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2732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研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综合实验题知识容量大、出题素材新、考查角度广、综合程度高,纵观近几年全国卷中的综合实验题:

①涉及的题型有物质制备实验题、性质探究实验题、定量测定实验题等。

②考查的角度有仪器的识别与应用、物质的制备、除杂与分离、物质的性质探究与验证、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描述、实验结论的评价与计算。

【正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实验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怎样分析、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

该课题的形式是多样的,每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探究性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化学科学素养。

一、高中化学实验的含义及达到的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

重视化学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实验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重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多种功能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探究实验课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围绕化学这一领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化学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科技意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化学科学素养、形成一定化学科技制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种课型。

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

实验教学创设了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

实验要建立一套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方法为框架的课程体系。

总之,实验符合国际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潮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新途径。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的程序和结构

新课程不同于旧课程的最大亮点是给学生很大的交流互动合作空间,增加了大量实验探究活动,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上这些要求在新高考试题中均得到很好体现,较好促进了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如2015年全国卷(

)26题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突出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016年全国卷(

)以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2017年全国卷(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中的氮含量,实验题素材来自于工业生产,针对仪器名称及作用、操作方法、某操作原因或目的、写离子方程式等提问,集中考查定量测定类实验。

2018年全国卷(

)又回归醋酸亚铬(CH3COO)2Cr·

H2O]的制备。

从前几年基本来自于教材实验的组合和应用,到近几年中学知识在社会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在实验题的综合练习时注意选择化工生产、化学检测部门的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

强化实验复习,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给学生自主度和开放度增加,增加了许多交流互动空间,增加了大量实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课改省份高考均加大对化学实验考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用教材实验派生、发展出来的内容命题,直接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及其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完成实验能力,将是高考实验试题的命题改革方向,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重视探究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实验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

实验课学习中,教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

实验课学习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

主要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研究方式,它重过程而非重结果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去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课学习,并创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学习。

四、深入分析学生解化学实验题的主要障碍

 

化学综合实验题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等能力的要求。

但面对综合实验题,学生往往存在以下障碍:

1.心理素质差,不自信,面对陌生题境胆怯,没有足够的耐心研读题目。

产生原因在于实验基本知识掌握欠牢固,对实验与化学知识的基本关系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以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审题能力差,阅读理解题意不清,不能正确找到实验目的、原理,对重要提示不敏感,难以发现突破口。

例如2000年全国卷24题,如果不能重视FeCl3易潮解的信息,就很难把握产品保护的装置设计。

3.实验知识不扎实,面对新题境联想不畅通,想不到相关旧知识点,或不能正确应用原有知识,使迁移受阻。

4.表达不准确,不能找准问题关键,答非所问;

或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

或表述不完整。

5.解决操作细节问题难与情景紧密结合,出现违背科学性或违背常理的解答。

五、重视化学实验意识的培养

如何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跨越以上障碍呢?

其根本途径就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意识。

中学阶段,应具备的化学实验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分析题目所给信息,提炼实验目的、原理的意识;

2.根据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实验方法的意识;

3.根据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装置(仪器选择、组合顺序、各部分作用),确定实验步骤的意识;

4.实验规范操作的意识;

5.实验中的废物处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6.实验误差分析及实验评价的意识等。

培养实验意识的几点做法:

1.重现教材实验,以实验改进为切入点,强化实验设计能力,使设计思想不断趋于缜密

以乙烯的实验室制备为例,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原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变色变味与原理不符,推测有副反应;

实验装置开放,有刺激性气味放出,不利环保;

制备装置与性质实验分离,实验不连贯,耗时长,不利于操作观察……由此展开讨论,拿出解决问题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如:

据推测可能有二氧化硫生成,则以品红检验;

二氧化硫对乙烯的性质实验有干扰,则需先行除去;

洗气实验可以连续设计;

尾气有多种处理方案等。

教师适时引导评价,逐步形成较完善的设计方案,最后可进行操作验证。

在整个实验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已有实验知识,全盘考虑,利于实验意识的整合,不断练习,易形成对类似实验的一般设计思想模式:

气体制备®

洗气®

干燥®

性质检验(或物质制备)®

产品收集®

尾气处理(产品保护),再遇到气体制备,混合气体除杂等有关实验,自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了。

2.基于教材实验,利用实验情景,增强课堂练习趣味性,提高解读实验题的能力

针对某些知识应用,可以实验情境设置习题或问答,充分利用化学知识实验性强的特点,让每一节化学课都有贯穿着实验的线索,并使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如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习题——我国宁夏出产的冰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和NaHCO3,还有一些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工厂可利用滴定法测定其成分含量,你知道是怎样测定的吗?

试设计实验方案,阐明设计思路——该题一方面拓宽了“滴定”实验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深入讨论了指示剂的选择及盐水解的某些特点,同时巩固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对全面把握本部分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3.针对实验习题中的难点问题,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操作中寻求合理的解答

某些实验中具体环节的操作是不亲自练习很难想到的,如不同装置中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不同防倒吸装置的设计使用、气体的体积测定等。

针对这样的问题,可设小专题进行实验练习,为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及时归类小结,形成对基本实验的一般模式化认识,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4.变教材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发展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探索性实验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学科知识、操作技能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在摸索与探求过程中自主地利用实验手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

实验探索盐类的水解规律。

提出问题:

盐的水溶液是否均为中性?

实验发现:

NaCl、NaAc、NHCl水溶液的酸碱性各不相同。

探索规律:

设计实验寻找规律性(自选药品测pH,根据结果进行分组,归纳同组盐的相同点)。

解决实验问题:

pH试纸与指示剂测定结果的差异,理解指示剂只能粗略判断溶液酸碱性及pH试纸的正确使用等。

结论归纳:

推测产生原因,总结水解规律。

这一过程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强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深化实验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遵循“实验引导和启迪思维相统—”的原则,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5.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学会审题,善于发现题干中的关键提示性信息,引发正确的知识迁移

习题讲练中要重视“导读”。

对于题干长、信息多、陌生度高的综合实验题,重视分析过程,可借助图表理清脉络,拨开“枝叶”寻求“主干”。

明确只要实验目的分析清楚,原理思路理顺,学会利用题干提示点,能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审题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获得产生寻求捷径的强烈愿望,有意识地应用于其他题目的解答。

通过反复训练形成一定经验,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缜密性。

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习题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心理素质考查的重要手段,更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色,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教学形式的有效途径。

只要充分利用日常实验习题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定能使学生轻松跨越综合实验题的解题障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

六、近几年高考综合实验题特点

1、侧重题材创新,重视信息与已有知识的整合

新课标的实验题,近几年主打一个“新”字,题材新,背景新,信息新,更多的考查学生挖掘、整合、应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水平,并且将信息和已有知识有效有机的融合,增强了综合性,广度和深度,使题目更有内涵,更能体现学科思想。

即便是来源于课本的题材,也多赋予新意,不落俗套。

2、重视考查能力、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的实验题要求能较好的设计和评价试验:

仪器辨认和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和优化,评价装置的优缺点并能进行改进,验证化学原理,设计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绿色化学的意识,安全的意识,审视实验原理和目的是否统一,误差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

七、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1、回归课本,掌握教材中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要求

立足课改教材,命题稳中求变是这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就是题在“书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

因此,要结合《考试说明》学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要整体深化、具体细化、总体升华。

些实验涵盖了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和提纯等知识,涉及的常用仪器有20余种。

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精读所有的实验,准确把握实验要领,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将量筒、滴定管、容量瓶、温度计、天平等量具的使用整理出详实的资料供学生浏览,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验引领学生探究。

深挖实验素材,如必修2第四章中的实验4-1铝热反应和实验4-2海带中碘的检验,这里面就有大量的实验素质值得我们进行探究,铝热反应后得到的物质成分的探究,海带灰中的、等离子的检验,海带中碘的含量测定。

细读重点实验,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等实验必须认真细致研读,特别是对实验误差的分析。

