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Word格式.docx
《课题申报模板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信息化 城乡均衡发展 有效途径和方法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33231451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现状、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现状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梦、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当前,我市城乡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不均衡现象:
一是城乡发展的优先级别不同造成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二是城乡教学条件差异造成的不均衡,三是城乡师资力量差别悬殊造成的不均衡等等,最终导致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均衡。
由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实践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实现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除了宏观层面的机制、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措施外,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效益和质量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进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并依托互联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造了便利条件,广大教师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随时按需主动学习。
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能够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因此,以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教育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以,为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整体均衡、公平、优质发展,我们确立了“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这一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为我市教育的均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对改善我市城乡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城乡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促进和深化我市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青州城乡教育实际,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深入探讨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青州教育的整体均衡、优质、快速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二)、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实现青州城乡教育的公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城乡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青州教育现代化。
2、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环境的均衡发展。
(2)、通过研究,提高城乡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均衡化。
(3)、通过研究,城乡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城乡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群体发展的均衡化。
(4)、通过研究,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统筹发展机制,探索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青州教育整体均衡、优质发展。
(三)、研究内容
1、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实现青州城乡教育信息化环境均衡化发展研究。
2、构建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城乡教育资源服务一体化研究。
3、创新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机制和方法,促进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均衡化,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4、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制和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促进青州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研究。
(四)、主要观点
通过研究,可以探索出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改变青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不均衡现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青州教育均衡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研究对象
青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和全体师生
(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统计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
(三)、研究步骤和思路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组织开展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青州教育实际,选择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对青州教育发展状况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优化研究环境,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
为使《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取得成效,我们将采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研究思路。
一是强化研究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印发青州市《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制定青州市《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目标任务分解细则》,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要求,确定研究工作分工、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确保研究工作到位。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确保研究实效。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青州市城乡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现状,注意研究过程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认真研究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学校特别是乡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操作、推广的做法。
三是确立研究典校,发挥辐射效能。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依托全国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立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的典型学校,大力开展研究工作,使这些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形成研究成果和经验,并进一步发挥其辐射效能。
四是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潍坊市教育教学云资源库和青州市教育资源网的作用,形成集“资源、应用、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城乡中小学师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资源服务、技术服务、教学应用服务,提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五是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加强城乡教师联动教研、城乡同上一堂课、网络协作教研、送课下乡等交流与研讨活动,搭建一条信息化城乡联动通道,推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日常交流,拓展教师教学视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农村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带动整体发展。
六是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
建立健全城乡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对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化发展,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12月)
加强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推广。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迎接上级专家的鉴定验收。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成果
1、“七五”期间,组织承担了《山东省小学语文投影教材系列配套实验》。
实验成果获省一等奖。
全省实验研讨会、总结表彰大会先后在青州召开,推广青州的实验经验。
2、“八五”期间,组织承担了原国家教委《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实验》课题2个子课题实验,取得了显著成绩。
3、“九五”期间组织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4个子课题,5项成果或全国奖。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研讨会”在青州召开,青州介绍了开展实验的经验和做法。
4、“十五”期间,组织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山东省电教馆31个子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中央电教馆“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41各课题圆满结题。
5、“十一五”期间,组织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山东省电教馆38个子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圆满结题。
(二)、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
2、《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3、《以信息化促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梁树生《基础教育参考》2010.09
4、《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彭红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10期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徐继中,教育局局长,曾任青州市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工作能力很强,理论基础扎实,撰写的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在各级会议上介绍青州教育工作经验。
王景芳,教育局副局长,长期分管电教工作,现代教育观念先进,教育理论扎实,在多次会议上介绍全市电教工作经验。
电教中心王军、杨国锋、庄明科等同志,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承担了从“七五”以来的各级课题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多篇论文、论著发表或获奖。
三、课题的保障条件
近年来,青州市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
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总抓手,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应用重点,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推动青州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了“班班通”;
二是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引进、自制教学资源,基本满足了我市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是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提高了全市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各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评选中我市中小学教师的作品均在全国、省、市获奖;
四是市教育局提供课题研究专项经费,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