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930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大学管概Word下载.docx

1/14

环境是指系统与边界之外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客观事物或其总和。

1、何谓管理二重性原理?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P19案例分析)(掌握)

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组织技术属性(自然属性),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

另一方面,管理与生产关系、企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经济属性(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体现为合理组织生产力。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体现为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富士康跳楼事件)

2、何谓系统原理?

(P22)(掌握)

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与观点看问题,将管理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深入系统分析每一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系统的特征及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

系统原理强调的是整体性,强调“一加一大于二”的思想。

3、何谓动力原理?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如何灵活运用动力原理?

(P26-27)(掌握)

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必然有系统动力问题。

管理的动力原理认为,管理必须具有动力,并且管理者必须会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管理的基本动力有三种: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管理者要学会科学地、灵活地运用物质动力,掌握好物质刺激的“度”;

通过精神刺激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信息动力的作用,建立合理的信息交流网络,确保信息的通畅性与及时性,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随意拼凑)

4、管理活动为什么要遵循弹性原理?

(P25)(掌握)

弹性原理是指现代高效的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留有缓冲余地。

管理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灵活管理。

管理活动要遵循弹性原理的原因: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没有最优解,只有满意解;

管理中考察的问题是多样的,信息不能穷尽(多因素性);

社会活动具有不确定性;

管理对象主要是人,需要考虑行为问题。

5、对人本原理的看法?

(P27)(掌握)

人本原理认为,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

人本原理不是把人看成是脱离其他管理对象而孤立存在的人,而是强调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中的人。

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以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展开,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1、整分合原理(P23)(了解)

(1)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组合;

(2)整体的观点是这个原理的大前提;

(3)分工是关键;

(4)分工有可能在相互联系方面产生脱节,因此必须对分工以后的各种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和协调。

2、能级原理(P24)(了解)

(1)量才分工,各负其责,产生最佳效果。

(2)能力是做工的本领,不同能力的人按照一定规范和标准分成的类可称为能级。

(3)为了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

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3、系统的特征(P21)(理解)

2/14

集合性、整体性、层次性、有一定的周界、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第三章、管理发展史

1、例外管理(P40)(掌握)

是指企业的上级主管要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问题的决策与监督。

2、动作研究(P41)(掌握)

就是研究工人干活的合理性,研究工人干活时其各部位的动作是否合理,有无浪费。

1、简述传统管理阶段与科学管理阶段的产生背景(掌握)

传统管理阶段:

(P34-35)

(1)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为传统管理阶段。

18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

其特征是以蒸汽机取代生物能源。

由于机器的使用,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大量工人。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新矛盾开始显现。

此时需要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处理好劳资关系。

(3)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等管理职能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管理日趋复杂。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P37)

生产力方面:

(1)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2)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机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需求的增加使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复杂程度提高。

这就要求人们把过去在企业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加以标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3)规模的扩大使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雇佣更多的工人。

股东的增加使得企业所有者职能与管理职能需要分开。

需要建立某种法定的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方面:

(1)由于传统管理方法的局限,资本家与工人矛盾越来越激烈,出现了工会组织。

经验式的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来解决劳资关系。

2、简述传统管理阶段与科学管理阶段的特点(掌握)

传统管理阶段的特点:

(1)企业成分主要为私人企业、合伙性企业、家族性企业。

(2)没有摆脱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的影响。

(3)多数企业所有者职能与管理职责没有分开。

管理的依据是个人的经验。

(4)员工被认为是经济人,激励方式为“胡萝卜加大棒”。

(5)主要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

计划职能、控制职能受到人们重视。

(6)理论上尚未出现专门论述管理原理的著作。

科学管理阶段的特点:

(P46)

(1)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理想的组织理论体系,以及以提高效率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

3/14

(2)泰勒等人开创的科学管理方法,第一次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使管理从经验升为科学,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

(3)法约尔、韦伯等人建立的古典组织理论,设想了理想的组织结构框架,提出了保证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为后来组织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理论基础并不扎实,机械模式及经济人假设使劳资关系不能长久。

▲3、科学管理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谁?

