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7307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霍桑试验研究的是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4.组织行为学以学科面貌出现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

5.人与工作、组织、环境匹配的问题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

6、观察法:

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访谈调查法:

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问卷法:

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

试验法和心理测试法:

运用标准的测验量表,以及必要的试验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现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

个案分析法:

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模型法:

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组织行为学也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物理模型不同,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

9.专家评价法是心理资本的主要测量方式之一。

10.员工可以通过“干预影响过程”的思路来提高自身的复原力。

✧单选题

1.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泰勒b.雨果·

芒斯特伯格c.埃尔顿·

梅奥d.罗特利斯伯格

2.以泰勒为代表的组织行为学研究阶段称为()

a.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b.X理论—Y理论阶段

c.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d.人际关系理论阶段

3.霍桑实验中的访谈试验是为了研究():

a.员工满意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b.访谈和关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c.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d.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4.下列不属于领导科学问题研究范畴的是:

()

a.领导者的个体素质b.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c.领导者的领导方法d.激励

5.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不包括()

a.实验法b.经验总结法c.案例比较法d.现场观摩法

6.工作满意度、缺勤、离职是组织行为学一般模型中()的指标。

a.行为有效性b.显示心理c.显示行为d.个体水平

7.组织行为学一般模型中,行为有效性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不变量d.变量

8.能够促使个体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并易于形成积极人格的环境系统称为()

a.积极情绪体验b.积极的人格特质

c.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d.积极的环境

9.以下哪种不属于五种积极心理品质()

a.自信b.希望c.乐观d.平和

10.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

a.经验总结法b.个案法c.现场观察法d.访谈法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答案: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

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有哪些?

(1)研究的目的相同。

(2)研究的对象一致。

(3)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

(4)很多理论来源相同。

3.简述学习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

(二)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

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积极性(三)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四)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五)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六)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难度:

难)

4.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一般模型?

组织行为学模型就在于通过定量的数学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

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行为有效性的指标比较常见的有:

(1)效果(Effectiveness);

(2)效率(Efficiency);

(3)缺勤(Absenteeism);

(4)离职(Turnover);

(5)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

难度:

中)

5.什么是积极组织行为学?

鲁森斯将积极组织行为学定义为:

为提高工作绩效,对心智能力测量、开发及有效的管理,并以员工的积极活力为导向的应用学科。

难度:

易)

6.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三方面?

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研究、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以及群体层面上

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7.积极心理要素有哪五种?

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韧性(复原与超越)难度:

8.什么是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这种状态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标准,

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9.应该怎样提升关键积极心理品质?

(1)提升自我效能感

(2)树立希望(3)培养乐观精神(4)提升幸福感(5)增强复原力难度:

10.请简述三种培养乐观精神的方法。

①宽容过去,即学会重新组织和接受自己过去的失败、错误和挫折。

②欣赏现在,即感激和满足于当前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③为将来的进步和发展寻找机会,即将未来的不确定性视为发展和取得进步的机会,并采取积极、自信和欢迎的态度来应对。

案例分析:

创新玩具公司

创新玩具公司是一家生产小型木制玩具的企业,由李军开办。

李军是一个木工爱好者,他曾为他的孩子们制作了大量的木制玩具。

李军发现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塑料玩具,它们由电池驱动,容易毁损,他断定木制玩具会大有市场,于是创立了创新玩具公司。

由于公司的工资和福利非常优厚,员工离职率很低,公司亦以其在行业内的稳定和高增长率而自豪。

公司的一个生产汽车玩具的部门的生产率尤其高。

它曾在12个月中的产量超过了其他所有部门。

它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员工离职率低,部门有八个员工,每人在目前的岗位上都至少干了两年。

在公司的产品系列中,该部门负责生产所有的玩具卡车和轿车。

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全套的工具和设备,可以独立生产完整的玩具。

为避免单调,他们通常上午四个人生产轿车而另外四个人生产卡车,下午再换过来。

过去,只要能按时完成订单,高级管理层便让每个部门自行决定其生产程序和方法,正是这种部门自主权使得汽车玩具生产部能够按环行方式安排八个员工的工作区域(见图1-1),这种结构使得员工们能相互交谈,每人都能知道别人的工作习惯和生产进度。

