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59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格式.docx

(PPT课件出示: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应当怎么列式?

(20×

3)

4.会计算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合作操作,发现方法

1.“20×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你们会算吗?

你是怎么想的?

请小组同学讨论并计算一下。

方法一:

20+20+20=60(3个20相加是60)。

方法二: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方法三:

因为2×

3=6,所以20×

3=60。

3.师:

这个60是怎样得到的?

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再说一说吗?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教师结合PPT课件说一说。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1捆就表示1个十,同样,这里的“2”实际就是2个十。

我们不是没有看这个0,而是很巧妙地把这个0藏在2个十里面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用口诀计算了,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5.你们能不能迅速计算出200×

3等于多少呢?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6.比较20×

3=60和200×

3=600的异同。

归纳:

在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因数末尾的0先去掉,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引出课题并板书:

口算乘法)

四、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2。

(1)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让我们求什么?

(2)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列算式?

(3)为什么用乘法来解决呢?

(4)结果是多少?

怎样得到的?

12×

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计算12×

3可以把12分成10和2,10×

3=30,2×

3=6,30+6=36(元)。

2.明确算法。

(1)小组内摆小棒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3)PPT课件出示小棒图,进一步理解算理。

3.总结方法。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得到的积加起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在游乐园里游玩学习了口算乘法。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58页“练习十二”第1~5题。

七、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开放了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还给了学生,从本节课的开始学生自愿选择活动项目,尊重他们各自的意见。

还突出了口算的算理教学,关键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

只有经常运用算理来进行口算,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心智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在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

同时,注意适时、恰当地进行鼓励和评价。

[再教设计] 实行弹性教学,以后要把教材的习题处理作为课题来研究,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

第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材第60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2题。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及笔算方法。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PPT课件。

PPT课件出示复习题,指定学生口算。

30×

2      40×

3      80×

6      300×

2

2000×

4400×

33000×

2800×

6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

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从这幅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信息及提出数学问题。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三、自主尝试,揭示规律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2.怎么计算出结果呢?

同桌间可以讨论一下,有小棒的就用小棒摆一摆。

3.全班交流。

12+12+12=36。

用已经学过的乘法口算解决,要求12×

3,可以用10×

3=6,30+6=36。

所以12×

3=36。

6=36。

4.PPT课件出示情境图,探索竖式计算的算理。

(1)从这幅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我们可以怎样来计算总支数呢?

(2)学生先讨论,再全班交流。

5.用竖式计算。

(1)这个计算过程,我们还可以列竖式来表示。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师边板演列竖式计算边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1,写在个位上;

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

(2)谁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出来的结果表示的是什么?

师:

像这样的算法你们想试试吗?

6.计算12×

4。

请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7.竖式的简便写法。

(1)师:

我们来看黑板上的竖式,这些竖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次乘下来都得一位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两位数,而且都是整十数。

得数个位上的数就是第一次乘得的数,十位上的数就是第二次乘得的两位数中十位上的数)

(2)师:

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

那么你觉得像这样写竖式怎么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3)这个竖式的积里十位上的数字可以移到个位数字的左边来,其余的可以擦去。

这样写比原来简单多了。

(4)请把刚才的两道竖式改成简便的写法。

(学生独立改写,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简称笔算乘法,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按什么顺序乘?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63页“练习十三”第1,2题。

六、布置作业

[成功之处] 1.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地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然地引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

3”。

2.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时,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

3=6,10×

3=30,30+6=36,可以用连加的方法12+12+12=36,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当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喜悦。

[不足之处]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讲解过程占用时间过长,导致最后的实际应用时间仓促,没能更好地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

[再教设计] 以后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操作中思考,总结出计算方法,然后老师简单小结。

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材第61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3,5题。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只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

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1.口算。

(PPT课件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完成)

6+2=      9×

2+3=      5×

3+6=

5+3=7×

3+8=2×

9+2=

2.竖式计算。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请学生看图口头表达图中所表示的意思。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三、合作交流,发现方法

1.探索算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问题。

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实际上是求什么?

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6×

3=

(2)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的?

想好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收集不同的方法。

(4)指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连加:

16+16+16=48。

摆小棒。

竖式计算。

2.借助小棒直观理解。

摆小棒或PPT课件演示小棒图。

3.指导竖式写法。

(1)计算16×

3,写成竖式该怎么写?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3)优化算法。

4.明确算法:

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怎么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独立尝试,巩固算法

1.学生独立计算:

317×

3,然后展示,交流算法。

2.揭题:

类似这样的算式,统称为多位数乘一位数。

这堂课的竖式计算与以前学习的竖式计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进位)

3.算法总结: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乘起;

③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④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63页“练习十三”第3,5题。

[成功之处] 1.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对于16×

3的计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2.通过摆小棒,明白“满几十进几”的道理。

针对进位的重点“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让学生先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

积累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动态展示,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基本原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足之处]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进行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教学内容较简单,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再教设计]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

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欲的情境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第4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材第62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6~10题。

1.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纠正进位叠加可能发生的错误,正确掌握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

PPT课件,口算卡片。

卡片出示:

口算下面两组题。

8+3=      3×

5+7=

7+4=      7×

4+5=

9+1=      4×

9+8=

4+2=      6×

9+7=

为什么口算第二组时,口算速度变慢了呢?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

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学生交流)

2.×

×

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的主题图)

3.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问题)

1.要求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该怎样列式计算?

