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4:
近年商业银行不良率季度增幅8
图5:
近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处下降趋势8
图6:
近年农商行拨贷比还在上升9
图7:
农商行ROA高于全行业水平9
图8:
农商行净利息收入占比较高12
图9:
农商行同业、投资占比接近全行业水平14
图10:
农商行同业负债占比低于全行业水平14
图11:
上市农商行ROA低于其他类别上市银行15
图12:
上市农商行ROE低于其他类别上市银行16
图13:
上市农商行不良率低于农商行整体水平18
图14:
上市农商行不良率高于其他类型银行19
图15:
上市农商行不良率已稳中有降19
图16:
上市农商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20
图17:
上市农商行逾期率较高20
图18:
上市农商行拨备覆盖率持平于行业水平21
图19:
上市农商行拨贷比略高于行业水平21
表目录
表1:
农商行的存贷款市占率在当地领先10
表2:
农商行贷款大比例分布于本地13
表3:
各类上市银行汇总后的杜邦分解16
表4:
各类上市银行汇总后的盈利增速分解17
功勋卓著但几经周折
本报告主要分析标的为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但也会涉及农村合作
银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农信社)等(统称为农村金融机构),会在文中指明。
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起步最早的金融机构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6月国内成立的第一家农信社。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在弥补乡村金融服务空白、支持农民生产生活方面,可谓功勋卓著。
但其管理、监管政策却几经周折,致使行业发展走了些弯路,直至2000年以后,开始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农村商业银行。
1.1.历史沿革
从建国前夕开始,为改善广大农村的金融服务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央高层和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
1951年5月,人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便帮助农村摆脱高利贷盘剥,同时也能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结算、存款等金融服务。
随后,全国各地开始组织农民成立农信社,其数量快速增加,截止1956年,农信社数量达到16万个,覆盖了全国80%的乡,使农村基层有了基本的金融服务。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农信社的管理经历了“几放几收”的周折。
“放”是指将农信社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队管理,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这本身也是合作制的初衷,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并不具备,出现了一些混乱。
“收”是指将管理权上收至国家银行,农信社成为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呈“官办化”倾向。
1979年2月,国家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将农信社明确定位为“既是集体金融组织,也是国家银行(农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机构”。
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农信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
此时刚好适逢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起飞,农信社成为支持当时乡镇发展的主力,自身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但也暴露一些风险。
但1990年形势逆转,农信社管理权再次被上收,人行发布《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农村信用社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
1996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最后一次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回归“民办化”。
当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行政脱钩,业务改由县联社管理,人行履行监管职责。
至年底全部完成平稳脱钩,农信社再次获得经营自主权。
而后,各地开始探索组建市联社、省联社。
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开展改革试点,组建省联社,并试办农村商业银行,首批三家(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于2001年成立。
