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45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哲学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万物的本原是火(逻各斯)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P13-15

都是朴素的一元论本原作为始基

1、泰勒斯:

水(具体物质)

2、阿那克西曼德:

无定(空间无限、无任何质的规定性)

3、阿那克西美尼:

气(具有质的规定性,但也具有无限和永恒运动的属性)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P16

1、毕达哥拉斯:

(1)数本原说——本原作为根据和原则

第一、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

①比例关系

②对立关系

③类比关系

第二、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2)对数作为本原的更深入理解

当他们说,万物是数的模写或模拟,这也许就是他们表现他们的思想的最有积极意义的说法了。

按照这个概念,数学形式的世界被看作是更高、更根本的现实;

经验中的现实只不过是这种现实的复制品,数学形式是永恒的存在,而经验现实只是与之对比的流变的世界。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商务印书馆,69)注:

这一观点被柏拉图的理念论继承

三、赫拉克利特P19-20

1、本原:

活火——生生不息(变化)——感觉

分寸——原则(不变)——逻各斯(Logos)——思维

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

2、逻各斯(Logos)

【结合课本复习】

(1)共同含义:

分寸、尺度(毕达哥拉斯)、普遍性(公共的)

(2)逻各斯的主观一面:

人人具有健全思想的能力(按照事物的本性去认识它们)

逻各斯的客观:

事物的尺度、规则

四、爱利亚学派P22-25

1、克塞诺芬尼:

神——神的绝对性、普遍性和唯一性

2、巴门尼德:

存在与非存在(理解)

(1)存在——不变的一——思维——真理之路

①“巴门尼德不是把存在理解为纯存在的抽象概念,而是理解为充实,无需进一步具体说明的充满空间的质量;

非存在是虚空。

”《史纲》,52;

以及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57

②存在的性质:

A.不生不灭

B.连续性

C.完满性

存在仍然是物质性的。

《哲学史教程》,57

(2)非存在——变化的幻象——感觉——意见之路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

【结合课本复习:

P30】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如何)不存在的尺度。

如:

风是冷的,风不是冷的。

问题:

如何理解这句话?

二、原子论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动力原则(动力的本原):

爱与恨【结合课本复习:

P34-35】

2、阿那克萨戈拉:

努斯(心灵):

第一次区分物质与精神【结合课本复习:

P36-37】

3、德谟克利特:

原子说【结合课本复习:

P38-40】

(1)原子与虚空

(2)原子与运动

(3)影像说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1)认识自己【结合课本复习:

P41-42】

①哲学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身

②认识自己的心灵(nous)的本性(physis)

“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事对自己适合,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色诺芬《回忆录》(第四卷第2章)

(2)美德即知识【结合课本复习:

P43-44】

这里的“知识”主要指能认识人自己的本性(pysis)。

(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二卷,485))

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

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

(3)精神助产术(归纳辩证与普遍定义、苏格拉底的辩证法)(重点)

P44-45】

从假定各种意见的正确性从发,通过对话,帮助对话者自己发现其前提的错误或不完善,从而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观点,逐渐达到或接近真理。

2、柏拉图

(1)理念论【结合课本复习:

P47-49】

①理念的基本含义:

●希腊语idea的基本含义:

A.形式、形状

B.外观

C.种、类

D.概念

E.修辞上的文学形式或风格

●希腊语Eidos的基本含义

A.看到的形式、形状

B.一般说的形状。

图形

C.相似的形式、种或性质

D.类、种、属

●对idea和Eidos的翻译:

旧译(20世纪以前):

idea:

主观观念

新译(20世纪以后):

form:

客观实在

汉译通用:

理念

陈康先生:

相《柏拉图<

巴曼尼得斯篇>

译注》

特别注意:

理念不是心中的观念,不是主观的观念,而是客观实在

综上所述,理念不是每一各别事物所特有的东西,而是它与同属一类的其他事物所共有的东西才是持久的和本质的,柏拉图称之为理念。

②理念的三重意义:

A.本体论(Ontology)的意义:

理念代表真正的存在:

永恒不变

B.目的论(Teleology)的意义:

理念是一切生成的事物的终点或目的or作为原因和推动力使世界的事物成为其所是

C.逻辑学的意义:

理念给万物以秩序,去辨认类似者,区别不同者,在多中领悟一。

(2)回忆说【结合课本复习:

P50-51】

①洞喻:

●洞内——影像(想象)——雕像(信念)

(可见世界)火——太阳

●洞外——事物(理智)——太阳(理性)

(可知世界)

②洞喻的各种隐喻:

A.回头——反思(Reflection)

B.开放世界与封闭世界或启蒙与蒙蔽或真理和意见Enlighten,“知其白,守其黑”

C.民众与哲人——枷锁与解锁

D.显白和隐微——教育?

郑伯克段于鄢

(3)理想国【结合课本复习:

P54】

四、亚里士多德

(1)对理念论的批判【结合课本了解这些批判的不合理性:

P55-56】

①理念作为事物的形式、实体或共相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中,而不能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

②人们用论证理念存在的方法都站不住脚,它们或者是缺乏必然性的推论,或者推出了一些没有与之对应的东西的形式或理念,如“否定了的东西”“缺乏”也有其理念,不能独立存在的“关系”也有相应的理念,这显然是荒谬的。

更严重过的是,将具体事物与理念相分离必然会导致“第三者”的出现,这样就会陷入“第三者”概念的倒退。

③“分有”只能是对“实体”的分有,因为只有“实体”才具有形式或理念,而柏拉图却让那些非实体性的东西也具有理念,这样一来,“分有”就成为一句空话,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诗意的比喻”而已。

如果具体事物是对理念的分有或摹仿,那么同一个事物就会有几个不同的形式或理念。

④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理念对于感性事物没有任何意义,它既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也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

就前一个方面而言,理念本身是不变不动的,因此它不能成为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的原因;

就后一方面而言,理念论在具体存在的事物之外又加上了数目与之相等的“形式”或“理念”,从而使我们不仅要面对众多的事物,而且还要面对与事物同名的单一的理念,把问题的难度突然增加了一倍。

(2)实体学说(重点)

P58-60】

①第一实体:

A.基本的定义:

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B.特点:

首先,实体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是“这一个”。

其次,实体不同于属性,它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

再次,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即没有一个实体比另一个实体更是实体。

②第二实体:

仅仅只具有“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特点,它却可以述说一个主体(述说个别事物)。

(3)四因说【结合课本复习:

P60-61】

本原质料因(元素)

动力因(爱、恨、努斯)

原因目的因(努斯)

原理(四因说)形式因(Eidos、morphearchetype)

①四因的困难:

房子之四因;

大树之四因:

似难找出四因

②亚里士多德的解决方案:

将四因合并为二因

质料因

目的因

形式因

动力因

“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三者常常可以合并。

‘是什么’与‘为了什么’是同一的,而运动的原初根源就是同属形式因、目的因的那个属,例如人生人。

”(《物理学》,198a26-30)

③“是什么”:

形式因;

“为了什么”:

目的因

种子长成大树,才将是之所是(即是什么:

呈现出来,而树之为树,也就是种子的目的。

凡自然本体必有自己运动的根源(小孩成长为大人,而又能被推动(父生子,而父又被生)。

动力因:

为了获得形式而朝向它运动

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已经初步体现出目的因和动力因的统一。

④四因说的运用

●质料:

hyle,亚里士多德以前,质料仍具有自身力量。

物活论、原子论,但亚里士多德将其理解为纯粹消极被动的。

●形式:

与柏拉图的理念并无不同,但柏拉图认为理在事外,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在事中。

但就其认为理在事先而言,与柏拉图又是一致的。

●形式与质料不可分,但形式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真正的实体,形式是现实,是质料追求的目的。

(形而上学,第7、8卷)

自然哲学:

自然事物形成的原因

实践哲学:

