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内部讲话称呼Word文档格式.docx
《领导内部讲话称呼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内部讲话称呼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严裴笑着告诉记者:
“实在是太搞笑了,真怀疑她是不是韩剧看多了。
作为过来人,严裴对于这位新同事“扮嫩”式的称呼方法颇为难受,并直接表示,“不用客气,直呼名字就好。
”她认为,既然在一起共事,如果不是上下级,大家都是同事,有名字叫名字,有职位就叫职位,没必要“哥哥、姐姐”的叫。
“何况是工作时间的来往,还是第一次见面,张口就来句姐姐,拜托,我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妹妹!
”严裴对此直呼别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职场新人都碰到过类似的尴尬。
今年外贸毕业的林郁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一家外资背景的会计事务所。
父母的指示,新人遇到前辈要客气,要多叫“老师”。
父亲更是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说:
“当年我在工厂当学徒,就是对师傅非常恭敬!
林郁进公司逢人就喊“老师”。
“原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但谁想有人当场就给我难看。
”林郁无奈地告诉记者。
原来,林郁所在部门的经理立即表示:
“不用老师、老师的叫,进了职场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大家只是同事关系,不存在教学。
一旦你在工作中出错,没人需要负指导不力的责任。
”同时,经理还跟了句:
“对新人来说,做好本职工作,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是第一位的事情。
至于怎么称呼同事,叫名字就好。
>
资深人士建言
称呼有风险开口需谨慎
跳过四五次槽,在国企、私企、外企都曾有过工作经验的职场资深人士Lucsa建议,职场新人应该根据所在单位的性质,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称呼。
在国企以及日韩等企业,一般等级观念较重,最好能以姓氏加级别来称呼同事及领导,如王经理、于总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如果正职不在场,既要明确表示职位,又要显示尊敬,一定要省去“副”字;
如果有正职在场,所有副职一定要注意加上“副”字,否则自讨苦吃。
在一些中小型私营企业,由于办公室文化比较宽松,同事关系相对轻松,可以直呼其名,甚
至用一些类似“帅哥”、“美女”这样的昵称,称呼主管也可以是“头儿”、“老大”。
在欧美背景的外企,每个员工都有英文名,彼此一般都直呼英文名字,即使是对上级、老板也是如此。
同时,要注意外企中有不少职位都用英文简称,适当熟悉一下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低级错误。
而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些文化类单位,称呼依旧沿用老的传统。
新人进入单位以“老师”相称,也是一种尊敬、谦虚的体现。
篇二:
官场称呼有讲究
官场称呼有讲究:
千万别直称“某巡视员”
有专家表示:
“这么多人在这个官场称谓上‘钻研’,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怪,还是官本位思想没解决。
文_本刊记者舒炜
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场上的称呼最开始是称同志,领导之间也有直呼其名的,如恩来、少奇、小平等,这种比较亲切的称呼,体现出在一个党内,为了一个事业,超越官职大小的一种关系。
其实,官方正式文件和场合中从未有过“官员”的称呼,更多是用“干部”和“同志”来称呼。
在解放初期,毛泽东关于党内称呼问题作过专门的批示,意思是党内不分职务大小一律都称同志。
但是,这样的传统并没有坚持多久,一些干部更喜欢以称职务代替名字。
“不过现实中,官场之间的称呼却有一些‘讲究’,很多新晋公务员常常话一出口就得罪人了,他自己还没明白过来。
