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010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讲义.doc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老窑小学蒲丽

第一章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

第一课时

培训内容:

课堂教学能力界说

课堂教学能力指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

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界定的是“在课堂上”。

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这里指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属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

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许多单项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版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的能力等等。

夸大一点说,课堂上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构产生影响。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在诸多单项教学能力中确立的:

1、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2、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3、整合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4、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

第二课时

培训内容:

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能力在教师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能力所表现的环境处于全部教育环境的核心位置上,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

1、课堂有最大的世界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神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

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育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课堂教学内容能性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是学生知识和只会的源泉,能教会学生系统的生存能力。

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虽然各学科相对独立,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文理两大类学科相互交替进行,从学生综合素质意义上来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团体赛”的中心。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课堂教学排列有序,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

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段也是如此。

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接力赛”的中心。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鸡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意识,知道该如何去学习。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不是“只是本为”教学,而是“人格本位”教学。

新课程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

7、课堂有最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

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教学能力直接体现教师之间的明显差异,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第三课时

培训内容:

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所谓“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指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在教学方面,传统教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双基”似乎就能满足社会需求。

然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已经转移到应试教育。

培养出缺乏技能和想品德修养的高分或者低分的“低能”人。

现在教学主张,要培养出文明幸福的人。

总之一句话:

必须把一切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通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配制一把打开心扉和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

(2)在教学任务方面,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系统知识,强调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

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3)在教学原则方面,传统教学原则都是型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其指导思想偏重于“教与学”中的“教”和“师与生”中的“师”。

现代教学原则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

(4)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主张分学科教学;现代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

(5)在教学过程方面,传统教学过程有明确而固定的模式要求,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教学对象而改变的。

(6)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采用“注入式”和“填鸭式”。

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终生学习的工具”而服务。

(7)在教师作用方面,传统教学论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8)在教学形式方面,现代教学论以课堂为主,辅之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兼顾所有学生。

2、教学要一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3、课题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

1、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

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

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

4、创新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

第四课时

培训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

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

学习他人经验必须从根本上学,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景象中感悟教学真谛。

(二)实践中探索

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

每一位老师都有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充满自信,敢于探索和创新,不怕失败,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只要敢于探索、发现、创新,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三)学习中升华

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

教师普遍有一种认识,认为学习理论太难,得不偿失,不如学习“现成的”经验,学一点用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成功。

而这样的学习因为不成体系二支离破碎,很难再现和可持续发展。

(四)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于提高的取得是否顺畅——“开源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第二章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第五课时

培训内容:

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二)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的设计。

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标准

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

(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

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无心理施压内容,作业精二不多,节假日、双休日少留作业。

第六课时

培训内容:

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三是设计课后评析能力。

(一)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课前学生准备设计格外重要,下发《学生自学指导提纲》是最有效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

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2、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

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

3、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

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

4、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5、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

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为”教学。

6、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

书写设计方案。

介绍“双向对称”设计及其书写方式。

(三)设计后评析

1、教学目标清晰;2、整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衔接紧密;3、涉猎知识面广;4、注重激发学生兴趣;5、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6、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第七课时

培训内容:

案例:

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本科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植物向光性原因,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证明问题—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真理,培养怀疑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掌握科研方法与过程。

四、教学方法

模拟探究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重难点突破

(三)结课

本案例教学的成功点在于:

1、将探究科学史引入课堂探究教学。

2、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3、讲坛记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4、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作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八课时

培训内容:

反思与自我评价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

(一)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宽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全面性。

1、能不能消除“知识本位”教学的阴影。

2、能不能让教学容量最大。

3、能不能“人为”地扩大素质元。

(二)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高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目标定位。

1、是否“授人以渔”,让学生得到学习工具。

2、是否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潜能。

3、是否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三)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度”——自我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活力的能力。

1、能不能设计出“活”的方案。

2、能不能设计出强度适宜的刺激。

(四)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差异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个性教育。

1、教学设计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2、是否设计出最好的方式解决个性发展问题。

(五)反思设计中的教学“速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推进作用。

1、能不能设计出加速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

2、设计的加速方案是否合理。

3、加速方案途径是否可行。

(六)反思设计中的对学生“开放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学生地位。

1、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在设计中到底把学生放在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