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217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918Word格式.docx

2006年9月,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邀请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霸州旅游度假区的招商引资的规划方案,初步确立了将霸州旅游度假区的温泉旅游资源与现代旅游文化有机融合,形成旅游、会展、商务、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产业,叫响“温泉之乡”品牌的规划思路。

2007年3月,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委托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

项目组进驻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现场踏勘、基础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

2007年4月,规划方案汇报会在开发区管委会召开,项目组向霸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汇报规划方案并听取了修改完善意见和建议。

会后,项目组对规划方案做了补充和完善,于2007年7月底完成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分文件、图集两部分。

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的全力协助和密切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忱!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文件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七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1

(一)城市地理位置1

(二)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位置1

(三)区位交通条件1

(四)自然条件1

(六)经济社会条件2

(七)温泉资源和温泉地质条件2

第二章相关规划简介5

(一)《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简介5

(二)《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概念规划》简介5

第三章规划背景、规划深度与规划目的6

(一)规划背景6

(二)规划深度8

(三)规划目的8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规划原则8

(一)规划范围8

(二)规划依据9

(三)规划原则9

第五章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和特色营造10

(一)旅游度假区的含义及其特征10

(二)国内外旅游度假产品发展面临全新的发展趋势10

(三)旅游度假是高档次的主流旅游产品11

(四)营造特色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方法11

第六章霸州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条件论证12

(一)基地现状情况12

(二)客源市场、消费结构分析与预测13

(三)地域结构分析与预测14

第七章形象策划、规划理念和发展规模15

(一)形象策划15

(二)规划理念16

(三)发展规模17

第八章总体布局规划17

(一)规划结构17

(二)功能分区17

(三)项目布局原则18

(四)用地布局规划和项目设置18

第九章道路与对外交通规划21

(一)对外交通规划21

(二)道路交通规划22

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23

(一)现状情况23

(二)规划目标23

(三)绿地系统布局形态23

(四)绿地布局规划23

第十一章景观风貌导引25

(一)景观风貌特色25

(二)景观定位25

(三)空间布局规划26

(四)主要景区的旅游主题26

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27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27

(一)规划区供水现状28

(二)规划原则28

(三)供水规划2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29

(一)现状概况29

(二)规划原则29

(三)排水规划29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30

(一)现状30

(二)负荷预测30

(三)规划31

(四)线路敷设31

第四节电讯工程规划31

(一)现状32

(二)电话装机预测及规划32

(三)电讯线路32

(四)邮政32

第五节供热工程规划33

(一)热源规划33

(二)热负荷预测33

(三)供热管网33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33

(一)气源规划33

(二)居民用户的耗气定额34

(三)压力级制34

(四)管网布置34

第七节管线综合规划34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35

(一)建设限制分区35

(二)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和环境功能分区36

(三)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37

第十四章分期建设规划38

第十五章保障体系和实施措施38

附表1霸州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构成一览表

附表2规划主、次干路道路断面、红线宽度一览表

附录霸州市地热温泉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调研报告

第一章概况

(一)城市地理位置

霸州历史悠久,曾在宋代是重要的边关重镇(益津关),自古就因地处南北交通咽喉,水运交通要道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霸州地处东经116°

15′-116°

55′,北纬38°

59′-39°

13′,东邻天津市西青区、武清区,西接保定市雄县,南邻文安县,北与固安、永清及廊坊市安次区接壤。

霸州市域总面积784平方公里,霸州市区(霸州镇)为霸州市政府所在地。

(二)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位置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始建于1993年,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霸州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区以京九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京九铁路以东区域位于霸州市区西北部,与市区毗邻,现状已基本建成;

京九铁路以西区域为开发区新区,开发区新区以龙江渠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南部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已建成“三横两纵”的道路及其配套设施。

本次规划的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位于开发区新区的北部,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约为21平方公里。

(三)区位交通条件

霸州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地处京津交通要道,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三大城市“金三角”中心,北距北京市90公里,东距天津市74公里,西距保定市90公里。

京九铁路南北纵贯市区,霸州站是京九铁路线的京南第一大站,是北京的南大门;

津霸铁路与京九铁路在霸州市区北部交汇并通往天津。

横穿市域东西的津保高速公路、112国道(津保公路),纵贯市域南北106国道(京开公路)是市区与北京联系的重要交通干线。

京九铁路、津霸铁路、津保高速公路、112国道、106国道和省道廊霸公路,规划大广高速公路、保霸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构筑了霸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霸州已初步成为环京津经济带上新兴的交通枢纽型城市。

