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8834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在世纪社会研究中,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之划分为三个层次:

宏观理论、中管理论(中层理论)、微观理论。

(袁方)

7、概念:

它是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

8、自变量:

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是对所研究现象的一种解释。

9、因变量:

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

因变量一般是我们所希望解释的现象。

10、中介变量:

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有三种情形:

1)复杂因果关系链中,一个变量通过其引起其他变量变化2)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向操作层次的概念转换时,作为演绎的中间环节3)作为“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代替变量出现,如对动机、智力、敌意、态度、思想、情绪、习惯、兴趣、需要及价值观念等的测量需要测量的中介变量。

11、命题:

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者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12、假设:

一种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以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是命题的特殊形式。

一般而言,假设有三种陈述方式:

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

13、思辨理论:

并不关注解释具体的现象,它主要以哲学角度探讨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

缺点:

仅仅停留在哲学问题的争辩上会使社会理论的建设停步不前。

14、分析理论:

侧重对人类社会做出类型学的划分,它试图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和分类框架。

其中,每一概念都用以指明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分类框架用于把社会分解,使每一经验现象都在分类体系中有一个明确的位置,一个经验现象一旦被归入某一类型,就可以用这一类型的性质对他做出解释。

15、演绎理论:

也称形式理论,是试图仿效自然科学的公理或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这种理论在形式上是由一系列不同抽象等级的命题构成的,从高层次命题中可推演出低层次命题,他们可以用以解释具体的经验现象。

16、模型理论:

一般是由经验概括而来的,抽象层次较低,社会领域中大部分模型是依靠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经验变量的因果分析建立的。

17、假设检验(法)/假设演绎法:

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

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

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作出修改或推翻原有的理论,发展新理论。

18、工作假设:

假设有不同的抽象层次,由理论直接演绎来的假设一般比较抽象,研究者可由这种抽象的理论假设推论出具体而特殊的经验假设,成为工作假设。

19、经验概括:

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它是对一种有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变量间的关系的一般性阐述。

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具体情况,所阐述的事整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20、列举归纳:

通过简单枚举建立经验概括。

21、排除归纳:

在许多命题中,排除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命题,保留违背事实所反驳的命题以建立经验概括。

22、统计概括:

依据概率原则的一种经验概括,他说明只要样本是以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那么在样本中发现的现象或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总体中观察到。

23、扎根理论:

名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分析实地调查的资料来建立理论的方法,是使用一整套系统的程序,建立或发展出归纳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事后解释,即它在收集到事实之后所做的主观解释。

24、逻辑推演:

从公理推演出定理(或理论假设),也称命题逻辑推演。

25、经验推演:

把理论假设中的概念与经验变量和指标联系起来,然后在经验层次上建立工作假设。

在社会研究中,经验推演与逻辑推演是相结合的。

26、简单证伪法:

寻求否定研究假设的经验证据可说明在什么条件下研究假设不成立,并说明理论解释的局限和缺点所在。

简单证伪法需要在不同地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收集反例,并以这种反例来怀疑或否定某一理论解释的真实性。

27、理论证伪法:

是对多种理论解释进行检验,以便选择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28、个性解释:

指对某一独特事件或个人行为的解释,即对其特殊性或独特性的解释。

历史学、人类学、法学常采用这种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采用这种方式来理解周围的事件,包括类型:

发生学解释,意向性解释,倾向性解释和多因素解释。

29、共性解释:

这种解释方式是试图找出对某一类型的行为或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旨在用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大限度的解释因果关系的一般模式。

主要有两种类型:

因果解释和功能解释。

30、范式: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它是指各门学科的科学家共有的研究模式和理论框架,包括基本假设、专业术语、理论范畴、研究方式、解体模式等。

31、中层理论(中观理论):

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

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

32、研究问题:

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往往更具体、更集中、明确。

其主要来源:

社会现实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等,如生活实践、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现象、他人的研究、社会政策的需要等。

