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55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6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傲视宝典中药全Word文件下载.docx

止痉

6.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温。

归肺、肝经

透疹消疮

Ⅰ.外感表证。

Ⅱ.风疹瘙痒。

Ⅲ.风湿痹痛。

Ⅳ.破伤风证。

煎服,4.5~9g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Ⅱ.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Ⅲ.疮疡初起有表证。

Ⅳ.吐衄下血。

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

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无论风寒风热,均可配伍应用

7.香薷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化湿和中,

8.羌活

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祛风胜湿,

止痛

Ⅱ.水肿脚气。

煎服,3~10g,利水退肿须浓煎

本品发汗力较强,表虚有汗者忌用

Ⅰ.外感风寒。

Ⅱ.风寒湿痹(以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

温燥之性较烈,阴血亏虚慎用。

用量过多易至呕吐

9.白芷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或川白芷和杭白芷的根

归肺、胃、大肠经

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通鼻窍

10.细辛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

宣通鼻窍

Ⅱ.头痛。

牙痛,风湿痹痛。

Ⅲ.鼻渊。

Ⅳ.带下证。

Ⅴ.疮疡肿毒

阴虚血热者忌服

Ⅱ.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Ⅳ.肺寒咳喘。

1~3g,散剂每次服0.5~1g

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忌用;

用量不宜过大;

反藜芦

11.苍耳子

菊科植物苍耳子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有毒。

归肺经

发散风寒,

通鼻窍,

祛风湿,

12.薄荷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和家薄荷的茎叶

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Ⅱ.鼻渊。

Ⅳ.风疹瘙痒、疥癣麻风。

3~10g,煎服,或入丸散

血虚头痛不宜用。

过量易中毒

Ⅰ.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Ⅱ.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Ⅲ.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Ⅳ.肝气郁滞,胸闷胁痛

3~6g。

不宜久煎

体虚自汗者不宜用

13.牛蒡子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苦,寒。

归肺、胃经。

宣肺祛痰,

解毒消肿

14.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甘,寒。

利咽开音,

明目退翳,

熄风止痉,透疹

Ⅱ.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Ⅲ.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6~12g,炒用使苦寒及滑肠之性稍减

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忌用

Ⅰ.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

Ⅲ.目赤翳障。

Ⅳ.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Ⅴ.小儿夜哭

3~10g,煎服或作丸散。

一般用量宜小,止痉则大量

孕妇慎用

15.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苦、甘,寒。

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16.菊花

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辛、甘、苦,微寒。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Ⅰ.外感风热,温病初期。

Ⅱ.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Ⅲ.肝阳眩晕。

Ⅳ.目赤昏花。

Ⅴ.血热妄行。

5~9g,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蜜制可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Ⅱ.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Ⅲ.目赤昏花。

Ⅳ.疮痈肿毒。

5~9g,煎服或入丸散

疏散风热用黄菊花,清热明目用白菊花,清热解毒用野菊花

17.蔓荆子

马鞭草课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祛风止痛

18.柴胡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截疟

Ⅰ.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Ⅱ.目赤肿痛,耳聋耳鸣。

Ⅲ.风湿痹痛

5~9g,煎服

Ⅰ.表证发热,少阳证。

Ⅱ.肝郁气滞。

Ⅲ.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Ⅳ.寒热疟疾。

3~9g,解表退热生用,量稍重。

疏肝应醋制,升阳宜酒制或生用量宜轻

本品性能升发,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19.升麻

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大肠、胃经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20.葛根

豆科植物野葛根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透疹

Ⅱ.麻疹不透。

Ⅲ.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Ⅳ.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生用,升举阳气用炙升麻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Ⅰ.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Ⅲ.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Ⅳ.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Ⅴ.降血压

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

止泻宜煨用

21.藳本

不作要求

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

22.辛夷

归肺、胃经

Ⅰ.风寒感冒,太阳头痛。

Ⅱ.风寒湿痹。

Ⅱ.鼻塞鼻渊。

23.葱白

散寒通阳,

解毒散结

24.淡豆豉

苦、辛,凉。

解表,

除烦,

宣发郁热

Ⅱ.阴盛格阳。

Ⅲ.疮痈肿毒。

Ⅱ.热病烦闷。

25.浮萍

辛,寒。

透疹止痒,

利尿消肿

1.石膏(清热药)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甘、辛,大寒。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锻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Ⅰ.风热感冒。

Ⅲ.风疹瘙痒。

Ⅳ.水肿尿少。

Ⅰ.温病气分实热证。

Ⅱ.肺热喘咳证。

Ⅲ.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Ⅳ.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生石膏煎15~60g,宜先煎。

锻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

3.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Ⅰ.热病烦渴。

Ⅱ.肺热燥咳。

Ⅲ.骨蒸潮热。

Ⅳ.内热消渴。

Ⅴ.肠燥便秘。

煎服,6~12g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Ⅰ.热病心烦。

Ⅱ.湿热黄疸。

Ⅲ.血淋涩痛。

Ⅳ.血热吐衄。

Ⅴ.目赤肿痛。

Ⅵ.火毒疮疡。

煎服,5~10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4.芦根

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除烦,止呕,利尿

Ⅱ.胃热呕秽。

Ⅲ.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Ⅳ.热淋涩痛

煎服,干品15~30g;

