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3960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Word下载.docx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决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事”。

1946年旧政协会议召开,郭沫若、莫德惠等9位代表就是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席会议的。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后,“社会贤达”发生了分化,其中郭沫若等人反对内战,参加了民主反蒋活动,莫德惠等人则依附于国民党,参加了伪国民大会和伪国民政府,败坏了社会贤达的声誉。

因此,“社会贤达”这个称谓为不少民主人士所反感。

  第二,无党派民主人士称谓阶段。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郑重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5月5日,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致电毛泽东主席,以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的时候,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正式使用了无党派的称谓。

1949年筹备新政协时,我们党经与各方协商,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并且郭沫若、马寅初、张奚若、李达、董鲁安(于力)、符定一、欧阳予倩、洪深、吴有训、王之相、丁燮林、周谷城等12人就是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会议的。

什么人是民主人士呢?

中央统战部1951年6月16日在复西北局统战部函中做了回答:

“‘民主人士’是对参加人民民主运动的某些党外人士(包括有党派和无党派)的一种政治称号。

一般的说‘民主人士’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一是解放前多少参加过人民民主运动(包括起义在内),或在解放前采取善意中立态度而在解放后参加人民民主运动。

二是在中间阶层或民主党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此可以看出,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个历史概念,有特定的含义,是对解放前后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参加了人民民主运动的知名人士的称谓。

  第三,改革开放后多种称谓并存阶段。

由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因而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出现,形成了多种称谓并存的局面。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继续沿用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二是无党派人士,三是无党派爱国人士,四是无党派知名人士,五是无党派代表人士。

此外,还有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等称谓。

以上多种称谓并存的情况,说明大家已经普遍意识到“无党派民主人士”称谓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群体的现状,希望能有所改变,由此出现了多种称谓,但有的显然不够科学、准确,有加以规范的必要。

  第四,无党派人士称谓阶段。

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央统战部加强了对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研究,并于2000年下发了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的《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无派人士的称谓,明确对无党无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

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正式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改为无党派人士。

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又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改为无党派人士界别。

中央几个重要文件,也都肯定了这个称谓。

  2.无党派人士的界定。

所谓无党派人士的界定,就是无党派人士指的是哪些人。

这个问题,看似不言而喻,但因为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无党派人士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看法,实则有界定清楚的必要。

比如,有的无党派人士认为,在中国近13亿人口中,除了共产党员和八个民主党派成员,除了未成年人,其余都是无党派人士,人数在8亿人以上。

这个理解显然是不准确的。

那么什么人才称得上无党派人士呢?

《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做了界定,指出: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具体说来,无党派人士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条件。

  第一,无党派人士要具有无党派身份。

这是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就是说,并不是只要具备了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

  第二,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

这就是说,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

广大无党派工农基本群众,尽管他们在统一战线中居基础地位,但从来就不是统战对象,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

这是由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决定的。

哪些人是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呢?

对此,李维汉同志曾有过明确论述。

他在1956年中共“八大”发言时指出: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于我们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曾经给了很大的帮助。

……在将来这些阶级、阶层改变成为劳动人民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将继续在这部分劳动人民中进行工作,将继续联系和代表他们可以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劳动人民,并同我们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这说明,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与民主党派是相同的。

在新世纪新阶段,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主要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具体说来,是以无党无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

  第三,无党派人士须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

就是说,具有了无党派身份和知识分子条件尚不一定就是无党派人士,还需要在社会上有一定贡献和影响,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人士。

  第四,无党派人士一般不与其他统战对象相交叉。

《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15个方面的统战工作对象,即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香港、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

统一战线所称的无党派人士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无党派人士是指除民主党派成员以外的14个方面统战对象中的无党无派成员。

比如,第一届全国政协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就包括宗教界的吴耀宗先生,原工商业者中的陈叔通先生,以及健在的少数民族人士阿沛?

