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7774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风景名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同时积极发展与睦邻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泰国这个国家和民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郑信的父亲是澄海市上华镇华富村人,那么,这里也就是郑信的祖居地了。

所以郑信去世后,后人把他生前的衣物,从泰国运来,埋葬在这里,不仅表达他们的纪念之情,也标志着中泰两国的亲情友谊。

沟南旅游景区 

  沟南村始建于南宋末期(约1114年)。

据记载,许氏家族为炎帝之后裔,原姓姜,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公于许国(今河南许昌),子孙以国为氏。

至汉代,分南、北两支。

南支入福建,后迁至广东潮州,南宋末年再迁至澄海县沟南村。

清代乾隆年间,又脉分数支,一支留居本土,一支外迁番禺(今广州),人文更为鼎盛。

现在许氏后裔侨居世界各地者众。

  沟南村位于汕头市北郊,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800余人,离市中心7公里,交通便捷。

古地名紫菔陇,依山傍海,风光旎丽,人杰地灵。

先祖由中原许昌迁闽,进而入潮,至第十世许兆基及其四子许弘烈自潮州来此创基,繁衍七百载。

传至十五世,脉分数支,一支留居本土,一支十五世孙许永名外迁番禺(今广州),成为广州一个名门望族。

  沟南村自然景色迷人,人文资源底蕴丰厚。

饱经风霜的古榕,波光粼粼的泻湖,绿草成茵,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都市人远离闹市,回归自然,归朴返真的首选。

许氏家族近现代史上名贤辈出,彪炳史册,为中国近现代史圆了《千秋家国梦》。

如抗英功臣——许祥光;

两部尚书——许应骙;

一代清官——许应鑅;

勤政为民、秉公执法的廉政楷模——许应锵;

辛亥革命元勋——许崇智;

廉政清官——许乃詠;

学政名士——许梦榜;

革命先驱——许卓;

农民领袖——许怀仁;

女中豪杰、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

著名教育学家、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

科研双星——许慧君、朱光亚;

香港知名社会活动家——许伟等等,举不胜举。

祠堂前巍巍的旗杆座,斑斑的“光宗”碑,就是历史的见证。

富丽堂皇的祠堂、古色古香的民居、巧夺天工的嵌瓷,是潮汕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艺术的精华;

世代相传的出花园、喝丁酒、标豆狮、拜公婆等,是潮汕民俗文化内涵的展示、传统的演绎。

农家宴,是沟南的又一特色:

远近闻名的月浦狮头鹅,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为其题赠嘉奖状;

闻名潮汕的沟南乌鱼以及无公害蔬菜是游客不可错过的美食。

  圆您一个故乡梦,予您一份潮汕情。

朋友,欢迎您到沟南旅游区旅游、观光。

南澳黄花山森林公园 

  南澳岛像一个倒放的葫芦,分成东、西两部,西部比东部小,就象葫芦的上半部。

西部地区多山,有龙颈山、马岭、大尖山等,总称黄花山,其中大尖山海拔587米,是全岛的最高峰。

长期以来,这是交通相对落后,人烟稀少,因此,林木的生长有个较安宁的环境,加上60年代起就已对森林、植物实行规范管理,因而造就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3596000平方米的地域,森林的覆盖面积就达13200000平方米。

102科,1400多种热带、亚热带林木和植物(其中不少是珍稀品种)。

就在这里蓬勃生长。

50多种动物栖息于丰茂的森林间。

  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原黄花山林场为“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南澳成了全国唯一拥有国家森林公园的海岛县,黄花山也再次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

说是再次,因为曾有首次。

那是1938年7月,日本侵略军妄图以占领南澳作为进攻华南的跳板,遭到南澳军民的强烈反抗,并与之进行殊死战斗,这一场保土捍疆的正义之战震惊中外,被当时的媒体誉为“广东抗战精神”。

