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892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ppt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成员:

梁香乐(0908228)阳晓钦(0908253)曹东仁(0908203)邓咏荣(0908222)目录:

目录:

v一、立题背景一、立题背景v二、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二、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v三、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三、中国物流业的现状v四、现代物流业的特点四、现代物流业的特点v五、中国五、中国物流的物流的SWOT分析分析v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一、立题背景国际环境。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国内环境。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加物流产业发展已显得极为迫切。

根据国务院2009年3月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与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的格局仍在加剧,尤其是在2009年国际产业振兴浪潮中,十大产业中唯有物流业落后于其他产业,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物流的概念是从日本引入的,但在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之前,我国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中主要是存储运输即储运活动。

但是这些物流活动都是比较粗放的,效率低下,并不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中国真正意义上物流得到发展大约经历三个阶段。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

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在次要位置。

物流活动仅限于对上述物资的储存和运输。

物流环节相互割裂,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下。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物流业也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

物流业开始打破部门、地区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而开始注重系统运作,集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运输为一体,以发挥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不断提出了新的物流需求。

原有的物流设施、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体制、物流结构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物流活动开始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进行,并开始体现出物流业的统一服务功能。

同时,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

物流产业化时期根据国务院2009年3月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正式确立物流为物流产业,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与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三、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中国的物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中国的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

加入WTO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政策法规环境初步改善。

西部大开发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中国基本上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主要表现在:

从总体讲还没有把解决宏观物流(或叫社会物流)作为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与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一项战略问题来解决,投入仍不足;从采购订货、运输、包装、仓储、加工配送等环节都是独立的分割的经济活动,尚未形成一体化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仍很严重,专业化程度低,把提高企业物流水平作为利润的第三源泉认识差,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严格讲还没有进入。

中国物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形势仍很严峻。

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商品物流配送的要求提高,将推动物流配送上一个新的台阶。

物流成本高,而效益低。

当然,以上既是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也是挑战,形势仍很严峻,我们在这新世纪开端应当把握住发展的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与日本、美国的比较明确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政策取向,但仍任重道远。

我国有了明确的物流业发展振兴规划,但仍然有繁重的工作要做:

发展现代物流已摆上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改造传统的物流企业,发展功能性、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向连接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各个点的一体化物流发展。

用市场行为运作,积极培育中国物流市场。

扩大物流业的对外开放。

加强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信息化基础较低,物流统计存在很大的漏洞,缺乏连续性。

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以诚信体系、法制体系为基础的物流市场管理还没有完全完善起来。

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物流管理不统一,全国性综合物流园区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现代物流业的特点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呈现以下几个大的特点:

系统性,整体性和网络性。

商流与物流的可分离性。

服务准时性和上门性。

标准化,信息化,电子化,柔性化。

物流整体最优化。

物流手段现代化。

物流服务社会化。

物流管理专门化。

物流快速反应化。

物流集成化,集约化和国际化。

五、中国物流的SWOT分析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那么现代物流业也必然向该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形态和发展。

就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而言,将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中国运输技术的现代化。

运输工具的现代化运输线路等措施的现代化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现代物流转变的步伐加快,由第三方物流向第四方物流的转变。

与第三方物流不同,第四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运用自身的特长,为用户提供物流系统的规划决策。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应用于物流领域。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

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物流运作系统化。

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将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部门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有效运行,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物流服务网络化。

完善的物流网络是现代高效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地区性物流网络、全国性物流网络、全球性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资源。

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物流活动全球化。

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

由用户服务管理转向用户关系管理。

物流业不仅仅局限于物流的作业服务,它还要求物流企业和公司在经营中引入“物流业务的管理咨询”。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企业逐渐转而强调跨企业间的整合,使得用户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的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为其量身定作其所用的物品与服务。

(十一)兼并联合大量出现。

在现代物流中,企业在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将根据各自的机能进行整合,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网络。

通过这种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这种以联盟方式形成群体合力,对于发挥国内储运企业独特的网络优势,加快本地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步伐是十分有效的。

(十二)电子商务催生现代物流。

没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无法迅速完整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物流的观念,改变了物流的运作方式,为物流建立起网络保障系统。

(十三)现代物流包装技术和仓储技术的现代化。

随着物流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包装和仓储技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包装和仓储设备、运营方式、人员的配备等方面都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助于物流业的健康长稳发展。

(十四)绿色物流的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

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

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v1孙秋菊,现代物流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v2张宏宾、牛国崎,物流专业英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v3于晖,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物流现状,2009.8v4邱立新、陈岩,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2003v5魏明,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及对策思考,2003.2v6刘应峰,电子商务时代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浙江工商大学,2004.11v7刘琪,迎接大物流时代2010年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展望,中国信息化研究中心v8刘运芹,基于SWOT分析的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战略研究,2010.10v9张颖,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大庆职业学院,2010.6v1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hinaFederationofLogistics&Purchasing简称CFLP)向以上单位和个人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