33、研究主题:

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与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34、社会问题的明确化:

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

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通常是将主题变成问题。

35、文献回顾:

又称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的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过程。

文献回顾与选择课题往往是交错进行的。

36、研究设计:

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特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7、探索性研究:

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

一是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被人涉及是;

二是研究者本身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38、描述性研究:

是一种对研究总体或者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其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与特征。

39、解释性研究:

是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现象发生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外,比描述性研究更为严谨,针对性更强。

40、理论性研究:

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主要是在于探索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41、应用性研究:

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它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

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42、横向研究:

也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各种民意测验和全国人口普查,可以说是横向研究最典型的例子。

43、纵向研究:

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三种类型:

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

44、趋势研究:

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45、同期群研究:

又称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

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和年代有关。

46、同组研究:

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其每次研究是所用的都是统一样本,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者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话总改变的各种因素。

47、普查(整体调查):

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它通常用于行政统计工作中,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其作用是能够对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描述,其目的是了解国情,把握整体的一般状况,得出具有普遍性的概括。

48、抽样调查:

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49、个案调查:

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社区、班组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50、分析单位:

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析单位的特征汇集起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大集合体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主要类型有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51、区群谬误:

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例如:

在研究城市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犯罪率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

如果研究者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结论说“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那么,就犯了层次谬误。

52、简化论:

又称简约论,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在社会学中指局限于用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经验现象。

53、典型调查:

从研究对象中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对他们进行深入调查,它试图通过深入的“解剖麻雀”,以典型来概括或反映总体,以特殊性发现一般性。

54、测量:

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即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量包括四要素:

测量的客体、内容、法则、数字和符号。

55、概念化:

是社会测量的一个环节,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56、操作化:

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的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他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是社会研究中最难、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57、操作定义:

指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

变量通常由抽象定义界定的,但作为对变量的测量时出现在经验层次上,要进行厕灵就需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

58、指标:

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的事物,称为这一概念或变量的指标。

它是反映社会现象变异特征的范畴,是对社会范畴变异方面的规定性加以具体化,它把现象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密切结合起来以便精细描述社会现象的某一特征。

59、信度:

即可靠度,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60、再测信度:

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再测信度,这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61、复本信度:

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在社会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设计两份研究问卷,每份使用不同的项目,但都用来测量同一概念或事物,对同一群对象同时用这两份问卷进行测量,然后根据两份问卷所得的分数计算其副本信度。

62、折半信度:

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为折半信度。

63、评分者信度:

在测量工具标准化程度较低情况下,不同评分者的判分标准也会影响到测量信度,要检验评分者的信度可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评分者的一组评分的相关系数。

64、效度:

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指测量工具能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显示其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性。

65、表面效度:

也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的内容或测量的指标与测量的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

66、准则效度:

又称校标效度,准则是被定义为有效的测量标准,符合这种标准的测量工具可以作为测量某一特定现象或概念的校标。

对同一概念的测量可以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其中每种测量方式与校标的一致性称为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有多种形式:

预测效度、共变效度和实用效度。

67、预测效度:

如果校标是依据将来实际发生情况建立的,那么这种准则效度称为预测效度,即将已经得到的测量结果与未来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以检查两者的一致性。

68、共变效度:

如果校标是与某种测量方式同时被证明为有效的,称之为共变效度。

它是用来判断其他的测量工具是否可以取代作为校标的测量工具。

69、实用效度:

如果校标以实际经验判断为准,则称实用效度,通常用来检查测量的实际效果。

70、构造效度/建构效度:

即结构效度,也称为构造效度。

他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考察建构效度是要了解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

它通常在理论性研究中使用,由于它是通过与理论假设相比较来检查的,因此建构效度也称为理论效度。

71、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测量都是在具体的事件、地点、对具体的调查对象所做的预测,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对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建构效度的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这一研究具有内在效度,它的资料和结论可以有效的解释所研究的问题。

