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887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指南文档格式.docx

19

v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协定·

21

三、创业计划书撰写及其他

v创业计划书撰写纲要·

22

v财务及融资分析指南·

26

v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36

v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金奖作品·

41

v参赛者将得到什么·

44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人类社会已迈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成为新世纪国与国竞争的焦点。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新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从1999年开始,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

它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传播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投身实践,努力成为新世纪的复合型骨干人才。

竞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一般要求竞赛小组中要有管理、财务、经济、法律、电脑等专业人员),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

创业计划竞赛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

自1983年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以来,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竞赛。

Cisco、Yahoo!

、Netscape、Excite等公司就是在美国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

创业计划竞赛大大推动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计划竞赛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竞赛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传播自主创业意识。

竞赛的举办为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提供了一个创业实践的平台、一条争取风险投资的途径。

讯飞、中华行知网、澳视等一批学生创业公司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实际运行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

目前,创业计划竞赛已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道,成为“挑战杯”旗下的重要赛事,并形成两赛隔年举办的格局,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

且从2002年起,教育部也成为主办单位之一。

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相继举办了第四届、第五届和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如今,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必将在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为此,共青团蚌埠学院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12月启动第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院内选拔赛,旨在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科技与创业实践氛围。

历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杯名,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分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两类,每两年一届间隔举办,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

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第一、二、三、四、五、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成功举办。

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第一届1999年北京清华大学

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和讯网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由和讯网赞助,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

竞赛的举办使“创业”的热浪从清华园向全国扩散,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第二届2000年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0年,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挑战杯”万维投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成功举办,竞赛由万维投资网赞助。

竞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137所高校的455件作品。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批创业计划进入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和市场的结合向更深的层次推进。

第三届2002年杭州浙江大学

2002年,由浙江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挑战杯”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杭州成功举办,教育部成为了竞赛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作为承办单位参与了竞赛,并提供了全部经费支持。

竞赛成为2002西湖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致力于打造创业天堂的杭州市甚至提出要将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永远留在杭州。

竞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44所高校的参赛作品共542件。

竞赛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的关注。

据统计,部分参赛作品开赛前就吸引了部分风险投资,金额达10400万元,其中签订合同的项目6件,签约金额4640万元。

决赛期间,正式签约项目4件,金额达5760万元。

其中,南京大学的“格霖新一代绿色环保空气净化器”商业计划获得了高达2595万元的风险投资。

第四届2004年厦门厦门大学

2004年,第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厦门成功举办,则把大学生创业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

竞赛由中国银行和亚礼得集团赞助,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76所高校的603件作品参加了竞赛,其中100件作品进入了终审决赛。

台湾省首次派队参加,香港和澳门的大学也应邀观摩。

参加终审决赛的参赛学生达1000余人,参加观摩的媒体、企业、投资等各界人士近2000余人,使“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第五届2006年济南山东大学

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年轻的朋友欢聚一堂,激情放歌。

在充满激情和昂扬的乐曲、英姿勃发的舞蹈中,第五届“挑战杯”大奖逐一揭晓,圆满落下帷幕。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本届竞赛评委会对来自全国港澳台在内的22个赛区的129件作品进行了评审。

最终,内地的“Nature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30件作品获得全国金奖。

第六届2008年成都四川大学

2008年11月,第六届“挑战杯”瓮福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成都成功举办,竞赛由共青团、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承办,全国共118所高校的168件作品参与了决赛评审,最终合肥工业大学的“赛弗无忧危险品运输监管系统”等31件作品获得全国金奖。

本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显示出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项目数量多,本届竞赛参赛团队的项目数量创造了“挑战杯”竞赛的历史新纪录。

二是参赛作品涉及学科领域广,水平普遍较高,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三是许多作品都具有前瞻性,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想,蕴含了人文关怀精神,充满了对民生问题,社会协调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第七届2010年长春吉林大学

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主办,长春市政府、吉林大学共同承办。

本届竞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4所高校(含港澳台)的640项创业作品,参赛学生达6000多名。

可谓汇集了大学生中的精英,并层层精选了领先的研究成果。

比赛不仅要用展板、实物、资料、幻灯片和答辩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而且还要进行项目计划书评审、秘密答辩和“创业之星”网络虚拟运营竞赛。