当年抗战的主战场就在黄花山。

后来,为使抗日殉难者的“英魂毅魄,万祀流芳”而兴建的抗日英烈墓纪念碑和南澳抗日纪念馆就坐落在黄花山龟埕。

“战地黄花分外香”,在这里特别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黄花山怪石嶙峋,鬼斧神工,鹰嘴石如蹲伏于山峰间的大鹰;

冰榴石如成熟开裂的澳榴,石榴籽粒粒可见;

夫妻对歌石如一对夫妻在对歌;

双驼峰石似一只卧伏的双峰骆驼;

企鹅石犹如呆立的企鹅……。

这些形成于数万年前的姿态各异的崖岩是大自然的赐与。

  几年前,一位擅用“铁笔写文章”的年轻人蔡学仕,决心在这里施展他蕴积已久的抱负,他在龟埕山的岩石上镌刻1300件当代中国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使之成为风格独特的石刻公园。

  现在,数以千计的摩崖石刻,在龟埕山一带绵延铺展。

这些书法内容,有警句、联语、格言和诗章、字体兼及行、草、隶、篆,龙飞蛇走,异彩纷呈。

象这样一个包括众多摩崖石刻点缀其间的黄花山森林公园,委实已成为现代都市人向往自然生态环境结伴游赏的理想选择。

南澳总兵府 

  总兵府是明清时代的称呼,是南澳总兵的衙署,位于深澳镇大衙口。

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是当时的南澳副总兵晏继芳建造的。

万历九年,副总兵侯继高增建总兵府的后楼,成为一个完整的总兵衙署。

以后历经多次修缮。

现在的建筑是1983年重新修建的。

  由于南澳岛地处东南沿海要冲,介于粤东与闽南之间,是军事要地,封建统治者怕这里拥兵自重,所以一个小小海岛竟划分由广东和福建共管。

中间由雄镇关做为分界线。

明清时海禁很严,朝廷限制愈厉害,民间走私活动愈猖獗。

加上外有倭寇的侵扰,内有海盗盘踞,朝廷派驻的士兵越来越多,南澳的规格也逐步升级,最后成为管制闽粤台的重要军事基地。

  明清两朝,到南澳上任的总兵副总兵共有157任147人,他们都为国家的海防建设作出过贡献。

现在衙署已辟为博物馆,保存有许多重要海防资料。

  总兵府前有两棵大榕树,据说已有410年的树龄,其中一棵树围达14米,枝叶繁茂,生机旺盛。

据说明朝末年郑成功曾在树下讲演,招兵去收复台湾。

所以这树后人又称“招兵树”。

1997年树下又增置郑成功花岗岩雕像一座。

  总兵府前现遗存有八千斤,六千斤土炮各一尊。

据炮上铭文,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铸造,两尊炮原分别架设于深澳草寮尾和深澳东门外,1984年移放于此。

总兵府右侧院墙上镶嵌着23块历代南澳保存的古碑,其中一块是中国最早的港务约法,一块税务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绍河珍珠科技园 

  绍河珍珠科技园位于澄海市新溪镇,占地面积为71280平方米,主要由“世界贝类馆”、“珍珠饰品展销厅”、“珍珠研究所”、“珍珠食品加室”、“珍珠化妆品加工室”等组成,是一家集科研试验、立体养殖、加工销售、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省内外拥有多个养殖基地。

这里是绍河珍珠的起源地。

  科技园以世界贝类馆为中心,辅以珍珠形成过程的演示及参观珍珠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

世界贝类馆收藏着二十多个国家的一千多种贝类标本,有80年前收藏的玛格丽特珍珠蚌,有重达263斤的砗磲贝,有会跳高的大凤螺,有会杀人的芋螺,还有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翁戎螺等等。

各种贝类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令游客留连忘返。

新推出的旅游项目——自采珍珠活动,更是让游客乐在其中,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游客自己下池捞贝,然后自己开贝取珠,再由我司工作人员现场加工成各珍珠饰品,每只贝珍珠至少在15粒以上。

