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898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健康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

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

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

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

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

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

而团省委的一次调查数据也显示:

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灵成长的大片土壤。

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

调查中,有71.7%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

在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及团委书记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

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更是一语中的: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

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

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们接待的来访青少年中,因受校园暴力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趋严重。

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抢劫,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

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

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伴随社会转型成长的当代青少年,不仅时刻感受和体验着竞争的无处不在,而且他们也必须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

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无法享受生活→枉为人生。

“金榜题名有人喝彩,名落孙山被人轻视”、应试教育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影响等社会风气更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帮助青少年正确缓解压力。

痛苦、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健康愉悦的心理正确认知和评价压力,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

生活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掌握一些虽不能治本,却在具体情境中有其实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来从外到内改变情绪;

要给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内的适当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各种挑战的能力;

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

要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渴望同伴间的友情,同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影响,要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要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

要在高起点上塑造教师完美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增进师生感情;

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和工作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训练;

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相关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

优化社会环境。

要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

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适;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新标准

1、精力充沛,不感觉疲劳;

2、处世乐观,积极参与,敢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适应环境,应变力强;

5、不太得病,抵御感冒等传染性疾病;

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

7、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

8、牙齿清洁,无龋齿;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骨骼健康,肌肤丰满有弹性。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常用但谁也说不很清楚的概念,心理学工作者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它进行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不管用几条标准来概括说明这个概念都不矛盾,也不影响我们的理解。

因为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

(1)智力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

用IQ值来表示。

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下<

70为智力落后。

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

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

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

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

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

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

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

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

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

7~10岁为20分钟;

10~12岁为25分钟;

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而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

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三)性格健康的标准

1、现实态度;

2、独立性;

3、爱别人的能力;

4、适当地依靠他人;

5、发怒时能自控;

6、积极地休息;

7、有长远打算;

8、疼爱和宽容孩子;

9、宽容和谅解他人;

10、不断学习和培养情趣。

二、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出现心理毛病?

1、青少年对心理社会因素(心理打击、挫折和重大的事故等)普遍缺乏免疫力。

一旦面对,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或应对能力缺乏,就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造成心理健康的损害,出现心理的毛病;

2、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虽然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师资缺乏与现行的考试制度,在有些学校,素质教育基本流于形式,还没有落到处而踏踏实实地去做,而使学生缺乏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3、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

大多数家长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即使懂也不具有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治疗意识;

4、社会对心理问题的看法有偏见。

青少年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长和社会对此很不接受,总认为的精神问题,即使是精神问题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什么病都是人得的,何况青少年呢?

一般是出了问题,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不重视,忽视了寻求帮助,而是束手无策地等待,错过了最佳的调节期,待重时又不知求助于医疗的哪个部门,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期,有时这种损失是终生的。

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快乐每一天。

快乐每一天是一个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表现,是一种精神。

可能有人会说,生活条件还这么差,有什么快乐而言,其实,穷有穷的乐,富有富的苦,活的就是那股子劲。

2、明白一个道理。

即要明白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物质生活基本有保障之后,不论是谁,精神生活变得格外重要,换句简单的话讲,就是开心地活好每一天!

在评价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中,比富裕更为重要的指标是心情愉快。

事实证明,富裕程度与开心程度并不一定呈正比,所谓“皇宫里也有人天天哭,山沟里也有人天天笑”。

3、记住两个重要。

一是“看法”最重要!

就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而言,对问题的看法远远比问题本身重要。

一个人开不开心说到底就是怎么看或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

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地去看,对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乐观地去对待。

二是“两看”也很重要!

那就是工作上要向高处看,生活上要向低处看。

这不仅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且也是重要的养生之道,更确切地讲是养心之道。

4、会说三句话

(1)算了吧!

即对一个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勇敢地面对。

(2)不要紧!

有什么大不了的,生活就应该如此。

(3)一切都会过去的!

即要坚信天不会总是阴的,总有一天会艳阳高照。

5、坚持四项原则

(1)“过好每一天”的原则。

(2)“地球上你是唯一的你”的原则,不攀比,记住“模仿是无知,嫉妒是自

杀”。

(3)“永不计较小事”的原则。

(4)“立即停止损失”的原则,生气、愤怒、敌对不但损失你的健康,还破坏

了你的好心情,这样的损失要立即学会停止。

6、善于做五件事

(1)善于计算:

就是要多计算幸福的时光和多计算自己认为做对的事情。

(2)善于交流:

就是要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交有益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朋

友。

(3)善于学习:

21世纪是学习型的世纪。

无论什么人都要努力学习新知识,

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4)善于帮助人:

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即所谓的助人为乐。

(5)善于照镜子:

因为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

哭,它就对你哭。

快乐的人生是由自己把握的,您说是吧!

