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1092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4、我国跨经纬度最大的省区是哪里?

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里?

临省最多的是哪里?

邻国最多的是哪里?

地势最高的是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三、众多的人口:

(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136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2)人口分布不均匀:

东密西疏。

(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而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十分稠密。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而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

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好,开发较早,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

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自然条件较差。

开发较晚,交通相对不便。

3、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是什么?

黑河——腾冲一线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哪几个?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哪一个民族?

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

壮族;

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

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大杂居、小聚居”;

有利于各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同时体现了政府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这样民族才有凝聚力、向心力。

6、各民族的特色: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维吾尔族:

木哈姆。

藏族:

雪顿节,打林卡,献“哈达”。

回族:

吃清真。

傣族:

泼水节,住竹楼。

第二课山川秀美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

1、中国地形的特点:

(1)地形多样;

(2)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我国地势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我国有四大高原:

黄土高原(特点: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青藏高原(特点:

远看是川,近看是山。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

内蒙古高原(特点: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最大的牧场);

云贵高原(特点:

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旅游资源丰富)。

4、我国有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地势最低;

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5、我国有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6、我国的山脉:

三纵三横加一弧

三纵:

东北、西南走向:

东列:

台湾山脉;

中列:

长白山—武夷山;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横:

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列:

南岭。

一弧:

喜马拉雅山。

【补充:

南北走向:

贺兰山、横断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

7、山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

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劣势:

交通不便、不利发展种植业,无法开展大规模生产等。

8、我国的地势特点有什么影响?

(1)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加快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2)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水电站。

(3)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二、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2、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以北的地区主要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青藏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高原高山气候)

3、什么是季风?

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

4、我国季风的类型:

每年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夏季风);

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偏北风(冬季风)。

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6、季风的影响:

(1)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

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

(2)季风由于它的不稳定性,有时会带给我们灾难,从而引发涝灾或旱灾,使得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7、古诗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请问这里的春风指的是什么风?

夏季风

8、分析季风的发源地、风向、性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西伯利亚

偏北风

(东北、西北)

干冷

气温下降、雨水不多

印度洋

太平洋

偏南风

(东南、西南)

湿润

温和湿润、雨水多

三、母亲河--------黄河,长江

1、赞美黄河的诗篇有哪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海洋(渤海)、长度(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形状(像“几”字型)、流经的省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区)、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河口与孟津)、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汾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黄河的主要水电站有哪些?

龙羊峡(黄河第一坝)、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黄河最大的水电站)。

4、为什么这些水电站位于上、中游?

因为此处是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丰富,适宜建水电站。

5、黄河流域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是哪里?

宁夏平原

6、黄河水的功能是什么?

为什么?

灌溉、发电;

因为黄河流域一般降水不足。

7、黄河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它有什么影响?

水土流失、下游形成“地上河”

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壤失去了大量养分,而且泥沙淤积在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河”,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

8、治理黄河的措施: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中上游地区: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加强水土保持;

兴建水库。

下游地区:

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9、有关反映长江的诗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早发白帝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10、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注入海洋(东海)、长度(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流经的省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区)、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宜昌、湖口)、主要支流(自西向东依次为: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11、长江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古代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12、长江三峡的功能:

防洪、发电、航运

13、为什么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航运发达,宜宾一下一年四季皆可通航。

14、长江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应采取什么措施?

问题:

洪涝灾害。

原因:

(1)由于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有的年份普降暴雨,持续时间长,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2)由于近年来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江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3)人类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

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加固江防大堤;

兴建水库;

疏浚河道;

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15、简答:

治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①在上、中游修建水库。

②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③在下游培修加固黄河大堤,兴修分洪、蓄洪工程。

16、我国的地势特点怎样?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你对剖面图的理解,说说一江春水为何向东流?

这一原因还对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三、秦岭——淮河分南北:

1、中国的人口生活在哪里?

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

2、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

(或者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3、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是哪些?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4、南北方的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在民居特色上:

防寒、保暖;

南方的房子很注重通风、防雨。

(2)在交通工具上:

北方基本上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南方不仅有公路和铁路,还有水运。

(3)在饮食习惯上:

北方喜欢吃面食;

南方喜欢吃米饭。

气候因素起至关重要作用。

5、冬季我国的南北方气温差异怎样?

在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很大,北方低,南方高,北方平均气温在0°

以下,南方平均气温在0°

以上。

6、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等温线

7、夏季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怎样?

南北温差不大

8、说说我国南北方、东西方的降水量有何差异?

南方多,北方少;

东部多,西部少;

9、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有哪些差异?

气候方面:

北方是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

,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

南方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河流方面:

北方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南方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农作物方面:

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

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水田作物。

耕作制度方面: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耕地类型: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10、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1、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四、东西部差异显著:

1、说说西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

12(省区)

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重庆市

2、说说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有哪些?