所以,在工作之外,他们相处也非常融洽。

图1-1以前的工作平面图

最近,由于市场需求已超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生产经理决定聘请咨询人员,看看能否不增加硬件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有一条建议涉及汽车玩具部门,他们认为该部门的平面规划不利于其他部门的有效运输。

汽车玩具部位于油漆部和积木部之间,公司的原料和产成品都堆放在收发部的仓库里,因此部门间的运输量很大,一个运输工驾驶铲车给各个部门运来原料的同时运走成品。

咨询人员建议,汽车玩具部应重新调整它的工作区间布局,分成八个独立的单元,以方便部门间的运输(见图1-2)。

在报告中,他们认为该部门的生产极具潜力,可以有很大提高。

生产经理认同了他们的意见,就在下一个周末重新安排了汽车玩具部门的布局。

两个月后,汽车玩具部门的生产率出现明显的下滑。

生产经理找所有员工谈话,希望能找出问题所在。

然而,员工们谁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们只是觉得除了位置上的变动之外,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东西也发生了变化。

李军找来生产经理,要求他对生产率的下降做出解释。

生产经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下降。

部门内还是同样的员工,做同样的工作,唯一的变化是调整了岗位的平面布局,而员工们看来也已经适应了。

也许应该给他们加薪,过去该部门要比其他部门产出多得多,看来应该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承认。

李军:

“我们在其他不太稳定的部门也作了调整,而他们确实提高了生产率,这说明这次调整并不是问题的原因。

我认为他们是有意松懈,以引起我们的注意,从而达到加薪的目的。

我不能容忍这样的勒索!

除非他们达到以前的业绩,否则我不会给他们加薪。

散会时,生产经理觉得他们只是绕过了问题,而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但他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在哪里。

图1-2重组后的工作平面图

问题讨论:

1.请你用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模型解释汽车玩具部门的生产率下降的原因。

2.请你为生产经理设计一套解决问题的对策。

讨论思路:

1.组织行为学模型就在于通过定量的数学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是工作环境。

以前工作区域结构使得员工们能相互交谈,每人都能知道别人的工作习惯和生产进度。

然而工作区间布局,分成八个独立的单元之后,员工的工作环境变化,他们之间缺少交流,工作积极性可能降低,没有以前完成任务时你追我赶的情况,这是工作生产率降低的最大原因。

2.解决问题的对策:

重新调整工作区间布局如下。

这样生产玩具的四人安排在一起工作,

生产卡车的工人在一起工作,这样的布局能够使他们批次交流和竞争,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第二章

知觉与感觉

感觉是感官对对象个别属性的反应,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

Ø

知觉是给予对象意义、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

(1)相对性

(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态度、价值观、动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

●知觉对象因素(强度、对比、动感、重复、新颖法则)

●情景因素(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知觉偏见

●选择性知觉

●首因效应(FirstImpressionEffect)

●对比效应(ContrastEffect)

●晕轮效应(HaloEffect)

●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

●定型效应(StereoTypeEffect)------刻板印象

●投射(Projection)

●首因效应:

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来判断事物属性。

●运用:

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

自身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以点代面):

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整体行为特征。

●如:

“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及袈裟”

●启示:

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防止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近因效应:

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

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如:

“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对比效应:

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

●知觉防御。

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倾向,不去注意那些在感觉上具威胁性的事物或情况。

●与我相似效应

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的反应。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的反映。

知觉和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知觉,有助于对事物整体与全面的认识。

两者的区别是:

(1)概念不同:

感觉:

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专一器官分析的结果。

知觉是感觉的深化,是几种器官综合分析产生的结果。

(3)由于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而知觉带有主观意识性并受其影响。

知觉影响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以知觉为基础。

由于人的大部分决策是知觉决策,所以知觉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题库

1.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的推论其原因。

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尔是第一位提出归因理论的学者。

3.情景因素会影响知觉。

4.人们对“跳舞”、“儿童”、“火炉”、“音乐”等中性词的识别时间比较短,而对“强奸”、“淫妇”、“阴道”等“猥亵”的词的识别时间比较长。

5.许多心理测验运用了投射效应的原理。

6.多血质者决策能够吸收多方面意见,使决策比较有效,但容易受他人影响而轻易改变决策。

7.纯理性人的原型是经纪人。

8.在积极情绪下,人们采用启发式加工策略;