内在效度是指一项研究的资料和结论的有效性,而外在效度是指这种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对外在效度的检查要考虑样本代表性和特殊性,以及研究时间、地点、情境和研究内容的普遍意义。

72、指数:

由多个不同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它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在指数中,每一个具体的陈述在对概念的测量中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占有同等的比重,彼此间也不存在特定的顺序结构。

73、量表:

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各种不同程度。

74、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ing):

是指数的一种特定的形式,它由美国社会心理雪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价量表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

它由一组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对这些陈述的回答,被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的总分就是针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在态度强弱或他在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75、格特曼累积量表:

是由格特曼1944年设计使用的,它也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量表,它是单维的,即量表自身结构中存在着某种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的逻辑。

因此不会像李克特量表那样形成分数相同而态度结构不同的现象,它的每一个量表的总分都只有一种特定的回答组合与之相对应。

76、语义差异量表:

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于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人们通常愿意用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感觉,而形容词又多具有反义词,因此以形容词正反语义为基础建立的量表被称为语义差异量表,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大致分为三类:

评价类(好与坏)、力度类(强与弱)和行动类(主动与被动)。

77、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产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其他族裔的容纳程度,量表的测量问题有明显强度的差别,并依次由弱变强顺序排列,分为简单问题与困难问题。

量表的逻辑是,某人一旦反对某种强度的问题,那他就会对该问题更强的问题持反对态度,利用社会距离量表可以比较不同群体,对某个外群体的态度差异,也可以比较某个群体对不同外群体的态度差异。

78、瑟斯顿量表:

由心理学家路易飞•瑟斯顿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为避免调查者设计问题和语气时可能产生的主观片面性,这种量表由被调查者或者“应答者”自行选定询问的问题及其语句。

79、社会计量法:

是“评量某一群体、组织中的人际吸引或拒斥关系的工具”,或进一步说是“用以决定个人在群体与组织中被接受的程度,发现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现存关系,并揭示组织本身的结构特征的工具”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等人于1930年创用的,主要用于小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结构研究。

80、民意测验:

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来精确反映社会舆论或一般民意动向。

81、总体:

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总体同时分为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

研究总体:

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综合体,它必须受几个方面的限定:

内容、单位、范围和时间。

调查总体:

是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往往是针对研究总体的进一步界定,即对时间、范围作更进一步规定。

82、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抽出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83、抽样调查:

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征。

这种以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出的这部分代表称为样本。

84、抽样单位:

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

85、抽样框:

又做抽样范围,它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的抽样单位的名单。

86、参数值:

即总体值,它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在统计中常见的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87、统计值:

即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得估计量。

88、抽样误差:

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由样本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

89、置信水平:

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指估计值的可靠性,用符号1-α表示。

90、置信区间:

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反映了估计的精准性,区间范围越小说明估计越精确。

91、简单随机抽样:

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的样本。

92、系统抽样:

又称间距抽样和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93、分层抽样:

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94、整群抽样:

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体,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95、多段抽样:

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它是按照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在社会研究中当总体规模特别大或总体分布的范围特别广时,研究者一般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

具体做法是:

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中抽取几个小群,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96、PPS抽样:

在社会研究中,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的抽样方法,叫做“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抽样。

其原理可以通俗地理解成以阶段性或暂时性的不等概率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

其做法是:

在第一阶段每个群按照其规模被给予大小不等的抽取概率,大的群具有比小的群更大一些的概率;

但到第二阶段,从每个抽中的群中都抽取同样多的元素,这是通过这两个阶段上的不等概率抽样,使得总体中每一个元素最终都具有同样的被抽中的概率。

97、偶遇抽样:

方便抽样或者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98、判断抽样:

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

99、定额抽样:

配额抽样,它与分层抽样中的比例抽样相似,也是按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将总体中所有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抽样,样本中各类所占比例与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