阿旺晋美先生等。

狭义的无党派人士仅指15个方面统战对象中被列为无党派人士的那部分人。

这部分人除了与党外知识分子、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有交叉外,一般是不与其他方面统战对象交叉的。

我们现在讲的无党派人士主要是狭义上的无党派人士,我们所做的无党派人士工作也主要是狭义上的无党派人士工作。

  第五,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区别。

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知识分子是以学历为考量依据,经常与工人、农民相并列,侧重于讲该群体的阶级属性。

而无党派人士以政治参与为考量依据,经常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相并列,侧重于讲该群体的党派性。

  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概念又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从两个概念的狭义理解来看时,则甚至可以说,名为两个概念,但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同一部分人。

这是因为,目前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全部是无党无派,而且是有一定贡献和影响的知识分子,大都可以归入无党派人士之中。

同时,我们所联系的新一代无党派人士,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素质,主要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传播、技术应用、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大都可以归入党外知识分子之中。

  通过分析党外知识分子同无党派人士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认为,今后应多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这是由其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所决定的。

一是理论上的优势。

关于“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又是统战对象”的争论,已经持续20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开展。

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可以避开这种争论。

二是政策上的优势。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但对无党派人士却有许多特殊的政策规定。

特别是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专门就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写了一条,明确了无党派人士的基本内涵、地位作用、主要职能,就在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中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规定,并就为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创造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实践上的优势。

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每次都邀请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

全国政协专门设有无党派人士届别。

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活动,无党派人士都单独组团。

四是政治上的优势。

在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中,都对无党派人士作出一定的安排。

五是工作上的优势。

现在党和政府不少部门都在做知识分子工作,而做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统战系统,并且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明确统战部门是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牵头协调单位。

因此,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深入开展。

  3.无党派人士的实质。

《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

这可以从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两个方面来理解。

政治协商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因这种协商既包括我们党同民主党派的协商,也包括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

多党合作方面的理解则涉及到无党派人士实质问题。

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实质,周恩来同志在1949年6月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上作了明确阐述。

他指出,无党派民主人士,“他们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

换言之,是“没有党派组织的有党派性的民主人士”。

这就是无党派人士的实质,也是无党派人士同民主党派一起参与多党合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有的人将无党派人士的这个实质概括为“群而不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无党派人士的党派性实质。

  第一,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代表性。

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代表。

周恩来同志指出,无党派民主人士“他们虽然都没有组织一个政党或者政治团体,但都领导着很大一批民主人士,联系着许多方面的人士在奋斗着”。

李维汉同志也指出:

“政治代表有正式组织的,即有纲领有章程的,这就形成了政党;

有非正式组织的,即无纲领无章程的;

也有无组织的,如现在的无党派民主人士。

  第二,无党派人士所从事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部分人士长期参加民主政治活动,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这部分人同民主党派一样,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积极参政议政,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无党派人士的职能。

无党派人士同民主党派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大体相同,主要职能也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具体说来,包括参政、议政、监督三个方面。

  第一,参政。

无党派人士参政的主要内容同民主党派是一致的,其概括地讲就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具体包括,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作用;

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发挥作用;

无党派人士不具有政党成员的身份,可以从事各政党不宜出面的各种活动。

目前,无党派人士担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的有7人,在国务院部委办局、事业单位和司法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有4人,担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的有21人。

一批符合条件的无党派人士担任了特约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等。

  第二,议政。

议政主要体现为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中共领导人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直接协商,或是中共领导人委托党委有关部门与民主党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的协商。

党中央召开的历次民主协商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都有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

第二种是中共通过人民政协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与各界别、各方面人士进行协商,包括同无党派人士界别的协商。

  第三,监督。

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民主监督的作用,在于它是多党合作层次上开展的高层次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民主监督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民主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因而不具有强制性。

三是民主监督的形式,主要是提意见、作批评。

四是民主监督的途径,主要有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类特约人员,组织开展集中考察监督活动,将民主监督寓于参政议政工作之中等。

五是加强民主监督的方向,是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更加切实有效,但不能将民主监督变成权力监督和法律监督。

  二、关于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意义

  无党派人士作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党派民主人士领导和联系着一部分民主人士,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斗争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比如,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政权中,无党派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并在合作共事中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著名议案,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和采纳。

在国民党统治区,郭沫若等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所联系群众,为形成第二条战线英勇奋斗。

在新政协中,无党派民主人士作为单独一个界别参加进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直接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无党派民主人士以饱满的热情,踊跃投身各方面建设事业,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新的功勋。

比如,无党派民主人士马寅初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建议,后来引起重视并被采纳,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无党派代表人士袁隆平同志培育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在新世纪新阶段,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1.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

