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526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学院年度工作目标与主要举措Word文档格式.docx

法学院充分利用学院财务管理方面的自主权,不仅在办学经费中优先保证本科教学的需要,而且在年终劳酬分配上明显地向本科教学倾斜。

从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法学院本科教学经费实际支出604,100元,占办学总经费的近50%,同比保持递增。

学院用于本科生毕业实习交通补助、人身意外保险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接近10万元。

学院获得教育部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200万元经费资助,使得专业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

经过持续多年的建设,目前法学院的教师结构,无论是年龄结构、学位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都保持在一个合理而且稳定的水平。

2013年法学院汪习根教授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时选留3位具有法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作为国内一流知名法学院的教师,需要兼具学术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不仅具备国际化视野,而且熟悉法律职业和司法实务。

法学院不仅有意识地增加中青年教师的本科教学任务,积极鼓励申报教研教改立项,而且利用各种交流挂职锻炼的机会,帮助许多教师加强司法实务经历和社会实践。

截止2013年,共有18人次在各级法院、检察院挂职担任领导或者兼职担任法官、检察官。

学院本科生办公室发挥桥梁作用,邀请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二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为近三年留校、调入的青年教师“一对一”配备“本科教学顾问”,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落到实处。

学院认为教务部关于本科教学课程助教制度是遵循教育规律、规范教学流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针对性地制定执行细则和实施机制。

从2012年秋季学期至今,已经聘请本科教学课程助教达40人次。

课程助教积极参与专业课程的辅助性教学活动,自身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也受到本科生以及任教老师的好评。

在教师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年终统计和奖励政策中,法学院明确规定教改论文、教改立项的计分标准和奖励政策,理顺有关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工作。

学院利用本年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之机,吸收最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经验和课程体系,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尊重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管理规律,顺利完成相关工作。

(三)规范教学基本环节,保障教学基本运行

法学院所特有的教师职称结构充分保证每学期都有较高比重的教授、副教授承担着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法学院现有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75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32人。

根据2013年春季学期、秋季学期的教学统计,31位副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34位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人数比例为87%。

所有授课教师均按照学院要求独立完成授课、期末阅卷评分等全部教学任务,不存在“合作”、“挂名”等现象。

2012年春季学期、秋季学期的十五门法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共开设63个课头,其中有30个课头由副教授主讲、28个课头由教授主讲,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的课头比例为92%。

法学院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

教学秘书专人负责调课、停课制度的执行。

各教研室主任如果同意部分任课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应该尽量安排其他具备相同职称的教师代课,尽最大努力减少调停课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从2012年12月1日至今,法学院所有调停课程序规范、手续齐全,没有发生违规调停课现象。

累积调停课门次7次,学时数18个,占总开课门次的3.2%,占总学时数的0.23%,无教学责任事故发生。

法学院新签约实习基地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和武汉市城郊人民检察院。

目前共拥有教学实习基地29个,完全可以容纳所有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实习基地完成不少于六周的专业实习。

法学专业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实践教学内容属于综合性实验,比如毕业实习、法律诊所教育、模拟法庭和实案审判等等。

法学院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制度,及时根据国家法律修订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

目前选用优秀教材占培养计划课程的比例达到95%。

本年度由法学院教师新编教材1本,根据国家法律的最新修改完成修订教材1本。

学院本科生办公室向命题教师强调“三项控制”的要求,即控制试卷中旧题目所占的比重,控制主观型题目所占的比重,控制“死记硬背”类题目所占的比重。

另一方面,受兄弟学院“三问免试”的启示,鼓励任课教师针对高年级专业选修课积极探索新考试方法和方式。

我院每次期末考试均安排学院领导巡查考场,安排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承担监考任务,不允许研究生参加监考。

学院本科生办公室在考前动员、考纪警示等方面尝试了很多方法,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年度法学院没有发生学生因考试舞弊而被处分。

(四)提升教学管理精细化,推进教风学风见成效

在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的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法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还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琢磨服务细节,以诚心换真心,不仅赢得师生的满意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事故、教学差错发生的机率。

比如,每学期开学之前教学秘书都会逐个电话提醒教师第一次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每次节假日长假之前都会详细地通知教师关于调停课的具体安排。

