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949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6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总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4)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简述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简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

(2)分配政策和制度

(3)价格

简述公债调节经济的职能与作用:

(论述)

(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因为发行国债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小。

(2)筹集建设资金,一些投资大建设期长,见效慢的项目需要政府积极介入,国债可以满足政府的这一需要

(3)调节经济,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随时进行公债的买卖,灵活的调节资金市场的松紧度,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5、简述财政支出的作用:

(1)购买性支出通过购买活动,主要在于调节资源流动,实现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2)转移性支出通过收入单方面,在于进行收入分配实现公平

(3)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物价变动

(4)形成对微观主体的约束

6、简述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如何配合使用(论述)

(1)“双紧”政策,即二者都实行紧缩性政策,这是力度最强的控制需求的措施,适用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副作用是容易造成经济衰退,不能轻易采用

(2)“双松”政策,即二者都实行扩张性政策,是力度最强的刺激经济回升的措施,适用于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但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故一般不宜采用

(3)“松紧”搭配,一是财松货紧政策,适用于企业不景气,同时货币流量过剩的情况,目的是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防止通货膨胀;

二是财紧货松政策适用于物价走低,投资减少,通货膨胀不太严重的时期,目的是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往往在调节经济时要发挥两种政策的互补性来扩大总需求,但又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或者抑制总需求但又不至于导致经济衰退。

7、简述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标识该倍数的指标称为乘数,它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同方向变化,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

具体从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讲,投资会形成本时期的需求,吸引各方面的资源投入,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本时期的投资会对下一时期的供给能力、规摸及结构各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将来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

8、财政本质:

(1)凭借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或剩余产品的分配

(2)以国家意志来安排和使用财力,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通过制定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建立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

(4)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三、论述

1、论述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2、论述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

其主要内容为:

(1)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的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应

(5)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的职能,其主要内容为:

(1)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

(2)通过转移支出改善低收入阶层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的生活状况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4)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刺进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其主要内容为:

(1)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要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通过制度性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3)通过投资、税收和补贴等多方面安排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效的最优结合

(4)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

简述题

1.简述财政产生的条件

(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

(2)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

(3)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求。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一)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总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

(二)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一)税种因素。

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变动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对于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

从主要税类看,一般来说,商品课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而所得课税难以转嫁,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商品的供求弹性。

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为商品价格变动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程度(供给弹性)或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需求弹性)的比值。

对于供给弹性而言,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最终能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将商品销售出去;

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而难以控制商品销售价格水平。

对于需求弹性而言,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买方;

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卖方。

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

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

若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结合起来分析,则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出去;

而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由自身承受。

在个别情况下,若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税负由销售方和购买方等量承担。

(三)课税范围。

一种税的课征范围不同,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若一种税对所有商品都同等课征,购买者无法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只能接受因课税而形成的商品加价,因而税负容易转嫁;

若一种税只对部分商品课征,且购买者可以找到不征税的替代商品,则这种税的税负难以转嫁。

4.简述公共收费与税收和异同。

公共收费与税收在属性上具有很多共同特征:

第一、公共收费和税收的执行主体都代表国家或其授权机构,体现一种国家或公共部门的行为。

第二、公共收费和税收在本质上都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并影响着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

第三、通过公共收费和税收形成的收入都用于满足国家履行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公共收费与税收的差异是:

立法层次不同;

执行主体不同;

收入性质不同;

功能不同;

款项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不同。

1.简述财政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国家主体性。

2.如何控制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的消费性决定了国防支出必须得到合理控制。

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

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

(1)估算国防支出的需求;

(2)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

(3)重点保证国防科研费.工程费.武器装备费,走精兵之路。

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

国防费的具体安排一般是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国防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与一般的财政支出不同。

一方面,它主要依赖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寻找一种替代公众监督的外部监督机制。

3.公共收费的功能有哪些?

