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7185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综合05高考试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分)

(3)引导形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结构,增加服务性消费,增加居民居住面积,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

(4)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鼓励家庭消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

4.2004年以来,全国接连发生了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说明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避免有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有利于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③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2分)

④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的合法权益,保护劳动力资源。

5.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

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倾向。

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依据国情,2004—2005连续两年出台了支持“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运用经济学道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的科学性的认识。

(1)经济发展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表现。

(2)产业结构合理是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必要条件。

(2分)在我国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农业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保证。

(2分)目前,农业是我国的弱质、滞后产业,同时工业也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

为此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1分)

(3)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

6.材料一中央一号文件阅述:

“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

材料二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

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化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则政收入突破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

材料三各地积极落实一号文件。

四川选派千名科技特派员活跃田间,普及了农业科技知识;

河南决定从今年对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在农村进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等,预计今年用于“三农”的额外投入将达上百亿元;

浙江鼓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它们上联市场,下联农户。

(1)运用政治常识,谈谈你对“党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工业能够反哺农业?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各地是如何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代表,决定了党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

(若从中国共产党的其它相关知识做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只有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解决好“三农”问题。

党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尤其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更好实现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国工业能够反哺农业。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以前我国是农业支持工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因而能够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明确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

从人均GDP及财政收入的增长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能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

(若从规律客观性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四川选派科技人员下乡,积极实施科技兴农;

河南免征农业税,同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发挥税收和财政的杠杆作用,浙江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等措施,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7.结合表格和材料回答: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从事农业

的劳动力

乡镇企业转移剩余劳动力

进城务工

人员

农村富余劳动力

15%

50%

62.34%

3.07亿人

1.28亿人

0.8亿人

1.5亿人

材料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比)

2001年

8.5

4.2

2.92:

1

2002年

13.4

4.8

3.1:

2003年

8.0

4.0

3.2:

材料三目前城镇个体户的增值税有月销售额600---2000元的起征点,工薪阶层所得税也有800元的免征额。

而长期以来农业税没有起征点和免征额,无论土地总产量是多少,是自用还是外销都要纳税。

如果按照城市居民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的规定绝大多数农民无须纳税。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经济常识,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较低;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就业人数比重大;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乡镇企业和城市转移,但剩余劳动力数量仍然巨大。

材料二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材料三反映了目前城乡之间税制不统一,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当前还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发展落后,城乡差距十分明显。

(3)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积极推进城镇化,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增加农民就业的机会;

统一税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8.

表12002年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世界平均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

最终消费率

62.4%

63.5%

58.0%

45.3%

注:

居民最终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九五”时期,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平均为42.7%

表二2001---2004年我国消费和投资增长情况

2004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1%

10.2%

9.2%

1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2.1%

16.1%

26.7%

25.8%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投资率)为51.33%

(1)表1、表2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表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什么问题?

(2)联系表1、表2,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1)表1说明了2002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与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有差距,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九五”时期。

表2说明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投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虽然2004年有所扭转,但两者的差距仍然较大,2004年投资率明显偏高。

这表明在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偏高,消费增长缓慢,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2)逐步改变投资率偏高,消费增长缓慢的状况,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

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调整供给结构,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9.2004年9月16-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同时提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提高上述五大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知天命,顺民意。

指出“知天命,顺民意”的内涵并运用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有关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1)知天命,是要认识、尊重客观规律;

顺民意,是要巩固执政基础,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2)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认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富民,一句话,就是顺民意。

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为迎接挑战,促进我国科技进步。

科技部推出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

人才战略就是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争夺战,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尖子人才成长的环境。

专利战略就是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

技术标准战略就是构建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1)结合所学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科技部提出的人才战略的理解。

(2)从分配角度谈谈为什么实施专利战略。

(3)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可以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于社会实践,能够促进技术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2)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人才的成长和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人才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技术属于生产要素,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

(4)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促进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产品的质量,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1.材料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一个自下而上,符合市场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泛珠三角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占1/3。

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材料二2004年6月3日,泛珠三角区域的内地9省区政府行政首长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成为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一个新尝试。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9+2”——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合作的意义。

(2)这种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第一问:

(1)有利于优势互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香港、澳门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具备世界竞争力,广东拥有强大加工制造能力,内地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

(2)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种合作模式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加上香港的国际航空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又形成了一个“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并向东南亚腹地辐射。

(3)有利于促进港、澳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的步伐。

第二问:

(1)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9+2”——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合作能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既有利于内地省区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港、澳经济的繁荣。

(2)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9+2”——泛珠三角区域框架合作是一个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12、辨析: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努力作好矛盾的转化工作,努力消除各种社会矛盾。

(1)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社会和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为此,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努力作好矛盾的转化工作,是正确的。

(2)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

各种社会矛盾是始终存在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生产新的矛盾,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等各种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

最终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的观点是错误的。

13、某市市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经济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成员全部参加了会议。

市委立足本市市情,提出了未来五年该市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

一是把该市建设成为生产总值过100亿元的经济强市;

二是农民人均增收速度要在5%以上,即年均增长不低于200元;

三是大力加强该市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措施建设。

并提了实现三大目标的具体措施,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经济结构调整,抓好畜牧、林果、蔬菜支柱产业,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等。

上述材料中该市市委对经济工程的领导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哪些方法论的要求?

(1)立足本市的基础条件来制定未来五年该市经济发展的目标,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提出了未来五年该市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现了意识能动作用;

(3)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体现了着重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体现了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

(5)提出搞好经济结构调整,体现了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原理。

14.近年来,高考舞弊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的老师和考生违反高考有关规定,缺乏诚实信用意识。

国家为杜绝这类违法行为,于2003年12月28日在昆明召开的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宣布了这样一条信息:

“从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开始,在考试前,每个考生都要签订承诺考试诚实守信的协议书。

(1)请用政治常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诚信教育?

(2)请说出签订诚实守信的协议书的哲学启示。

(1)尽管有严格的高考纪律又有考生的庄严承诺,然而舞弊事件仍然发生,这说明一些老师和考生法治观念淡薄,没有诚信意识。

因此,国家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家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诚信、遵纪守法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作为考生,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作为考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建立诚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5.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决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一个整体与执政联系起来,并且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之一。

《决定》提出: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材料二:

河北省抚宁县领导班子把全心全意为农民致富服务视为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他们实行“三线富民”政策;

打造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群体;

建立健全培养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机制;

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一个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该县领导被村民誉为“农民致富好靠山”。

联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二中县领导实行“三线富民”政策的主要依据和意义。

(此题模仿03年高考广东卷第34题设问)

答:

主要依据:

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县政府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政府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意义:

①有利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2)联系材料一,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把材料分解为四层意思)

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加强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能力,有利于保证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的方向。

③加强对党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有效治党治国治军的能力,有利于保证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

④加强党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能力,有利于保证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抚宁县领导是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提示: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生成答案,一般材料有几层,答案就有几点。

①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

他们实行"

三线富民"

政策,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②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

打造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群体,是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体现。

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深人农村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

④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建设。

建立健全培养优秀党支部书记工作机制是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的重要体现。

(4)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重要任务?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要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我党所面临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己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更好地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只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④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⑤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从哲学上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只有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

党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按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

只有坚持科学执政,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只有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党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执政?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②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6分)

(7)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这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怎么办?

要学会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