自然条件:

①、地形: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②气候:

西部干燥,东部湿润。

③水文:

西部稀少,水量小,东部密集,水量大。

④矿产资源:

西部资源丰富,东部资源短缺。

⑤土地利用方面:

西部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适合发展畜牧业,东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和林业。

社会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草场资源丰富,牧业生产发达,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潜力很大,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比较落后;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肥田沃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工业污染严重。

3、为缩小东西部的差异,国家推行什么战略?

国家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西部发展水平差距将会逐步缩小。

4、为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实行哪些对策?

①发挥资源优势;

②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

③发展交通;

④发展教育;

⑤引进人才。

五、交流与互补-------区域合作

1.地区:

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

2.原因:

南北方和东西部存在区域差异

3.目的:

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4.原则: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5.重大工程: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

一、红松之乡

1、北方地区:

范围:

大兴安岭—长城—乌鞘岭一线以东和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农业:

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2、红松之乡的位置:

红松之乡在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3、自然条件对当地植被的关系:

地形:

山地绵延。

气候:

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大但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的生长。

正是这种寒冷的天气和绵延的山地孕育了茂密的红松。

4、东北林区面临的问题:

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林区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5、东北林区森力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

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

6、解决措施:

对森林进行抚育并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

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

二、黄土高原(特点:

沟壑纵横)

1、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跨越的省级行政区:

山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

植被—植被稀少;

土壤—土质疏松;

地形—坡度大

人为原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修路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造梯田

3、黄土高原的文化:

信天游,腰鼓,窑洞

三、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

辽、金、元、明、清)

1、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攻退可守)

2、自然环境:

山区(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占1/3

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

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注入渤海)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多风沙。

3、北京的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化都市,名胜古迹

4、北京文化:

胡同,四合院

第二课南方地区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2、太湖概况: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浙江、江苏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鱼米之乡

3、自然环境: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河湖众多,优越的灌溉条件

4、水乡孕育的城镇(因水而生)

优越的自然条件鱼米之乡,交通便利货物集散地,繁荣的城市城镇

5、水乡风情:

交通:

以船为主建筑:

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食物:

太湖三白(太湖银鱼,白鱼,白虾)

二、富庶的四川盆地

1、四川盆地的位置:

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靠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2、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边缘多山,山势陡峻;

盆地底部多丘陵,低山和丘陵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

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全年适宜耕种。

农业特色:

农业发达,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畜禽种类多,肉猪和家禽产量很高。

3、都江堰:

(天府美自古堰来)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就得益于它,对成都平原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项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

4、丰富的自然资源:

丰沛的降水,众多的河流----------充足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芒硝-----矿产资源井盐(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野生动植物资源(桫椤,大熊猫,金丝猴,雪豹)

5、独特的巴蜀文化:

变脸,川剧,川菜

三、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三地陆路想通、水陆相连,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2、发达的外向型农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珠三角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区位条件:

靠近港澳,出口便利的使农产品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可以十分便利的运往港澳地区或者出口。

港澳地区农产品需求量大,与珠三角地区相同的饮食文化习惯也为珠三角地区的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外向型工业:

(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河网密布,交通便利;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2)、毗邻港澳,提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人文因素: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吸引外来资金。

政策因素:

(1)、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2)、廉价的劳动力;

(3)、土地成本低。

四、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1)地形: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坦荡地平2)河湖众多3)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历史背景:

早在200多年前,上海就已经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

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商埠。

工业基础:

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先进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基地。

政策支持: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2、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

1)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是我国的工业中心。

2)是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3)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4)制造业发达

第七单元

7.1

规则的表现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规则的变化

7.2

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贸活动、教育活动(直接、普遍)、人类迁徙、日常交流

文化传播的载体(媒体):

语言、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大众传媒:

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

大众传媒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一分为二的观点)图册P53

7.3

生活的变化从物质条件改变开始

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需要出发适时更新换代;

量入为出的存款消费方式——寅吃卯粮的贷款消费方式

代际差异概念:

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代际差异影响:

导致代际隔阂(代沟)

综合探究七

第一手资料:

通过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资料(走访调查、考古出土文物……)

第二手资料:

通过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的来的资料(新闻报道、传说…….)

第八单元

8.1原始先民的家园

不同特点(生产和生活方面)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住在洞穴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定居生活、

①.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在于:

生产工具的变化

②.使用磨制石器的好处、影响:

提高劳动生产率,工具可反复使用。

生活时间

特点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

外貌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10000年

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7000年

浙江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水稻;

黑陶、耒耜

6000-5000年

陕西半坡人

黄河流域;

半地穴房屋;

粟、小麦;

彩陶、石斧

5000-4000年

炎黄、尧舜禹

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①.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的影响: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

②.原始农牧产生和陶器发明对于定居实现的意义

原始农牧业产生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

陶器发明提供了存储食物的条件。

③.定居的好处

促进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