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0242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3物态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2018·

淄博)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和升华;

放热的有:

凝固、液化和凝华。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故C错误;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A。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3.(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

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2018·

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解析:

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

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10.(2018·

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

31.(2018·

临沂)(5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2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

该物质在 CD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

(4)运用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

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吸热能力;

故答案为;

(1)使物质均匀受热;

(2)2;

(3)不变;

晶体;

(4)CD。

2.(2018•青岛)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通过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判断。

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

故A不符合题意;

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C不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

故D符合题意。

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3.(2018·

聊城)下有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C

 

A瀑布结成冰挂 

B湿衣服晾干 

C.露的形成D.树枝上结霜

11.(2018·

济宁)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科薄膜前发生了______汽化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水蒸气在塑料薄膜

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____放出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2018·

菏泽)下例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D

A.雪化成水 

B.试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17.(2018·

东营)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

霜前冷"

的感觉。

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

雪后寒"

(2分)

德州)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C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21.(2018·

德州)(4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人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0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20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观察到: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20丙中___________图。

(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1.

(1)68

(2)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A(4)不可行

24.(2018•玉林)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 96 ℃,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液体的内能将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少”)。

(1)温度计的读数:

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由图乙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

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

温度升高,液体的内能增加。

(1)96;

吸热;

(2)升高;

增加。

【点评】本题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沸点、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以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是一道热学综合题目,比较简单。

7.(2018·

贵阳)水不同状态的循环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雪花就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它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 凝华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冰晶。

雪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是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

凝华。

4.(2018·

黔南)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龙东)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冰化成水

B.

露的形成

C.

冰冻的衣服干了

D.

自然界中雪的形成

A、冰化成水,是固态的冰融化成为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冰升华为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9.(6分)(2018•岳阳)探究“沸腾的规律”实验中,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3

3.5

4

4.5

5

5.5

6

温度/℃

92

95

98

(1)实验表明,水的沸点为

___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

(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________(只填序号)。

A.60℃B.80℃C.100℃

考点:

水的沸腾

专题:

物态变化

解析: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外部热源的温度适当高于沸点温度,才能保持液体继续吸收热量。

(1)98、不变;

(2)B。

4.(2018•南京)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一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一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一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一升华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冰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故A错误;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故B错误;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是气态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故C错误;

D、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固态冰升华成水蒸气,故D正确。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状态及相互转化的物态变化名称。

23.(2018•南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90

94

96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

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kg

水的初温t0/℃

水的末温t/℃

消耗的燃气V/m3

大火

4.0

26.0

50.0

0.0453

中火

0.0278

综合分析可知:

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B.先大火后中火C.一直用大火D.一直用中火

(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中火节约燃气,据此分析解答。

(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min;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kg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m3,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m3,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综合分析可知:

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A。

(1)时间/min;

(2)98;

需要;

(3)A。

【点评】“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热现象中重要实验之一,实验涉及内容很多,该题主要考查了分析处理数据,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5.(3分)(2018•长沙)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正确,海水蒸发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错误,液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错误,凝固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错误,冰珠熔化成水。

故选A。

2.(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3.(3分)(2018•攀枝花)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

16.(2分)(2018•攀枝花)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几又会变湿,这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饮料瓶外壁上,表面会变湿。

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饮料瓶外壁发生液化,一会几又会变湿;

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液化;

放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知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

26.(5分)(2018•攀枝花)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0 min。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

(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 固 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1)观察图象,从图象中得出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

(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

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熔化完后为液态。

(4)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1)由图象可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共耗时15min﹣5min=10min;

(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物质处于固态;

(4)由图可知,冰从A到B持续吸收热量,故内能变大,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1)10;

(2)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固;

(4)小于。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冰的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