  科技园内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自2000年挂牌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2001年被汕头市科协授予“汕头市科普教育基地”,是广大青少年认识海洋生物,领略海洋文化的好去处。

游客通过参观科技园,不仅能全方位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及珍珠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还能买到货真价实、称心如意的绍河珍珠产品。

宋代创建的波美村 

郭亨渠

  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波美村,自宋建炎三年(1129)置寨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如今,村里仍延续着许多古风古韵。

  来到波美村,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沿公路边的新村,新楼林立,市场繁荣,车辆穿梭,行人如鲫;

对面老村,清一色明清古民居,小巷悠悠,小桥流水,悠扬悦耳的古乐之声,使人似进入了世外桃源。

  据史料记载,宋大观三年(1109),福建蒲田人黄詹中进士,被朝廷选任潮州府通判,后升潮州知军州事,诰授朝奉大夫,宋建炎三年(1129),黄詹任满致仕,携眷于潮阳波美村定居,专事著述,设馆授徒,成为岭南著名学者和波美村黄姓始祖。

村里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黄詹纪念祠”,该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丙午年(1786)重修,祠外门为牌坊亭式,跟凹肚门楼形成鲜明差异,祠内三进厅两天井加拜亭,两旁有车房,前厅壁廊全部用石板构筑,结构严谨,桁木间有龙虎狮象、花鸟虫鱼等精美木雕,祠内有族规碑一块,主要内容为“重人伦以正纲纪;

植树木以培风水;

禁赌博以安生业;

屏盗贼以扶善良;

亲乡里以睦宗族;

戒非为以怯生事。

”还有“宜读于书,宜耕于田”等遗训,皆是黄詹遗著的“先德行而后文艺”的精神延伸与发展而形成独自的“宗族文化”。

波美村后还有两处奇特的古建筑,一处是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古雪岩寺,岩寺由天然岩穴和人工建筑巧妙构成,前中后三厅成梯形排列,最为奇特的是后厅的大雄宝殿,这里的墙壁、屋顶由四块纵横交错的大石构成,石块交接处形成六个“天窗”,奇怪的是这些“天窗”都成三角形,能透进光线,使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古雪岩寺周围怪石嶙峋,形成100多处大小不一的石洞,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潮汕,这些石洞成了天然防空洞,当地居民数千人藏于洞内安然无恙。

另一处古建筑为长美岩寺,该寺始建于宋代,岩寺以天然岩石为顶,依山构筑,古朴大方,反映了宋代潮汕工匠的高超建筑艺术。

波美村的古树木也闻名海内外。

老村四周,花果飘香,村后山坡,古柏森森,古树花卉引人入胜。

在古雪岩寺前,有植于宋建炎四年(1130)的槐荫树,历经800余年,仍然枝繁叶茂;

植于元代初年,曾被明嘉庆年间名儒林大春誉为“古梅新丛”的梅树,生长旺盛;

植于清道光年间的铁树,近年来数度开花;

有150多岁高龄的杨桃树,更令人啧啧称奇,该树一年四季皆能结果,其果被称为“四季杨桃”,味甜爽口。

在诸多古树中,还有植于明代的白茶树,为茶树中之珍稀品种。

  波美村至今仍延续着古民风民俗,村民祖辈耕山务农,擅长石砌工艺。

改革开放以来,石砌古建筑工艺焕发青春,目前全村有1000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这一建筑专业;

古潮乐和弦乐,是村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村里有大锣鼓队和弦乐队,村头巷尾,丝竹弦乐清音随处可闻;

书画也是村民的传统艺术,村民耕山务农之余,挥毫泼墨,村委会定期举办村民书画展览,给古寨增添了无限春色。

北回归线标志塔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汕头以西的鸡笼山南面叫蜈蚣岭的小山丘上,距市区20公里。

