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7759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大学集合论离散板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n元集合的m元子集:

若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称其为n元集合。

他的每个子集含有m个元素,称为他的m元子集,这里,m=0,1,2,……,n。

一个n元集合共有2n个子集。

于是,有下面的幂集定义:

(5)幂集:

设A为集合,将A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叫A的幂集,记做P(A)。

例1-1A={1,2,3}为一个三元集合,他可以有如下几种子集合

0元子集,即空集合:

Ø

1元子集:

{1},{2},{3};

2元子集:

{1,2},{1,3},{2,3};

3元子集:

{1,2,3}。

例1-2幂集计算

(a)A=Ø

,则

P(A)={Ø

};

(b)B={Ø

},则

P(B)={Ø

,{Ø

}};

(c)C={1,2,3},则

P(C)={所有子集}.

(6)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做Ø

也即某集合的0元子集,已如上两例。

再如:

集合B={x│x∈R且x2+1=0}。

因为方程x2+1=0的解为-1的两个平方根,所以无实数解,即集合B为空集,即B=Ø

按我们上述定义,空集是0元集合,是任何集合的0元子集。

所以说,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

要点B)*****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这时称A与B的关系为A

B或B

A,记做A

B。

按定义,显然有A

A和B

B等。

2)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做A

显然有N

Z,Z

Q,Q

R,R

C。

3)某集合作为另一集合的元素,则集合与集合也具有隶属关系。

设:

A={{a},b,c},则有{a}∈A这种隶属关系,虽然{a}是集合。

又,集合A的幂集P(A)中的每个元素都隶属于P(A),而每个元素又都是集合。

4)全集。

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所涉及的集合都是某集合的子集,则称该集合为全集,记做E或U。

例如,北大应用文理学院计算机系二年级学生都修离散数学课。

这里,我们用A,B,C分别表示计算机系学生,学院二年级学生,修离散数学学生集合,则全集E自然应是应用文理学院。

显然,全集具有相对性。

就是说,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全集。

空集定理:

空集是唯一的。

采用反证法:

假设存在两个空集Ø

1和Ø

2,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必有Ø

1

2和Ø

2

Ø

1;

又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有Ø

1=Ø

2。

第二节集合的基本运算

设A,B,C为任意集合,在两集合之间可以有并、交、(相对,绝对)补、(对称)差运算.

1-2-1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定义

1.并集:

A∪B={x│x∈A或x∈B}。

例1-4集合的并运算

(1)A={1,2,3},B={4,5,6},A∪B={1,2,3,4,5,6};

2.交集:

A∩B={x│x∈A且x∈B}。

两集合的交运算产生的集合中的元素,同时属于两者,所以只能取相交部分。

例1-5集合的交运算

(1)A={1,2,3},B={4,5,6},A∩B=Ø

(2)A={计算机系全体学生},B={全校一年级学生},

A∩B={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

3.相对补集:

A-B={x│x∈A且x不∈B}。

相对补集又叫差集,即从A中扣除与B相交部分。

若A,B两集合无相交部分,则结果等于左边A,说明A-B不等于B-A,相对补运算不满足交换律。

例1-6集合的相对补运算

(1)A={1,2,3},B={4,5,6},A-B={1,2,3}=A;

(2)A={1,2,3},B={4,5,6},B-A={4,5,6}=B;

4.绝对补集:

E为全集,A被E包含,A的绝对补集~A定义为全集与集合A的差集,即

~A=E-A={x│x∈E且x不∈A},即从E中扣除A。

5.对称差集:

A⊕B=(A-B)∪(B-A)即并运算的对称两边是两个集合相互做差运算,这与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但是,对称差集运算的另一个定义更便于理解,即

A⊕B=(A∪B)-(A∩B),即从A,B两集合中取消相交部分。

例1-7集合的对称差运算

(1)A={1,2,3},B={4,5,6},A⊕B={1,2,3,4,5,6};

(2)A={1,2,3},B={3,4,5},A⊕B={1,2,4,5};

1-2-2集合的并、交、补和对称差五种运算的文氏(JohnVenn)图表示

文氏图的最大优点是形象,直观。

通过文氏图进行集合运算和运算公式的证明非常方便。

遇到三种以上集合运算时,必须明确运算次序:

绝对补优先;

其余四种优先级相等。

需要提前的集合运算用括号括起来。

总体算式中,括号最优先,如同算术规则一样。

关于集合运算结果的性质,还有几个重要结论,无需加以证明,只需给以分析,因为其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这些等式,要求:

理解,承认,会用.

