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师生互动的几点反思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师生互动的几点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师生互动的几点反思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本人得出体会是:
中学地理教学要采用“互动”法,“互动”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心理之间的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互动”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种不断活动的过程。
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
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也就是说,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互动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程学习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任何学习都必然存在于某一具体的环境之中,是通过和他人互动来完成的。
实践教学证明,互动的性质和意义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它在地理教学上的重要意义在于: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
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询知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从而使他们的认识范围更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最终实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
(3)有助于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教学是处于一个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这样一个平等的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过程中,学生容易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多多地用地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学生回答自己的见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或解释,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大胆说地理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们敢于说地理的自信心就会逐日增强。
自信心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犹如是催化剂,它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参与在课堂上的“互动”时,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教材准备上,而是应从多方面考虑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4)有助于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互动”教学的特点是在交流中进行“教”与“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所设计的问题,既要针对教学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就不会觉得陌生以至于无法回答,那么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学生就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一旦对课堂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对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种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整体进步。
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的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很多班级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如何有序的、高效率的开展课堂互动仍旧是一个有待全体教师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
2.教师工作强度大。
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
看似讲得少了,而实际工作量却要成倍地增加。
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一对一”的关系,即“老师对学生”,而互动式教学中师生问是“一对多”的关系,即“老师对充满个性的多个学生”,课堂中,教师必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此外,教师在课后要花更多的时间设计互动环节、批改作业、答疑解惑。
教师工作强度大,是影响互动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隐患。
3.教学节奏难于控制。
教学节奏难于控制可能是互动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同一个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各不相同,必然会出现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
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对于教师设计的互动题目不是很感兴趣,或者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还不足以参与互动问题或案例的讨论。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同时也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
教学改革刚刚实行的时候,难免有学生质疑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甚至会认为“老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会讲”,不积极的配合教师的课堂互动。
导致对某些问题出现冷场的现象,而对某些问题争论不休,且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打乱教师所设计的原教学节奏。
在地理课中,由于课程内容所涉知识面较广,处理手段多样化,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课堂互动控制难度更大,而且,对于某类地理现象,教学内容既要安排新的讲解,又要安排相关知识的回顾介绍,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互动,内容多、时间紧,如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控制好教学节奏,将会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4.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去参与题目的讨论或实践,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轻易的推翻学生的见解或公布答案。
5.教学效果难于评价。
教学效果难于评价是地理课程实施互动教学的内在缺陷。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课堂互动的时候无法做到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而分小组工作的案例分析,其最终提交的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无法具体体现每个同学的参与和学习情况。
虽然互动式教学只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但是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却不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原因有二,一是试卷考试面毕竟比较狭窄,二是静态的试卷难以考查学生随机应变,临场反应的动态的交际能力。
四、师生互动式教学法类型
师生互动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方法,其基本类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严格地说,“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在地理教学中可广泛采用。
我认为有五种方式可借鉴。
1.主题探讨法。
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主题。
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作文章就不会跑题、跑调,类似于基础教育的“主题班会”。
其策略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教师在前两个环节是主导,学生在中间两个环节为主导,最后教师作主题发言,也可请学生代表做主题发言。
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缺点是组织力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2.问题归纳法。
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先请学生提出,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
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目的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缺点是问题较单一,知识面较窄,解决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3.典型案例法。
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
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系统不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4.情景创设法。
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场景。
其策略程序为设置问题——创设愿景——搭建平台——激活学生。
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共同参与性高,系统性较强,学生思维活跃,趣味性浓,缺点是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要求高、调控能力强,学生配合程度要求高。
5.多维思辨法。
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生挑刺,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掀起激情风暴,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
其策略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
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答案往往没有定论,缺点是要求充分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师收放把握得当,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极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五、地理课堂中师生互动构建的策略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改善师生关系,更新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
我们知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一切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而应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来。
为此我在本学期授课时,通过课前预习,做好笔记,整理课堂知识结构,巩固训练和作业训练等环节来完成,这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师生的活动,目的是为处处突显学生的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尽快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新型学习关系中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
(1)做好课前的准备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强调的是对教材的钻研,他考虑的更多的是教师的传输能力,对学生的重视相对较少,而互动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己接受的,哪些是较难理解的,会出现哪些问题,这样在课前就要设计较为可行的教学思路,设计课前备课大纲,引导学生接触教学内容,让学生消除对教材的陌生感,体会学习的乐趣。
同时,课前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阵地,要想便“互动教学”整正实现,就必须将“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利用起来,而要想整正见到实效,仅凭重视课堂中的各环节是不够的,它只是学生的表象反映,我觉得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让学生从心里上与你贴近,让学生从内心萌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整正的“互动教学”,为此,我觉得做好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①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而应建立在师生间的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地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主动、大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要将互动教学推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②创设情景是互动的必要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现生活,体验感情,从而理解掌握知识。
如:
我在讲“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观察兰新铁路、黄河河两岸泥沙堆积情况,从而理解北半球右偏的道理。
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参与中学到了知识,可以说印象深刻、体会深刻。
③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
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与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总之,课中互动至关重要,一节课效果的好坏与这节课的学习氛围是分不开的,氛围浓,学生热情高,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则差。
所以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需我们花心思,下功夫,在不断的摸索中进步和提升。
六、地理新课程师生互动的方法
“互动”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之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和尊重;
是教师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对地理课堂就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行“互动”教学应做到以下的几方面:
1.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宽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阻隔的现象比较严重。
调查表明,目前师生间的沟通状况普遍不令人满意,1/3的学生与教师缺乏起码的沟通,1/3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他们认真交换看法,甚至对学生的意见充耳不闻、不理不睬。
一些课堂中,缺乏支持性的学习气氛,甚至出现教师体罚、歧视学生的现象。
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发挥,更谈不上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形成互动师生关系的平等氛围,需要做到一下两点: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如在教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我是这样来引入的.“如果有人问你,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叫什么?