”有官员对廉政瞭望记者表示。
“千万别直称‘某巡视员’”
巡视员一般都是厅级干部,算大领导了,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直接称他们为某某巡视员。
“千万别这样喊,人家不乐意听。
更多时候,我们都还是会用他之前的职务来称呼,比如王局、张厅、李主任等。
”多名省级机关干部对廉政瞭望记者说,“但是正式行文时,要称为巡视员。
曾有一名媒体人回忆,自己刚入行不久时,跟着老记者去采访某厅的一名副巡视员,很“莽撞”地直接管人家叫“某巡视员”,让本来“和颜悦色”的对方“脸色陡变”。
后来报社领导好几年内都要拿这事给新记者做反面例子,让自己好不郁闷。
但同为非领导职务,级别为处级的调研员在口头称呼上要随意一些。
“徐调、王调可以随便叫,都不会在意的。
”西部某市的一名处级干部王正伟说。
“当然,并非说所有的调研员或者巡视员都是这样,但我所打过交道的这类领导有数十名,基本符合这样的情况。
”“归根到底,还是一部分干部境界和心态的问题,你本来就是这个职务,人家这样称呼你是完全正确的。
”王
正伟的一名同事表示。
“大市长”和“二市长”
相较上述情况而言,在不少官员看来,对正职和副职称呼,才更是一门“功课”。
廉政瞭望记者之前去东北采访,听当地官员在餐桌上聊起“大市长”、“二市长”来。
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还有这么个称呼,不解。
细问才明白:
一个城市有一个市长,若干个副市长。
向客人介绍时,过去不论正副只说苏市长李市长,客人不甚明白到底是正的还是副的,于是,为了便于区分,说着方便,就把
市长叫大市长,把常务副市长叫二市长。
依此类推,可以叫出大县长、二县长;
大书记、二书记之类。
当地人的解释是,这个叫法透着东北式幽默,这也是一种创造。
不过在军队中,对副职的称呼一定要把“副”字带上。
把副职当做正职称呼,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比如,张副团长就是张副团长,你就不能叫张团长,团长只有一个。
王副政委、丁副参谋长、熊副主任、江副连长,这些是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称呼。
有时候,也是为了刻意套近乎,甚至可以通过称呼的变化,来探查亲密程度。
有官员举例说,“有的场合,在称呼上级领导时只叫名不加姓了,如‘XX书记批示了什么,XX市长才和我吃过饭’,显得自己和上级领导关系‘不一般’”。
有名干部曾自述道,自己在某县委工作,37岁。
乡镇和县直单位的同志觉得:
称“老刘”吧,言外之意还有说人老气横秋、提拔无望之嫌;
喊“小刘”吧,年纪也确实不太小了,好像也有点不够尊重;
最后只好依官场惯例,呼其官称了。
可我就那点官职,加上我知名度偏低,着实给别人带来不少麻烦。
于是,大家便依惯称我为“刘主任”、“刘科长”、“刘秘书”、“刘会计”等等,或干脆送顶高帽——“县委领导”。
姓氏和职务怎么搭配
20XX年,上海特别发过一个红头文件,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对党内担任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党内行文或报送其他书面材料也要照此办理,曾得到媒体一度好评。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对官场上流行的简称作了分析。
一般正职以姓氏加职务称谓的第一个字,偶尔遇到姓氏谐音难题,如“范局”、“戴校”、“季院”、“史科”等,“此时就最好不要用简称了”。
同时,官场中人还特别注意上司姓氏与职务的语音搭配,如赶上傅、富、符、付、戴等姓氏的一把手,你叫“傅厅长”和“戴局长”,误以为他是副职或临时代办呢。
那咋办呢?
据廉政瞭望记者了解,一些地方的做法是略去其姓氏,直称官衔“厅长”或“局长”则可。
但是有时候,领导只要扭脸出门走不了三步远,一些下属刚才的称呼马上改口,“张书记”立马成了“老张”,“李局长”也变成了“李头”。
曾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有一次,一个娱乐界的活动在某某乡举行,举办方的工作人员一口一个“李湘马上要到了”,搞得观众翘首以待。
当最后是一个汉子昂然出现时,人们才明白,工作人员说的是李乡——李乡长。
还有一镇长姓莫,有次上级打电话给镇上,问:
“你们哪个镇长在?
”接电话的人说:
“我们莫镇长(陕西方言,莫=没)。
”上级疑惑地反问:
“怎么没镇长?