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

在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开设活动课,通过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解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

在学校3号楼3楼专门开辟了一间心理辅导室,方便心理老师与学生一对一地进行沟通,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直接的指导,排除心理困扰。

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3、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如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学校墙报、班级板报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之深入人心;

通过与班主任、教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态;

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学校机会,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

 

一些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案例

近年,一些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案例频频见诸于报端。

不得不引人深思。

据北京大学精神健康科的王育风(WangYufeng)估计,17岁以下有精神抑郁症的青少年每年以32%的速度增加,目前总计达到3千万人。

而有人指出,这一数字已经达到50%。

2005年,我国政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58%的学生觉得学业上的压力很大。

案例一、2006年3.26长沙市火车东站货物调度室北110米处,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因感觉学习压力过大,一时想不开竟钻进了快速行驶的货运列车,当即身亡。

案例二、2007年10月24日,六安市施桥镇胜塘村张大庄组的张纯好一家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严寒”:

20岁的女儿张安艳喝农药自杀了!

继张安艳之后,同镇的周培洋于11月11日也喝农药自杀了。

他们一个20岁,一个18岁,都是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简称“毛中”)的高三学生。

有人说两个孩子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也有人说是因为家庭矛盾。

案例三:

2008.5.1淮安市19岁的高三女生小惠因前些日子小高考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责备后,1日早晨离家出走后跳河自杀,4日下午5时许,小惠的尸体终于在盐河淮阴区水域被打捞上岸。

案例四、2009年3月17日晚上的自习课上,在老师公布了最新的考试成绩之后,在河南省素质教育示范性高中之一的南阳市西峡县第一高中读高三的小蓓,从教学楼5楼跳楼自杀。

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治疗,她的生命得以保住,但是医生的诊断显示,她脊椎粉碎,双腿致残。

案例五、2009.4.1湘潭人都知道,3月份湘潭县学生陈容和石汪分别因学生压力太大选择了自杀。

而在清明节前夕,长沙市东塘湖南水利宿舍47栋604室,一名20岁女子从阳台窗口跳下,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不过,这是一位高考复读生

案例六、2009年6月,我是河南的高考生,09高考南阳发生了一起考生自杀事件,在市区内的一所考点,一名考生承受不了压力,在理综考前从六楼上跳下,现以死亡!

案例七、2009.8.29湖北云梦一高三学生因学业压力大在家自杀身亡

案例八、2009年8月15日晚9点,正在参加学校暑期补课的湖北省云梦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朱某,被人发现吊死在家中,经公安机关鉴定系上吊自杀身亡。

他在遗书中却声称生活太累。

现实:

学习压力成孩子主要负担

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长春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长春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专家组成员郑晓华指出,目前的应试教育、课外辅导,给孩子带来很多负担,虽然政府部门一再强调不许办课外班,可是在以分数定乾坤的教育大气候下,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还是很大,课上比成绩、课下四处读课外班的还是比比皆是。

“造成孩子抑郁甚至自杀的因素很多。

”郑晓华说。

他呼吁,对未成年人合法抚养,孩子有知情、选择、被认可的权力。

应该倡导“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来自家长的压力

郑晓华说,在家里,孩子来自家庭压力也非常大,好多父母都觉得别人的孩子好。

在长春市医学会心理专科委员会、长春市心理医院在对1000名母亲的调查中,让每个母亲说出孩子的30条优点,结果只有5%的母亲能讲出,而说孩子缺点时,许多家长能说出30条、50条。

而多数家长对孩子评估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

郑晓华说,未成年人归属感非常强烈,如果体味不到家庭的归属感,就会感到抑郁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来自学校的压力

学校也是以孩子的学习为主要评价标准,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仅老师看不上,学生也歧视。

那么学习不好的孩子就该整天灰头土脸的吗?