他们对管理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P38-45)(掌握)

科学管理理论思想: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

(1)提出了“泰勒制”。

(2)提出标准化管理思想(磨洋工)。

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和“铁锹实验”。

(3)进行了时间研究。

(4)进行了动作研究,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

(5)提出了例外管理。

吉尔布雷斯:

动作研究之父。

(1)进行了著名的动作研究。

即把作业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然后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动作。

(对砖瓦匠的活动进行了分析)

(2)提出了动素的概念。

哈林顿·

埃默森:

(1)对“科学管理”进行推广。

(2)出版了《十二个效率原则》,积极宣传效率观念。

亨利·

劳伦斯·

甘特

(1)发明了甘特图。

古典组织理论:

法约尔:

(1)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2)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

(3)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5大职能。

(4)提出管理活动应遵循的14条管理原则。

马克思·

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

(1)提出了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

1、古典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P31-34)(了解)

(1)18世纪80年代以前(管理思想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以民为本、正人必先正己、对立转化之辩证思想、经世实用之战略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之思想。

(3)国外古代

(4)特点:

生产职能和管理职能没有公开,真正意义的管理职能没有出现,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2、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3、群体士气(P62)(知道)

群体中个人对群体的满足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较强的集体意识称为群体士气。

士气高的群体,其成员对于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满足、自豪、不愿离开,并能自觉地实现群体目标。

士气高也意味着群体凝聚力强,团结互助好,为集体作贡献的积极性高。

4、群体的凝聚力(P62)(知道)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称为群体凝聚力。

凝聚力高的群体,其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也大,集体意识强,相互关系好,能相互密切合作。

这样的群体往往战斗力和集体效率较高。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规模,信息沟通的程度,目标的达成,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成员的共同性,群体与外部的关系,领导方式,群体的社会地位。

5、信息沟通(P62-63)(知道)

沟通是信息交流过程,这个过程常伴有激励或影响行为的意图。

沟通活动由信息、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沟通渠道组成。

沟通渠道可分为正式沟通渠道和非正式沟通渠道

沟通的方式有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媒介沟通

沟通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沟通的作用有:

(1)提高个人在公司或部门内外的影响力

(2)得到他人或下属的支持和信赖

(3)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4)能充分激励下属的积极性,增加组织的凝聚力

(5)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6、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与缺陷(掌握)

贡献:

(1)从人的需要出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2)是研究需要结构和人员激励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人格、动机的重要理论。

(3)解释了人类需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

(4)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5)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缺陷

(1)对需要分层次的分析简单、机械。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以人本主义为其理论基础

(3)诞生在私有制的社会里

(4)没有反映社会的意识和环境对人的需要模式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五章、计划

▲1、计划(理解)

1、计划的定义是什么(P65-66)(理解)

广义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指计划的制订工作。

具体来说,狭义的计划指根据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境况。

在科学分析与预测的前提下提出的,并通常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未来一定时期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和途径。

2、何谓目标管理(P72-73)(理解)

6/14

目标管理是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它通过一种专门设计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的目标转化及管理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

任何目标管理都具有四个共同的要素:

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和反馈绩效。

3、何谓SWOT分析法(P71)(理解)

SWOT分析法也称为态势分析法、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法等。

它是组织或企业制定假话、尤其是中长期计划或战略性计划的重要工具。

它着重于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分析,进而给出自主未来发展的基本对策。

其步骤为:

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矩阵、制定相应的计划。

▲4、计划工作有哪些性质?

(P66-67)(案例)(掌握)

首位性、目的性、普遍性、有效性、科学性、创新性

5、计划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P68-69)(掌握)

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方案、预算

▲6、按时间跨度分类,计划可分为哪几种?