”接电话的回答道:
“就是莫镇长。
此外,还有一种名字加同志的叫法。
有人说,如在干部交接大会上,彼此称呼上就常常出现“XX同志”,会使语气顿时加重了许多。
这种叫法的重心在“同志”上,必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使命准备托付了,或是有什么问题要提醒了。
“如果有一天上级领导突然在你的名字后面加上同志二字,那么,你就要留神了。
X厅X处之外,官场上还喜欢称自己的上司为局座、老板。
实际上,田家英他们当年即称毛泽东为老板。
如陈岩《往事丹青》说到:
他当学徒时所在的悦雅堂有次下户采购到一套《三希堂法帖》。
正赶上田秘书在,他看了看说:
“等定了价,给老板送去。
”陈岩解释,他们称毛主席“老板”,毛主席身边的人都这样叫。
在民间,对中央领导人的叫法则充满了时代感和亲切感,“小平你好”和“习大大”这种更亲切的称呼,使对领导人的称呼,一下子有了更新的含义,成为普通人心中的一种标志。
篇三:
20XX0614商务礼仪规范
商务礼仪规范
一、基本礼仪规范
(一)仪表仪容
基本规则是美观、整洁、卫生、得体。
办公及公共场合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行姿和手姿。
具体要求如下:
1.头发
员工需保持头发清洁、无头屑,经常洗发,不染彩发,不留怪异、夸张的发型。
男士不得蓄长发。
2.面部
(1)男士不能蓄须,应定期修剪鼻毛,注意保持面部清洁。
(2)女士不宜浓妆艳抹,面部不宜穿孔佩饰。
3.手部
保持指甲清洁,不宜留长指甲。
女性涂指甲油尽量用淡色。
4.其它
(1)保持口腔清洁,上班前不宜喝酒或吃有异味或气味浓重的食品。
(2)女性员工不宜使用气味过于浓重的香水,不宜在公共场合或异性面前化妆、整理妆容。
(3)在工作或公开社交场合不宜佩戴墨镜。
(4)露在外面的皮肤不可纹身。
(二)着装
工作场所着装应着职业装,着装整洁、大方、规范、得体。
1.男性着装
(1)男士宜穿西服套装或其它正装,不宜在办公、商务场合穿着无领无袖的背心及短裤或运动装。
(2)男士着装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
西装颜色应为深色、单色,配以浅色衬衣;
保持服装整洁,衬衫的领子与袖口无污迹。
(3)正式公开场合,男士应系领带。
领带颜色、款式与西装、衬衫颜色相配。
领带不得肮脏、破损或歪斜松弛。
领带长度应至腰带处为宜,不可过短或过长;
(4)男士不宜佩戴耳环、手镯、脚链、项链和手链等。
(5)夏季男士可穿短袖衬衫且不宜配领带。
(6)皮鞋、袜子、公文包的色彩均以深色为宜。
(7)工作期间应穿与职业装搭配的鞋子,不得穿拖鞋,鞋面保持清洁、有形。
深色皮鞋配穿深色袜子。
2.女性着装
(1)女士上班、公务场合宜穿职业装或其他正装,不宜在办公、商务场合穿着无领无袖上衣、吊带、短裙(裙边膝盖三寸以上)、短裤及透视装等过于暴露的衣服。
(2)女士着裙装时应配以长筒丝袜,袜口不可外露。
(3)女士佩带饰物应讲求规范、得体,与所处环境相适应,数量最多不超过四种,且色彩应协调、美观。
(三)鞠躬礼仪
1.行礼要求
(1)头颈背成一条直线,双手自然放在裤缝两边(女士双手交叉放在体前),前倾15度或30度,目光约落于体前1—1.5米处,再慢慢抬起,注视对方。
(2)鞠躬礼行礼的距离:
行鞠躬礼一般在距对方2—3米的地方。
在与对方目光交流的时候行礼,且行鞠躬礼时必须真诚地微笑。
没有微笑,鞠躬礼是失礼的。
(3)欠身礼:
头颈背成一条直线,目视对方,身体稍向前倾。
2.各种场合的鞠躬礼规范
(1)遇见客人
在公司内遇到贵宾:
问候、行鞠躬礼或者欠身礼。
(2)遇见同事和领导
每天与同事相遇:
行欠身礼问候。
到领导办公室请示汇报工作:
敲门、听到回应之后进门、行鞠躬礼。
在公司内遇到高层领导:
问候、行鞠躬礼。
(3)会议
主持人或领导上台讲话前,向与会者行鞠躬礼;
主持人或领导讲完话,向与会者行鞠躬礼,与会者鼓掌回礼。
会议迟到者必须向主持人行鞠躬礼表示歉意。
会议途中离开者必须向主持人行鞠躬礼示意离开。
(4)迎送客人
迎接客人(公司大门口、电梯门口、机场)时:
在自我介绍或交换名片时:
行鞠躬礼并双手递上名片。
在会客室迎接客人时:
起立问候,行鞠躬礼,待客人入座后再就坐。
请客人用茶时:
行欠身礼。
(5)特殊岗位人员礼仪要求
