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5272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编金溪县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及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屋面平面布置模板图

电气

电气平面图

低压配电系统图

一层照明布置图

二层照明布置图

防雷平面图

配电间布置图

给排水

给排水总平面布置图

一层给排水平面布置图

二层给排水平面布置图

屋面给排水平面布置图

1、主体建筑设计

1.1建筑设计

主体站房为地面二层的建筑物,其中一层为压缩装箱作业区、转运车作业区和生产辅助区;

二层主要为收集车卸料作业区、操作室。

1.1.1建筑方案特点

主体站房为地面二层的建筑物,按照功能分为四个区域:

收集车卸料作业区、压缩装箱作业区、转运车牵箱作业区和生产辅助区。

转运车压缩装箱区、牵箱作业区和辅助区布置在地面一层;

收集车作业区设置在儿层。

转运车通过在主体站房北面的2扇卷帘门直接进出作业区。

垃圾收集车通室外坡道进出主体站房二层卸料作业区(收集车作业区)进行卸料作业。

1.1.2平面布置

(1)一层(相对标高±

0.000m)

主体站房一层主要包括:

压缩装箱作业区、转运车作业区和生产辅助区。

生产辅助区设有维修车间、变配电间、杂物间、工具间、男女厕所及浴室。

(2)二层(相对标高2.100m)

二层为收集车卸料作业区、控制室。

1.1.3剖面布置

地面一层为转运车作业区及生产辅助区,转运车作业区考虑车辆作业的净高要求,层高为9.00(柱顶)m,压缩装箱作业区为满足压缩设备的需求,层高为11.50(柱顶)m。

生产辅助区位于收集车卸料大厅之下,层高为2.1m。

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为0.150m。

二层收集车卸料大厅,大厅的北侧控制室。

收集车大厅考虑到车辆净高和车辆作业时操作空间要求,层高为1.00(柱顶)m。

1.1.4立面造型

主体站房的建筑外立面设计使用了简洁明快的基本处理方法,建筑风格为简约现代风格。

外墙面灰色涂料,局部使用深灰色面砖,以同管理区现有建筑相协调。

单体整体为方型,墙体立面大面积采用浅灰色实墙面,点缀以窗为组合的深灰色色块,以丰富立面的效果。

这样的处理既满足了本中转站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丰富了立面形态。

屋面以平顶为主,屋面设置了4扇方锥形采光天窗,给人以轻快、现代、科技化的整体印象。

1.1.5建筑装饰

墙体:

采用240加气混凝土砌块。

门窗:

楼梯间门采用甲级防火门,作业位处采用防火卷帘门,门窗采用灰色铝合金门和窗。

功能性门窗采用钢制门窗,配电间采用夹丝玻璃。

车间外墙:

面砖结合涂料。

内墙:

压缩装箱区贴面砖;

压缩装箱作业区和收集车作业区3m以下区域等贴面砖;

收集车作业区等3m以上区域、配电间、办公区域内墙等采用内墙乳胶漆。

除尘除臭间采用穿孔石膏板隔音墙面作为吸音处理,以此改善内部工作环境和减少对外界的噪声影响。

吊顶:

控制室、男女厕所及浴室采用耐水耐火纸面石膏板吊平顶;

其余部位采用普通内墙涂料。

地面:

操作室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

男女厕所及浴室及变配电间采用防滑地砖地面;

车间地面采用细石混凝土面层,表固化地坪并打磨。

屋面:

不上人轻钢屋面。

1.2结构设计

1.2.1设计概述

主体站房为地上二层建筑,完成收集车卸料、压缩装箱及转运车牵箱以及辅助功能,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梁、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柱截面为550×

550,600×

600,700×

550收集车卸料区楼板厚180mm,梁截面为300×

600,300×

750,屋面采用轻钢结构体系,钢梁截面为HN500×

200,HN600×

200。

1.2.2结构设计

(1)一般要求

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

0.000以下为二(a)类;

0.000以上为一类;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2)抗震设计

本工程建筑物抗震设防重要性类别:

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

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g;

建筑物抗震等级:

框架三级;

建筑场地类别:

Ⅲ类;

场地土特征周期性:

0.90s。

1.2.3主要设计荷载

(1)静荷载:

1)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

2)建筑物楼板面层荷载0.6~1.0kN/㎡;

3)吊顶荷载或底粉0.4kN/㎡;

4)填充墙12.5kN/m3(240厚封底空心砌块);

5)轻质隔墙8kN/m3(90~100厚空心墙板,加气混凝土砌块)。

(2)活荷载:

卫生间:

2.0kN/㎡;

办公楼面:

2.5kN/㎡;

收集车作业区:

15kN/㎡;

除尘除臭区:

25kN/㎡;

屋面:

2.0kN/㎡(上人),0.5kN/㎡(不上人);

疏散楼梯:

1.5kN/㎡;

其它楼梯:

2.5kN/㎡;

走廊:

2.0kN/㎡;

阳台:

2.5kN/㎡。

(3)风荷载:

基本风压:

0.55kN/㎡;

地面粗糙度:

B类;

基本雪压:

0.20kN/㎡。

1.2.4材料

(1)混凝土:

柱采用C30,梁、板采用C30。

基础C30。

(2)钢筋:

梁、柱、板主筋采用HRB400,箍筋HPB300现浇

(3)填充墙:

Mu1.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240mm厚。

1.2.5基础设计

主体站房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

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配套工程设计

2.1给排水设计

2.1.1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垃圾中转站工程,本次设计包括整个区域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的设计。

2.1.2给水系统

2.1.2.1水源

本工程生活、生产、绿化、道路冲洗、消防系统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应,市政引入管为DN100,市政最低供水压力为0.20MPa,

2.1.2.2用水量

本工程用水总量为38m3/d,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6-1垃圾中转站工程用水量表

用户名称

用水量标准

人数(人)

最高用水量

(L/人.日)

或面积(m2)

(m3/日)

生活用水

100

21

2.1

设备冲洗水

车辆冲洗用水

600L/辆

1.0

集装箱冲洗用水

300L/个

8

2.4

除臭系统用水

场地冲洗用水(4次/日)

1L/m2.次

2500

10

7

绿化用水(2次/日)

3500

小计

32.5

9

未预见水量

1.5

合计

38

2.1.2.3热水

本工程淋浴用热水采用电热水器供应。

生活饮用水采用外购净水形式。

2.1.3排水系统

本工程室内采用污、废分流,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方案。

站内污水分两部分,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生产污水主要包括渗沥液和冲洗水,采取分别收集处理方式。

其中冲洗水包括转运车间地坪冲洗废水、车辆设备冲洗废水、坡道冲洗废水等。

(1)渗沥液收集系统

渗沥液由渗沥液收集池收集后,由环卫车辆外运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冲洗水处理

冲洗水经隔油沉砂池过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后由槽罐车外运处置。

(3)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直接排放至城市污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总排水量为82.6m3/d;

其中通过市政管网排放量为52.6m3/d;

通过环卫车辆外运量为30m3/d。

2.1.4雨水系统

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方案,站内的雨水排入站周围附近的市政雨水管道。

但初期雨水纳入冲洗废水范围内,和其他冲洗废水一起经过预处理后达标排放。

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qs.ψ.F

——qs(重现期按2年考虑),集水时间取5min,为261.5L/s·

ha

——径流系数ψ,绿化区取0.15,道路屋面取0.9.

