使用切割机下料,保护管材料一般选用镀锌钢管,下料完毕后要将管口打磨光滑,去除毛刺和尖锐的棱角,管口内壁应用圆挫打磨;
3)弯制保护管应使用液压弯管机弯制。
弯制前应先将铁丝穿过,以便电缆敷设,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保护管的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度,单根管子的弯头不宜超过3个,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4)单根保护管长度不够时,可用两根保护管对接。
金属管不宜直接对焊,可在接头处套接尺寸稍大的短套管,套管长度不宜小于外径的两倍,两管口应对准且连接要牢固;
5)沿地坪敷设的保护管应在二次抹面前安装,管径应保证二次抹面将整个保护管覆盖,如有必要,则在地坪上开凿水泥槽,确保保护管被二次抹面覆盖。
6)电缆保护管固定应采用管卡固定,以免损害保护层。
保护管子成排安装时,应用管卡将所有保护管固定在同一根花纹角铁上,保证高度一致,弯曲弧度一致,排列整齐,保护管露出地面高度应和接线盒电缆进口的高度一致,最少必须超出地坪50mm。
7)保护管的保护层损坏时应涂刷防腐油漆。
8)保护管和槽盒、桥架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和保护管之间用金属隔兰连接,金属软管和桥架、箱、柜之间用穿板隔兰连接,连接应牢固,保证软管有一定弯曲度。
保护管应尽量从底部穿入箱、柜。
5.2.3仪表管敷设
5.2.3.1检测元件和取源部件安装一般要求
1)安装取源部件时的开孔、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和管道衬胶、清洗、试压和保温前进行;
2)取源部件的材质应与主设备或管道的材质相符。
焊接取源部件时,要符合焊接工艺;
3)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用台钻或扳钻,且不得掉入异物;
风压管道上开孔可采用氧乙炔焰切割,但孔口应磨圆锉光;
4)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与焊接。
5)取源阀门及其以前的管路应参加主设备的严密型试验。
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但不得小于200毫米。
当压力取源部件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按介质流向压力在前;
6)参与保护与自动控制用仪表的测点一般不合用一个测孔;
7)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检修的地方,若安装在高处,则应装设检修平台;
8)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完后,应有标明设计编号、名称及用途的标志牌;
5.2.3.2压力、差压取源的技术要求
1)压力测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管道压力测点选择在流速稳定的直管段上;
3)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得超出主设备或管道的内壁(测量动压除外)取压孔与取源部件均应无毛刺;
4)中、高压取压应用取压短管;
5)一次阀门应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取压短管及一次导管、阀门与主管道一起参加水压试验;
7)测点位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测量气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
测量液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下半部与水平中心线成45º
夹角的范围内;
测量蒸汽压力时,测点在管道上半部及下半部与水平中心线成45º
8)测量低于0.1MPa压力的测点,其标高应尽量接近测量仪表,以减少由于液柱引起的附加误差;
5.2.3.3取源阀门安装要求
1)取源阀门安装前用1.25倍工作压力进行水压试验,5分钟内无渗漏现象;
2)安装取源阀门时,应使被测介质的流向由阀心下部导向阀心上部,不得反装;
3)安装取源阀门时,其阀杆应处在水平线以上的位置,以便于操作和维修;
4)取源阀门应装在便于维护和操作的地点;
取源阀门(包括法兰、接头等)应露出保温层;
5)当焊接阀门直接焊接在加强型插座上时,阀门可不必另做支架固定。
否则,阀门必须用抱箍固定在阀门支架上或将阀门两端的管子用管卡固定在支架上。
5.2.3.4物位取源部件安装技术要求
1)电容式物位计的传感器应垂直安装,垂直度偏差不得小于5°
。
2)超声波物位计的声速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5.2.3.5流量测量装置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前应对流量测量装置的外观及孔径进行检查和测量,并作好记录;
2)流量测量装置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应符合规程和制造厂家的要求;
3)流量测量装置的安装方向必须正确;
4)新装管路系统必须在管道冲洗合格后再进行节流件的安装。
5.2.3.6管路敷设的技术要求
1)仪表管路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导管在安装前应核对钢号、尺寸,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内部清洗。
管端应临时封堵,防止脏物进入;
3)导管在安装前应确认导管外表无裂纹、伤痕和严重锈蚀等缺陷。
管件应无机械损伤及铸造缺陷;
4)检查导管的平直度,不直的导管应调直。