例如:

(1)(A∩B)

A;

(A∩B)

就是说(A∩B)必是A或B的子集合。

(2)A

(A∪B),B

(A∪B)。

就是说集合A,B必定是(A∪B)的子集。

(3)(A—B)

(B—A)

就是说(A—B)

其实,这些公式都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不证自明.

1-2-4集合的基数计算

集合的元素有无穷多个,尽管数目可数,但其个数如何表示,数学家正在研究。

这里,我们只研究元素数目有限的集合。

基数的定义:

有限个元素的集合,例如元素数等于n的集合称为有穷集合。

否则A为无穷集。

有穷集合A所含元素的个数n称为集合A的基数,记做cardA=n。

有穷集合的基数计算—文氏图法

作为文氏图的应用,我们给出下面的例子。

例1-10某班学生有51人,懂英语的有25人,懂日语的有21人,这两门外语都不懂,但要求开设德语的有16人,问同时懂英语和日语的人数有多少?

解:

集合元素的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集合范围:

设A,B分别为懂英语和懂日语的人集合,则同时懂英语和日语的人数为x;

(2)按题意画文氏图;

(3)列出方程,解方程:

(25—x)+(21—x)+x=51-16

解得x=11。

第二章二元关系

第一节二元关系的重要概念

2-1-1集合的笛卡儿积—产生有序对

1.定义有序对:

由两个元素x,y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二元组叫一个有序对.

记做<

x,y>

其中,x是他的第一元素,y是第二元素。

把有序对的概念扩展,引出有序n元组概念。

有序n元组是一个有序对,其中第一元素是一个有序n-1元组,即<

x1,x2,......xn>

=<

<

x1,x2,....xn-1>

,xn>

在笛卡儿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序3元组<

x,y,z>

<

x,y>

,z>

是一个有序对,其第一元素是我们所熟悉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那里,平面上的某点坐标为(1,3),通常与点的坐标(3,1)不相同,即有序对(x,y)不满足交换律。

显然,(x,y)与(y,x)不相等。

2.定义笛卡儿积:

设A,B为集合,由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的有序对集合,称为A和B的笛卡儿积,即AxB={<

│x∈A并且y∈B}。

例1-12令A={a,b},B={1,2}求:

(1)AxB={<

a,1>

,<

a,2>

b,1>

b,2>

}。

(2)BxA={<

1,a>

1,b>

2,a>

2,b>

设A1,A2,……An是n个集合,则n阶笛卡儿积记做:

A1xA2x……xAn={〈x1,x2,……,xn〉│x1∈A1并x2∈A2…并xn∈An}。

3.笛卡儿积具有以下性质:

方向性--产生了有序对。

(1)笛卡儿积通常不满足交换律。

即当A,B彼此不相等且A,B都不为Ø

时,

AxB≠BxA。

有序对三个字具有两个概念:

“有序”和“对”,即这对元素是有序出现的。

一旦交换了出现的顺序,就成了另一个有序对了。

(2)集合A,B中,只要一个是空集,则他们的笛卡儿积便为空集,即

AxØ

xB=Ø

因为集合的笛卡儿积是在集合中元素的直接参与下产生的有序对,而空集中没有任何元素,自然空集与任何集合的笛卡儿积都无法构成任何有序对,自然产生空集。

并有

xA,BxØ

xB。

要点A)集合A,B的笛卡儿积AxB产生一个新的集合R,这个集合R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称由有序对为元素构成的集合为二元关系,简称为关系。

显然,二元关系的第一元素属于A,第二元素属于B。

这就是说,集合A,B的笛卡儿积AxB使集合的元素建立了两两都为有序对的关系。

从此,集合有了名称,即有了用集合内元素的特性表征的名称。

所以说,关系这个集合不同与以往的普通集合。

2-1-2二元关系(又叫关系)

1.定义关系:

空集或集合的元素都是有序对,则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

系,记做R。

2.定义A到B的关系:

设A,B为集合,Ax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3.当A=B时,叫A上的二元关系。

若A有n个元素,例如n=3,则AxA就有3x3=9个元素,其子集数可有2(2n)=29=512个。

这些子集的任何一个,都可说是A上的二元关系。

要点B)显然,这样定义的二元关系不都具备特有的内涵。

如果将这些子集按某种性质横向归类,就会产生许多有意义的二元关系。

只将十个最常遇到的关系介绍于下,其中带*符号者为五个最重要的二元关系:

*

(1)空关系:

空集合,他是AxA的一个子集,也是A上的关系;

*

(2)全域关系EA={<

│x∈A且y∈A}=AxA;

*(3)恒等关系IA={<

x,x>

│x∈A};

*(4)小于等于关系LA={〈x,y〉│x,y∈A且x〈=y},即将所有第一项小于等于第二项的二元关系都列出;

*(5)整除关系DA={〈x,y〉│x,y∈A且x│y},即将所有第一项能整除第二项的二元关系都列出;

例2-1设A={a,b},R是P(A)上的包含关系,即

*(9)包含关系R={<

x,y>

│x,y∈P(A)且x

y},则P(A)上的包含关系

4.通常,给出一个关系有三种方法,介绍于下:

(1)集合表达式法:

用谓词给出表达式的要求,也即用谓词概括出所有元素的性质。

如,R={〈x,y〉│x,y∈A且x│y},

列出所有元素即R={<

1,1>

1,2>

1,3>

1,6>

2,2>

2,6>

3,3>

3,6>

6,6>

}。

(2)关系矩阵法:

首先给出关系矩阵的一般定义

令A={x1,x2,……,xn},R为A上的关系。

我们用MR表示R的矩阵表示,其矩阵元素为

r11r12……r1n

r21r22……r2n

(rij)=……rij……

rn1rn2……rnn

其中,我们定义

1xiRxj

rij=i,j=1,2,……,n

0xiRxj

(3)关系图法

以集合元素为图的顶点,以关系R内的有序对为有向线,第一元素指向第二元素.

要点C)2-1-3关系的性质

在集合A的诸多关系中,有许多具有重要意义。

之所以说他们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他们具有许多在理论和应用中都很重要的性质。

设R是集合A上的关系,当他以某种特定形式出现时,我们便说他具备如下性质:

在实际问题中,集合A上的关系R可以以不同方式给出。

当然判别他们的性质,可以根据R的不同表达方式,采取不同方法,见下表。

********A={1,2,3}上关系R的性质判定表*********

给出方式R={〈x1,y1〉,〈x2,y2〉,〈x3,y3〉,……}

性质判别方式定义谓词关系矩阵关系图判别式

自反所有x(x∈A→主对角线元素每个顶点IA

R

EA

〈x,x〉∈R)都为1都有圈

例题:

R1={〈1,1〉,〈2,2〉};

x

R2={〈1,1〉,〈2,2〉,〈3,3〉,〈1,2〉,〈2,3〉}。

反所有x(x∈A→主对角线元素每个顶点IA∩R=Ø

自反〈x,x〉不∈R)都为0都没有圈

R1={〈1,1〉,〈1,2〉};

R2={〈1,3〉,〈3,2〉,〈1,2〉,〈2,3〉}。

对称所有x,y(<

x,y>

∈R对称矩阵顶点间无边R=R—1

→〈y,x〉∈R)或有双向边

R1={〈1,2〉,〈2,2〉};

R2={〈1,1〉,〈2,2〉,〈3,3〉,〈1,2〉,〈2,1〉}。

反所有x,y(<

∈R若rij=1顶点间无边R∩R—1

IA

对称且x≠y→i≠j或有单向边

〈y,x〉不∈R)rji=0

R1={〈1,1〉,〈1,2〉,〈2,1〉};

传递所有x,y,z(不存在M2中的1每个顶点xR。

R

R

*要点*xRy且yRz而无xRzM中同位到任意y无

的情况)也是1步长大于1;

有大于1的边

必有边直达.

R1={〈1,1〉,〈1,2〉,〈3,1〉};

R2={〈1,1〉,〈2,2〉,〈3,3〉}。

*****需要补充一句就是:

若任何两顶点x,y∈V间不存在长度大于1的通路,则关系R具有传递性*****

要点D)2-1-4关系的运算

1.求关系的域

定义域:

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一元素的集合。

值域:

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二元素的集合。

域:

fldR=domR∪ranR为关系R的域。

例2-2求整数集合Z上的关系Ri(i=1,2,3)的定义域和值域。

(1)R1={<

x,y∈Z且x2+y2=1};

(2)R2={<

2,3>

3,4>

4,5>

};

(1)必须首先求出满足方程的解:

当x=1或-1时,必须有y=0;

若x=0则y=1或-1。

x,y取任何此外的数都无效。

即R1={<

0,1>

0,-1>

1,0>

-1,0>

},则domR1=ranR={-1,0,1}。

2.设F,G为集合A上的关系,则有如下定义的逆运算:

关系F的逆记做F-1,并有F-1={〈x,y〉且yFx}。

*要点*3.关系的复合运算(本教材采用左合成运算)

定义:

F。

G={〈x,y〉存在t使xGt且tFy成立}.