再如银镜反应和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中银氨溶液配制和氢氧化铜的制取以及淀粉、蔗糖水解产物的检验,这些实验的操作顺序对实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

2、温习课本实验,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距高考也就80天的时间了,对于实验来说,已经无法将很多实验重复再做了,就是再做也不一定能提高学生实验题的得分,复习从现实来说就是追分,因此我们教师要将课本上的所有实验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疏理,整合实验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探究的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再通过交流研讨评价,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教师同时可以整理多媒体素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

在复习过程中更需要将基本理论与实验进行整合,在化学理论和化学原理复习中善于发现实验素材。

但切忌盲目地提出一些既不科学又脱离实际和考纲的实验。

3、规范实验答题,提高实验题得分

实验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答题语言不规范、不严密、不简洁、不科学,出现错别字,每年高考在这方面失分的考生不在少数。

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表述为“正移”,“无明显现象”答成“无现象”,“滴入几滴溶液”写成“加少溶液”或没有体现量的多少。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多看试卷的参考答案,教师在上课或试题分析后要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表述,特别是在要求表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时,要认真斟酌。

实验题审题要细,要认真细致观察实验装置和图表,特别是图旁备注的文字以及图象中不易察觉的线条,分析试题中的装置与教材中或已经做过的题目中有什么不同,始终牢记和紧扣实验目的和假设,弄清试题的要求,提高从试题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注意试题稳中有变,常考常新,如中和滴定实验是今年新增的考点,要注意氧化还原滴定法、反滴定法与中和滴定实验的联系,切忌一看这题做过的,结果一出来就发现与平时做的题目是有区别的,这是考生常犯的错误。

新教材中增加的实验不能遗漏,如选修4中的实验2-5

的平衡移动实验、氯化铁水解条件的探究实验等。

八、探究型实验题解题策略

(一)探究型实验题的设计思路

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2、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设计对策--实验方案

(二)探究型实验题设计的类型及解法

1、未知产物的探究2、物质成分的探究3、物质性质的探究4、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5、对实验方案的探究

探究性实验习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考察了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要力求做到:

(三)探究型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紧扣主题:

实验路线、方法恰当,实验仪器、试剂简单易得,仪器连接科学,操作顺序规范,实验过程快捷、安全、符合绿色思想,实验现象明显。

联系问题:

牢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合理猜测,细心论证,灵活运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变探究为验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思维发散:

实验目的明确;

实验原理科学;

实验假设合理;

错误操作后果;

实验观察全面;

结论合理。

总之,探究型实验题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开放度。

新课标下的高考时的胜者,不是复制了多少知识与解题方法的考生,而是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和方法的强者。

为此,在练习上,要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错例众评”,同样在实验中也要善于进行归类整合,如气体的制取装置总共就三大类,这是培养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因此,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将常用仪器的实物重新向学生介绍,让其明确常用仪器的用途特点和使用方法、原理;

(2)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有条件学校要对中学阶段重要的、有代表性实验重做一次,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已做过的实验,挖掘拓展创新的空间;

(3)创设情境,挖掘实验内涵,分专题训练,突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之高三的备考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庞大的、复杂的工程,这对学生人生的再发展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老师要起到怎样的领路人作用呢?

做一个“明白人”,熟悉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考查方向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做一个“勤快人”,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筛选、加工、整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做一个“聪明人”,科学制定复习策略、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做一个“老实人”,严格要求,注重落实

——脚踏实地,点滴做起

【2015——2018全国I高考试题汇编】

(2015课标Ⅰ)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1.0mol·

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

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

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2015课标Ⅰ)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

10-2,K2=5.4×

10-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H2C2O4·

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

(3)①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

(2015新课标26)答案

(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

F、D、G、H、D、ICuO

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中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

(2016课标Ⅰ)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2016课标Ⅰ)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学优高考网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2016课标Ⅰ)26答案

(1)①A;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或B;

NH3·

H2O

NH3↑+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②8NH3+6NO2

7N2+12H2O;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017课标Ⅰ)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2017课标Ⅰ)26.(15分)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