人为事物形成的原因

政治学:

政体是形式,人口土地资源是质料

精神学科:

灵魂是形式,肉体是质料

形而上学:

在一切可称之为实体的抽象层面上讨论存在之为存在的原因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派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教父哲学的特点P84-85

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二、奥古斯丁(教父哲学最主要的代表)

第三节经院哲学

一、实在论和唯名论(重点)看PPT即如下

1、实在论和唯名论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

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

前者被称为“实在论”(realism),后者被称为“唯名论”(nominalism)。

●实在论:

站在柏拉图主义的立场,认为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是比个别事物更加根本和更加实在的一般实体,是个别事物存在的根据.;

●唯名论:

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惟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它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作为抽象概念只能存在于人的思维和语言之中,因此共相是后于和寓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它不能脱离可感事物和思想而独立存在。

二、托马斯·

阿奎那

1、四因说(对亚里士多德的改造)

P104-105】

内因:

形式因:

实体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

偶性形式(决定事物的特性)

质料因:

原初质料:

无形式的纯粹潜能

第二质料: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和现实性的物质

外因:

第一因(上帝)

第二因(普遍的因果联系)

目的因:

终极目的(上帝)

非终极目的(第二性原因的目的)

上帝、天使、人类灵魂等精神实体这样的纯形式将形式赋予作为纯粹潜能的原初质料,才使后者成为第二性质料。

上帝是绝对最初存在,现实性的存在。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威廉·

奥卡姆

(1)“奥卡姆剃刀”原则(重点掌握)

P114】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1、洛克——一切知识建立在经验

(1)两种性质【结合课本复习:

P135】

性质:

物体中能产生观念的能力

第一性质:

任何时候都不与物体分离:

体积、广袤、形相——客观

第二性质:

与物体有关,但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

颜色、声音——主观

(2)两种实体【结合课本复习:

P136】

观念:

通过感觉和反省而获得的东西是观念

①简单观念

感觉——外界刺激——外在经验——在先

反省——内在注意——内在经验——在后

②复杂观念

样式

实体

关系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重点:

唯理主义关于身心观念的理解(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一、笛卡尔

1、“我思故我在”【结合课本复习:

P143-144】

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汉译可能导致的误解

Cogito,思维;

ergo,我;

sum在

●问题1:

cogito中是否有一个“我”?

答:

cogito中不能预设一个“我”(基于普遍怀疑)

●问题2:

是直观还是推论?

是直观而非推论(第一原理,推论建立在直观上)

●问题3:

ergo我是指一个人吗?

”我“不是一个人,因为人总已经包含身体和心灵,但笛卡尔的”我“可以没有身体,只有心灵(Mind),更确切地说,只有灵魂(soul)。

2、身心关系:

身心交感说【结合课本复习:

P147】

身心交感说:

身体和心灵如何相互作用

例如:

舵手和船

无广延的心灵如何与有广延的身体相互作用

3、实体学说:

绝对实体:

上帝

相对实体:

物质(广延-被动-因果性)、精神(思想-自动-动机性)

二、斯宾诺莎

1、实体学说:

唯一的实体、属性和样式【结合课本复习:

P154-155】

●“实体(suhstantia),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

●实体的特征:

①实体是自因(定义,公理)

②实体是无限的(推论1:

由于是自因,无外在规定性)

萨宾实体是唯一的(推论2:

由定义和推论1而来)

④实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前三原则而来)

实体——神——自然(非人格的神,泛神论)

●按照斯宾诺莎的规定,“属性,我理解为由理智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所谓“属性”即实体的本质。

按照实体的本性,它的属性是无限的,但是“从知性看来”来,亦即就人的认识限度而论,我们只知道其中的两个属性,这就是思维和广延。

按照斯宾诺莎的规定,“样式,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亦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

属性表示实体的内在规定性,是实体的本质样式是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

每一属性就是一个因果链条,个别事物是这一链条上的样式。

身心平行论【结合课本复习:

P155-156】

广延属性:

事物的因果链条

唯一实体平行

思想属性:

观念的因果链条

平行由于出自同一实体,所以它们之间的相应源于必然,而非偶然。

注意与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说的区别

身心平行论是二元论的还是一元论的?