——汇水面积F,

道路屋面面积为4260m2,Q=121.0L/s,

绿化面积为1988m2,Q=9.4L/s

计算出雨水设计流量为Q=130.4L/s。

屋面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排至雨水管道,最终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2.1.5主要设备材料表

表6-2主要设备材料表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备注

模压FRPP管

DN200

80

m

DN300

300

PE管

De110

60

UPVC管

De50

De160

120

UPVC防紫外线雨水管

200

水表井

DN150

详见图集05S502

防回流污染止回阀

DN100

雨水口

单篦雨水口

13

11

雨水井

1m×

1m

详见图集02S515

12

污水井

φ700mm

φ1000mm

14

咖喱井

15

室外消火栓

SS100/65-1.0

详见图集01S201

16

洗手盆

17

拖布盆

18

蹲式大便器

19

壁挂式小便器

20

沐浴器

阀门井

DN40

22

DN50

23

24

闸阀

DN65

25

26

截止阀

27

网筐式地漏

28

De75

29

30

磷酸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MF/ABC3(2A)

34

31

容器式热水器

DRE-80-18

2.2电气设计

2.2.1供电条件

根据工程的用电容量,采用10kV电压等级供电。

从附近10KV高压线路取得供电电源。

主体站房内设变配电间。

2.2.2设计范围

本电气设计主要完成本工程所有设备的动力供电和相关控制,照明及防雷接地等系统的设计。

2.2.3变配电设计

2.2.1.1变配电设施

本工程设10kV变配电室一间(见变配电间设备布置平面图)。

内设10kV高压开关柜4台、变压器1台、0.4kv低压开关柜3台、电容补偿柜1台。

2.2.1.2接线方式

供配电系统中高压配电为一路10kV单电源进线,10kV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

380V低压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

2.2.1.3无功补偿

0.4kV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功率因数达0.9以上。

2.2.1.4设备选型

(1)高压开关柜采用金属铠装中置式开关柜。

(2)10/0.4kV变压器采用节能环保干式变压器,本工程变压器计算负荷率为0.75左右。

(3)低压配电柜采用抽屉式开关柜。

2.2.1.5继电保护

(1)高压进线开关设带时限过电流保护。

(2)低压总进线开关设速断、延时过电流保护。

(3)低压用电设备及馈线电缆设速断及过载保护

(4)高压柜内采用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

2.2.1.6操作方式

(1)高压进出线采用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采用110Ⅴ直流操作电源。

(2)低压设备控制电源为交流220Ⅴ。

2.2.1.7计量方式

本工程计量采用高供高计,总计量装置安装在10kV变配电间电业计量屏内。

2.2.4电力配电系统:

本工程由主体站房内变配电间供电,电源电压0.4kV,电缆经过电缆沟后埋地附设至各用电点。

电力配电系统包括:

建筑配电系统和工艺配电系统。

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制。

2.2.5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包括:

变配电间,车间,维修车间等照明系统。

照度标准:

生产管理用房照明为300lx,9W/m2;

计量门卫照明为200lx,7W/m2;

维修车间照明为200lx,7W/m2,变配房照明200lx,7W/m2。

2.2.6防雷接地系统

防雷及接地采用:

电气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2.7弱电设计

在各建筑物办公室或控制室内设置电话及网络插座,主要的会议室、接待室及门卫室内敷设有线电视插座。

3、安全、消防与节能设计

1.1安全

为确保职工有安全卫生的环境和良好的劳动条件,本工程对整厂做了精心的规划,除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外,还根据国家劳动保护政策和有关要求尽可能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身心健康。

具体措施有:

(1)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及合肥市有关标准和规范;

(2)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高度的自动化控制,以减少现场操作人员;

(3)厂区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人流和物流通道分开设置;

(4)在容器进料口上方设置除尘脱臭系统,并在作业车间布置前端喷林植物液系统,使臭气和粉尘达标排放;

(5)各建筑物只要出入口设置安全标志灯,转运车间设置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并设有事故照明;

(6)定期对设备和场地进行喷药灭蝇;

(7)定期进行职工安全、职业卫生教育。

1.2消防设计

1.2.1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统。

主体车间生产类别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算。

1.2.2消防系统

(1)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在室外、主体车间四周主干道下布置环状室内外消防合用给水管道,管径为DN150。

设置SS100/65-1.0型地上式消火栓,距离路边不超过2m,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2)移动式灭火系统

在主体厂房建筑内按规范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规格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具。

1.2.3管材

室外给水管道:

采用PE管。

室外排水管道:

采用模压FRPP管,环刚度不小于6KN/m2,以确保管道的耐压和抗腐蚀性能。

室外雨水管道:

采用防紫外线UPVC管材。

室外消防管道:

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管道覆土不小于0.7米。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

冷水采用PPR管S5系列,热水采用PPR管S1.2系列

室内生产给水管道:

采用PE管,卡扣连接。

室内排水管:

采用硬聚氯乙烯管道(PVC-U),承插粘接。

室内消防管道:

管径=100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1.3节能

(1)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机电设备均采用高效节能型产品,最大限度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2)选用高效节能灯具;

(3)设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减少电能损耗。

第2章设备采购篇

主体工艺系统

1.1主体工艺设计

1.1.1工艺简介

本工程采用竖直装箱工艺。

垃圾收集车进站,称重计量后经坡道进入卸料大厅,调头、倒车,将垃圾直接卸入竖直放置的容器内;

在容器上方设置有可沿容器排列方向水平移动的压实器,当容器内装满垃圾时,在液压系统作用下,将容器内垃圾压缩减容,然后继续装入垃圾,直至容器内垃圾装到规定重量为止,关好容器盖门。

由转运车将满载容器从容器泊位上取下,放水平,锁定,转运车出站驶往后续设施卸载,返回中转站(满载容器也可由转运车将满载容器从容器泊位上取下,放到暂存处,待转运)。

转运车将空容器放置到空出的泊位上,以便继续装垃圾。

当空容器返回中转站后,放到暂存处(若容器停泊位未放置空容器,也可直接由转运车将空容器放置到容器停泊位)。

如此反复。

由此,金溪县城区垃圾中转站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流程:

1)垃圾收集车进站称重计量;

2)垃圾收集车卸料;

3)垃圾压缩装箱(筒);

4)容器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

5)容器在站内的移动。

1.1.2竖直工艺特点

(1)以容器为核心的收集、压缩及转运

中转站内大型垃圾集装箱采用圆筒型的容器,装载时垂直放置,垃圾从收集车直接倒入容器内;

在容器内,垃圾依靠压实器产生的压缩力和自重进行垂直压缩;

装满垃圾的容器由转运车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置。

可以看出,容器是收集、压缩及转运的核心,既是收集车运输作业的终点,也是转运车转运的起点。

同时,还是压缩减容的作业点。

由于实现了车和容器的分离,使车和容器相对独立,大大提高了中转站运行的灵活性、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性。

(2)转运工艺环保性能好

中转站内不需要另设垃圾卸料贮存池(槽),而是直接将垃圾卸入容器,避免了垃圾落地造成的诸多弊端。

垃圾在中转过程中暴露在外的时间短、面积小,从而使臭气的挥发、扩散降到了最小的程度。

此外,中转站内还配备了除尘除臭系统,基本上消除了中转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卸料溜槽是一个三面合围的漏斗。

工作时,其底部有20毫米插入容器的进料口内,并与容器的进料口处紧密配合,形成相对封闭的卸料空间。

在容器装载过程中,便于垃圾收集车顺利卸料,同时卸料溜槽的边翼可防止垃圾的散落。

另外,容器是放置在工作泊位上与建筑物没有固定的联结,便于各自的清洁,消除了卫生死角。

(3)压缩垃圾的能耗低

垃圾直接卸入容器,并由可移动的压实器垂直压缩。

垃圾的自重,以及垃圾收集车卸料时产生的惯性即可完成容器的装载(无需推料装置),并有利于容器内垃圾的压缩。

装满一个容器只需压缩2-3次,额定压缩比即可达到1:

2,压缩垃圾的能量消耗极低。

(4)容器与压实器无需连接结构

容器垂直放置在泊位上,在对容器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减容过程中,压缩力由容器泊位的承载面来承受,不会产生移动。

且压实器的工作直径比容器的内径小,两者定位简便。

因此,容器和压实器之间只需定位机构,不需要任何连接和锁定机构。

(5)抗高峰期冲击能力强

由于垂直压缩中转站的先进设计理念,中转站在配备了合理的容器泊位数后,就可以防止收集车在站内排队等候;