”同学们都知道是—靖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以知道,因为熟悉,所以有兴趣。
利用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到靖远的景观图。
确定某一景观的准确位置,每组得出一个结论,并说明为什么?
小组活动,不受约束,自由发言,教师仅是观察走动。
教师把握时机,告诉学生某一地的经纬度(如海南)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它的大概位置?
将两地的景观图做一对比,学生的兴趣被唤起,不知不觉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
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
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使学生轻松学、快乐学、有效率地学。
2.精心创设材料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而一般情境的创设都是教师呈现材料,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归纳,这样,虽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互动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也难以养成。
因此,我在地理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情境材料,共同质疑,共同析疑、解疑,共同评价。
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
(1)提问法
提问法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在传统教学中的提问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不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也可以就预习的内容或其他方面在课堂上问教师,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在课堂上提问,这样才能师生互动,共同发现不足,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关于必修一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说说一年的不同季节,人们穿衣上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说说一年的不同季节,你们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作物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种有趣味性的提问,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关问题,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2)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规范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进而养成一种积极的讨论问题的习惯。
讨论课应分三步进行,即“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这样就可有条不紊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求证,最后在教师的导引下予以总结,达成共识。
如,在学习“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时,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三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让生各自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各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异同,进而明确这一环境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负担轻了,对知识点掌握的也牢固了。
再如,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具体要求将课文中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内容作为专题来教学,把全班同学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搜集资料等形式掌握有关北方和南方的知识,然后以发言、图片等形式来表现各自环境下的特点,这样,学生都能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轻松愉悦地环境中掌握知识,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3)开展地理知识竞赛
在教学中可适当设计一些竞赛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从图中再现出来,比速度、比准确,评出优胜小组。
这样,赛前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赛时全身心的投入,赛后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败者誓不罢休,以待再战。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训练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4)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将教学内容人性化,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角色,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而要想表现的好,就必须熟知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参与意识。
比如让学生上台演讲,这是教学最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学生要上台演讲时要作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在课外找到一些有关本节的资料,学生自己还要准备好解说词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更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师生互动形式就没有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单调,学生的兴致也比较高,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也增强了教师进取精神。
(5)共同学习法。
善于尝试教师与学生一起学。
先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探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比如:
在讲到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的时候,在这一章的一开始,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在这个单元结束的时候会开一个讨论会,题目为:
北京的发展,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在学校的论坛上发一个图文并茂的帖子,这个单元共6课时,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收集资料、调查,完成他们的任务,在最后的1课时,开一个讨论会,在会上分角色来讨论,大家一起来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扮演不一定是表演,以上例子中使用的角色扮演法,就是通过给学生分角色布置任务来让学生共同完成活动。
一开始,学生可能表现不是很积极,这可能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取向来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比较爱动,所以教师就应设计有动作的活动多一些,而对于高中而言,过于简单的任务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给他们布置的任务应富有挑战性,要能够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一阶段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了解他们的想法,让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慢慢地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几个单元的课程上完以后,当学生渐渐地习惯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学生与老师之间就有了一定的默契,这时,学生自然而言就会听从教师的安排,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了,教师讲起课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以教师生动讲解为主的理论灌输是地理课教学所必不可少的。
然而,一切的理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和觉悟的提升上,要将人类社会的思想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理性力量。
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应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这样才能使现代的教学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是在孔子的“启发式”和苏格拉底的“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