前台工作人员接待客人时:
当客人到达前台2—3米处,前台工作人员应起立行鞠躬礼、微笑问候。
当客人出电梯口时,楼层接待人员应起立问候、行鞠躬礼,必要时为客人引路、开门。
送茶水时,双手托盘在客人的右侧上茶后,后退一步行鞠躬礼,转身离开。
(四)仪态礼仪
1.微笑
微笑是一种国际礼仪,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热情、修养和魅力。
真正甜美而非职业化的微笑应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大方的、真实亲切的。
注意:
微笑时,眼睛要自然大方地正视对方,也要自然大方地接受对方的目光;
微笑应贯穿礼仪行为的整个过程。
2.目光:
(1)在与人谈话时,大部分时间应看着对方;
(2)正确的目光是自然地注视对方眉骨与鼻梁三角区,不能左顾右盼,也不能紧盯着对方;
(3)道别或握手时,应该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3.站姿:
标准站姿——抬头、挺胸、含颚、夹肩、收腹、提臀,双臂自然下垂。
(1)男士:
双脚分开,比肩略窄;
双手交叉,放于腹前或体后。
(2)女士:
双脚并拢,脚尖呈V字或丁字状,双手交叉放于腹前。
4.坐姿
基本坐姿——入座要轻,至少坐满椅子的2/3,后背轻靠椅背,双膝自然并拢(男士可略分开),头平正,挺胸、夹肩、立腰。
如长时间端坐,可将两腿交叉重叠,但要注意将腿往回收。
5.行姿
抬头、挺胸,步伐稳重,摆臂自然,充满自信。
抬头、挺胸、收紧腹部,手轻轻放在两边,自然摆动,步伐轻盈,不拖泥带水,身体有向上拉长的感觉;
6.蹲姿
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腿向下蹲,前脚全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后脚跟提起,脚掌着地,臀部向下。
男士应注意弯膝。
7.手势
手势是谈话必要的辅助手段。
手势的幅度和频率不要过大过多。
在示意方向或人物时,应用手掌,且掌心向上,切不可掌心向下;
切不可用手指。
二、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
公共场合应遵守社会公德,遵循以右为尊、女士优先的原则,举止有度、文明优雅,不吸烟、不妨碍他人。
(一)行路礼仪
1.在办公区域、公共场合行走时要轻声漫步。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损坏公物,不多人并排行走且过分亲密,谦让体谅,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
2.在为客人引导时,应走在客人左前方二、三步前,让客人走在路中央,并适当地做些介绍;
3.在楼梯间引路时,让客人走在右侧,引路人走在左侧,拐弯或有楼梯台阶的地方应使用手势,提醒客人“这边请”或“注意楼梯”。
(二)进出电梯
1.注意安全,不挤门、扒门或超载运行;
2.注意顺序。
一般情况下,进入时应先来后到,出去时应由外至里依次而出;
3.当与尊长者、女士或客人同行时,应主动先入为其操作电梯。
4.在乘滚动扶梯时,要遵照右侧单行原则,不宜交谈和逗留。
若为人带路应自己走在前面,若与尊长者或异性下楼,应走在前面,以保护后者的安全。
(三)出入房间
进入他人房间要先敲门,听应答后再进入,如房间内无人,一般不要进入。
离开房间时,要轻轻关门。
如有他人一同出入,应请尊长者、女士、客人先进先出,并应主动为之开关门。
(四)递交物品
如递送文件等,要把正面、文字朝着对方的方向递去,如是钢笔、刀子或剪刀等利器,要把尖端对向自己,使对方容易接到。
(五)乘坐交通工具
1.在乘坐公交车、地铁、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按顺序上、下车(机船),主动购票或出示车(机船)票,礼让老人、小孩及需要照顾的人,对号入座或顺序入座,不得抢座、挤占他人座位。
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礼貌待人,不吸烟、按规定携带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