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59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以清平镇为例Word下载.docx

(三)问题·

16

(二)长远发展·

17

(三)具体措施·

18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1)背景

(1)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已在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126亿,占全国人口的10%。

到200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44亿,占总人口的11.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

截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5%,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5,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

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

到2033年将超过4亿。

到2054年,将达到老年人口的最高峰4.87亿。

到2035年,每两位老人,对应仅有1名孩子。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社会、家庭和观念的变迁,空巢家庭和核心家庭的数量快速增长。

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这无疑对现存的养老服务体系带来冲击和巨大的压力。

(2)当前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

养老模式

主导力量

主要优势

存在问题

家庭养老

家庭成员

符合老年人心理和中国文化传统。

逐渐丧失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

大量空巢和孤寡老人出现

机构养老

养老机构

规模效应,服务完善。

投资压力大,老年人心理排斥

小型社区养老

社会个人

灵活方便,投资较小。

服务不完善;

政策限制;

没有规模效应。

模拟家庭养老

老人个人

符合人性,经济实惠。

无法大量推广;

人员难匹配

居居家养老

政府主导

社区人员

服务全面;

公益性强;

照顾弱势群体。

易流于形式;

激励不足;

效率低下;

难以具备长期机制

市场主导

社会力量

积极性高,有发展动力,政府负担轻。

启动困难;

盈利心强;

缺少人情化;

对承办人素质要求高。

民间组织

服务完善;

效果较好;

兼顾公益与盈利性。

民间组织发育不完善,能承办的不多。

上图清楚地显示了各种养老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不难看出,居家养老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最佳途径,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先后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而相对于城市已经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居家养老模式,农村的居家养老还处于停滞阶段。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希望通过对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以及对城市居家养老的了解,为农村的居家养老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3)调查地(清平镇)背景

清平镇农村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落后,对现存的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机构以及农村中存在的大量的私营的医疗诊所,需要进行培训指导支持来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水平的保障。

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养老设施建设、活动场所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增加健身器械。

这些在城市都已经较为完善,但在农村还属于起步阶段。

(二)意义

(1)强化农村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农村家庭年轻成员持续向城镇迁移,农村“空巢”老人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占到农村老年人口比重的77%,许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农村“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基本生活发生了困难,还带来了孤独、寂寞等精神问题,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建立健全农村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

(2)强化农村居家养老,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而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

同时,机构照顾比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

即使有条件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不愿去相关机构养老;

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专家指出,轻易造成社会疏离、习惯性无助等问题。

因此,发展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

(3)强化农村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

完善的农村居家养老应该要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农村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村落文化宫、村民学校、老年人活动室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来,根据不同服务资源的特点和专长,有针对性地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要满足和改善农村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非凡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非凡需要。

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这不仅有利于全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农村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4)强化农村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

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

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强化农村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总而言之,全面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

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过程概述

(1)前期准备

1.确定调研的方向及需要调研的具体内容。

具体方向确定为调研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特点及其成因。

2.通过网络、图书室、报纸等方法查询调研所需的数据、资料,做好资料收集储备工作。

包括到目前为止老年人的数量,老龄化的具体内容,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具体状况。

3.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了深浅不同的两个层次的调查,首先是浅层次的大批量问卷调查,其次便是深度访谈调查。

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针对清平镇镇的普通老年人,深度访谈阶段则是针对具体的需要寻找及普遍有具有典型性的少数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深度交流。

4.安排好具体的调研中每个阶段的时间分布,在规定时间内按部就班,使调研有计划的展开。

(2)问卷调查阶段

笔者根据想要得到的信息设计好具体的调查问题,制作成调查问卷(见附录),然后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城镇内随机抽取老年人进行问卷填写。

考虑到有些老年人年纪大,文化水平不高,采取口头询问由别人代填的方式。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150份,回收143份,回收率达95.33%,其中有效问卷140份,问卷有效率达97%。

由于配合调查的老年人人数有限、语言障碍以及小组的人员限制,所以问卷发放的比较少。

(3)实地访谈调查阶段

根据镇里和村子里的老人分布的不同,笔者又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口头访谈,同时,根据调查的需要选择了一群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

选取人员的规划要求为:

镇上:

农村=2:

3。

总人数为10人。

时间方面,由于清平镇有很多村落,为保证调查对象的随机性以及广泛性,于是我们便去了一些离自己家距离不等的数个村落,故时间消耗比较多,具体的访谈阶段从1月15号开始,历经15天结束。