由于容器与转运车辆实现车、箱分离,在垃圾进站高峰时,可利用容器实现垃圾的站内储存,等待转运,提高中转站抗高峰冲击能力。

(6)对分类垃圾收集的适应性高

垃圾直接卸入容器,在中转站作业区有若干容器同时卸载,很容易实现分类垃圾的收集。

中转站内不设垃圾槽,各个容器泊位相互独立。

根据垃圾分类要求,规定特定泊位上的容器装载某一类别的垃圾。

当垃圾收集车进中转站时,只要在垃圾称重计量装置处明确该垃圾收集车所装垃圾的类别,中央监控系统即可发出指令使垃圾收集车驶向相应的泊位进行卸料,即可实现垃圾分类装箱转运。

(7)中转站连续运转能力强

装载时垃圾依靠自重直接倒入容器,不需要设置专门的进推料机构;

对溜槽和容器门,设有手动应急操作装置。

因此,即使在中转站停电或压缩设备发生故障时也能转运垃圾,避免了垃圾在中转站内形成堆积。

(8)不需设置垃圾渗沥水收集和处理设施

在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水依靠自重沉积在容器的底部,容器底部的密封结构保证渗沥水不会溢出,并随容器内的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垃圾中转站及其转运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

容器的密封结构可保证在装箱和运输过程中垃圾渗沥水无滴漏。

1.2主体工艺流程

金溪县城区垃圾中转站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

图3-1中转站工艺流程示意图

1.2.1垃圾的卸料、装筒和压缩

垃圾收集车首先经称重计量后,沿坡道进入中转站作业车间的二层卸料大厅。

在车间的二层卸料大厅内,收集车掉头、倒车,尾部对准竖直放置的容器进料口。

(这时,容器已安放就位。

顶端的进料门已打开,容器上方的卸料溜槽放下,围成一卸料漏斗)垃圾收集车以后倾自卸或者推卸的方式将垃圾卸入容器内。

容器装满垃圾后,操作压实器沿水平导轨移动至容器的正上方,将容器内部的垃圾压缩。

然后再往容器内卸入垃圾,装满后再压,直到容器内的垃圾达到设计的装载量,这时即将卸料溜槽收起和将容器顶端的进料门关闭。

如此即完成一次垃圾的卸料、压缩及装筒作业。

1.2.2容器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

容器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过程由一部车(大型垃圾转运车)来完成。

转运车的底架由液压驱动,倾角可达72°

容器装车时先由钢丝绳提升倾斜,将容器与底架相贴,然后再缓慢地回到水平位置。

图3-1中的

表示了这一过程。

大型垃圾转运车(以下简称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运往焚烧厂处理。

转运车将垃圾卸至焚烧厂,空容器由转运车运回中转站。

在中转站内,转运车掉头、倒车,尾部对准容器的泊位,然后将空容器竖直地放置到泊位上。

此过程与容器装车过程相反,先是底架缓慢升起,当倾角达到72°

后,再由钢丝绳拉住,使容器缓慢的放置到泊位上。

1.2.3容器在中转站内的移动

除上面的装车、运输、卸料和复位的功能外,转运车还具有移动容器的作用。

即在垃圾进站高峰期和交通不畅时,利用站内的调度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移动至站内的容器放置点,待运输转运车返回后即可从空地上将容器装车外运。

另外,转运车返回中转站时,如果没有空闲的泊位,可将空容器竖直地放到站内的容器放置点,等待复位,而转运车则可从泊位上将装满垃圾的容器装车外运。

这样,可减少转运车的配置数量,降低了设备投资,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3工艺布置

本工程采用半地下结构布置方案,即将收集车卸料平台位于地面,转运车作业平台和容器承载平台位于地下-1.95m标高,转运车通过地下坡道方式进出作业场地。

1.4交通组织设计

根据中转站工艺流程的布置,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