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2.估算24×

9的结果。

我们先估算一下,9箱饮料大约有多少瓶?

先算10箱是240瓶,再减去24瓶,约等于220瓶,一定比240瓶少。

24接近20,比20大,20×

9=180(瓶),所以24×

9≈180。

24看作30,比30小,30×

9=270(瓶),所以24×

9≈270。

得出:

24×

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3.准确计算,重点探究笔算。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瓶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在小组内说一说。

(1)独立计算。

(2)交流算法。

口算,4×

9=36,20×

9=180,180+36=216(瓶)。

口算,24×

10-24=216(瓶)。

竖式。

(3)针对竖式进行评讲:

哪种竖式方法正确?

(4)讨论算法。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①个位相乘时,积的个位上写几?

又要向前一位进几?

②十位上的2乘9得18,为什么十位上写的却是1?

1是怎么来的?

③百位上的2是怎么来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说明计算过程,然后找一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遍计算过程。

(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今天学习的乘法和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连续进位)

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你们都能试着算出来了,那么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能试一试吗?

1.出示:

137×

6。

学生独立完成,师挑选错误的和正确的学生进行板演,比较算法过程,进行集体订正,然后把错误的擦去。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结算法。

想一想:

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认识因数:

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通过刚才的练习,谁来说一说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三”第6~10题。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在课堂开始就从运动会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收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每箱24瓶,9箱一共多少瓶”引出了“24×

9”的算式。

2.重视估算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所以当学生列出表示9箱饮料的瓶数是24×

9后,不急着让学生马上算出准确值来,而是先让学生估一估9箱饮料大约有多少瓶。

学生通过估算,知道9箱饮料的准确值应该是在180瓶至270瓶之间,得到一个范围。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在学生估算后,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有了口算和笔算一次进位的基础,很快就能和同桌合作交流得出连续进位的方法。

从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少。

[再教设计] 以后备课时,课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包括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合作探究。

第5课时 有关0的乘法

教材第66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5题。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以及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

先口算,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0=          872-0=

100+0=1308-0=

二、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今天是小猴子星星的生日,它请来了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品尝新鲜的大桃子。

小伙伴们吃得兴高采烈,很快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就被吃光了。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4情境图)

每个小伙伴盘子里的桃子都吃没了,数学上可以怎样表示?

现在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几种方法?

能用算式表示吗?

三、独立尝试,揭示规律

谁能说说自己的解答方法?

用加法计算:

0+0+0+0+0+0+0=0。

用乘法计算:

7=0,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2.想一想,0×

3,9×

0,0×

0各等于多少呢?

(板书以上算式:

0)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3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0表示9个0相加的和是0;

0表示1个也没有,还是0。

(在每个算式后面板书得数0)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

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4.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关0的乘法”。

有关0的乘法)

小结:

通过观察上面的算式,我们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板书: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

请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0=     0×

5=     0×

0=     0-0=

0=8-0=0+0=168×

0=

先计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2.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2○0=0      5○0=5      9○0=0

4○0=42○0=20○5=5

3.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68页“练习十四”第5题。

[成功之处]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2.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不足之处] 1.在处理重、难点时,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思维放不开。

2.学习内容过少,有多余的时间。

[再教设计] 下次要尝试把例4和例5、例6结合起来教学,使课堂更加丰满。

第6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第67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2,4,7,8,9题。

1.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地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学会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1.列竖式计算。

123×

2=     368×

2.口算。

8=  9×

0=  0×

5=  0×

7=

1.(PPT课件出示运动场图片)新建的运动场竣工了,老师带大家去参观,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

整个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

你能算出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试试看。

2.这道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我们已经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0藏在乘法算式一个因数的中间,你还会计算吗?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一问题。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三、讨论辨析,揭示方法

1.估算。

先估计一下,604×

8等于多少。

可以把604看作600,那么600×

8=4800,所以结果应该比4800还多一些。

2.准确计算。

(1)你能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

自己试试看。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

口算。

600×

8=4800,4×

8=32,4800+32=4832。

用竖式计算。

(课件展示几种算法:

正确和错误的都有)

(3)分析各个竖式计算。

①哪个竖式正确?

十位上写几?

②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呢?

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因数中间有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四、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6。

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观察这道算式中的因数与例5中的因数有什么不同。

(在课题上补充板书:

或末尾)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