学籍和成绩管理规范有序,教学基本信息的更新、成绩录入以及学籍异动情况等及时准确,教学日历和学生成绩单均能按照学校要求及时提交。

法学院高度重视学院层面的教学督导工作,不仅认真听取督导巡视意见,还为教学督导辟出教学督导工作室,配备舒适的办公设施,提供法学专业的全部教材,保证了教学督导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法学院注意发挥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和功能。

2013年先后就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校外法学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师资选留等事项征询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各教研室更加注重各种教学集体研讨活动的开展,灵活利用各种机会布置本科教学任务、交流教学方法。

法学院有着重视师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广大教师严以律己、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教书育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教学事故。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院构建起以“学习学术学风联席会、学术社团、学习伙伴”为载体的学风建设体系。

“学习学术学风联席会”是由学院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负责指导,由学生会学习部、各班学习委员以及学生代表共同参加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五)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持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期末考试以及毕业论文答辩,都安排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学院督导通过随堂听课、巡视、抽查等方式加强质量监控。

法学院重视学生评教工作,一方面将每学期学生评教的有关数据结果和数据排名转发给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另一方面,将精彩、中肯的学生评语制成展板向学生公开,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教的信心和积极性。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

从公布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到双向选择确定论文指导教师,从教师下达任务书到学生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定稿,从教师评阅论文到学生参加答辩、成绩评定、档案归档,都严格执行学校、学院的有关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

借鉴兄弟学院“本硕衔接教育”的好作法,我院针对2012届毕业生中获得推免资格的40多名学生,安排学科带头人或者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

这些学生由于没有就业与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可以心无旁骛地完成毕业论文。

我院2012届毕业生有10篇被推荐参评省级优秀学位论文,最终全部获奖。

2013届毕业生有14篇获得推荐参加省级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

法学院通过重点扶持学生社团的方式,以“骨干”引领“大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主性科研项目、“三创”活动和各种学习竞赛、专业技能竞赛。

2013年继续主办“珞珈法律人职业发展论坛”暨校友周末返校活动。

这项活动旨在使法学院在校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法律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信息,启发他们为职业发展方向定位。

2013届法学专业毕业生共有238人,毕业率和学位率分别为98%、98%。

二、主要成绩与问题

(一)我院教学研究与专业课程改革硕果累累

本年度我院原有的两门国家精品课程《法理学》和《海商法》顺利进入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名单。

《国际私法》已经通过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进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公开审核阶段。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第四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国家教学名师、我院孟勤国教授讲授的《生活中的物权》顺利入选,已在爱课堂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等三个网站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向社会免费开放,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2年12月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布,我院张湘兰教授主编的《海商法》和《海商法学习指导》成功入选。

我院莫洪宪教授等共同完成的《立足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培养具有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法律人才》获得湖北省2013年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等机构联合评选的第三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于2013年9月揭晓,我院有两项法学教育研究成果获得三等奖,分别为曾令良教授《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卓越”要素议》(论文)、李承亮副教授《德国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法》(著作)。

教育部日前公布“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名单,我院聂建强教授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入选。

我院在“武大课程2010”本年度项目申报中获得3项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其中聂建强教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以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际知识产权法>

的教学实践为例》、杨巍副教授《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学对接研究——以民商法课程为视角》被学校推荐参评湖北省2013年教学研究项目。

此外,甘勇副教授申报的《美国财产法》()获得全英文教学课程立项。

2013年我院两项教学研究项目完成结题验收,分别为:

《设置法学本科专业创新型“圆桌会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0校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分流培养为目标”的法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0省级)。

全年度开设全英文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10门,选课本科生接近300人次。

授课教师既包括留学回国或者具有丰富海外讲学经历的中青年学者,还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尤尼()博士等外教。

借鉴国外精英法学院的优良传统,重视优质校友资源,利用健全的校友联络平台,动员拥有二十年以上深厚法律实务经验的校友,开设法律实务类短期讲座系列课程。

这些校友利用周末双休假期从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返校,不仅婉拒课酬,而且自己承担所有交通住宿费用。