(4)书写报告阶段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一步分析整理,从2月5号开始进入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二)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课题,笔者确定农村老年人、村委会成员、政府为研究对象,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访谈。

⑴文献研究法:

对有关居家养老问题的研究文献与实践成果进行归纳梳理,了解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成果与不足,作为借鉴。

认真研读有关论著、资料,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使之运用于研究。

⑵调查法:

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

针对农村老人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围绕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搜集目前居家养老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

⑶对比分析法:

为了更好的分析农村居家养老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城市居家养老工作的政策及成果、通过文献资料和笔者自己设计并开展的调查问卷,分析农村居家养老的现状,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为后面论述改进农村老人居家养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⑷规范分析法:

笔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手段,收集整理了大量数据资料,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居民、居委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当前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的基本框架。

三、研究问题的综述

(一)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

(1)居家养老的定义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

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养老模式的“第三种选择”,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2)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服务对象:

城区60岁以上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重点是“三无”老年人、享受低保、生活不能自理特困老年人。

服务内容:

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和精神慰籍等。

(二)居家养老情况的概述

(1)居家养老的起源

社区居家养老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开始有了较大范围的发展。

居家养

老的社区服务在国外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它历经了从建立的不完善到现在的比较成熟的发展历程。

像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即社区老年照顾服务。

到了20世纪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经相当普遍。

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了《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进一步促进居家养老的发展与完善。

(2)居家养老的发展概况

1、国外居家养老现状概述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世界的问题。

联合国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每9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的年龄超过60岁。

预计至2045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首次超过14岁以下青少年人数,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升至22%。

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过程中,居家养老社会化已成为一种潮流。

在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尤其明显,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解决经验。

西方国家发展社区服务,从制度上保证老人生活在社区和生活在养老机构一样能获得相同的服务,并通过对有老人的家庭进行福利政策倾斜等确保老年人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舒适生活。

以美国为例,他们在社区开辟了各种老人服务项目,包括送饭上门、送医上门、送车上门、定期探望、紧急救助等。

出远门时,只要给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个电话,专车会按时开到家门口,办完事还会把人送回家,许多服务是免费的。

资料显示:

目前,发达国家机构养老最多只能达到老人总数的8%,美国、英国等则有高达95%的老人在家实现养老。

2、国内居家养老现状概述

我国在养老巨大压力以及现有的养老方式的巨大漏洞下也提出了居家养老的想法。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中城市的老年社区服务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大城市如上海率先进行了居家养老的试点。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95%的老年人采取居家养老方式,然而在我国许多条件尚且不成熟,居家养老尚且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发展,仅仅是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有较好的发展。

换个角度思考也意味着我国居家养老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做出了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有益探索。

我国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来看还处在起步阶段。

水平较低,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服务也不丰富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克服。

虽然居家养老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四、研究结论

此次调查主要着手于农村老年人的婚姻及居住状况、身体状况、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对泉州农村老年人进行分析研究。

(1)年龄结构

清平镇农村老年人分性别的年龄结构(百分比)

年龄

合计

<

60

12.89

60-69

18.23

70-75

26.19

75-79

23.15

80-85

13.14

85+

6.41

由于本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因此所得数据基本能表示各年龄段老年人所占真实比例。

由上表可知75以下、75-85、85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7.31%、36.29%、6.41%,以低龄老年人为主,其比重已超过50%,这意味着清平镇农村地区在未来的10-20年内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也意味着对照料、护理等的需要更为突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数量等的需求日益增大。

(2)婚姻和居住状况

接受调查的老年人群中约有83.45%的老人配偶仍然存活,这一数字高于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中全国老年人群的在婚人群比例70.17%,0.22%的老人无婚姻经历此外,约有16.33%的老人老伴已经过世,这部分人更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怀。

此外,独居老人的比例为67%,远高于和子女一同居住的比例,这与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有关,子女不得不到外地谋求更好的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还有一些传统的观念觉得和子女一起住观念不和以及怕给子女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空巢老人比重日益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使政府的老年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会产生一种落叶归根的心理,在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孤独、惆怅、忧郁的心理,这正是机构养老的不足之处之一,也是居家养老的巨大优势。