  北回归线是地球上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也就是北纬23°

26′的纬线圈。

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除了不断自转外,还以椭圆形的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转就形成了四季轮回。

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交相成66.5度的夹角,因此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

把太阳光直射在最北面的点连成一条假想线,就叫北回归线。

一年之中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点就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只有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点左右,有一瞬的时间直射北回归线,从这一瞬开始,北半球进入夏季。

因此我们每年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

  北回归线是看不见的一条假想线,建立了标志塔,就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北回归线的客观实体,感觉到这条纬线的存在。

它对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气候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国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台湾的嘉义、花莲,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和云南的墨江都建起了标志塔。

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建立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北回归线经过地球上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现所谓“回归沙漠带”,唯有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四省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神奇的回归绿带”。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建成于1986年6月。

塔的基座为花岗石砌成的三级圆形平台,平台上的主体建筑是用汉白玉石铺面的”北”字变形为支架的钢筋混凝土支柱,支柱上托着一个直径五米的地球仪,地球仪的中轴自上而下有一根直径为45厘米,长5米的不锈钢钢管。

每年农历夏至日正午,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塔时,日影穿过此管,就投射于观赏台中心设置的黑色花岗石圆心上。

  在观赏台的东西方向上,铺设一条黑色的石板带,标志此线就是北回归线,两边种植温、热两带植物。

当我们两脚跨踏此石板带时,就置身于北温带与热带之间,似乎能感受到大地的转动,有一身跨越两带的神秘感。

“北标窥日”,就是“夏至”观日的真实写照。

每年夏至(6月22日正午),观日者十分踊跃,都争相竞睹这一年一度的“立竿不见影”的奇观,亲身感受这春夏交替的时刻。

北回归线标志塔周围种植了很多树木花草,铺设了登山道路,在山巅还建起了“夸父亭”和“邓林亭”(取《山海经》神话命名),路旁石壁上刻了很多登山旅游者的诗词。

登上邓林亭可以西望牛田洋宽阔的水面,东看古火山鸡笼山。

  “夸父亭”和“邓林亭”取名与太阳有关,古籍《山海经》有一则动人神话传说:

夸父就是大男子汉的意思。

古时干旱,他要征服太阳,追赶太阳,满身淌汗,热渴难忍,饮尽黄河渭水还不止渴,要去饮大海的水,未到,就在路上口渴而死。

夸父丢弃的手杖,插在地上,即成茂密的邓林。

邓林就是桃林。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地处我们这个海滨城市,造“夸父亭”等景致和《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非常吻合。

北山湾旅游度假区 

  (海滨浴场沙滩上)

  朋友们,汕头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拥有好多海滨浴场是她的骄傲。

北山湾中心浴场在市区几个海滨浴场中有它得天独厚的地方:

它处于海滨的包围中,从海上涌来的大浪在海湾两端巨人的臂膀的阻挡下,变得相对的平和。

因此,北山湾的海面比起中信龙虎滩来就显得风平浪静,这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确实是游泳的好地方。

这里的泳场特别开阔,从岸边沙滩到防沙网有上千米的距离。

会游泳的人在这样宽阔平静的海水中遨游,确实其乐无穷。

在这里游泳,真会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

  (在海滨度假村)

  从1993年起,北山湾旅游度假区开始建设。

几年来,先后建成了迎宾花园、丽日度假酒店,海滨度假村、戏水乐园、蓬莱山庄、汽车酒店等一批旅游设施,并开辟了中心泳场。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配套,1994年北山湾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汕头迎宾花园)

  汕头迎宾花园是汕头市政府的接待基地,整个宾馆占地面积99000米。

1995年6月动工兴建,1996年7月在建成A、B座高档宾馆后开始试营业。

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完全可以接待各个级别的首长和普通宾客,同时也成为汕头市旅游度假的一个胜地。