(四)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地质条件

霸州市位于冀中平原北部,市区现状建成区位于西北部高上区,属于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西高东低之势。

据现有钻孔勘测资料与工程技术条件、经济性综合分析,市区周围的区域的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多属适宜建设区,一般工程可采用天然地基。

市区沉积层总厚度在500-600米左右,持力层的标准容许承载力100kpa左右。

2.气候条件

霸州市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507毫米,最大降雨量为921毫米,最小降水量为280毫米;

平均气温12.2℃。

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3.0米/秒。

3.水文条件

霸州地处海河水系下游,历史上素称九河下稍。

境内有大清河、中亭河、邙牛河、新河等四条季节性河流,以及大型排灌渠50条,全长275公里。

横贯全境东西的中亭堤与大清河之间为溢洪区。

4.地震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霸州市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S值为0.40s(中硬场地)。

5.自然资源

霸州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等资源,可利用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石油年开采量12万吨,天然气年开采量1.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南孟油区、岔河集油区、王庄子油气区(苏桥油区)、信安杨各庄油气区。

热水田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热水储量达220亿立方米。

6.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植被类型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水生植被、栽培植物为主。

土壤为冲积母质,土层深厚,大部分属于潮土类型,共有56个土种,对发展多种经营极为有利。

霸州西部盛产小麦、玉米、西瓜和蔬菜;

东部是苹果、鸭梨、桃、杏等鲜果主产区。

据《县志》记载,霸州的乔木主要有杨、柳、榆、槐、椿;

其次有桐、栾、枫、柏、松、桑等;

灌木有紫穗槐、杞柳、枸杞、花椒、柽柳等;

观赏植物主要有月季、木槿、丁香、牡丹、芍药、夹竹桃等以及各种球掌类花卉。

家饲动物中兽类、禽类品种较为丰富。

野生动物中虫类、鸟类品种较多;

兽类品种渐少,现主要以人工养殖方式为主;

水栖类因常年性河淀干涸,均已少见。

(六)经济社会条件

霸州近年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霸州已发展成为工、农、商、牧、渔、林平衡发展、功能较完善的经济强市。

(七)温泉资源和温泉地质条件

地热温泉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集热、矿、水于一身的具有复合优势的十分珍贵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清洁的绿色能源。

地热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干燥、供暖、制冷、特种植物的反季节种植、珍惜名贵动物及热带水产养殖,地热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锶、锂、锌、碘、钙、偏硅酸、偏硼酸等,这些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理疗保健作用,可进行洗浴、疗养、旅游休闲、饮用矿泉水生产及微量元素的提取,此外地热尾水还可以作为农业、市政用水的替代水源,以减轻城区浅部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1.霸州温泉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霸州市区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地下热水资源丰富。

霸州市区位于冀中凹陷北部霸县凹陷内,是一个走向NE的负向构造,它的西北部是牛驼镇凸起,东南接沧县隆起,细微构造处于牛驼镇凸起南侧断阶潜山构造带向凹陷中心的过渡带上,形态上是一个簸箕状凹槽,基底有古生界地层组成。

市区横跨“构造凸起”、“断阶潜山构造带”、“构造洼槽”三个构造带,上部有较好的储热盖层,下部有较好的储热含水砂层和岩溶裂隙含水层。

霸州凹陷断层发育,北部与牛驼镇凸起以牛南断裂分界,是形成霸州地热的必要条件。

(2)地层结构

霸县凹陷在古生界基底之上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和孔店组。

各组地层的沉积受基底形态制约,厚度变化较大,在凹陷中心厚度最大,向两侧逐渐变薄。

根据《河北省地下热水开采利用水文地质远景区划报告》,本区属中低温地下热水区,成因为传导型,是华北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地热热储层主要为第三系明化镇组和管陶组,其底界埋深分别在1200-1700米和2500-2900米。

热储层分两种,一是第三系砂岩、沙砾岩孔隙型热储层,主要分布在凹陷区,水温38度-75度,水质较好,矿化度一般小于2g/L;

二是中上元古界与寒武、奥陶系碳酸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层,主要分布在凸起区,段阶潜山构造带也有分布,水温60度-90度,矿化度一般小于1-3g/L,属苏打型地热温泉,水质晶莹润滑,含Si-钠N2及氟、锂、磺、偏硅酸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3)地热温场分布特征

