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B教案HWord格式.docx
《自动控制原理B教案H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B教案H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刘志鸿.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2009
主要参考资料:
1.李友善.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吴麒.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RichardC.Dorf.ModernControlSystems(第九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4.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用物理方法对工业对象进行数学抽象的一般规律,理解描述对象特性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对象特性的分析方法。
具有初步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1.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掌握系统方框图的绘制方法;
2.了解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掌握结构图等效变换的方法;
3.掌握控制系统的三种典型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法、频率特分析性和根轨迹法;
4.掌握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
5.掌握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方法、稳态误差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该课程简要介绍物理系统的一般建模方法,着重介绍反馈控制原理的三种基本分析方法,一般系统的设计方法,简略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自动控制方面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其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和结构图等效变换;
2.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稳态误差计算;
3.系统根轨迹及其系统性能的影响;
频率特性分析和频率域稳定判据;
4.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
5.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稳态误差计算;
注:
1、本页内容针对所讲授课程的总体情况填写;
2、预留版面不够可另附页。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案(课次)
第1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
第一章绪论
§
1-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简史
1-4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5本课程的安排
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式,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以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教学难点: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1-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0.5学时)
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0.7学时)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分类方法
(2)分类
控制系统的几个概念
线性、非线性、连续、离散、定常、时变等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简史(0.5学时)
1.控制理论胚胎与萌芽期
2.经典控制理论的孕期与形成时期(ClassicalControl)
3.现代控制时期(ModernControl)
4.智能控制时期
1-4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0.2学时)
1.基本要求的提法
(1)稳定性
(2)快速性(3)准确性
2.所研究的任务
1-5本课程的安排(0.1学时)
作业布置:
无
1.[美]KatsuhikoOgata.现代控制工程.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RichardC.Dorf.ModernControlSystems(第九版).北京: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4次课2学时
2-4拉氏反变换
2-5拉氏变换的应用
掌握拉氏反变换的方法,理解应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利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氏反变换。
一、反变换的定义
二、部分分式法求解拉氏反变换
1、分母多项式无重根举四个例子具体说明
2、分母多项式有重根举两个例子具体说明
三、利用卷积定理求反变换
举例说明
用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
通过举例,说明用拉氏变换法解微分方程的步骤及方法。
自编作业题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2.李友善.自动控制原理(修订版).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3.吴麒.自动控制原理.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第5次课2学时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3-1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3-2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了解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了解传递函数的局限性,掌握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熟悉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传递函数的性质及求取方法。
2-1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0.4学时)
一、数学模型(0.2学时)
1.数学模型的概念
2.数学模型的形式
3.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0.2学时)
举例说明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2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1.6学时)
一、传递函数的定义(0.2学时)
二、传递函数的局限性(0.2学时)
三、传递函数的性质(0.3学时)
四、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0.3学时)
1.零—极点表达形式
2.时间常数表达形式
五、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0.6学时)
1.比例环节2.惯性环节3.一阶微分环节4.积分环节
5.理想微分环节6.振荡(二阶振荡)环节7.二阶微分环节
8.延迟环节
2-1(a)2-2(a)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北京:
2.李友善.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北京:
3.吴麒.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北京:
第6次课2学时
3-3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
3-4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了解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掌握结构图的组成及等效变换原则。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0.5学时)
1.比例环节
2.惯性环节
3.一阶微分环节
4.积分环节
5.理想微分环节
6.振荡(二阶振荡)环节
7.二阶微分环节
§
一、结构图的组成(0.2学时)
二、结构图的三种基本连接方式(0.2学时)
1、串联
2、并联
3、反馈
三、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及简化
1、6个等效变换法则(0.5学时)
2、举例讲解等效变换的应用(0.6学时)
2-8(a)
第7次课2学时
掌握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原则;
理解信号流图的组成及性质,掌握应用梅森增益公式化简结构的方法。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梅森增益公式。
举例讲解等效变换的应用(0.6学时)
四、信号流图及梅森增益公式
1.信号流图的组成及性质(0.7学时)
(1)信号流图
(2)信号流图使用的术语
(3)信号流图的性质
(4)信号流图的绘制
(5)信号流图的等效变换
2.梅森增益公式(0.7学时)
(1)梅森增益公式
(2)举例
2-102-12
第8次课2学时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4-1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4-2一阶系统时间响应
掌握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典型时域响应特点及特征参数。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4-1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1学时)