  大家先看看这里的建筑布局,就会发现整个花园依山而建,几幢别墅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山坡上,跟自然环境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水泥路盘旋曲折,像一条飘舞着的带子,给人带来曲线美的享受。

整个迎宾花园在郁郁葱葱的绿树青草的怀抱中,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游人和宾客一到这里就领略到环境的优美。

A、B两座宾馆以别墅式的外观显示着它的高雅与气派,大家细细观察,会发现这两座建筑带有那么一点欧洲古城堡的情调。

  欣赏了花园内部的美景,现在请大家把视线移到花园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这是浩瀚的南海。

要观海,必须有一个能登高望远的好地方,三国时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们今天从观海的条件上说,迎宾花园一点也不比碣石逊色。

高耸陡峭的山崖可以使人望到海和天的尽头,真可谓极目南天:

碧蓝的海水,滚滚的波涛,巨轮在海上乘长风破巨浪的气概,这样的辽阔、这样的遥远,可以说使每个人都浮想联翩,大家的情感和想象在大自然的壮美景象的激励下一定特别的活跃。

会作诗的朋友一定会诗兴大发,能唱歌的朋友一定想引吭高歌。

面对大海,我们会想起曹操的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辽阔的大海,一定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

  现在再请大家把视线收回来,看看山脚下的海湾。

跟大海远处的壮观相比较,这里显得格外幽静。

海浪轻轻地拍着石壁,一个个小小的凹形海湾,很有曲线美的意境。

常常有渔民划着竹筏子在这里垂钓,看他们专心致志的样子,似乎在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好象要把我们带回到古老的桃花源里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请大家再把视线移到左边,这就是我们刚才经过的汕头海湾大桥和妈屿、鹿屿两个小岛。

海湾大桥虽然未能看到全桥,但长长的引桥已经给我们展示了汕头市在改革开放中搞好基础设施的伟大成就。

而妈屿、鹿屿两个小岛,像是一对哨兵,牢牢地把守着汕头港的门户。

上面的灯塔,又给夜航的船只引路,使它们能够安全地出入港口。

从我们山崖下经过的轮船,一直往右边去的很多是去香港的,这里是汕头到香港的航道必经之路,右边一个不知名礁石上也有一座灯塔,为来来往往的船只导航,使大海跟陆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迎宾花园把大海作为自己的借景,把花园内部有限的景色跟无垠的大海连成一体,把大自然美好的风光纳入花园景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做邻借的手法,是中国园林造景艺术的重要手法,它可以使人在有限的活动空间中,观照到无限的景色,可见迎宾花园的设计者在选址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

潮阳大峰风景区 

  大峰风景区位于324国道和平路段,风景区包括大峰墓和大峰纪念堂,还有医院等慈善机构,总面积2.62平方公里。

  大峰是北宋末年潮阳著名高僧。

他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生于公元1039年,卒于公元1125年。

原籍浙江温州,出身豪门,自幼聪明好学,后列位进士,当过浙江绍兴县令。

为官几年,因不满当时朝政腐败,不愿同流合污,遂弃官为僧,法号大峰。

  公元1125年,大峰从福建云游到现今的和平。

时逢干旱,瘟疫流行,不时可见陈尸在路上,大峰看到这种情形,于是设坛于“狮尾石”(今大峰石)一边念经为百姓祈福,一边清洁饮水,并采药为民众治病。

当时,练江(古大川)连通大海,水流湍急,两岸阻隔,时有覆舟溺死乡民之事发生,大峰祖师急乡民所难,立愿建起和平桥,以通往来。

他亲临江边量度江水深浅高下,四处奔走,募众出资。

他到福建募捐三年,筹集了一笔捐款,返回潮阳建设和平桥。

建炎元年(1127),当桥建至16孔,只差首尾2孔就完工时,大峰因年事高,操劳过度而圆寂。

大峰死后,人们为他这种舍己利人的精神所感动,齐心协力继续他未竞的事业,终于建成了和平桥,方便了此地交通。

  大峰乐施好善的行为,受到当地人的推崇,兴建善堂救助弱孤者,成为许多潮阳人的善举;

