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901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刺必刷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3Word文档格式.docx

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常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

结合区域联系的原理,分析某一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 C

解析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题后反思]

近年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解答该类试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明确整体性原理;

二是将整体性原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相联系。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正确地解答该类问题。

命题角度一 结合地理关联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题型预测:

选择题)

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开放性

C.整体性D.差异性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

C.土壤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少

D.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显著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第2题,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地面河湖纵横,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流水作用强,土壤多呈酸性。

命题角度二 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考查要素变化对区域的影响(题型预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全国文综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4.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5.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

答案 3.A 4.D 5.C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4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5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6.(2019·

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较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

受冰雪融水补给;

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

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

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第

(1)题,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使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湖泊;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使里海流域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使该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里海获得的补给减少,湖水盐度升高,里海逐渐演化为内陆湖。

(2)题,末次冰期气温仍较低,蒸发较弱,湖水支出量较少;

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大量冰雪融水汇入里海,里海淡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从而使里海盐度下降,演化为淡水湖。

第(3)题,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汇入里海的冰雪融水急剧减少,里海的主要补给类型变为大气降水;

里海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且受西部山地的阻挡,周边地区降水量较少,入湖淡水量少;

里海所在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冬半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且随着气候进一步转暖,蒸发更加旺盛,里海的盐分不断富集,逐渐由淡水湖演化为咸水湖。

第(4)题,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切断黑海与地中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系,使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

核心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

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带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④看主导因素:

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东西方向。

多南北方向。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水分。

全国文综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正值初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杂树冬季落叶,初春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选B。

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

而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温差异大,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命题角度 结合重大时政,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题型预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

为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央宣传部6月11日启动“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

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红军长征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②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④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红军长征过程中走过的水草地,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 ②防风固沙 ③保持水土 ④调节径流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红军长征自南向北行进,并在其过程中翻山越岭,所以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

第2题,红军长征途中走过的水草地主要为沼泽地,位于我国西部山地,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

防风固沙主要体现在干旱地区;

保持水土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核心考点3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

同类自然带分布上限南坡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断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断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4)判定迎风坡:

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天津文综)结合图a和图b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a中景观的地点,是图b中的(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在图a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a某地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草原地区,北部为高山,海拔3700米以上,图b中甲地在海拔0~1000米的山麓地带,附近有河流经过,可能为草原,北部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A对。

由图b可知,乙地海拔在0~1000米,但是乙地离南侧天山较远,不处于山麓地带,因而不可能看到图a中的景观,B错。

由图b可知,丙地海拔在3000~5000米,不可能分布有草原景观,C错。

由图b可知,丁地位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麓地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北侧,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不可能有云杉林和高山草甸分布,D错。

第2题,该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差异影响,四个地带中云杉林带对水分条件要求最高,因而此地带的年降水量最多。

命题角度 结合山地自然带分布,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题型预测:

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1~3题。

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

A.aB.bC.cD.d

2.此处有森林带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

A.蒸发量小,湿度大B.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

C.降水量多,湿度大D.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小

3.关于图示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

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该山地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北坡水分条件好,利于森林的发育。

第2题,b处森林带发育主要因为该处降水多,水分条件好,湿度大,利于山地针叶林生长。

第3题,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雪线低于南坡。

该山山麓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荒漠为主。

南坡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带谱少。

该山地海拔高,有终年积雪,山地积雪冰川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水源。

太原月考)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D.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

5.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

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转。

下列关于天山乙坡“山腰山麓轮牧”对应的时间和地区正确的是(  )

A.夏季在1处,冬季在3处放牧

B.夏季在3处,冬季在4处放牧

C.夏季在4处,冬季在3处放牧

D.夏季在3处,冬季在1处放牧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读图,根据纬度,甲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较高,是阳坡,云杉林带缺失是因为水分条件较差,A错误。

乙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低是位于阴坡,热量条件较差,B错误。

丙坡是喜马拉雅山脉北坡,自然带数目少的原因是高差小,C项正确。

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因为是迎风坡,降雪多,D错误。

第5题,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

夏季气温高,在海拔高的3处放牧,冬季大雪封山,在海拔低的1处放牧,D对。

A、B、C错误。

精讲点拨

近年来高考题目中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的考查越来越多,高考试题中已出现对茶叶、棉花、猕猴桃、芒果、大樱桃的考查。

常常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展示植物(某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光照、热量、水分等的要求,然后以材料和图片为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原因类,某地盛产该作物的原因,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