(1)筹集财政收入;

(2)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资源;

(3)提高公共商品的效益。

4.试述分税制的内涵与特征。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其要点是:

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划分方法主要按税种划分,也可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或实行共享制;

对预算收入水平的差异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调节。

现代分税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级次政府提供不同的公共商品,同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分税制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范运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分税制的特征:

(一)规范性

(二)层次性(三)法制性

1.简述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1)确定采购需求

(2)选择采购方式(3)执行采购方式和签订采购合同。

(4)履行采购合同(5)效益评估

2.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机构设置。

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日常开支,直接构成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是行政管理机关设置得越多,所需的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二,人员配备和公务员素质。

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动力密集型部门,人员配备越多,公务员素质越低,行政开支也就越多。

第三,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

内部激励机制是使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化的利益诱导机制,如物质奖励制度.升迁制度等;

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非一致化的利益处罚机制,如行政处罚.物质利益处罚等。

所谓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对行政部门的监察和督促。

外部监督是一个体系,包括正式监督制度(法律和规定)和非正式监督制度(如新闻媒体监督.群众举报等)。

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越健全,行政开支就越节约。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年度内的行政经费的变动,如国家在经济制度转换时期,可能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而引起行政支出的变化;

在国家面临突发形势时(如战争)通常会大力压缩行政开支;

在通货膨胀引起价格上涨时期,可能使行政支出也出现相应增长,但这些客观因素对行政支出的影响大多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一旦国家形势趋于正常,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将消退。

3.简述财政的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2)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

(3)对国民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

4.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

这一原则与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致的。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的政府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

具体包含二层意思:

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

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

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又存在两种衡量标准:

一是受益标准,二是能力标准。

(三)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

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税制简便.透明.易于操作和实施,税务当局的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的素质较高,社会成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强。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需求因素。

(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公共需求的收入弹性高,价格弹性低:

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公共需求更快增长;

公共商品价格上涨,公共需求不会减少。

(2)对公共商品的偏好。

第一,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

第二,技术进步因素:

技术进步未必会导致财政支出扩大。

第三,公共选择的过程:

互投赞成票和官僚行为会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2.简要分析财政预算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以后,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才有可能彻底分开,也才有可能通过议会控制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制财政计划。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扩展,财政分配规模日益扩大,收支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客观上要求加强对财政活动的计划和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

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财政活动货币化的条件下,全部财政收支才能统一反映在一览表(即平衡表)中,才能完整地反映国家财政活动,才有利于议会的审议。

3.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

都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要。

两者的区别:

第一,提供的社会商品属性不同,行政单位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而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

第二,行使职能不同。

行政单位行使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在本质上说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只是在某些场合.某些时期接受国家的委托.代行部分国家行政权力。

第三,经费来源和运营方式不同。

行政单位资金耗费全部由财政补偿,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宜导入市场规则;

事业单位提供的是混合商品,其经费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一部分按市场原则对消费者收费。

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供给因素。

(1)服务环境(生产环境):

服务环境恶化,为保持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增加财政支出。

(2)产品质量:

公共商品质量的提高会导致更多财政支出。

(3)投入品价格(相对价格效应):

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私人部门的生产率,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私人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则公共支出相对规模会扩大。

2.简析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有:

(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

(3)由于资本预算投资伸缩性较大,有助于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则包括:

(1)复式预算中资本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如果举债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2)经常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税收在整个预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这样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的现象;

(3)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如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科目的划分标准难以统一。

3.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第一,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消费性。

行政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开支,资金一旦投入,便不再收回,其支出结果只能引起社会物质产品消耗和价值丧失,而不能实现价值的补偿和增值。

第三,低收入弹性。

行政支出属于必需品,人们对它的需求一般不随收入增长而相应增加。

第四,连续性。

只要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存在,行使其职能,就需要连续不断的行政支出予以保证。

4.扩张性财政政策: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扩张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供给过剩,社会生产能力闲置,通货紧缩。

1.简述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越稳定,国防支出就越少;

反之亦然。

(二)经济因素:

通常情况下,国家财政状况越好,国防支出的规模也就可能越大。

而国家财政的状况,最终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效益越高,用于国防支出的资源就可以更多一些。

(三)经费使用效率因素:

