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202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物志译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物根本特性,出于情感与本性。

情感与本性的道理,极为玄妙而深奥,若非具有特殊洞察力的圣人,谁能得其究竟,大凡有血气的人,身体内莫不包含混沌元气作为其本质,秉承阴阳二气来确立其刚柔的本性,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构筑其形体。

具备了其形体气质,便可以就此而探求内在的情性。

一般人的材质和气度中,以中和为最可贵。

具有中和的素质的人,必然平和、淡泊而无偏颇之味,因此能够调和而成就五种(仁、信、忠、智、勇)材质,变通转化而符合需要。

因此,观察人物并了解其材质,必须要先察明其是否平和淡泊,然后探讨其是否聪慧明达。

聪慧明达,是人体阴阳二气精华的外在表现。

如果阴阳二气清纯、平和,则内有通达之智而外有明察之慧;

圣人内具淳朴之质且外具聪明之形,能够兼有平淡与聪明两种优秀品质,可知事物的微妙之处和显露在外的事理,若非圣人,不能够具备此两方面。

因此说干就干的人(气质偏阳的人),懂得眼前行动的关键,而欠缺把握机会;

深谋远虑的人(气质偏阴的人),认识到宇静致远的道理,而难于付诸迅捷的行动。

犹如火光、太阳能光照物体的外部,而不能照进内在;

金镜、水面能映像于其中,而不能向外发放光芒。

二者间的不同功用,大概是阴阳之间的区别。

如果从材质方面衡量人物,可以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性质来加以区分;

五行的各种特征,可以在人身上各部位表现出来。

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木代表骨骼,金代表筋脉,火代表气息,土代表肌肤,水代表血液,木、金、火、土、水五行的特性对应成就了骨、筋、气、肌、血的特征。

五行之气充足的人,各有其独到之处。

所以骨骼健壮而柔韧的人,称为弘毅(心胸博大而坚强持久的性格),弘毅具备仁的本质;

气息清淳而舒畅者,称为文理(文雅有礼节),文理是礼仪的根本;

体貌端正而结实的人,称为贞固(正直稳重而坚守节操的性格),贞固是诚信的基础;

筋脉强健而精炼的人,称为勇敢(勇武不屈而果敢决断的性格),勇敢成就义的方式和途径;

神色平和且气血通畅的人,称为通微(通达事理而明察秋毫的性

格),通微是智慧的本原。

五行的特征是恒常不变的,所以乂称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五常之间的区别,依次用金、木、水、火、土的品德体现。

因此,温润而正直、谦虚而刚毅,是木的品德。

刚健而充实、弘大而坚毅,是金的品德。

内心恭敬而文雅理智,是水的品德。

宽容而严肃、柔和而坚实,是土的品德。

简约而顺畅、针眨弊病,是火的品德。

虽然体现在不同的身体而品性变化无穷,仍然会依据五种性质而存在。

因此其刚毅、宽容、简明、顺畅、坚固等各种性格特征,必定显露于其形体容貌,呈现于声音表情,发散于情感及兴趣,各自依照与五行的象征对应起来。

因此心性忠诚正直的人,就会表现出刚正挺拔的仪态;

心性善良有决断力的人,就会表现出奋进勇猛的仪态;

心性平和有条理的人,其表现出安宇而闲逸的仪态。

仪态的变化形成人的容貌举止,各自有其不同行为举止:

仪态正直的人,行为举止端庄挺拔、威武不屈;

仪态善良的人,行为举止小心谨慎、进退有礼;

仪态高尚的人,行为举止气宇不凡、令人仰慕。

人的容貌仪态发生变化,源自心性气质(意识和思维);

心性气质的特征,则会表现为声音的变化。

气息相合而成为声音,其声音与律吕(中国古代乐律的总称)节奏相应和;

有柔和平缓的声音,有清扬流畅的声音,有迂徐悠长的声音。

声音由流畅的气息而形成,其效果表现于相貌表情。

因此确实具备仁爱品质的人定然有温和、宽容的表情,确实具备勇敢品质的人定然有强健奋发的表情,确实富于智慧的人定然有明智、通达的表情。

神色体现在外貌特征上,就是心神的表征。

心神的表征表现于相貌上,则情感通过眼睛表露出来。

因此仁,是眼睛的精气,其眼神诚实谨慎而端庄;

勇,胆的精气,勇者的眼神光亮而强盛。

然而偏重某一方面而有很高造诣的人材,是以其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其精神本质。

因此偏材不精于某一方面的成就,则其事不容易成功。

因此刚直而不能柔和则过于倔强,刚劲而不能收敛要则过于蛮干,有固执已见而不端正则愚蠢,心气十足而思虑不清则把握不住分寸,思虑通畅而不能平和则飘荡。

因此具备中庸品质的人,与以上各类人材不同。

因为其气质具备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以平淡无味加以包装,五行之气充实于内,五脏精气显露于外。

因此眼睛内闪耀着五彩光芒。

所以说:

万物产生皆有其形体,形体容貌体现其内在精神。

能洞知其精神风貌,就可以完全了解人物的性情。

人的性情所有表现,可归纳为九种特质的特征。

平陂(平和与偏斜)的特质在于神态,内心聪明与暗昧的结果在于精神状况,勇敢与怯懦的情势在于筋脉,强健与柔弱的身体在于骨骼,浮躁与亍静的脾性在于气血,悲伤与愉悦的情感在于容色,衰殆与整肃的形象在于仪表,造作与自然的举止在于容貌,舒缓与急迫的状态在于言辞。

具备中庸的人,质朴素雅而平和淡泊,内心睿智而外表爽朗,筋脉刚劲而骨骼坚硬,声音清正而表情愉悦,仪态端正而容色直诚,如此则九种特质都能具备,也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九种特质有所缺失,则是偏杂的人材。