5)管道的弯制采用符合要求的弯管器冷弯;
6)管道敷设在地下或穿过平台、墙壁时应加保护管。
导管不应直接敷设在地面上;
7)管路水平敷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差压管路应大于1:
12,其它管路应大于1:
100。
其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测量管内不存在有影响测量的气体或凝结液,否则在管道的最高或最低点装设排气或排水门;
8)管道的敷设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不允许有急弯和复杂弯。
导管避免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潮湿、腐蚀或有震动的场所,应敷设在便于维护的地方;
9)导管应尽量以最短的路径进行敷设,以减少测量的时滞,提高灵敏度。
10)测量液体流量时,节流装置应比差压计高。
如低于差压计,为防止空气侵入测量管内,仪表管由节流装置伸出时,应先下垂,再向上接仪表,其下垂距离应大于500mm。
11)气体测量管路从取压装置引出时,应先向上600mm,避免尘粒导向主设备,以便于排出凝结水。
连接接头孔径不应小于导管内径;
12)差压测量管路,不应靠近热表面,其正负压管的环境温度应相同,并与高温热表面隔开;
13)管道的连接采用钨极氩弧焊连接。
导管施焊时,其连接阀门应全开。
可拆卸部位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现场选择,但不管使用哪种连接方法,都必须保证导管的严密性,不应有泄漏和堵塞现象。
管道接至仪表、设备时,接头必须对准,无错口和机械应力;
14)管路支架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承压容器,管道及需要拆卸的设备上安装支架时,应采用U形螺栓或包箍固定。
管路支架间距应均匀,水平敷设时无缝钢管间距1-1.5m,铜管间距0.5-0.7m;
垂直敷设时无缝钢管间距1.5-2m,铜管0.7-1m;
15)所有仪表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冲洗,且进行严密性试验。
要求无漏焊、错焊和堵塞现象;
16)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管道表面应涂防锈漆(除不锈钢管道)。
所有仪表管道的起点、终点、一次门、二次门挂上标牌。
标牌上注明设计编号、名称及用途;
17)管路的排污门应装设在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其排污情况应能监视,排污阀门下应装有排水槽和排水管,并引至地沟。
5.2.3.7压力(差压)变送器、指示仪表安装技术要求
1)测量液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设置在低于取源部件的地方。
测量气体压力或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否则应采取放气或排水措施;
2)变送器、控制器安装在保护箱内时,导管引入处应密封;
排污阀必须安装在箱外;
3)差压变送器、控制器的正、负端与正负导压管的连接必须正确,不能接反。
水的差压测量管路,装设排污阀和三通阀(或由平衡阀和正、负压阀门组成的三阀组)。
4)就地安装的指示仪表,其刻度盘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宜为:
压力表1.5米
差压计1.2米
5)就地压力表所测介质温度高于70℃时,仪表阀门前应装U形或环形管。
测量波动剧烈的压力时,应在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
6)仪表投运前,应将一次门全开,排污充分后,方将排污阀关死。
5.2.4热控电缆敷设及二次接线
5.2.4.1热控电缆敷设的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
1)电缆敷设应按技术规范的要求,从弱到强信号,从上至下分层敷设,不能混淆,顺序为计算机屏蔽电缆、弱电信号控制电缆、强电信号控制电缆、热控电源电缆;
2)搬运电缆时,不应使电缆松散或受伤,电缆盘应架设牢固平稳,盘边缘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0cm。
电缆盘应按电缆盘箭头所指方向滚动;
3)原则上电缆敷设应先长后短,先集中后分散,按区域分布敷设并同时写清单,应尽量避免电缆交叉,以免影响整齐美观,必要时作电缆敷设模拟图和排列断面图,以寻求最佳方法;
4)在易积粉尘和易燃烧场所,应采用电缆托盘和保护管,以加强保护,在桥架上的电缆应三、二根一组,两组中应隔一定距离,以防积粉和自燃;
5)敷设电缆应由专人指挥。
统一行动,并有明确的联系信号,不得在无指挥信号时随意拉引。
在转弯处,敷设人员应站位于转弯的外侧;
6)在高空敷设电缆时,应有高空作业措施,直接站在电缆架上作业时,应该核实其强度是否足够,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严禁攀登组合式电缆架或吊架;
7)电缆敷设的工艺要求是横看成线,纵看成行,引出方向一致,高度一致,松紧适当,相互间距一致,挂牌布置一致,务必整齐美观;
8)敷设通讯电缆时,一定要轻拉慢放,以防外层拉破造成屏蔽层接地;
9)在PLC柜内放电缆时,要避免电缆拉放而损坏柜内的电子元器件;
10)严禁在计算机柜门面上和墙上乱涂乱画。
5.2.4.2二次接线的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
1)接线的第一步应是接线工熟悉图纸后,有疑问的及时提出,由技术人员解答清楚,然后填写盘柜电缆敷设及接线一览表,并贴于盘柜的门后;
2)电缆敷设到位后,应认真检查电缆的编号,型号参照盘柜电缆敷设及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