2003年浙江试点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2002年,人行在温州地区选择部分农信社开始利率改革试点,允许存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浮,成为我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声。
取得较好效果后,2003年开始向全国推广试点。
利率提高后,一方面吸收存款有优势,另一方面,更高的贷款利率能够覆盖更高的信用风险,从而能够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这使农信社在抢占当地存贷款市场上更具优势,市占率往往在当地银行业排名非常靠前。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以个人互助为核心目的的合作制已经不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需要。
合作制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是一种劳动的联合,适用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间的互助。
而股份制是一股一票,是资本的联合。
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始重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将农信社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同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等8省市开始试点。
随着改革推进,近年,农商行数量持续增加,而农信社、农合行数量快速下降。
农信社和农合行改制成为农商行趋势明显
2011年,银监会宣布不再组建新的农信社和农合行,全面取消资格股,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组为农商行,农合行则要全部改组为农商行。
至此,周折几十年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改革历程,形成最终的定论,农商行成为重点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
1.2.行业现状
截止2015年末,我国农商行数量为859家,农合行数量为71家,农信
社数量为1373家。
随着改制进度推进,后两类机构的数量还在持续下降,农商行数量继续增加,2016年底达到1055家。
截止末,农村金融机构(含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其他新农村金融机构等)的总资产规模为31.4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为13.20%。
总负债29.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比例为13.60%。
资产负债规模的增速均高于商业银行全行业。
从过去几年时间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基本稳定,甚至有微弱提升。
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稳中有升
截止末,农商行的不良率为2.55%,高于整个商业银行业的1.74%,主要是历史原因所致,历史包袱仍然较重。
其实从近年的增幅上,并没有体现出比全行业更差的情况。
近年商业银行不良率
近年商业银行不良率季度增幅
农商行2016年9月末的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分别为183.92%、5.04%,资本充足率为13.14%,均高于全行业水平。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全行业拨备覆盖率均在下降,而农商行的降速则低于全行业。
另外,农商行的拨贷比近年还在明显上升。
这显示出农商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逐步加强,但消化历史包袱的压力仍然存在。
近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处下降趋势
近年农商行拨贷比还在上升
盈利水平方面,2017年第一季度农商行ROA为1.19%,高于全行业的
1.07%,资产获利能力在全行业内属于中上游水平。
但由于其财务杠杆率不高,因此农商行的ROE并不突出。
农商行ROA高于全行业水平
因此,从上述行业指标上看,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农商行的基本特征:
首先,农商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稳中略升,盈利也较稳定。
不良率较高,主要是历史包袱所致,不良增速平稳,拨备较为充足。
ROA高于全行业,但由于财务杠杆率不高,因此ROE并不突出。
但全国1000多家农商行分布于全国各地,受到地方经济影响,因此发展差异较大,全行业整体特征不足以描述某个个体的经营情况。
与地方经济高度绑定
建国初始我国便大量推广农信社,因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信社网
点遍布广大城乡,在很多村镇甚至是最早的金融机构、惟一的金融机构,深度服务地方经济。
因此,与地方经济的高度绑定,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
这一特点就像双刃剑,既使农商行能够分享地方经济发展成果,也使其承受一定风险。
毫无疑问,农商行的经营状况,高度取决于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