(P70)(掌握)

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一般来说,超过5年的计划称为长期计划;

1年以上5年以内的计划称为中期计划;

1年以内的称为短期计划。

▲7、谈谈你对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的理解(P71)(掌握)

战略性计划:

是指由组织高层管理者制定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和计划。

其特点有:

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范围广;

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内容抽象、概括,不要求直接的可操作性;

计划的前提条件大多是不确定的,计划的执行结果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内容主要有:

远景陈述和使命陈述、战略定位、战略选择。

战术性计划:

一般是由组织中低层管理者制定的、如何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的计划,也就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

其主要特点有:

时间跨度较短,覆盖的范围较窄;

内容具体明确,并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计划的前提条件大多是确定的,风险程度比战略性计划低。

8、计划工作的程序有哪些?

(P76-78)(掌握)

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

1、计划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78-79)(了解)

先进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计划制定与操作的基本方法(P72-76)(了解)

目标管理法、网络计划法、滚动计划法、数学模型法、计算机程序化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第六章、组织

1、组织(P81)(理解)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2、组织设计(P85)(掌握)

7/14

组织设计就是指对一个组织的结构进行规划,构造,创新或再构造,以便从组织结构上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3、权责对等原则(P87)(掌握)

权责对等原则是指一定的职权应当与一定的职责相一致。

▲4、管理幅度(P87)(掌握)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能够直接而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可能人数。

5、组织变革(P100)(掌握)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采纳新的思想和新的行为准则。

6、组织文化(掌握)

▲1、组织设计具有哪些原则?

(P85-88)(掌握)

劳动分工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权责对等原则;

层幅适当原则;

部门化原则

▲2、组织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分别有什么特点?

有何优缺点?

适合于什么样的组织?

(P92-97)(掌握)(重点看第四个)

(1)简单结构

特点:

有一个简单的组织结构;

优点:

反应快速,灵活,运营成本低;

缺点:

随着组织的成长,它就显得日益不适合了

(2)职能型结构

能将技能相似的专业人员集合在各自专门的职能机构内,并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分工合作,组织任务集中明确,上行下达。

适应了大生产分工合作的要求,提高了专业化管理水平,降低了设备和职能人员的重复性,减轻了高层管理者的压力,使其能专心工作。

组织中常常因为片面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最佳利益,没有一项职能对最终结果负全部责任。

(3)分布型组织结构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管理原则

最高管理层可以专注于公司的战略策略等事物;

各部门可以更好的以客户为中心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

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培养“多面手”级的管理人才。

有利于发挥经验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敏捷适应性,使公司较早适应未来的经验与挑战

各事业部有有完备的职能部门,机构重复,管理人员增多,管理成本高,互相支持与协调困难,限制资源共享,出现各自为政的部门主义倾向,损失总体利益,影响组织长远目标的实现。

(4)矩阵型组织

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

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

促进专业资源在各项目中共享,便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特的项目取得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所具有的经济性。

最大缺点是它放弃了统一指挥,向两个老板汇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又隐藏着共同下属管理者的权力斗争。

(5)网络型组织

小的核心组织,通过合作关系依靠其他组织执行制造、营销等经营功能。

8/14

组织机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可以更好的结合市场需求来整合各项资源,而且容易操作,网络中的各个价值链部分也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增加、调整或撤并;

另外组织结构简单、精炼。

可控性太差。

3、组织变革的类型有哪些?

(P100)(掌握)

战略性变革;

结构性变革;

流程主导性变革;

以个人为中心的变革。

4、组织变革的方式有哪些?

(P104)(掌握)

(1)根据下级参与变革决策和程度分:

命令式、参与式和分权式的变革;

(2)按变革解决问题的深度可分为:

计划性的变革和改良式的变革;

(3)按变革进行的步调可分为:

突破式和渐进式的变革。

5、简述组织文化的含义和特征(P109)(掌握)

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1)个人自主性:

组织中个人拥有的、能激发个人努力工作的责任、独立性及机会。

(2)结构:

监督和控制行为的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程度以及直接监督的程度

(3)支持:

经理对下属的支持程度和热心度。

(4)认同感:

称冠把组织看做一个整体,而不认为自己属于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专业领域。

(5)绩效回报:

基于工作业绩,组织给予员工的回报

(6)对冲突的容忍程度

(7)风险承受度

(8)对待变化的态度

(9)集中点:

组织对可控运营目标与结果的关注范围

(10)标准和价值观:

(11)仪式活动:

(12)对人的关心:

(13)公开、交流和监督:

(14)市场和消费者取向:

(15)兴奋、自豪以及集体荣誉感:

(16)贡献:

(17)工作团队

4、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几个层次,具体描述(P110)(掌握)

(1)精神层:

企业精神;

企业最高目标;

企业经营哲学;

企业风气;

企业道德;

企业宗旨

(2)制度层:

一般制度;

特殊制度;

企业风俗

(3)物质层:

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

厂容厂貌;

产品的特色,式样,品质,包装;

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厂服,厂旗,厂徽,厂花,厂歌;

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

企业造型或纪念建筑;

企业的纪念品;

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

(4)企(4)有市场观念。

(5)有雄心,有创造力,用于承担风险。

(6)有较好的组织,指挥和激励能力。

(7)培训能力。

(8)领导要会讲故事。

▲3、简述X理论和Y理论的区别(关于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理解及其对策)(P123-124)(理解)

(1)X理论:

人性丑恶,人喜欢享乐,凡是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但求生活安全管理对策:

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需强制和监督管理,靠金钱奖勤罚懒刺激工作

(2)Y理论:

人性本善,人天生勤奋,并非懒惰,为达到目的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管理对策:

管理重点放在关心和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方面,创造条件,使下属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使下属更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制订合理的激励措施,使职工自发地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管理,为企业做贡献

1、管理方格理论(P121)(了解)

横轴代表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

贫乏型管理、俱乐部型管理、任务型管理、中庸型管理、高效型管理

2、领导艺术(P129-130)(领会)(芭比娃娃)

(1)意识、思维方面:

弹性原理。

灵活性,直觉、创造力、经验。

(2)文字表述方面:

艺术性的语言会产生奇异的效果,事半功倍。

(3)方法手段方面:

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制定可行性方案。

3、(理解)

(3)社会人假设:

人除了物质利益等生理需要外,还要有社会与精神方面的需要。

人是“社会人”,金钱或者物质奖励可以提高生产率,但社会心理因素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更重要。

管理对策:

物质刺激的同时,实施情感管理、差异化管理等措施。

注重对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改善。

(4)复杂人假设:

人性本身是复杂的。

人的需要时多种多样的,且不断变化。

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

管理对策:

了解员工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差异,因人而异,因事而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4、.中国传统思想对人性的认识(P122-123)(理解)

(1)孔子(人之初性本善)

(2)孟子(人之学者,其性善)

(3)荀子(人之性恶,其伪也善也)

(4)老子(人性自然)

(5)庄子(推崇人类的自然本性)

第八章:

控制

▲1、控制(P133)(理解)

控制就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预先控制(P141)(掌握)

也称事前控制或前馈控制,是在问题发生前做出预测,防止问题在随后的转换中出现。

▲3、过程控制(P142)(掌握)

11/14

也称事中控制、现场控制或同步控制,是在系统进行到转换过程中,即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既是采取纠正措施。

4、正式组织控制(P144)(掌握)

根据组织明文规定的政策、程序并通过正式的组织机构进行控制。

5、群体控制(P144)(掌握)

是指不通过正式控制过程进行的控制。

它基于非正式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员工组成参与并采取控制行动。

6、自我控制(P144)(掌握)

是指个人有意识地去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7、反馈控制(P145)(掌握)

是管理控制工作的主要方式。

反馈控制是以系统输出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8、前馈控制(P146)(掌握)

是以系统的输入或主要干扰的变化信息作为馈入信息,以此来预测由于外部干扰和输入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行为的影响。

9、直接控制(P147)(掌握)

是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直接接触进行控制的形式

10、间接控制(P147)(掌握)

控制者与被控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