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258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口货物退免税操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关联号:

BBB

①色平绒580125001000米

②色平绒580125001000米

③色平绒580125003000米

色平绒580125005000米3015000013%19500

试计算该司3月份出口应退税额如下:

关联号AAA应退税额=2000×

20×

13%=5200(元)

关联号BBB应退税额=(1000+1000+3000)×

30×

13%

=19500(元)

3月份应退税额合计为5200+19500=24700(元)

(2)对于第三种方式,即出口一票进货多票,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

=出口数量×

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

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

=∑关联号内各笔进货计税金额/∑各笔进货数量

例2:

某进出口公司2004年2月申报出口退税情况如下:

关联号:

HHH

女式全麻裙620459906000件

①女式全麻裙620459901000件808000013%10400

②女式全麻裙620459902000件5010000013%13000

③女式全麻裙620459903000件12036000013%46800

试计算该司2月份应退税额如下:

关联号加权平均单价

=(80000+100000+360000)/(1000+2000+3000)

=90(元)

2月份应退税额=6000×

90×

13%=70200(元)

(3)对于第四种方式,即出口多票进货多票,计算公式如下:

=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

×

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

=∑关联号内各笔有效出口数量(≤∑关联号内

进货数量)

例3:

某进出口公司2004年4月申报出口退税情况如下:

SSS

①弹簧床垫940410001000个

②弹簧床垫940410002000个

③弹簧床垫940410003060个

①弹簧床垫940410003000个800240000013%312000

②弹簧床垫940410003000个1000300000013%390000

GGG

①升降器870829301000套

②升降器870829301500套

①升降器870829301000套808000013%10400

②升降器870829301000套10010000013%13000

③升降器870829301000套606000013%7800

试计算该司4月份应退税额如下:

关联号SSS应退税额

=(1000+2000+3000)×

(2400000+3000000)

/(3000+3000)×

=6000×

900×

13%

=702000(元)

该关联号项下出口记录剩余出口数量60个,因无进项对应不能退税而被忽略,不再结转下期待退。

关联号GGG应退税额

=(1000+1500)×

(80000+100000+60000)

/(1000+1000+1000)×

=2500×

80×

=26000(元)

该关联号项下出口数量为2500套,进货数量为3000套,进货结余500套,剩余计税金额40000元,剩余可退税额5200元将被忽略,不再结转下期参与退税计算。

因此:

该司4月份应退税额=702000+26000=728000(元)。

2、加权平均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是指出口企业进货按“企业代码+部门代码+商品代码”汇总,加权平均计算每种商品代码下的加权平均单价和平均退税率;

出口申报按同样的关键字计算本次实际进货占用,即用上述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退税数量乘以平均退税率计算每种商品代码下的应退税额。

审核数据按月(按期)保存,进货结余自动保留(注:

二期网络版保留进货结余而忽略出口结余;

一期网络版自动保留进货及出口结余),可供下期退税时继续使用。

具体来讲:

(1)进货凭证审核后

进货本次可用金额

=上期结余金额+本期发生金额+释放出口金额

(指调整出口数据后返回进货已占用金额)

进货本次可用数量

=上期结余数量+本期发生数量+释放出口数量

(指调整出口数据后返回进货已占用数量)

进货本次可退税额

=上期结余可退税额+本期发生可退税额

+释放出口退税额(指调整出口数据后返回进

货已占用的可退税额)

平均单价=进货本次可用金额/进货本次可用数量

平均退税率=进货本次可退税额/进货本次可用金额

2、出口申报基本审核后

出口进货金额=出口数量×

平均单价

应退税额=出口进货金额×

平均退税率

3、出口申报综合审核后,根据增值税进货凭证累计中(剩余)可用数量及出口数量对比确认实际退税数量,计算实退税额。

出口进货金额=实退数量×

例4:

某进出口公司2004年2月和3月申报出口退税情况如下:

1、2000年2月申报进货情况:

部门商品名称商品代码数量单价计税金额退税率可退税额

01木家具940350995000件800400000013%520000

01木家具940350991000件50050000013%65000

02木家具940350991000件1200120000013%156000

02木家具940350991000件80080000013%104000

2004年2月申报出口情况:

01部出口木家具(商品代码94035099)4000件;

02部出口木家具(商品代码94035099)3000件;

2、2004年3月申报进货情况:

01木家具940350991000件90090000013%117000

02木家具940350991000件1000100000013%130000

02木家具940350993000件1200360000013%468000

2004年3月出口申报情况:

01部出口木家具(商品代码94035099)3000件;

02部出口木家具(商品代码94035099)2000件;

经审核,上述实际购进出口单证均合法有效。

用加权平均法经计算机审核各月退税情况如下:

1、2004年2月

(1)01部门

=(4000000+500000)/(5000+1000)=750(元)

平均退税率=13%

应退税额=4000×

750×

13%=390,000(元)

剩余进货数量=(5000+1000)-4000=2000(件)

剩余进货金额=(4000000+500000)-4000×

750

=1500000(元)

剩余可退税额=(520000+65000)-390000

=195000(元)

(2)02部门

=(1200000+800000)/(1000+1000)=1000(元)

应退税额=2000×

1000×

13%=260,000(元)

因02部门木家具本期出口数量>

进货可用数量,即进货不足,则本期按实际可退税额审核退税。

出口结余1000件被忽略(二期网络版设置)

出口记录分离出1000件结转下期待退(一期网络版)

因此,该司200402应退税合计为(390,000+260,000)

=650,000元.

2、2004年3月

=(1500000+900000)/(2000+1000)=800(元)

应退税额=3000×

800×

13%=312,000(元)

经综合审核后,将上期进货剩余可用金额、税额直接计入,自然消除因平均单价计算造成应退税额的差异。

(2)02部门

①二期网络版计算方法:

=(1000000+3600,000)/(1000+3000)=1150(元)

1150×

13%=299,000(元)

剩余数量=(1000+3000)-2000=2000(件)

剩余金额=(1000000+3600000)-2000×

1150

=2300000(元)

剩余可退税额=(130000+468000)-299000

=299000(元)

因此,该司3月份应退税额=312000+299000

=611000(元).

②一期网络版计算方法

=(1000000+3600000)/(1000+3000)=1150(元)

应退税额=1000×

13%+2000×

=149500+299000

=448500(元)

剩余数量=(1000+3000)-1000-2000=1000(件)

剩余金额

=(1000000+3600000)-1000×

1150-2000×

=1150000(元)

剩余可退税额=(130000+468000)-149500-299000

=149500(元)

因此,该司3月份应退税额=312000+448500

=760500(元).

(二)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算

1、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普通发票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财税[2003]222号规定不予退税的货物列外),同样实行销售出口货物的收入免税,并退还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办法,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的是普通发票,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没有单独计价,但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的增值税也是价外计征的,这样,必须将合并定价的销售额先换算成不含税价格,然后据以计算出口货物退税,其计算公式为:

=[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1+征收

率)×

6%或5%

例5:

某一外贸企业2004年5月份出口从某一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特准退税木制工艺品6000件,普通发票列名的单价为159元,金额为954000元,试计算该企业出口工艺品的应退税额。

工艺品不含税进价

=普通发票金额/(1+征收率6%)

=954000/(1+6%)=900000(元)

应退增值税额

=购进价格×

=900000×

6%=54000(元)

2、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口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退税:

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普通发票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财税[2003]222号规定不予退税的货物列外),以及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口货物,如果实际退税率高于6%退税率的按6%退税,低于6%退税率的按实际退税率退税。

(三)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出口货物的退税

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按购进国内原辅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依原辅材料的退税率计算原辅材料应退税额。

支付的加工费,凭受托方开具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计算加工费的应退税额。

(四)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应退税的计算

1、外贸企业收购应税消费品出口,除退还其已纳的增值税外,还应退还其已纳的消费税。

消费税的退税办法分别依据该消费税的征税办法确定,即退还该消费品在生产环节实际缴纳的消费税。

计算公式分别为:

(1)实行从价定率征收办法

应退税款=购进出口货物的进货金额×

消费税税率

(2)实行从量定额征收办法

应退税款=出口数量×

单位税额

(3)实行复合计税方法:

应退税额=出口数量×

定额税率+出口销售额×

比例税率

注:

消费税双重征税是税收政策新变化。

以往的消费税征税是按照从价定率或从量定额的方法计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财税[2001]84号文对于酒类产品消费税规定采用复合计税方法。

外贸企业在申报退税资料时,须提供定额和定率专用税收缴款书(财税[2004]101号出口企业不再实行增值税税收专用缴款书管理的通知不适用于消费税)。

2、外贸企业采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出口,其应退消费税按上述公式计算确定。

在关联号内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每笔出口的实际退数额,出口及进货均不结余。

例6:

某一外贸出口企业从某化工厂购进一批化妆品并全部出口,购进单价为50元,数量为2000支,税额17000元,退税凭证齐全。

该化妆品的消费税税率为30%,试计算该批化妆品的应退消费税税额。

应退消费税额

=购进出口货物的进货金额×

消费税的税率

=2000×

50×

30%=30000(元)

二、内资生产企业、三资(生产)企业退(免)税的规定

下面从增值税和消费税两方面介绍生产企业(含准予退税的外商投资企业,下同)出口货物的退(免)税计算办法。

生产企业出口增值税应税货物退(免)税的计算,应按“免、抵、退”的办法计算。

(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

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

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三)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例7:

一般贸易

某生产企业1月出口货物10,000美元,内销货物RMB30,000元,当月发生进项税额RMB9,000元。

假设:

(1)

生产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2)当期出口货物单证已齐,美元汇率8.27;

(3)货物征税率17%,退税率13%。

1、主要会计分录如下:

(1)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30,000.00×

17%=5100.00

借:

应收账款5100.00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2)购进货物发生进项税额9,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000.00

贷:

应付账款9,000.00

(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结转出口成本

USD10,000×

8.27×

(17%-13%)=3,308

借:

主营业务成本3,308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308

2、抵退税计算:

应纳税额=5,100-(9,000-3,308)=-592(留抵税额592)

免抵退税额=USD10,000×

13%=10,751

应退税额=592(592<

10,751)

免抵税额=10,751-592=10,159

3、丁字表格:

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

减免税款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转出未交增值税

合计

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

进项税额转出

转出多交增值税

9000

5100

3308

592

主营业务成本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

3308.00

 

592.00

例8:

进料加工贸易

某生产企业1月出口货物10,000美元,内销货物RMB30,000.00元,当月发生进项税额RMB9,000.00元,当月购进免税料件8,000美元。

该企业实行“购进法”,无上期结转的免税料件抵减额。

1、主要会计分录如下:

应收账款5,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5,100.00

(2)购进货物发生进项税额9,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9,000.00

(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结转出口成本

USD10,000×

(17%-13%)-USD8,000×

(17%-13%)=661.60

主营业务成本661.6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61.60

2、免抵退税计算

应纳税额=5,100-(9,000-661.60)=-3238.40(留抵3,238.40)

13%-USD8,000×

13%=2150.20

应退税额=21,

第二节加工贸易出口货物的退(免)税规定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工贸易分为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分别按财务核算方式、海关监管程序和税收征管办法的不同确定。

一、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退(免)税规定

(一)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的概念

进料加工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为了加工出口货物而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以下称进口料件),经加工生产成货物收回后复出口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

对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税收政策。

1、对特准设立的保税工厂,其进料时予以保税,加工

后对实际出口部分予以免税,内销部分(不出口部分)予以征税。

2、对签有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对口合同(包括不同客

户的对口联号合同)的进料加工,经批准可对其进口料件予以保税,加工后实际出口部分予以免税。

3、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经营进料加工的单位或加工生产企业,其进口料件可根据《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分别按百分之八十五或百分之九十五作为出口部分免税,百分之十五或百分之五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可按实际出口情况向海关申请补税或退税。

(二)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规定

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就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环节看,退税的办法与一般贸易出口货物退税办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在料件的进口环节存在着不同的减免税,因此,同属采用作价加工方式使用的进口料件加工生产的货物,对已实行减免税的进口料件必须实行进项扣税,使复出口货物的退税款与国内实际征收的税款保持一致,因此,在计算复出口货物退税时,如按增值税、消费税适用退税率(税额)计算退税,而不考虑进口料件实际上并未全额征税的因素,将会出现把进口料件在进口环节已减免的税款也退给企业,造成多退税的现象。

为了加强对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对不同形式的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分别按不同的办法处理。

下面就不同的企业类型作一介绍。

1、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出口退税的规定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料件进口采取作价销售方式,既作价加工。

另一种是料件进口采取委托加工方式。

⑴进口料件采取作价销售方式

外贸企业进口料件采取作价销售方式的,由于退税率发生变化以及本着税负公平的原则,进料加工退(免)税政策相继做了几次补充规定,为了更好的了解该业务,有必要将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进料的相关文件做一陈述。

①国税发〔1994〕031号第二十一条;

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应先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报经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同意签章后,再将此申报表报送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并据此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可按规定税率计算注明销售料件的税额,主管出口企业征税的税务机关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销售发票上所注明的应交税额不计征入库,而由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时在退税额中扣抵。

②财税字〔1997〕14号文件第二条第一款;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其征税或抵扣税款仍按国家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