郑晓华说,当然不应该,学校应该有不同地评价体系,如三好学生、懂礼貌学生、体育好学生等……

另外,现在信息高度畅通,家长、老师联系“紧密”,孩子紧迫感特别强,即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又怕家长向老师告状,孩子感觉负背受敌。

这些事情谁之过

孩子与异性接触,常被冠以“早恋”的恶名。

而心理专家郑晓华指出,孩子被异性吸引是正常的,而家长认为孩子与异性接触就是低级、不健康、不正常才是错误的,正因为家长的这些不确切意义上的说词,给孩子们吓着了,虽是正常心理需求,却得不满足,让孩子很压抑。

偷看孩子日记,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就以偷看日记的方式了解孩子,专家指出,这种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偷看孩子隐私,孩子会感到不被尊重,会因瘾私曝光而自我抵毁。

上网,只要孩子一上网,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网瘾”,其实,孩子只是一种猎奇心理。

家长应该正确引导。

孩子自杀前的预兆:

1.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绘画中表现出来。

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

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4.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

5.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自杀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

6.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

7.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

另外,以下的行为线索也很重要,包括:

①退缩和独处益加明显;

②送出自己很珍贵的东西;

③出现失眠并且很持久;

④食欲不振;

⑤16岁前的男孩失去父亲(死亡或分离);

⑥年轻的女孩有着自恋的母亲和软弱的父亲;

⑦工作或学习成绩下降;

⑧酗酒或吸毒的出现;

⑨发现过去有过自杀意念;

⑩自卑感和羞耻感等。

自杀的预防:

(一)预防自杀的可能性:

1.想要自杀的学生,从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到实施自杀之间要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时间;

2.自杀的学生中大多数人有想死和期待得到帮助的矛盾心情;

3.想自杀的学生在采取行动之前,在考虑到自己的死将给至爱亲朋带来极大痛苦和震惊时,心理压力特别沉重,会有一些可观察到的反常表现。

预防自杀的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宣传和对学生管理干部的宣传)。

2.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了解学生的自杀意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3.提供生命线或热线电话之类的电话服务,随时为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自杀的自救

1.平时注意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密度并具异质性的支持系统,学会和他人交流与沟通,(即:

会聆听也会倾诉)。

2.培养参与体育运动或文娱活动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释放和宣泄。

3.提高自我觉察力,一旦发现产生自杀意念,便及时实施自我救助(如,转移注意、避开刺激物等)。

4.必要时可向心理辅导等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儿童、青少年自杀预防策略

1.相信你的怀疑,青少年可能自杀。

告诉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你很担心他们,然后倾听他们所说的。

2.直接地提问,包括青少年是否正在考虑自杀,如果这样,是否有自杀计划。

3.不要对青少年所告诉你的表现出震惊。

不要与他们辩论自杀是对还是错,或问他们你自己是否称职。

不要承诺保持自杀企图的秘密。

4.如果你认为自杀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应让人守护着。

5.如果有必要,可以从经历丰富的咨询者、治疗师或其他能够作出反应的成年人那里获得帮助。

6.确保他们的安全,通知对青少年负责的合适的成年人,积极地与他们呆在一起关注着他们。

7.使青少年确信他们的自杀企图是真正紧急的,这种紧急状况迟早将会过去。

建议他们不要期盼这种紧急状况马上消失。

而且如有必要要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进行的;

随时可提供帮助;

无论什么时候,自杀企图变得强烈时,以直接的方式请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8.假定一个积极的并且具权威性的角色用于保护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

他们可能需要一种这样的指导性的行动,能使他们充分地得到支持者的关怀从而恢复他们的自我责任感。

9.当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已明显地解决了高危危机后,仍应密切地监视他们。

我们已知道许多人在似乎已恢复、坚强起来后突然自杀。

曾记得有抑郁症的想自杀的求助者一旦他们获得精力时,他们可能决定自杀。

帮助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的人必须总是持积极的态度,并且密切地关注他们,直到危险性已肯定消失。

着手帮助想自杀的儿童、青少年的危机工作者、咨询人员以及其他成年人应特别注意自杀的线索。

诚恳地、关心地、富有同情心地、令人信赖地帮助求助者重新获得希望,帮助他们认识那些通常对他们有效的可行的选择。

危机工作者必须准备提供简单的、清楚的、适当的转诊治疗资源。

求助者可能需要获取危机转诊治疗中心的电话号码,或者需要住在一个整晚有人观察的安全地方。

因此,如果危机工作者对于求助者是有效的,那么一整套转诊治疗资源是很有必要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个案浅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