其中,“创业之星”网络虚拟运营竞赛是本届“挑战杯”新增的环节,它标志着这项全国性的大学生实践大赛已经开始由单纯的创业计划的撰写与答辩向创业计划如何有效实施转变。

第八届2012年上海同济大学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济大学承办、复星集团协办,本届参赛作品首次被分为“已创业”和“未创业”两类,并实行校、省、全国逐级报备制度,力求进一步突出竞赛设计的科学性与竞赛作品的实用性,即在主体赛事中,对于已创业类作品的考察,将更加注重商业运营效果;

而对于未创业类作品,则更加注重市场发展潜力。

根据已创业作品的实际运营情况,在其实得总分基础上给予1%-5%的加分,这项规则的出台将有利于调动“已创业”项目参赛团队的积极性,同时也鼓励更多创业项目投入实战领域,以此推动“挑战杯”由学术导向型向实战导向型转变。

在评审专家都聘请风险投资专家,不再聘请高校专家,在传统的赛事活动之外,本届“挑战杯”在第七届竞赛增设的参赛团队网络虚拟运营环节的基础上,本届竞赛将设立网络虚拟运营专项赛,面向进入决赛的团队,按照自愿原则组织比赛,奖项单设。

本届挑战杯创业在奖项设置方面,竞赛将增加媒体、公众评价等环节,并设立最具创意奖、最具潜力奖、最具人气奖、最受媒体关注奖等单项奖。

此外,本届竞赛建立了协同合作的三区联动平台,将依托有关地方政府,遴选并设立第一批5个示范性大学生创业园区,在创业项目落户、临时办公场所租借、启动资金扶持等方面有多项专项独享政策,同时加强与有关方面特别是创业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合作,为高校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实现创业提供支持。

全国决赛期间,将设立创业园区开放日,组织参赛团队及嘉宾赴部分园区参观考察,实地体验创业企业运营情况,了解创业项目优惠落户政策;

还会举办优秀项目风投洽谈会,推介“挑战杯”优秀创业项目。

关于开展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各团总支:

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树立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探索创业,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念,参与就业创业实践,营造服务青年学生学习与创业的良好氛围,团委决定组织开展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宗旨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优品质、鼓励创业精神。

二、组织领导

本次院内选拔赛由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共同举办。

根据《关于印发<

蚌埠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管理办法(修订)>

的通知》(院字〔2013〕53)精神,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委。

三、参赛对象

依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参赛对象为2014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

四、比赛日程

比赛分宣传动员、参赛报名、提交作品、评审作品、完善作品等阶段。

(一)宣传动员。

2013年12月,下发竞赛通知,同时利用广播、展板、招贴、网络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使全院师生了解竞赛内容及活动安排。

(二)报名参赛。

2013年12月—2014年1月,各系组建团队,确定课题并报名参赛。

鼓励跨系组队参赛(一般情况下由技术所在系作为申报单位,小组成员也可通过协商明确作品申报单位),1月10日前,各参赛团队将报名登记表送至团委。

(三)作品制作。

2014年1月—2月,各参赛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选课题。

指导教师由参赛团队自行联系,或由各系安排。

(四)作品提交。

2014年3月10日前,各参赛团队将创业计划书、作品和申报书(一式6份)报送团委,电子版发至团委邮箱bbxytuanwei@。

(五)作品预审。

2014年3月11日—20日,由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预审。

(六)作品完善。

2014年3月21日—31日,通过预审的作品,在指导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修改和完善。

(七)作品终审并参加省级比赛。

2014年4月1日—15日,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终审,模拟答辩,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五、评审原则

本次比赛的评审工作将按照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规则进行评审。

(评审规则详见团委网站《参赛指南》)

六、竞赛评奖和奖励

领导小组将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原则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同时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七、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系要充分认识其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本次竞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并给予充分支持,保证竞赛顺利进行。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完善机制,把握导向。

各系要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参赛者进行培训和指导。

同时要以此次竞赛为契机,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衔接,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三)加强联系,促进合作。

各系要进一步加强兄弟系部之间、各专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引导学生跨系、跨专业组队。

附件:

蚌埠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登记表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参赛系