深耕地方经济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村镇之中,农信社是最早的金融机构,一度也是惟一的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发展进步,其他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在很多地方,农信社及后来的农合行、农商行,依然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
从已上市的5家农商行来看,它们在当地(披露口径上,无锡银行以无锡地级市为当地,其他几家农商行以所在县级区市为当地,因此数据差异较大)的存贷款市场中,占据极高份额,排名领先。
其中,存款市场份额普遍达到20%以上,贷款市场份额也多在15%以上。
即使近几年其他股份行、城商行进入当地市场,它们的份额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大。
农商行的存贷款市占率在当地领先
较高市场份额的背后,反映的是农商行对本土企业、个人客户群体的深度服务。
农商行在当地网点众多,遍及城乡,渠道优势突出,个人客户资源雄厚。
同时,因历史渊源等原因,与当地企业长期合作,银企关系紧密,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
调研发现,农商行与极高比例的本土企业建有业务合作关系。
虽然面临其他后进入的银行机构的竞争,但这种传统优势在可预见未来内仍将继续保持。
而且,在东部沿海省份,以江苏、浙江为代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率先崛起,因此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一度超过城区。
尤其是部分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经常出现县域超过市区、农村超过县城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农商行(及其前身)为近水楼台,发展迅猛,其市场份额不但超过当地全国性商业银行,甚至还超过当地城商行(及其前身)。
业务相对单一
首先,农商行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业务种类单一,以传统存贷款为主。
这一方面是受制于牌照限制,有些农商行并不具备获取开展其他业务的资质。
另一方面,也是由客户需求决定的。
本土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是农商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他们所需的金融服务也较单一,主要就是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为主,这也是导致农商行存贷款业务占比较高的原因。
这体现在报表上,就是农商行的净息差收入占比较高。
A股上市农商行2016年的净息差收入占比在90%左右,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很低,平均在5%左右。
而对比来看,大中型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均在20%以上,国外则更高,甚至过半。
对此,我们并不机械地认为非息收入越高越好,农商行对本土中小微企业传统业务的压倒性优势,才是其核心竞争力。
农商行净利息收入占比较高
其次,农商行另一特点是区域单一。
区域单一间接导致了客户群体的产业也较单一,因为一个县或市级别的城市,其产业种类毕竟相对有限。
比如长三角一带,有着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某个县往往拥有个别优势产业(链),当地多数企业均从事该产业或其上下游配套。
比如吴江区的支柱产业为纺织业,常熟市则以服装业等为主。
这种产业集群的做法有利于产业链布局,优化供应、销售、人才等资源的配置,形成规模经济,提升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却导致较高的产业风险,如若某个优势产业遭遇景气度下行期,则会使当地经济承受巨大压力。
当地的农商行资产大比例投放于本地,自然不可能彻底避免这种行业集中风险。
目前上市的5家农商行,均位于地级市和排名靠前的百强县,当地经济总量较大,与一些经济较弱的地方比较,其产业集群特征已经有所弱化,产业开始丰富多元,这有助于当地农商行分散资产风险。
但与全国性银行比起来,这种行业集中风险依然相对较高。
目前,在农商行的区域扩张问题上,监管层已逐步放开,部分农商行已尝试开拓异地分支机构。
但进展非常缓慢,异地资产占比很低,业务开展也非一帆风顺,预计短期内仍不可能大幅突破。
农商行贷款大比例分布于本地
因为,农商行的信贷技术比较传统,更多是基于对本土企业的熟悉,银
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即学术界所谓的“关系型借贷”,而不是一种可以快速复制的书面技术。
这种做法更多依赖于业务人员的经验和管理水平,主要依靠“传帮带”的方式慢慢传承,无法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大规模快速复制推广,尤其不可能在情况迥异的异地去快速推广。
而且,农商行的管理能力是否能跟上,也有待检验。
事实上,现有农商行的异地分支机构尝试,均冒出一些风险,风险水平高于本地。
早年城商行刚刚开拓异地分行时,也有类似情况。
因此,目前农商行的异地扩张仍然处于初期,重点任务是熟悉当地情况、培养管理水平、探索可供复制的业务技术等,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难成为主要的业绩增长点。
近年,随着金融市场业务(包括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的发展,部分农商行开始介入。