(3)经济收入状况

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

绝对数

百分比

还在工作

64

45.71

退休金和养老保险

40

28.57

子女赡养

32

22.86

其它

4

2.86

农村老年人中有47.41%仍然依靠自己工作来维持生计,工作以种植茶叶等各种作物、开设便利店为主,少部分从事教育、医疗等工作。

29.63%的人以退休金和养老保险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当地政府的养老工作对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具有直接乃至重大的影响,这部分人基本上能支付日常生活的费用。

23.70%的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子女,这部分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而年岁已大的老人,他们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更加强烈。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

600以下

48

34.29

600-1500

8

5.71

1500-2000

64

2500以上

20

14.29

由上表知,平均月收入在1500-2000的老人所占比例最高,为45.71%,其次是600元以下的人占34.29%,而处于其间的收入段所占比例仅为5.71%。

这表明在清平镇农村贫富差距已经非常明显,大部分不是过着贫困的生活就是富足的生活,政策应该向这方面有所倾斜以实现宏观调控。

月收入2500以上的相对高收入人群比重为14.29%。

中、高收入的老人主要是教师、公务员和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具有稳定的收入。

而务工、务农人员收入较少,不稳定且无保障,除非其子女具有较高生活水平且愿意赡养老人。

(4)健康状况

患病数

至少一种疾病

78.01

79.51

78.85

一种

40.60

33.58

36.64

两种

21.24

24.85

23.28

三种

10.34

12.94

11.80

四种及以上

5.83

8.14

7.13

患病种类

疾病

患病率

高血压

47.93

50.44

49.34

心脏病

24.81

31.40

28.52

糖尿病

17.86

15.84

16.72

关节疾病

28.34

22.21

冠心病

9.40

11.05

10.33

痴呆

0.94

1.16

1.07

中风

5.83

2.03

3.69

呼吸道

1.88

1.97

消化道

2.07

2.05

眼部疾病

1.32

1.89

1.64

颈椎腰椎

1.74

1.56

其它疾病

11.28

9.74

10.41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到老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由此所引发的医疗费用也会导致到老人的经济状况的变化。

因此分析老人的健康状况有助于把握老人对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和潜在的购买能力。

由上表可知清平镇农村老年人中,有78.85%老人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其中约37%的老人患有一种疾病,23%的老人有两种疾病,12的老人有三种疾病,另外超过7%的老人报告有四种或四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上述数字说明,患慢性疾病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超过70%的老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

从各种疾病的患病率来看,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疾病、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在被调查的月坛街道老年人群中最为普遍的五种疾病,患病率分别为49.34%、28.52%、22.21%、16.72%和10.33%。

心脏疾病成为第二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达到38.85%。

(5)主要照料者

主要照料者

绝对数百分比

子女

21

15.56

朋友

28

20.74

自己

73

54.07

配偶

13

9.63

上表告诉我们过半数老人的生活依靠自己照料,其比例高达54.07%,依靠子女和朋友的比例分别为15.56%和20.74%,剩下9.63%的老年人要依靠配偶照料。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依靠自己和配偶照料的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照料的困难程度将大大增加,未来的他们必须要寻求新的依靠来替代他们照料自己,由此可见,家政服务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新的途径。

(6)最需要的服务种类

最需要的服务

生活照料服务

35

25.84

医疗健康服务

72

53.08

精神文化服务

21.08

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对于农村老年人,相对生活照料(25.84%)和精神文化(21.08%)服务,更为迫切的需要时医疗健康服务,其比例为53.08%。

这可能是因为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多种疾病在而难以支付治疗的费用,这也与目前许多医院治疗费用偏高有关。

(7)对居家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和对政府关于老年人工作的满意程度

以上两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政府与居民间的情况。

接受调查的人员超过半数对居家养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与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然而也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不大了解,主要原因可能是居家养老工作在农村地区刚刚推行,部分地区仍处于筹备阶段,导致居民生活中与此接触不多。

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对政府工作持支持态度,这为政府推行养老政策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然而尚有部分老年人对现行政策不尽满意,这表明政府相关工作的推行力度尚待加强,政策还有改进空间。

而居家养老政策的日益完善定会使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五、问题与建议

针对我们通过调查得来的各种数据及发现的相关问题,我们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制定法规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问题

(1)人员配备--专职人员配备不足

在人员方面,专职人员匮乏,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位老龄办的工作人员描述道:

“硬件建设很容易,软件配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