1.典型输入信号
2.典型初始状态
3.典型时间响应
4.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2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1学时)
1.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4.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5.一阶系统的单位加速度响应
第9次课2学时
4-3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掌握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典型时域响应特点及特征参数。
掌握欠阻尼二阶系统特征参数、极点位置与动态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响应特征
4-3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2学时)
1.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2.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负阻尼情况
(2)零阻尼情况
(3)欠阻尼情况
(4)过阻尼情况
(5)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
(1)比例—微分控制
(2)测速反馈控制(微分反馈)
第10次课2学时
4-4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掌握系统稳定性概念及稳定的充要条件,能够熟练运用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相关的分析计算。
劳斯稳定判据
1.稳定的概念(0.5学时)
2.稳定的数学条件及其定义(0.5学时)
3.稳定性判据(1学时)
(1)线性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2)劳斯稳定判据
●判据的内容
●举例讲解劳斯表的计算
●劳斯表的特殊情况处理
●劳斯表的应用
3-15
(1)(3)3-16
(1)
第11次课2学时
4-5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正确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掌握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了解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稳态误差概念的理解,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4-5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2学时)
1.误差及稳态误差的定义
(1)误差的定义
(2)稳态误差的定义
2.稳态误差的计算
(1)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求稳态误差
(2)用静态误差系数求稳态误差
(3)用动态误差系数求稳态误差
3.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4.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1)增大系统开环增益
(2)增加系统型别
(3)应用顺馈补偿扰动信号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4)应用顺馈补偿输入信号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第12次课2学时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5-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5-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正确理解根轨迹的概念。
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掌握绘制常规根轨迹的方法。
根轨迹的理解,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5-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1.5学时)
1.根轨迹法的提出
(1)闭环零极点的作用
(2)闭环零极点的调整
(3)闭环零极点的求解
2.根轨迹法
3.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
(1)根轨迹方程
(2)相角条件和模值条件
5-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0.5学时)
(1)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2)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
5-3广义根轨迹
5-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2学时)
(3)根轨迹的渐进线
(4)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5)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6)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通过举例,说明根轨迹绘制法则的应用方法,掌握常规根轨迹的绘制。
1、参数根轨迹
2、零度根轨迹
4-2
(1)4-3
5-4系统的性能分析
掌握绘制参数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的方法。
能够根据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指标随参数变化的趋势。
根据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指标
5-3广义根轨迹(1学时)
1.参数根轨迹
(1)参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参数根轨迹方程
2.零度根轨迹
(1)零度根轨迹的概念
(2)零度根轨迹方程
(3)零度根轨迹绘制法则
(4)零度根轨迹和180°
根轨迹图的比较
4-4系统性能的分析(1学时)
1.附加开环零点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
2.闭环零、极点与时间响应
3.举例
第13次课2学时
习题课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复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结构图化简、信号流图及其Mason公式;
复习系统时域指标、典型二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以及高阶系统的性能估算;
复习代数稳定性判据(Routh判据)及其应用;
稳态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复习根轨迹的绘制方法和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结构图化简、时域指标、典型二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高阶系统的性能估算、代数稳定性判据、根轨迹的绘制方法、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0.6学时)
1.数学模型的建立
2.结构图化简
3.信号流图及其Mason公式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0.8学时)
1.时域指标
2.典型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3.闭环主导极点及高阶系统性能指标估算
4.Routh判据
5.稳态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0.6学时)
1.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2.开环零、极点与根轨迹的关系
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本节为习题课,主要以举例为主,利用例子来说明这些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在课程中的作用。
第14次课2学时
第六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6-1频率特性
6-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
掌握典型环节的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
频率特性的概念。
典型环节的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
6-1频率特性(1学时)
1.正弦信号输入时系统稳态解的求法
2.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1)幅频特性
(2)相频特性
(3)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描述
(1)解析描述
复数形式
指数形式(矢量形式)
复数形式与指数形式的关系
(2)几何形式
极坐标图(Nyquist图)
对数坐标图(Bode图)
1.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
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
第15次课2学时
6-3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掌握典型环节的对数坐标图的绘制。
掌握简单系统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
典型环节的对数坐标图的绘制。
简单系统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
2.对数坐标图的绘制
1.简单系统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
(1)绘制步骤
(2)举例说明福相曲线的绘制
(3)开环幅相曲线的一般形状
5-1
(2)(3)
第16次课2学时
掌握简单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简单系统对数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