金融市场业务可以突破区域、业务牌照的限制,在异地实现主动负债和资产投放,并使自身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尤其在2015年以来稳中偏宽的货币条件下,众多中小农商行通过发行CD、理财产品等方式扩大表内外资产规模。
况且,农商行本身贷存比就较低,富余资金也会用于金融市场类的投资。
从资结构上看,A股上市银行中,农商行的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的占比与全行业水平接近,也与国有行接近,但低于股份行和城商行。
而同业负债占比则低于全行业。
农商行同业、投资占比接近全行业水平
农商行同业负债占比低于全行业水平
虽然农商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无大多异常,但它们作为新进入者,需
考虑到它们管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的能力仍有待观察,能否承受金融市场波动。
2016年底以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波动加大,部分农商行新发的CD利率一度超过5%,显示出它们已经承受了风险。
而目前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各项业务监管也将从严,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条扩张之路也会受限。
综上,我们认为农商行经营中的业务单一、区域单一现象还将长期存在,本土存贷款业务仍然是最为重要的业务,因此,其业绩表现也将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
经营稳定但增长受限
3.1.杜邦分解
前文已述及,农商行的ROA高于全行业。
但就A股上市银行范围内比较,则是5家农商行RO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类别的银行。
上市农商行ROA低于其他类别上市银行
据观察,这主要是因为5家农商行均处苏南发达地区,银行业竞争相对激烈。
而内地(尤其是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商行ROA则明显更高,当然也可能隐含更高风险。
至于ROE,则因财务杠杆不高的原因,农商行ROE则并不突出,2016年平均仅在10%左右,显著低于全行业的均值13-14%水平。
上市农商行ROE低于其他类别上市银行
然后,我们用杜邦分解,寻找上市农商行的ROA、ROE较低的原因。
我们采用2016年中报财务数据,对25家A股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做杜邦分解。
我们把上市银行报表按类别汇总后,再各自按类别进行杜邦分解。
各类上市银行汇总后的杜邦分解
从表中可见,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平均资产”(近似于净息差)较为突出,达到2.55%,大幅超过全行业和其他类别银行。
这主要是农商行在当地存贷款的客户基础均较优异,存款成本较低,而信贷投放定价则较好。
但因为佣金净收入较弱,因此对最后的“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有一定拖累。
然后,我们还能发现农商行的“管理费用/平均资产”指标较高,达到1.02%,显著高于全行业。
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1)规模经济较弱:
农商行因为总体规模较小,但“五脏俱全”,各种行政、科技等相对固定的开支却省不了,因此难以享受规模经济;
2)中小微业务成本较高:
农商行客群中中小微业务占比较高,且多采用传统的业务技术,对人力财力消耗较大,业务费用相对较高。
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期,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旺盛,高成本可以被覆盖时,但目前经济景气度较弱。
扣除费用后,农商行的“拨备前利润/平均资产”仅为1.79%,已低于全行业。
然后,我们再观察“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农商行为0.84%,高于全行业。
具体看,也高于城商行、国有行,但低于股份行。
这现象符合我们前期调研情况,即全行业中股份行资产质量压力最大。
按此,从最后计算得到的ROA来看,农商行为0.81%,低于全行业。
然后,农商行又因权益乘数最低(因业务单一、区域单一而制约了资产获取能力),导致ROE也是最低的,仅为10.06%。
3.2.增长分解
我们将25家上市银行按类别汇总,对各类银行2016年利润的同比增长
率进行分解。
2016年,5家农商行的利润同比增速在4%左右,高于全行业和国有行,
略低于股价行,显著低于城商行。
各类上市银行汇总后的盈利增速分解
从增速分解来看,全部类别的银行均是由资产规模增长来贡献了盈利增速。
其中,城商行规模增速高达23%,这主要是因其基数低,同时业务牌照较为齐全,以及还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因此规模增速领先于全行业。
农商行规模增速为13%,几乎同步于全行业。
全部类别的银行净息差均是负贡献,但农商行仅为-7%,其他类别银行均超过-15%,这显示出农商行在客户存款和贷款定价上的绝对优势。
然后,农商行非息收入增长对盈利增速仅贡献1%,显著低于全行业。
最后,农商行拨备对盈利增速的贡献为-8%。
我们预计,只要区域经济不出现显著复苏,农商行未来的盈利增速有可能继续保持低速,大致同步或略超于全行业。
3.3.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方面,农商行不良率略高于行业水平,且波动较大,并具有偏高的关注率、逾期率,但拨备计提水平较为充足。