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脾胃虚寒者忌服

5.天花粉

禾本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甘、微苦、微寒。

消肿排脓

6.夏枯草

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明目,

散结消肿

Ⅰ.热病烦渴

Ⅱ.肺热燥咳

Ⅲ.内热消渴

Ⅳ.疮疡肿毒

煎服,

10~15g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Ⅰ.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Ⅱ.瘰疬,瘿瘤。

Ⅲ.乳痈肿痛。

Ⅳ.热毒疮疡。

9~15g。

或熬膏服

脾胃虚弱者慎用

7.决明子

豆科植物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8.黄芩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Ⅰ.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Ⅱ.头痛,眩晕。

Ⅲ.肠燥便秘

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Ⅰ.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Ⅱ.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Ⅲ.血热吐衄。

Ⅳ.雍肿疮毒。

Ⅴ.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酒炙用,止血炒炭用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9.黄连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泻火解毒

10.黄柏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归肾、膀胱、大肠经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疖

Ⅰ.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Ⅱ.湿热泻痢。

Ⅲ.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Ⅳ.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Ⅴ.消渴。

Ⅵ.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5g,外用适量

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Ⅰ.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Ⅱ.湿热泻痢,黄疸。

Ⅲ.湿热脚气,

瘘证。

Ⅳ.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Ⅴ.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3~12g。

外用适量

11.龙胆草

龙胆草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泻肝胆火

12.苦参

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杀虫,

利尿

Ⅰ.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Ⅱ.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Ⅲ.惊风抽搐

3~6g

脾胃虚寒者不用,阴虚津伤慎用

Ⅰ.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Ⅱ.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

皮肤瘙痒,疥癣。

Ⅲ.湿热小便不利

5~10g。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13.白鲜皮

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归脾、胃、膀胱经

祛风解毒

14.金银花

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归肺、心、胃经

疏散风热

Ⅰ.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Ⅱ.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脾胃虚寒者慎用

Ⅰ.痈肿疖疮。

Ⅱ.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Ⅲ.热毒血痢。

Ⅳ.咽喉肿痛,小儿热疮、痱子。

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

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15.连翘

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苦,微寒。

归肺、心、小肠经

消肿散结,

16.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苦、甘、寒。

归肝、胃经

利湿通淋,

清肝明目

Ⅰ.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Ⅱ.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Ⅲ.热淋涩痛

6~15g

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Ⅰ.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Ⅱ.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Ⅲ.目赤肿痛。

煎服,9~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Ⅲ.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止呕,利尿

Ⅵ.火毒疮疡

Ⅱ.胃热呕哕。

Ⅳ.热淋涩痛。

煎服,干品15~30;

17.紫花地丁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苦、辛、寒。

归心、肝经。

凉血消肿

18.鱼腥草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寒。

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

清热止痢

Ⅰ.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Ⅱ.毒蛇咬伤。

Ⅲ,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煎服,15~30g。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体质虚寒者忌服

Ⅰ.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Ⅱ.热毒疮痈。

Ⅲ.湿热淋证。

Ⅳ.湿热泻痢。

煎服,15~25g。

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忌服

19.射干

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消痰,

利咽

20.山豆根

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苦,寒;

利咽消肿,

清肺止咳,

清热利湿

Ⅰ.咽喉肿痛。

Ⅱ.痰盛咳喘。

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Ⅱ.牙龈肿痛。

Ⅲ.湿热黄疸。

Ⅳ.肺热咳嗽。

Ⅴ.雍肿疮毒

煎服,3~6g。

有毒过量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故用量不宜过大。

21.白头翁

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归胃、大肠经

凉血止痢

22.大青叶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

归心、胃经

凉血消斑

Ⅰ.热毒血痢。

Ⅱ.疮痈肿毒

煎服,9~15g,鲜品15~30g。

虚寒泻痢忌服

Ⅰ.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Ⅱ.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煎服,9~15g,鲜品30~60g

脾胃虚寒者忌用

23.板蓝根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凉血,

24.青黛

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咸,寒。

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

定惊

Ⅰ.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Ⅱ.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煎服,9~15g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Ⅰ.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Ⅱ.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Ⅲ.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Ⅳ.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内服1.5~3g。

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胃寒者慎用

25.贯众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

归肝、脾经

凉血止血,

杀虫

26.蚤休

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归肝经

消肿止痛,

凉肝定惊,

化瘀止血

Ⅰ.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Ⅱ.血热出血。

Ⅲ.多种虫疾。

Ⅳ.烧烫伤及妇人带下。

煎服,4.5~9g。

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

止血宜炒炭用。

外用适量。

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服用时忌油腻。

脾胃虚寒及孕妇慎用

Ⅰ.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Ⅱ.惊风抽搐。

Ⅲ.跌打损伤

煎服,3~9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患处

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忌服

27.土茯苓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块茎

甘、淡,平。

解毒,

除湿,

通利关节

28.熊胆

脊椎动物熊科棕熊、黑熊的干燥胆汁

归肝、胆、心经

息风止痉,

Ⅰ.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Ⅱ.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Ⅲ.痈肿疮毒

煎服,15~60g。

肝肾阴虚者慎服。

服药时忌茶

Ⅰ.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Ⅳ.小儿疳积,风虫牙痛,黄疸

内服,0.25~0.5g,入丸、散。

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

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脾胃虚寒者忌服。

虚寒证当禁用

29.生地黄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30.玄参

玄参科植物的干燥根

滋阴

Ⅰ.热入营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