在既定国防目标下,经费使用效率越高,国防开支规模就越小。

(四)兵员制度:

义务兵役制军事人员的薪金常常低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子工资”水平,但相应地国家需要更多地承担他们退役后的基本生活保障;

自愿兵役制人员经费开支水平高,但可相应减少退伍军人的生活保障开支。

(五)一定时期的国防开支,还受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和地域因素的制约。

物价水平.技术水平越高,地域越广大,国防开支规模就越大。

2.简述零基预算的特点。

(1)投入与产出结合。

(2)难点在零基预算的执行过程。

(3)年度之间的非连续性。

(4)需要做大量的文书工作。

3.简述政府“机体论”的基本观点

(1)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它不像一台机器可以被拆开然后装上。

(2)每个人的财富都属于整个社会。

因此,社会的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社会的利益凌驾于任何个人之上,否认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否认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所具有的利益和价值。

(3)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由政府确定,并由政府领导公众去实现。

4.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与公共投资的方式。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

(1)财政无偿拨付(当项目的投资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时);

(2)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可以采取收费形式部分收回投资的);

(3)私人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能全部收回投资的)。

公共投资的方式:

(1)政府直接投资;

(2)政府间接投资;

(3)私人投资,政府管制(4)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

1.试比较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异同。

当课税对象达到适用高一级税率时,全额累进税率对课税对象的全额均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税;

超额累进税率则仅对课税对象的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税率征税。

二者的区别:

累进幅度不同。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

举数字的例子说明。

2.简述部门预算的特点。

(1)完整性。

部门预算内容由预算内扩展到预算外的,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

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

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

(2)细化性。

部门预算的内容细化到部门及下属单位。

部门预算详细地确定和规范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更全面地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职能作用,逐步改变目前把资金切块给部门自行分配使用的状况。

各部门预算不仅反映本部门的年度财政需求,还要反映本部门的全部收入状况,内容更全面,体现了预算的精细性。

(3)综合性。

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

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

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

财政在对部门预算实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增强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政府资金的能力。

由于部门预算克服了传统功能预算“残”.“粗”.“散”的弊端,从而为硬化预算约束奠定了基础。

3.公共投资体制的组成要素。

(1)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体制。

(2)公共投资项目建设体制。

(3)公共投资项目运营体制。

(4)公共投资项目评价体制。

4.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一)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保护器

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并随时为经济系统的运行补充必要的劳动力,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

第二,调节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向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第三,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与支付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社会保障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通畅,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1.

(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

(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

(3)市场竞争不完全;

(4)市场信息不充分;

(5)收入分配不公平;

6.宏观经济波动

2.为什么增值税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

因为增值税具有以下特点:

一.征税范围广泛,税源充裕二.实行多环节课税,但不重复征税三.具有税收“中性”效应;

四.相关经济主体在纳税上具有相互制约性;

五.便于出口退税

3.简述公共商品的提供方式。

(1)对纯粹公共商品,由于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免费乘车”成为消费者的最一般选择,政府应是这类商品的主要提供者。

(2)对混合商品:

一种是具有一定竞争性或排他性的混合商品,对于这类混合商品既可以选择市场提供方式,也可采用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

另一种是具有一定外部性的混合商品,其提供方式取决于受益外溢的大小:

受益外溢很大的混合商品,应采取政府提供方式;

受益外溢较大的混合商品,应采取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方式。

4.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点。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1)收入.支出集中管理。

一是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的综合财政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收入制度。

综合财政预算是指统一编制.管理.统筹安排各单位预算内.外和其他收支的预算管理办法。

二是实行财政支出集中支付,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其安全和完整。

(2)财政集中开设账户,即国库单一账户。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应取消各预算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各种账户,将这些资金集中于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国库单一账户,并按资金性质开设国库分类账户,各项收支都通过该账户处理。

(3)相关配套措施。

这些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国库管理制度.预算编制方法.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等等。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建立规范的.有效率的财政预算,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2)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效率(3)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加强廉政建设。

1.简述税收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造成诸如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