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检验记录表格系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平行检验记录表格系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检验记录表格系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边坡
设计要求
一般
1、表面平整度
20
2、基底土性
监理人员
检查结果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年月日
土方回填分项工程平行检验记录
检验批部位
桩基基
主控项目
2.分层压实系数
一般项目
1.回填土料
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3.表面平整度
模板分项工程(现浇结构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能力,或加设支架;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一
般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防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3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1/1000~3/1000。
4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次
项目(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预留洞
10
尺寸
次
项目(现浇结构模板安装)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柱、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大于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
表面平整度
模板分项工程(模板拆除)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
2,≤8
≥75
≥100
梁、拱、壳
≤8
悬壁构件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钢筋分项工程(原材料、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原
材料
钢筋的力学性能检查。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强度
钢筋的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钢筋加工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加工。
非焊接封闭环式箍筋的加工。
原材料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
当采用冷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和RB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规定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钢筋加工)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箍盘内净尺寸
钢筋分项工程(钢筋安装)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检验批部位
钢筋连接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构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随机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和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构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配置
项目(钢筋安装位置)
绑扎钢筋网
长、宽
网眼尺寸
绑扎钢筋骨架
长
宽、高
受力钢筋
间距
排距
保护层厚度
基础
柱、梁
板、墙、壳
绑扎钢筋、横向钢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置
预埋件
水平高度
+3,0
混凝土分项工程(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
平行检验记录
水泥质量及复验。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和规范、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物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混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
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普通混凝土所用和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63的规定。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分项工程(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结构混凝土强度及试件留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结构混凝土抗掺试件留置。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材料名称
(每盘称量)
允许偏差
水泥
(kg)
水
砂
石
掺合料
(Kg)
外加剂
水泥、掺合料
2%
设计
粗、细骨料
3%
实测
水、外加剂
混凝土的浇筑。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混凝土养护。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结构施工)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工程
名称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项目(现浇结构)
15
独立基础
墙、柱、梁
剪力墙
垂直度
层高
≤5m
5m
全高(H)
H/100且≤30
标高
全高
截面尺寸
+8,-5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
定位中心线
+25,0
井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30
7
预埋设
施中心
线位置
预埋管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砖砌体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砖的种类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为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120mm墙厚处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度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
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
末端应有900弯钩。
轴线位置偏移
每层
≤10m
10m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清水墙、柱
混水墙、柱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水平灰缝平直度
清水墙
混水墙
清水墙游丁走缝
水泥砂浆防水层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表现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
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施工缝留槎位置应正确,接槎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
填充墙砌体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砖或砖块的种类
砖、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轴线位移
小于或等于3m
小于3m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不应与其他材料混砌。
砌体分类
灰缝
饱满度及要求
空心砖砌体
水平
≥80%
垂直
填满砂浆,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加气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或网片的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
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
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坚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
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
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8—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缝厚度及坚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
填充墙壁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