目前已经连续开设《劳动合同法律实务专题》、《法律职业倾向测试与规划》、《香港普通法精要》等多门专业选修课。

(二)我院校外法学实践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2011年9月武汉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确定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十所高校之一。

作为教育部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重大资助建设项目,我院认真谋划、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工作。

2013年1月15日,武汉大学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

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胡文华签署共建协议,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院士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晨教授共同为基地揭牌。

基地将围绕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等方面开展建设,为推进法学实践教育,实现法学院与实务部门的深度合作,推动法学教育的职业化转向,取得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全面共赢。

2013年9月24日,武汉大学与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共建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和卓越检查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签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常务副校长冯友梅,副校长李斐等领导出席。

武汉大学法学院将根据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的现实需要,开展高层次检察人才培养、检察特色精品课程、检察实训、培训项目、选拔互派等工作,为检察系统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出贡献。

(三)我院国际国内合作培养学生效果明显

我院通过多年建设中法法语法学双学位试验班和德语法学双学位试验班,探索出复合型、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国内外法学教育界赢得较高评价。

国家留学基金委启动2013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对赴国外知名大学交流交换学习的学生提供丰厚资助,包括往返国际旅费以及当地生活补助。

武汉大学共获批10个项目、52个学生名额。

我院申报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国里尔二大、德国马尔堡大学等3个法学本科生交流项目均获得资助,资助学生名额达到16人之多。

2012年至2013年共计选派84名本科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并且首次接受来自法国两所高校的9名交换生前来交流学习。

2010年9月—2011年7月期间2008级法语法学双学位试验班有20人、德语法学双学位试验班有17人分别在法国、德国的高校交流学习。

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2009级法语法学双学位试验班有17人、德语法学双学位试验班有12人分别在法国、德国的高校交流学习。

此外,根据校际交流协议,有18人分别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东吴大学以及芬兰、韩国等高校交流学习。

此外,我院还选派5名本科生到中国政法大学交换交流,接受18名来自于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交换生。

(四)我院本科生“三创”活动成绩丰硕

我院本科生聂朋云等四位同学的作品《论我国环境标准修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以细颗粒物2.5入国标事件为进路》获得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由国家版权局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我院本科生郑梦露同学获一等奖,赵晨翔同学获二等奖,邹一葵同学获三等奖。

武汉大学法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一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来自国内29所知名高校代表队的200余名选手参赛。

我院代表队先后战胜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总决赛中惜败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荣获亚军。

10级本科生魏雪珺、11级本科生武泓屹同学获得循环赛最佳辩手称号。

由我院何雪梦等四名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于今年4月赴重庆参加首届全国政法院校辩论友谊赛,最终获得亚军。

我院本科生2013年申请获批3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19项校级科研项目。

2012年申请获批的4项国家级科研训练项目和22项校级科研项目,完成结题验收以及经费报销事宜。

2013年我院本科生在《江西社会科学》、《求索》等刊物发表40余篇科研论文。

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我院有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申论竞赛有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

(五)我院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落实率亟待提高

我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和落实率仍然停留在不理想的水平。

截止到2013年9月1日,签约比例为38.14%,总落实率68.67%。

目前全国有623所高校开办有法学专业,本科在校生数29万多人。

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司法机关工作,既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又要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

因此,全国各重点高校法学院系的本科生就业签约率都不理想。

我们目前只能在提高升学比例(含出国深造、保研、考研)上多下一些功夫,同时引导参加就业的毕业生树立更加灵活务实的择业观。

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只有2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保研人数还少很多,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地方。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我院在成功申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后,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把建设“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作为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法学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

我院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已形成了很多的经验和成绩,需要及时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法科教育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并不矛盾,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不应将二者割裂,而应实现二者的统一。

课程设计应遵循基本的学术和人才培养规律,要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语言体系和法律思维,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特征,同时应考虑“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需求。

珞珈法律人应有自己的坚守,坚持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应该主动争取开办“弘毅卓越法律人才试验班”,并且设计相关的淘汰、遴选机制。

如果我们已经认识到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教学制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就有必要借此契机总结现有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我们必须高度尊重和发掘校友资源,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以挖掘校友资源和整合现有资源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