首先,从不良率情况来看,农商行不良率普遍较高,2016年末农商行整体的不良率为2.49%,而上市的5家农商行的不良率则低于整体水平。
上市农商行不良率低于农商行整体水平
而所有上市银行对比来看,农商行不良率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
(1)过去几年内长三角经历了一轮不良资产暴露,上市银行均分布于苏南,受此影响明显;
(2)农商行信贷定位于中小微企业,也是过去几年不良集中暴露的领域;
(3)可能还有部分历史原因,农商行历史包袱较重。
上市农商行不良率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但从不良率的增幅上看,情况则有些分化。
2016年,吴江银行、常熟银
行不良率已较年初下降,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则还在上升。
从其他银行情况来看,2016年不良率增幅已经走缓。
这显示出中小型农商行风险集中于单一区域,波动较大。
上市农商行不良率已稳中有降
另外,农商行关注率、逾期率也较高。
其中,关注类贷款比例比其他类
型银行要高,而逾期率则高于城商行,但低于其他大中型银行。
据经验,中小微企业信贷的关注率、逾期率一直偏高,因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波动大,日常管理也相对不规范,因此容易成为关注或逾期,这是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正常现象。
但经过审慎处理,最终损失率并不高。
因此,农商行偏高的关注率、逾期率并不足为虑。
上市农商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
上市农商行逾期率较高
从拨备余额来看,上市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基本为行业水平,跟大多银行一样,处于150-200%的区间内。
拨贷比则明显高于全行业。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农商行的拨备计提水平是充足的。
上市农商行拨备覆盖率持平于行业水平
上市农商行拨贷比略高于行业水平
对于已上市的这几家农商行而言,因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而长三角一
带是我国不良资产暴露最早的地区,目前形势已趋稳。
因此我们不认为资产质量恶化是一个需要担忧的因素。
4.相关建议
4.1.投资框架
农商行的投资框架基本等同于我们长期沿用的银行股投资框架,但有两
点明显区别。
一是,在分析农商行的基本面时,需重点跟踪当地区域经济的情况。
这一点和早期的城商行相似。
现有上市农商行均地处苏南,资产也大比例投放于当地,即无锡市和苏州市境内各县级行政区域内。
目前,从全国宏观经济指标上看,经济有复苏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也在加大。
但因各地产业结构不同,当地经济受投资拉动的情况也会不一。
比如,这轮经济复苏主要靠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拉动,首先受益的为上游资源品和中游资本品,包括装备制造业等。
而下游的衣食等轻工业,则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传导才能体现。
因此,江阴、张家港、无锡等地的装备制造、工业品等行业可能率先受益,而吴江、常熟等地的纺织服装业则可能还会晚一些才会明显受益。
预计当地农商行的基本面反映,也会按此次序。
我们后续将持续跟踪当地主要产业的受益情况。
二是,在分析折现率时,需重点考虑到现有上市农商行股本极小这一情况,这可能使其面临与其他银行股截然不同的资金面。
尤其是,较小的市值使其成为高弹性品种。
4.2.投资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已有复苏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较大,外贸也
有好转迹象,预计将会持续拉动中下游产业。
苏南地区工业基础扎实,将陆续受益于此,江阴、张家港等长江口岸城市还将同时受益于外贸复苏。
因此,当地农商行作为本地市占率领前的商业银行,将直接受益于此。
但目前5家上市农商行估值偏高。
正如前文所言,农商行成长性并不强,ROE水平也不高,资产质量也不明显好于全行业,均无法解释其高估值。
惟一的优势在于当地经济复苏过程中,能够抢占更多收益。
因此,对其高估值,目前只能以“小盘股溢价”解释。
因小盘股溢价现象长期存在,我们预计农商行估值仍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高于全行业。
我们首次覆盖农商行子行业,并给予“增持”评级。
分别给予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增持”评级。
其中,常熟银行持续精耕细作小微业务,形成业务优势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江阴银行立足制造强市,有望持续受益于产业升级和业务扩容;
无锡银行深耕“三农”、“小微”业务,零售业务加速推进;
吴江银行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且不良指标持续改善;
张家港银行专注中小微业务,发挥核心优势,同时积极拓展个人业务。
4.3.风险提示
1.监管推进引发超预期的流动性风险或信用风险。
近期监管部门的监管文件持续出台,未来的整改措施尚不明确。
如果整改力度超预期,则可能导致意外风险。
2.宏观经济失速下行,银行不良反弹。
若经济弱复苏难持续,甚至出现失速下行,债务违约加速暴露,银行不良生成有可能出现反弹。
对于农商行来说,由于与地方经济高度绑定,业务集中度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