而在消极情绪下,人们则采用精细加工策略。

9.怠惰型决策的效率较低。

二、单选题

1.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b.理解性;

d.恒常性。

2.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知觉防卫;

d.刻板印象。

3.在决策过程中,力求“稳扎稳打”属于()

a.均衡型决策;

c.冲动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谨慎型决策。

4.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它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c.近因效应;

5.一般说来,在感知陌生人时,由于他的新异性在开始时特别突出,因此()更强一些。

a.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

6.如无论是强光下还是阴暗处,我们总是把煤看成黑色,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b.恒常性

c.理解性d.相对性

7.“有限理性”理论是()提出的。

a.赫伯特·

西蒙b.丹尼尔·

卡纳曼

c.洛维克·

菲纽肯d.库柳特金

8.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前景理论的主要假设()

a.回避损失b.参照依赖

c.捐赠效应d.情感启发

9.()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

a.可得性启发式b.代表性启发式

c.锚定启发式d.调整启发式

10.影响知觉的因素不包括()

a.知觉者b.智力因素

b.知觉对象c.情景因素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

答案:

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和感觉的区别在于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外观等),而知觉则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什么是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Effect)是指对一个人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一俊遮百丑”。

3什么是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包括三个步骤:

(1)对行为的知觉;

(2)对行为意图的判断;

(3)对个性的归因。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三个:

(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

(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

(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4什么是个人决策?

所谓个人决策,就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5行为的原因分为哪两类,分别有哪些因素?

行为的原因基本上划分为两大类,即内因和外因。

内因又称为个人倾向归因,即归于主观条件,如个体的人格、道德品质、态度、动机、能力、努力程度等;

外因又称为情境归因,即归于环境因素,如宏观的大势、社会舆论、奖惩、运气、工作难度等。

6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知觉、思维方式、气质与性格、情绪与情感、情景以及周边群体(如家庭、朋友、组织)。

7请简述纯理性人的基本假设。

决策者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组织目标的完美有理性的人;

决策者拥有为作出最好决策所必需的正确和全部信息;

决策者只找出那些能写成线性形式的、具有一个或一组目标的问题的最佳值;

所有决策者在作出抉择时,能够以相同的态度来运用信息。

8.可得性启发式是指什么?

可得性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容易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9.个人决策风格有哪几类?

均衡型决策、冲动型决策、怠惰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谨慎型决策。

10.请简述谨慎型决策的优点和缺点。

谨慎型优点是精确度较高,失误较少。

他们对自己的行动的消极后果比对自己行动的积极后果更为敏感,避免错误是谨慎型决策者的策略方针。

这种决策风格的不足是在时间有限并要求迅速作出决策的情况下,由于反应时间较长,可能显得稳健有余而果断不足,从而延误决策。

案例分析2-1:

游客拍桌子的原因

小康向小梁请教分析旅游团客人早餐时拍桌子的原因。

小梁说:

“这样吧,假设是我的客人在吃早餐的时候拍桌子,发脾气,我说说我的思路。

首先,要看有多少客人在发脾气;

其次,要看发脾气的客人是不是经常这样发脾气;

第三,是不是总在同一个地方发脾气;

第四,是对着谁在发脾气;

第五,是不是经常对着同一个对象发脾气。

这样才能缩小范围,找到真正的原因。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有哪几种可能性。

“如果全团只有一位游客拍桌子,而且他一路上经常拍桌子,也不管是在什么场合,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说,原因在哪儿呢?