形成善堂处处可见的独特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潮汕各类善堂有300多处,都以大峰祖师为号召。

  (南疆一峰牌坊前)

  现在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南疆一峰”牌坊。

“南疆一峰”四个雄壮观、浑厚有力的闪闪大字,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

牌坊位于风景区主轴线前端,亭长18米,宽48米,高15.68米,由168块大花岗石砌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石结构大牌坊。

踏上108级台阶,经过五彩缤纷的奇花异卉以及绿茵如毯的芳草地、玲珑别致的喷水池、养生池、翔龙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峰祖师亭”。

  (大峰祖师亭前) 

  大峰祖师亭,长22米,宽16米,由16根巨石柱支撑而成。

亭阁建筑风格独特,楹檐雕刻精细,花虫走兽形象逼真,呼之欲出,亭顶琉瓦飞彩,龙凤朝阳,泻红荡绿,格外醒目。

亭匾额“大峰祖师亭”,由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郑午楼博士敬题。

玻璃柜内是一尊大峰祖师汉白玉坐像,高28米,宽165米,重3.5吨,是从缅甸运来的。

  (大峰祖师墓)

  这里就是“宋大峰祖师墓”。

墓坐落于祖师亭的后山坡,前方朝向飞天蝴蝶峰,后依雄狮山。

于明太祖时代修,近几年,和平报德古堂陆续加以修整,使大峰祖师墓恢复了原貌。

  (报德楼)

  报德楼是马来西亚侨领马兴松先生倡导,由海内外许多善堂信徒集资兴建的,这里也是和平报德古堂的办事处。

和平报德古堂是在大峰祖师慈善精神鼓舞下成立的慈善组织。

这个组织以集资解困为宗旨,将平时收受的捐款用于扶贫济困。

遇有灾祸便捐助衣食,救火救灾,收埋野尸等,深受广大民众的好评,也得到海外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大峰石)

  这块“大峰石”高约3米,因酷似狮子卷起的尾巴,原称“狮子石”,后因宋大峰结庐龙泉,并在这里设坛念经,为民祈福,就更名“大峰石”。

上面镌刻着“大慈大悲,救善救难”八个大字,是1991年8月26日,泰国侨领、和平报德古堂名誉董事长郑午楼博士前来拜谒大峰墓时,挥毫泼墨写下的。

  (大峰祖师纪念馆)

  我们绕过购物街,从侧门进入“宋大峰祖师纪念馆”。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大峰纪念馆,于1996年3月2日落成。

大峰纪念馆用地11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陈列有宋大峰祖师生平的简传,大峰祖师用过的香炉和珍贵的纪念品,慈善界知名人士的书法,党政各界人士给纪念馆留下的墨宝等等。

  请各位先脱鞋(注:

脱鞋是对大峰祖师的崇敬),然后跟我进入纪念堂。

正面悬挂着宋大峰祖师七个大字的绣品,纪念馆的正中矗立着一尊大峰祖师玉雕佛像,这座汉白玉像是专程从缅甸运来,重8万斤,高5.9米。

是山西省五台山释妙空法师赠送的。

玉像雕镂精细,形态庄严。

玉像两侧立挂着两幅大峰画像,左幅是宋代珍藏至今的,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右幅经过艺术加工,形成鲜明的立体感,好似我们走到哪里,大峰祖师就跟到那里,恰似“活佛”。

所有这些珍品,都是信士们诚心奉献,体现了广大人民对宋大峰祖师的崇拜、与怀念之情。

也反映了人类崇善的精神追求。

  在大家下山的路上还有泉水清澈甘醇的“大峰古泉”、“龙泉古井”和“虎津古井”,有造型奇崛的假山和玲珑别致的观音菩萨养生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