作品

名称

所属

领域

()A、产品B、服务

类别

()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

B、生物、医药类C、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

D、电子信息(硬件)E、电子信息(软件、网站)

F、材料类G、机械能源类H、服务咨询类

负责人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日期

系别

年级

专业

校内

住址

联系

电话

学号

项目分工

职称

研究专长

作品简介

(200字内)

申报系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备注

填写说明:

1、每份作品填写一张表格,此表可以复制;

  2、表中未涉及事宜如参赛团队需要说明,请在备注栏中写明。

蚌埠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管理办法(修订)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充分体现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组织机构

(一)学院成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并对竞赛获奖进行认定。

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生、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科研处、团委及系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委,负责日常工作。

(二)组织实施部门聘请专家、教师组成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指导委员会,负责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并受聘担任有关竞赛评委。

(三)各系成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本系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

三、活动组织

(一)活动内容

学院每两年举办1次大学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并以此为平台遴选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含省级)各类学术科技文化竞赛。

具体活动内容在每年年初由各系部参照附件1、2填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计划项目表并注明所属类别,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报领导小组审议后,发布本年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指南一览表。

(二)活动计划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各教学系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三)组织实施

1、教务处负责组织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大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比赛、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智能车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

2、科研处负责做好大学生科学研究、专利发明、学术论文的组织、鉴定、评审工作。

3、团委负责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校园诗歌朗诵会等文化活动。

4、学生处负责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素质教育相关活动及比赛(含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

各系负责本系各类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参赛学生(团队)、作品的选拔、训练及指导工作。

四、经费保障

(一)学院设立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每年10万元,用于开展院级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省级以上参赛经费另列预算)。

(二)学院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奖项的学生(团队)及指导教师。

(三)各系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经费从本系经费中列支。

五、表彰与奖励

(一)学院对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学术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团队)及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院级奖励标准见附件1、2),奖励经费由学院奖励经费中列支。

(二)学院对获奖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给予加分,加分标准按照《蚌埠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执行。

(三)同一人员的同一作品参加不同级别比赛,按最高标准奖励,不重复计算;

同一作品多人合作,按照团队发放奖金。

(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竞赛分为A、B两类。

由教育部(厅)、团中央(团省委)等相关部委(厅局)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会)组织的比赛为A类;

其他挂靠相关部委(厅局)及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的比赛为B类。

(五)获奖级别的认定,以竞赛主办单位或团体颁发的证书或文件为依据。

(六)获奖情况统计一年分为两次,分别在5月和11月进行统计,并在当学期结束前表彰奖励。

申报者需填写申报表,由系或院内有关部门审核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领导小组审议后提交院长办公会批准。

(七)在本年度院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竞赛评审中获奖励的集体和个人,各相关系部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二次配套奖励,配套奖励的标准应不高于院级奖励的50%,奖励的经费由各系部经费中列支。

大学生在参与我院学术科研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

六、附则

(一)本办法所指大学生为取得我院学籍的全日制普通在校生。

(二)本办法由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蚌埠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管理办法》(院字〔2012〕28号)即行废止。

1、学术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学生(团队)院级奖励标准

2、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竞赛指导教师(团队)院级奖励标准

附件1:

学术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学生(团队)院级奖励标准

序号

奖励项目

奖励类别

奖励标准

学生以学院名义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性文章

一类论文

学术论文奖励分类标准依据教育厅(教人〔2009〕1号)文件规定,发表的学术论文至少应被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之一收录,且每篇学术论文的正文内容不应少于1500个中文字符。

5000元/篇

二类论文

2000元/篇

三类论文

800元/篇

四类论文

200元/篇

2

在校期间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且专利权归蚌埠学院所有的各类专利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须达到实质审查阶段,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须有专利授权书。

1500元/项

实用新型专利

800元/项

外观设计专利

学术科技文化竞赛

全国比赛(A类)

特等奖

4000元

一等奖

3000元

二等奖

2000元

三等奖

1000元

全国比赛(B类)

800元

600元

400元

省级比赛(A类)

900元

700元

500元

300元

省级比赛(B类)

200元

100元

附件2: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竞赛指导教师(团队)院级奖励标准

5000元

12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