以上的复合运算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寻找过渡的桥;

过河拆桥。

t即为过河的桥;

组成新有序对后,桥t被废除。

谁有资格作为桥t呢?

只有那些G的有序对的y与F的有序对的x相同者才行.

例2-3设F,G为自然数N上的关系,并有下列表达式:

F={<

x,y∈N且y=x2+1};

G={<

x,y∈N且y=x+1};

(1)G-1;

(2)F。

G;

(1)G-1={<

〡yGx}={<

1,0>

2,1>

3,2>

x+1,x>

,……};

(2)G={<

0,1>

3,4>

5,6>

,……},

然后,把G的有序对搬到F的左边,并把G的y与F的x对齐,便一目了然:

F={<

2,5>

3,10>

4,17>

……}

G={<

接下来,将加黑的桥拆掉,合成后的关系的有序对—G的x,F的y--就摆在眼前了:

F。

0,2>

1,5>

2,10>

3,17>

,……,<

x,(x+1)2+1>

,……}

={<

〡x,y∈N且y=(x+1)2+1};

符号集合

,∈,

,Ø

∪,∩,-,~,⊕,≠,│.

∪,∩,-,~,⊕。

例2-5设集合A={1,2,3},判断A上关系Ri的性质

R={<

以表达式形式给出的关系,例如

(1)—(5),最方便的办法是用判别式,所以

因为<

不属于IA,所以R不是自反的;

R与IA的交集不是空集,R也不是反自反的;

R与其逆并不相等,且R与其逆的交集中的<

不属于IA,所以,R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R。

R中的<

不属于R,所以也不是传递的。

4.关系的并、交、补、差运算

由于关系是有序对的集合,所以,对于集合的运算都应该适合于关系的运算。

关系作为集合运算后的结果,依然是从A到B的关系。

5.关系的幂运算***

集合A上的关系R的n次幂,即R的n次复合运算,因而有如下定义:

(a)Ro={<

x∈A};

Ro=IA。

即A上任何关系R的0次幂都等于A的恒等关系IA。

显然,R。

RO=R=RO。

R。

以及

(b)Rn=Rn-1。

R和Rn+1=Rn。

例2-6设A={1,2,3,5),A上关系

3,5>

}

求:

RO,R1,R2,R3,R4,R5。

计算关系R的n次幂时,按关系的复合运算步骤及其幂运算公式

Ro=IA,

Rn=RN-1。

所以,关系R的幂运算三种方法依次表示如下:

(1)关系矩阵相乘方法:

R及2、3……各次幂的关系矩阵分别为M(R),M2,M3,…,按矩阵乘法规则,元素加法采用逻辑和.

(2)关系图法:

Ro,R2,R3…,n次幂的求法如下:

以R的图为基础,从第一顶点起,到其他顶点,若有步长等于2的有向线,则在R2的图中,必有一条直接到达的有向线;

然后看第二顶点,在R的图中寻找到其他顶点步长等于2的线。

如此,查完所有顶点。

注意:

步长2对应的是R的2次幂。

可见,步长3,4自然对应着R的3,4次幂。

2-1-5关系运算的性质

2)dom(R-1)=ranR;

ran(R-1)=domR;

3)满足结合律:

(F。

G)。

H=F。

(G。

H);

6)幂运算的性质定理

设:

R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

m和n都属于N,则下面等式成立

(1)Rm。

Rn=R(m+n);

(2)(Rm)n=R(mn)。

第二节等价关系与划分

2-2-1等价关系

1.等价关系定义: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若R是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为A上的等价关系。

例2-11设A={0,1,…7},R={<

│x,y∈A且x=y(mod3)}。

其中,x=y(mod3)叫做x与y的模3相等。

可证R为A上的等价关系。

2.x关于R的等价类定义:

对于任何x∈A,令[x]R={y∈A,都有xRy}成立,则称[x]R为x关于R的等价类,简称x的等价类,记为[x]。

等价类[x]有如下性质:

(1)[x]是A的非空子集,即[x]

A。

(2)若xRy,则[x]=[y]。

(3)若不存在xRy,则[x]∩[y]=Ø

(4)所有[x]的并集=A。

3.商集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