四、莱布尼茨

1、身心关系:

前定和谐【结合课本复习:

P161-163】

“如果马勒伯朗士是在用无数个奇迹来保证身心之间的和谐的话,莱布尼茨则是在用“前定”这样一个唯一的奇迹来保证身心之间的一系列和谐的。

”(引自:

陈修斋、段德智.莱布尼茨[M].台北:

东大图书公司,1994.P166)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洛克的观念与实在事物相符合(唯物主义符合论的真理观)如何可能?

由此过渡到贝克莱

1、实体:

“存在就是被感知”(否定实体)

P169-171】

否定物质实体(反对洛克)

肯定精神实体(肯定洛克)

二、休谟

对实体的怀疑【结合课本复习:

P174-175】

“经验对于休谟来说不是沟通意识与外物、思维与存在的桥梁,而是隔绝二者的鸿沟。

2、因果问题【结合课本复习:

P175-178】

因果问题——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太阳晒——石头热

重复出现——联想——期待

电——乌龟

在此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自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意识活动的因果关系:

例:

蚊子叮——疼

第四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重要,认真看书)

●古典的(Klassisch)词源学:

源自公元2世纪,拉丁文:

classicus,原意是最高纳税阶层的成员

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转义:

典范的、第一流的作品

黑格尔:

古典的指古希腊的

19世纪,古典的主要指歌德和席勒公共发生影响的成就。

现在“古典的”指最优秀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德国古典哲学也被称为德国观念论或德国唯心主义(derdeutscheIdealismus)

Ideal(理想)-现实(实践-伦理的应然)

Idealismus

Idee(观念)-实在-(认识论-形而上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认真看)

P197-199】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的梗概(重要,认真看)

P199-202】

第二节康德

一、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形成

1、哥白尼革命(特别重要)

P205】

●旧的认识论观点:

我们的认识与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相符合,因此事物表现出客观性。

●康德的认识论观点:

我们无法认识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性,我们认识的只是事物呈现于我们心中的现象,但由于事物呈现于我们的现象必须经过我们认识能力中的先天形式的构造,因而显现出客观必然性,但这种客观性不是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来自我们的主观能力中的先天成分,因此不是我们的认识与事物相符,而是事物与我们的认识相符。

在这个意义上,不是自然为人立法,而是人为自然立法。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先天综合判断)

1、感性(重点)

P208-209】

●感性作为直观能力有两个组成部分:

(1)后天的(经验性的)感觉材料,它来自物自体(Dingansich)的刺激

(2)先天的(非经验性的)直观形式,它是主体固有的能力形式。

●先天的(apriori)直观形式有两种:

①空间:

外感官的先天条件,也即一切外部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是几何学得以可能的先天条件。

②时间:

内感官的先天条件,即感知一切内部现象(内心状态)的先天直观条件,它是算术得以可能的先天条件。

由于一切外部现象最终也会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所以时间是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时间要优先于空间。

◆时间空间的双重属性:

第一,主体本身的先天(apriori)直观形式——先验的(transzendental)观念性(强调主体固有,非自在之物的属性,因而不是先验的实在性,反对唯理论的独断论)

第二、形成感性直观对象的条件——经验的实在性(强调这种先天形式能普遍必然地运用于经验内容,从而建立起现象的客观性,因而不是经验的观念性,反对休谟的主观联想的怀疑论)

2、知性:

12范畴【结合课本复习:

P210-211】

量的范畴

质的范畴

关系的范畴

模态的范畴

单一性

实在性

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多数性

否定性

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与结果)

存在与非有

全体性

限制性

协同性(主动与被动的作用)

必然性与偶然性

3、理性:

分类3个

这个理念有三个:

主观的“灵魂”、客观的“宇宙”、主客观统一的“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