小康说:

“那当然应该从那位发脾气的游客身上找原因。

小梁接着说:

“如果全团只有一位游客拍桌子骂人,骂的是餐厅的一位服务员,但是他以前并没有这样骂过人。

你说,会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是那位服务员的服务没有针对性,没有把服务工作做好。

“如果全团只有这位游客拍桌子骂人,他以前也没有这样骂过人,但是他骂的不是某一位服务员,而是见到哪一位服务员都骂。

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那就是这个餐厅的服务没有针对性,没有把服务工作做好,比如,这位游客是个回族,却发现所有的菜里都有猪肉。

“如果全团的游客都拍桌子,而且是在整个旅途中经常拍桌子。

看不出有特定的对象。

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那大概就是这个团里的游客都对旅游计划不满了。

“对。

不过也可能是游客拉帮结派,帮派之间的矛盾扩大化了。

好,我们再接着往下说。

如果全团的游客都拍桌子,但以前并没有这样,只是在今天早晨才这样,而且大家是冲着同一位服务员。

“是这位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出了问题。

“如果全团的游客都拍桌子,也只是在今天早晨才这样,但并不是都冲着同一位服务员。

“那肯定是这个餐厅出了严重的差错,比如,把自助餐改成了桌餐。

“你看,这样来找原因,思路就清楚多了。

不过,也不能说只要这样一想,就什么都清楚了,有些情况还需要再进一步去了解。

但是,这样可以分清哪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处理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1.请用凯利的归因理论对小康分析客人早餐时拍桌子的原因的针对性进行评判。

2.对游客行为的归因分析对导游解决或者缓和游客的不满和怨气有何帮助?

解题思路:

1.凯利认为,“归因”的思维过程有三条线索:

其一,是从行为的主体来看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别人都这样做,还是只有他这样做);

其二,是从时阃上来看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是不是总是这样做);

其三,是从行为的对象来看行为是否具有“区别性”(是只对特定的对象这样做。

还是对其他的对象也这样做)。

小梁对旅游者拍桌子的分析就是对凯利“三条线索”分析的活用。

2.这样的归因分析,能够使导游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本,到底是游客本身的问题,还是服务员的问题,还是餐厅的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或者缓和游客的不满。

案例分析2-2:

你继续投资吗?

假你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总裁,正在进行一个止痛药的开发项目,项目启动了很久,已经投入了500万元,若再投资50万元,产品就可以正式上市了。

这时你忽然获悉,另外一家医药公司刚刚开发并生产出了性质功能和你的计划产品几乎完全一样的新止痛药,现正在做市场宣传。

因此,不考虑已有的投入,如果继续进行这个项目,公司有很大的可能性(如约为90%)会再损失500万元,有很小的可能性(如约为10%)会盈利2500万元。

你会继续投资该项目还是现在放弃?

1.请问你是“继续投资”还是“不继续投资”?

为什么?

2.请用前景理论对小组成员的个人决策做分析。

1.不继续投资。

前期投资的500万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否继续投资,它都是已经发生,

决策时不应该考虑它,那么他们的头脑中会构建这样一个“决策框架”:

A:

若不继续投资,就不用支付50万元,相当于100%得到50万元;

B:

若继续投资,90%的可能性损失500万,仅有10%的可能性得到2500万元。

在这个决策框架,方案A为肯定的收益,方案B为冒风险的投资。

因此会选择方案A:

不继续投资。

2.

A.框架效应

绝大多数人极有可能选择了错误的方案,给公司造成500万元的损失,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有几方面原因,其中存在框架效应的作用——决策者在脑子中会形成这样的“决策框架”:

若不继续投资,前期投资的500万元就绝对收不回来,即100%损失500万元;

若继续投资,90%损失1000万元,但还有10%得到2000万元。

在这个决策框架下,A方案的结果为100%的损失,而B方案则是高风险的投资,因此,大多数公司老总坚持投资。

B.损失厌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具有“损失厌恶”的非理性行为特征——损失对人们造成负的刺激度远远高于同等收益对人们正的刺激度。

例如,丢掉10万元的难受程度是捡到10万元的高兴程度的若干倍。

因此,人们在面对“获得”时倾向于“风险规避”,尽量获得确定性的收益;

而在面对“损失”时则倾向于“追求风险”,即为了避免确定的损失而甘愿冒更大的风险。

在上述例子中,由于“损失厌恶”,人们不愿意接受一个“100%损失或浪费”而表现为风险偏好,在第一个决策框架所显示的A、B方案中,人们常不愿选择A方案接受确定的损失,而宁愿选择B方案——追加资金进行一搏。

C.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当人们需要对某个对象做出定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