或者措施类,提高产量的措施等。

且考查气候对植物(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对气候的各个方面考查更为精细,不再笼统的考查“气候优越,降水丰沛,热量充足”等。

要弄清楚这种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气候要素对植物(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来回答问题。

特别专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

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

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

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

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解析 第

(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

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的侵入,因此受寒潮影响小;

而江苏、浙江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

(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

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

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1)。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

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 新西兰北岛图(图2)。

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

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

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

沿岸平原,地势低平;

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解析 分析新西兰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要结合材料(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和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

3.(2019·

福建省泉州市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菜属于多肉植物,原产于非洲,喜光耐旱耐盐碱,畏寒忌水涝,是一种口感好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高端蔬菜。

由于冰菜富含盐分,不易遭受虫害,成熟后每隔3~4天菜叶就可采摘一次,在冰菜种植期内常需定时补充盐分。

下图示意冰菜。

2014年,海南文昌市罗豆农场遭受台风袭击,海水倒灌导致部分良田变成了盐渍地。

当地随后开始“海水倒灌农田改良”项目,最初选择种植新西兰菠菜等耐盐的短日照蔬菜,但出苗后不久就开花,经济效益很低。

后来改种冰菜,经济效益可观。

(1)从气候角度分析当地种植新西兰菠菜经济效益差的原因。

(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明罗豆农场种植冰菜需要补盐的原因。

(3)指出种植冰菜的主要经济效益。

(4)我国西北地区盐碱化土地面积广,有人建议可大力推广冰菜种植,改良盐碱地,你是否赞成这一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海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水热充足),不利于短日照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过快,蔬菜容易老,品质较差。

(2)降水量大;

大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及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带走土壤中的盐分;

部分盐分被冰菜叶片吸收,以及多次采摘导致土壤中盐分减少。

(3)可利用盐渍地,土地成本低(减少抛荒浪费土地);

冰菜病虫害少,使用农药较少,(管理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属于绿色蔬菜;

冰菜属于高端蔬菜,(口感好且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4)赞成。

理由:

冰菜种植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

投入较小,经济效益较高;

又可改良盐碱地,增加盐碱地的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

不赞成。

冰菜市场有限,大力推广冰菜种植易导致滞销,损害农民经济利益;

西北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冰菜运输成本较高,影响其经济效益;

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大力推广冰菜种植可能过度消耗水资源。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海南省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水热条件好,但新西兰菠菜是短日照蔬菜,在海南种植经济效益很低,说明海南的气候不利于短日照植物的生长;

新西兰菠菜出苗不久后即开花,说明其生长周期短,品质较差。

(2)海南地处热带季风区,具有强降水、强径流、强下渗的特点;

加之其气温高,冰菜生长旺盛,蒸腾作用强,土壤中盐分被吸收;

二者共同造成土壤含盐量降低,若不采取补盐措施,会影响冰菜品质,故需要补盐。

(3)根据材料可知,冰菜耐旱耐盐碱,对土地要求低,故土地成本低;

不易遭受虫害,因此使用农药少,种植成本低且绿色健康;

冰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4)赞成的观点主要陈述其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盐碱地面积大,推广冰菜种植可改良盐碱地,且投入较小,同时可改善生态环境,并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不赞成的观点主要陈述其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市场有限,且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运输成本高,影响其经济效益;

同时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大规模种植会加剧区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4.(2019·

河北省唐山市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十八世纪在安第斯山脉东面厄瓜多尔海拔900米至2700米,北纬10°

至南纬22°

温凉而湿润的雨林中的山谷被发现后,由于对疟疾病有特殊疗效,迅速风靡世界,到了19世纪中期,金鸡纳树被移植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为最早引种的国家,也是最大的集中产地。

下图示意爪哇岛金鸡纳树分布。

(1)和原产地相比,爪哇岛更适合金鸡纳树的栽培和加工,请说明原因。

(2)简要分析金鸡纳树多分布在山地缓坡的原因。

(3)简述金鸡纳树在爪哇岛大量种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推测目前国际市场对金鸡纳树的需求量大幅下降的原因。

答案 

(1)爪哇岛多火山灰土,土壤肥沃;

当地开发较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产品加工成本低;

(东南亚地处世界主要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交通优越,产品便于远销世界。

(2)山地缓坡采光、通风条件好;

利于排水,不易产生渍涝;

山地昼夜温差较大,便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3)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加工、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