将我们党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纳入多党合作的范围充分表明,在我国即使不组建新的政党,即使不加入任何党派,作为一个无党无派人士,同样可以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同样可以反映无党派人士群体的利益和愿望,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作用。

这有利于抵制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有利于分化瓦解“民运分子”的组党活动,维护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2.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无党派人士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群体,具有人才济济、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生力量。

尤其是,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2000美元,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这是利益格局急剧调整、社会矛盾复杂突出的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

无党派人士群体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发挥好无党派人士位置超脱、了解民情、化解矛盾的优势和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是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条件。

无党派人士中有许多层次高、影响大、联系广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曾经在增进两岸三地的相互了解、促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当前,保持港澳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中央殷切希望广大无党派人士,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港澳同胞的工作,巩固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努力争取香港澳门人心的回归;

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拥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挫败台独势力的各种分裂图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创造条件。

  4.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

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重要来源,无党派人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

无党派人士对中共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吸收了大量无党无派知识分子入党,成为党的骨干力量;

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进一步在无党无派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许多人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由于民主党派同无党派人士具有相同的社会基础,因而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对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民主党派成员大都是从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中发展的,特别是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和重要骨干也大都从无党派人士中选拔出来的。

因此,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无党派人士队伍,既可以确保无党派代表人士实现新老交替,又可以为中共和民主党派推进组织建设提供支持。

  5.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庸骋徽较叩闹匾矫妗N薜撑扇耸砍て谕膊城酌芎献鳎贾帐峭骋徽较叩闹匾ぷ鞫韵蟆�949年新政协召开时就有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界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定的8个方面统战对象,1982年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的10个方面统战对象,2000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的12个方面统战对象,2006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的15个方面统战对象,都有无党派人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6个新的社会阶层,其中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民营科技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大都是无党无派的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发展无疑扩大了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

只有将广大无党派人士团结起来,才能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关于无党派人士工作的主要方针政策

  长期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同志早在1941年11月6日《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就指出:

“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

只要社会上还有党存在,加入党的人总是少数,党外的人总是多数,所以党员总是要和党外的人合作。

”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12月《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一文中进一步指出:

“共产党人必须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多商量。

”1949年6月19日,周恩来同志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与实质》的重要讲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无党派人士的称谓、实质、地位、作用等理论政策问题,是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继续将无党派人士工作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明确了相关方针政策。

李维汉同志在1951年初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今天我们强调民主党派,不要忽略了无党派民主人士,否则就会走上另一个偏向。

无党派人士的人数很多,忽略了他们会犯大错误。

应经常注意使各方面的活动与工作,都要有他们的份,只要有民主党派参加的地方,就要想到无党派分子,处处照顾他们,教育培养他们,使他们进步,并从其中培养一些领袖人物。

我们不要使他们有冷落的感觉。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党在“八大”政治报告决议中及时指出:

“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中央就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高度出发,更加重视无党派人士工作。

江泽民同志2000年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同年中央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都对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特别是《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更是将民主党派工作同无党派人士工作一起作了部署,明确了重要方针政策,可以说也是指导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政策是工作的依据。

无论是作为党政干部、统战干部,要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

还是作为无党派人士,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掌握党关于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关于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方针政策,要点有以下几条。

  1.要充分认识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长期性。

长期以来,无党派人士和各民主党派一样,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无党派人士并没有一代而亡,新一代无党派人士正在成长起来。

必须明确,只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存在,各民主党派继续存在,无党派人士就会继续存在。

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方针,是固定不移的,永远不变的。

  2.要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

要加强与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听取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为他们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创造条件。

在党和国家重要外事、内事活动中要注意发挥无党派代表人士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不便以政党或政府名义进行的活动,可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政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及其他会议,统战部、政协等组织的调研、考察等活动,要有意识地多吸收一些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

  3.要加大对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工作的力度。

要下大力气做好新一代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教育工作,注意掌握一批高层次的无党派人士名单,加强联系和接触。

对优秀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要搭设适当的台阶和舞台,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扩大社会影响。

特别是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中,要适当增加无党派人士的比例,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4.要有意识地将一批优秀分子留在无党派人士队伍中。

无党派人士队伍中的大量优秀分子加入共产党,还有一些人加入民主党派,这是无党派人士对加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重大贡献。

但是,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更新换代也是历史的必然。

因此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要有意识地保留一批优秀人才不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