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041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研究方法历真题单项选择题_精品文档.doc

社会研究方法历年真题单项选择题2005---2013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1.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是P2(社会研究)

2.与人们每天自发地认识社会的过程不同,社会研究活动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者解决某一理论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指社会研究的P3(目的性)

3.社会研究要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这是指社会研究具有P3(经验性)

4.社会研究的主体是指P5(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和人员)

5.一般而言,学术机构属于社会研究项目的P5(承担者)

6.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是(社会调查对象)P7

7.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是(分析单位)P7

8.如果研究者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推论到其中每个成员,就会导致P8(简单还原的错误)

9.在一项研究中,如果用全社会的犯罪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去推论个人犯罪的可能性与其经济收入的关系,就会导致P8(简单还原的错误)

10.对某类社会现象实际存在的状况及其表现所作的调查是(现状调查)P9

11.在对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政策行动建议,这种研究被称为P9(对策研究)

12.决定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层次的是P10(研究目标)

13.社会研究应该尽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这是社会研究基本原则中的P13(客观性原则)

14.社会研究原则中,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是指P14(价值中立)

15.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关于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方法是P17(经验性方法)

16.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是P19(方法论)

17.研究者采用的观察法、深入访谈法等,属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P20(具体方法和技术)

18.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过程中,在确定了研究题目后,紧接着就进入的阶段是P21(研究设计阶段)

19.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分析,以确定各个变量测量的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用抽样研究资料去推论总体情况的概率,这是P22(定量分析)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20.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P26

21.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P26

22.从研究的性质上看,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是指P26(理论性研究)

23.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P27

24.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并且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直接来自具体的经验资料的研究是P27(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25.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是P29(经验性研究)

26.研究者在整个研究的前期阶段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P31(探索性研究)

27.主要作为先导性研究,从而使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的社会研究是P32(探索性研究)

28.描述性研究主要解答P33(“是什么”的问题)

29.解释性研究主要解答P35(“为什么”的问题)

30.对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是P35(解释性研究)

31.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是P37(普查)

32.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P38(抽取样本)

33.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是P39(个案调查)

34.旨在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调查活动称为P39(个案调查)

35.下列社会研究方式中,对总体的代表性差、调查对象很少的是P40(个案调查)

36.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是P41(重点调查)

37.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属于P46趋势研究

38.通过对中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来分析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这属于P46(趋势研究)

39.在不同时点调查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这项研究属于P47(同期群研究)

40.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是P47(同期群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41.在社会研究的最初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P49(选题和研究设计)

42.下列关于研究选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P50(选题过程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

43.研究者需要选择具有与他人所不同的内容与特点的研究题目,这是选题标准中的P51(新颖性)

44.研究者在选题时要考虑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所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是遵守了选题的P51(可行性标准)

45.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要考虑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这是选题标准中的P51(可行性)

46.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所想要研究的问题,这属于选题的P51(可行性标准)

47.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看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这是遵守了选题的(可行性标准)P51

48.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P52(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49.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条件,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的标准,被称为选题的P52(主观性标准)

50.(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是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

51.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影响,使研究者的自主性和学术兴趣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的选题方式是P53(纯自主选题)

52.由实际工作部门根据其工作的需要而提出一定的研究题目,通过招标的方式去征集研究者,这种选题方式属于P54(委托研究课题)

53.在选题时,先由一些在一个领域中比较权威的学者们共同讨论一些研究题目,然后邀请研究者按照定好的研究题目来承担这些研究课题.这种选题方式是P55(学术界选题)

54.研究者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这是指P57(研究设计)

55.在研究设计过程中,研究者应该明确界定一项研究是属于理论性研究还是属于应用性研究,这项工作是P58(确定研究性质

56.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要确定研究项目是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还是解释性研究,这项工作内容属于P58(确定研究目的)

57.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是P60(变量)

58.在研究设计中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P60(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59.采用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取得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方式在当代社会研究中,大量采用的研究方式是是P60(调查研究)

60.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这种社会研究方式是P60(调查研究)

61.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这种社会研究方式是P60(实验研究)

62.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来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通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式是P61(实地研究)

63.在心理学研究等微观层次的研究中较常见的研究方式是P61(实验研究)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64.社会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P64(理论抽象)

65.社会研究者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某种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归类表述,这是P64(理论概括)

66.社会理论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说明社会理论P64(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67.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是P67(概念)

68.下列概念使用操作性定义的是P68(采用尺子上的刻度来说明“长度”)

69.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的存在及其变化程度的是P68(变量)

70.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的某种特征的是P68(概念)

71.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特点是P69(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概率性的特点)

72.研究者用来说明各个概念(变量)存在及表现的程度,以及各个概念(变量)之间关系和发展趋势的科学语句是P70(理论命题)

73.我们从每天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中总结出“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的普遍性命题,这是运用了P77(经验归纳原则)

74.从“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真实的命题来推导出“张三会死”的新命题,其中遵守的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是P77(演绎推理原则)

75.通过对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这是社会研究认识论原则中的P79(抽样-推论原则)

76.理论建构的目标是P80(形成理论假设)

第五章抽样

77.抽样的理论基础是P86(数理统计学)

78.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中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P88(抽样框)

79.调查某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研究者从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那么,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是该次抽样的P88(抽样框)

80.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元素的集合体是P88(研究总体)

81.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是指P71(理论模型)

82.如果命题所包含的概念或反映的现象是多个概念或多个现象,且概念之间是因果关系,那么该命题是P71(解释性命题)

83.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的理论模型表达方式为P72(变量结构图示法)

84.在理论模型的多种表述方式中,坐标法的最大优点是P73(能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85.理论高度抽象,往往难以直接通过具体的经验研究来验证的是P75(宏观社会理论)

86.反映发生在整体社会层次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理论是P75(宏观社会理论)

87.下列关于微观社会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P76(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经验事实的比较来加以验证)

88.从应用上看,旨在解决具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并为具体的政策和其他行动提供具体指导的理论是P76(微观社会理论)

89.通常反映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的理论是P76(中观社会理论)

90.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社区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都属于P76(中观社会理论)

91.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是P89(抽样误差)

92.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这种抽样是P93(判断抽样)

93.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是P94(雪球抽样)

94.对高收入人群进行研究,一般先找到几个高收入者,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新的高收入者,这种抽样方法是P94(雪球抽样)

95.对于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体(如城市中的散工、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吸毒者)进行抽样,最合适的方法是P94(雪球抽样)

96.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排除任何事先设定的模式,每一个对象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这属于P95(简单随机抽样)

97.如果总体的规模为9000,在用随机数表抽样时,随机数应是P96(4位)

98.人们从每天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中总结出“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的普遍性命题,遵循的是P97(经验归纳原则)

99.在一定抽样精度的要求下,P98(样本不按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