本地地热成因类型属传导型,新生界地层中地温场分布受基底形态制约,即凸起地区地温梯度较大,凹陷区较小。

根据石油钻探测温资料和地热井井口水温资料,霸州地区东南凹陷中心地温梯度最小,仅为2.4℃/100m,由此垂直凹陷走向向两侧地温梯度逐渐增大,城区北部地温梯度为2.4~2.8℃/100m。

(4)水温及出水量

地层测温资料显示,城区1000米、2000米、3000米深度地层温度分别达到41℃、67℃和80℃,开采明化镇组热储的地热井水温度可达40℃—60℃,管陶组储层地热井的井口水温在70℃—76℃,单井日出水量均在1500方以上。

现已钻凿成功的城区4口地热井就充分的证实了本区丰富的低热资源,4口井的井口水温51℃—76℃。

另外,根据与研究程度较高的相邻区域类比估算,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下热水的可开采量达5亿立方米,在井水温度为30℃时可利用热资源量达120.0×

1016J,相当于1701万吨标准煤。

2.霸州温泉水水质特征

水质为弱碱性(PH=8.92)极软(0.15mmol/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水。

经检验,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组分,如锂、锶、锌、溴、碘、氟、偏硅酸、偏硼酸、放射性氡等。

且温泉水中氟、矿化度、偏硅酸、偏硼酸的含量分别为氟≧2.0mg/L、矿化度≦1000mg/L、偏硅酸37.3mg/L、偏硼酸2.0mg/L,根据《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13727-92),可命名为氟型淡温泉水。

3.温泉水利用的价值

温泉是一种自然疗法,其化学物质可刺激自律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

但虽然温泉对身体健康有益处,仍要注意它非治疗百病,亦要小心其危险性。

温泉依不同的泉质有不同的疗效,就整体而言主要的疗效有:

(1)热疗效果

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腱组织伸展性、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增加内分泌,改善免疫系统。

消耗热量达到瘦身作用。

(2)机械力学效应

阻力减轻:

利用水的浮力,容易做各种复健运动,有助改善运动机能。

肌肉放松:

可改善痉挛,可减轻疼痛。

可增加内腹压、增加心脏容量、促进排尿作用。

(3)温泉的适应症

关节炎:

泡温泉可以减轻疼痛,增加胶原延展性,增进关节活动度,增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故对关节炎有疗效,但要配合运动治疗。

神经炎:

可减轻其疼痛及镇定作用。

皮肤病:

对于皮肤角质增厚,如鸡眼、香港脚均有疗效。

痔疮:

可减症状,促进肛门血液循环,避免恶化。

肥胖症:

可减轻体重,因热疗可消耗热量达到瘦身作用。

4.温泉的化学特性

温泉中大部份的化学物质会沉淀在皮肤上,改变皮肤酸碱度,故具有吸收、沉淀及清除的作用。

5.霸州市区温泉利用现状

霸州市区现状有温泉井6眼,出水温度在65度-93度之间,出水量在每小时40吨至80吨之间;

目前温泉水主要用于洗浴、取暖,开发档次低、规模小。

资料来源于《霸州市地热温泉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调研报告》,详见附录。

第二章相关规划简介

(一)《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送审稿)简介

1.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期年为2004年,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2.城市性质

以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特色的廊坊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3.城市规模

到2010年市区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00公顷以内。

到2020年市区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3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300公顷以内。

4.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重点向牤牛河以东发展,京九铁路以西适当发展一类工业组团、物流园区;

控制向南发展且不跨越津保高速公路,抑制向北发展且不跨越津霸铁路、龙江渠。

(二)《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概念规划》简介

开发区新区建设必须坚持“依托市区、统筹安排、相对独立;

发挥优势、以工业为主、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建设方针。

新区围绕“新市区、新园区、新产业”三大主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型、现代化产业示范区。

1.新区发展概念

旅游度假现代制造科技物流――“龙形经济”

魅力霸州风水宝地希望财富――雄“霸”一方

2.新区的职能定位

(1)现代化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霸州市西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新园区

(3)霸州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京南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3.性质

以现代化、生态型产业为主导的,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南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4.建设目标

围绕“新市区、新园区、新产业”三大主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型、现代化产业示范区。

“新市区”:

市区西部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园林网络”为景观特色。

“新园区”:

生态型、现代化产业示范园区。

“新产业”:

规划以“生态产业、绿色旅游”为特色。

5.规划结构

新区规划结构可概括成“一环一核三区”。

“一环”:

指新区周围环城生态区。

“一核”:

指新区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科教中心。

“三区”指新区分为北、中、南三区,北部为生态旅游休闲、温泉度假区,中部为现代产业园,南部为现代物流园。

第三章规划背景、规划深度与规划目的

(一)规划背景

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业在21世纪的前10年再上一个台阶。

奥运会在给中国北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给予河北省及霸州市以极大的惠泽。

因此,要充分把握利用北京奥运机遇,突出发挥霸州市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未雨绸缪,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河北省及霸州市旅游国际形象和旅游产业水平。

《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和《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概念规划》分别确立了市区和开发区的发展定位,科学指导市区和开发区新区的开发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高用地集约性,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并将不断推动霸州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未来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六个积极因素:

1.国内旅游业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和出行选择趋于多元化,城市居民渴望亲近大自然,热衷于休闲健身、温泉疗养、乡村民俗游、生态旅游等,因此霸州依托京津廊保四大城市,利用区位交通和自然资源优势,霸州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2.假日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升温

假日旅游也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薪休假制度将在我国出现,这将带来新一轮的持续假日旅游热潮,进一步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3.社会消费心理趋于成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节假日的增加,闲暇时间上升,民众的生活追求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越来越多的居民趋向于观光旅游和休假旅游。

休闲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高品位、高科技、文化型、质量型、休闲型、生态型旅游在现代旅游中的份量日趋加重,也更加符合现代都市人的旅游消费心理。

4.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其蕴涵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

它将为京津地区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

霸州作为京津保三角地区的中心届时将吸引大批海外客源和国内客源,并形成一个二至三年的旅游高潮

5.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南水北调及其配套调蓄水库工程。

南水北调线路位于龙江渠南岸,调蓄水库工程拟建于龙江渠以北、市区西北部,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水库周边地区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利用,划定地表水源的保护区范围,可以积极有效地保护城市地表水源地。

(2)规划建设的大广高速公路。

规划建设的大广高速公路巩固了霸州作为京南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优化了霸州的区位交通条件,成为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助推器。

6.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地下热水资源丰富。

(二)规划深度

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是在旅游规划编制早期的一种研讨性规划手段,是在理想状态上对旅游开发地旅游业发展未来的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构思,内容以结构上、整体上的概要性谋划为主。

概念规划较少地受到规划具体实施的主观条件(如本位原则、即定方针、习惯意识等)及客观条件(如交通条件、资金条件、技术条件、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它仅包含旅游规划所应用的主要结构和关键性规划内容,仅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核心项目的创意规划以及这些项目实施的时空布局与景观环境的统一和整合过程,只是一些概要说明,没有细节。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更具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更具前瞻性。

2.讲究结构上、整体上的谋划,抓主要矛盾。

3.运用模糊辨证,允许存在偏差。

4.便于规划的科学分工和组织协调。

5.快速灵活,成本低,效率高,便于及时编制,及时修订,及时更新,应用广泛。

(三)规划目的

1.突出生态、保护城市地表水源地。

为科学保护旅游度假区内南水北调线路及调蓄水库,本规划严格界定城市地表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制定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

改造或迁移村庄,调整地表水源地周边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规划,制定保护城市地表水源地积极措施,科学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

3.确立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旅游区的主题形象。

针对现状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进行客观分析,确立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旅游区的主题形象。

4.科学安排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

5.提出政策、资金等保障体系方面的战略性建议和开发措施。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规划原则

(一)规划范围

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霸州旅游度假区)位于开发区新区的北部。

规划范围东至黄山路、北至胜利道(现状胜利路)、西至西外环路和旅游路、南至海河道,东西长约5.8公里,南北宽约4.2公里,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约为21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外延至规划大广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沿线区域,规划布置的生态防护绿地面积约为4.9平方公里。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0220-95);

3.《河北省廊坊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报告》;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J3020-93)》;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北省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配套工程规划》;

7.《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中国国家旅游局2000年第12号令);

8.《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规划建设开发区新区的请示》(2005年);

9.《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设想》(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05年);

10.《开创霸州市新产业-温泉旅游霸州市地热温泉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调研报告》(2004年);

11.《建设文化名城增强吸附效应全力打造霸州跨越发展的战略竞争力-在文化名城建设暨四届四次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杨杰》(2006年7月);

12.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它有关资料。

(三)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

本规划严格遵循生态环境要求的有关法规,做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经营。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评价和协调统一,保持旅游大环境的稳定性,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2.特色鲜明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挖掘霸州文化资源的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突出休闲度假、温泉疗养、商务会展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

3.产业统筹协作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