偏材、兼材、兼德三种人才是不相同的,它们相应的才德的称号也不同。

因此偏精独诣的人材,以其所偏精的专长而自称;

兼具多方才能的人,以品德为重;

兼具各种完美品德的人,更有完美的称号。

因此兼德而达到完美境界的,可称为中庸;

中庸是圣人最高的称号。

具备各种品德的特质而不能发扬光大,可称为德行,有德行的人,具备大雅的称号。

专于一门且达到最高境界,可称为偏材,偏材已具备小雅的称号。

在“九徵”(指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中只有一个方面表现突出的,称为依似;

依似,指是似是而非且品质不佳的人。

在某方面至于最高而在列一方面却背

离,可称为间杂,间杂是变化无常的人。

变化无常与似是而非,都是属于品质低劣的末流之辈。

末流之辈的种类很多,不能够逐个分析,因此忽略而不详细讨论。

体别第二

具备中庸品德的人,其实质难以用语言表达。

因此是虽咸却不苦涩,清淡却并非无味;

质朴

而非无纹饰,有文采而不炫耀刺Ll;

既具有威严且能怀柔,即善于言谈乂能沉默;

处事可变化而无定规,以通达成功为准则。

因此高亢的人则过分,而拘谨的人则能力不及。

拘谨与高亢都背离了中庸之道,因此虽其优势显露在外,但丧失了应遵循的基本道理。

因此严厉而直率、刚强而坚毅之人,其才能在于能矫正颓俗,纠正错误;

失误在于不讲策略的言行过激的揭人所短;

柔韧而顺从、安宇而宽容之人,其美德之处在于能宽容忍让,失误在于优柔寡断;

雄武而强悍、杰出而刚健之人,其任用之处是做事够胆量、有魄力,失误在于过多忌恨;

精明而善良,知惧而谨慎之人,其善在于谦恭谨慎,失误在于疑虑太多;

强硬刚直,坚定而刚劲之人,其可用之处在于成为栋梁而独挡一面,失误在于固执己见;

能言善辩,思路能清晰之人,其擅长于解决疑难问题,失误在于言过其实而无原则;

普济而惮爱、周给而广泛之人,其弘大之处在于胸襟恢宏、覆盖宽广,失误在于良莠不分而过于混杂;

清正而耿介、廉洁而自守之人,其可敬的节操在于节俭、朴素,失误在于过于拘谨内敛;

好动而有为,光明而磊落之人,其可成之业绩在于开拓进取,失误在于处事不够严谨;

能深沉宇静、知玄机奥秘之人,其精妙之处在于精思远虑,失误在于反应迟缓;

质朴而爽快、径直而不隐之人,其可取之特质在于忠厚诚恳,失误在于不能见微知著;

足智而多谋、情感可藏敛之人,其可取的权变在于权术谋略,缺点是立场不坚定,趋炎附势。

在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才能之时,若不以中庸的美德为准则,纠正其拘谨或亢奋的偏向,却不断指责他人的短处,只会使自己的过失更突

出,就像晋人与楚人(晋人笑楚人佩剑于左,楚人笑晋佩剑于右)彼此互相嘲笑对方佩剑的方向相反一样,彼此互相反驳论议。

因此刚强而坚毅之人,刚烈好争而不能平和,若不注意其争强而冒犯他人,反而认为顺从是屈服与懦弱的表现,则刚性更加厉害;

那么这种人可以参与制定法规,而难以与之谋划细致入微之事。

柔韧而顺从之人,心思缓慢而优柔寡断,若不注意其做事时无法统摄之弊,反而认为手法强硬会伤及无辜,则使其安于舒缓;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其按常规处理一般事务,而难以与之权衡疑难之事。

雄武而强悍之人,气势亢奋而勇猛决绝,若不注意其勇猛冲动所产生毁伤、跌荡的危险,反而认为顺从是胆小怕事,则会完全耗尽其气势;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共赴危难,而难以与之遵守约定。

多惧而谨慎之人,畏惧祸患而顾忌重重,若不注意其因为懦弱而不敢伸张正义,反而认为武力是表示亲近或拉拢,则会增加其畏首畏尾的毛病;

那么这种人可以保全自己,难以树立正气。

凌历刚强之人,立场坚定而刚劲特行,若不注意改正其固执己见的缺点,反而将广采博引视为浮夸虚伪,则会使其一意孤行;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守持正道,而难以使众人心服口服。

善辩而博识之人,论事说理能丰富周延,若不注意其言辞空泛而无遮拦,反而认为持正守节是束缚牵制,则促使其对言论不加节制;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泛泛而谈,而难以与之确立规约之条。

宽弘而结交广泛之人,意在追求与人周全和相处融恰,若不注意其交往之人鱼龙混杂,反而认为耿直有节为拘谨保守,则会使其交友不慎;

那么这种人可以用于安抚众人,而难以与之整饬风俗。

耿直而廉政之人,讥刺清流而荡击浊恶,若不注意其处世交游常有狭隘,反而认为结交广泛是同流合污,则会使其心胸更加狭窄;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守持节操,而难以与之谋划变通之事。

好动而知变之人,有崇高而远大的志向,若不注意其心意贪大求多,反而认为沉稳是保守滞后,则坚定其超越之锐意;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共趋于前,而难以与之论谦居人后。

沉著而宇静之人,循规蹈矩而思虑再三,若不注意其沉静易成迟滞淹留,反而认为行动迅速必然导致疏漏不密,则会使其以懦弱为美德;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深谋远虑,而难以与之速战速决。

质朴而率直之人,见解可疑而固执己见,若不注意其表现会有鄙野粗直,反而认为计谋视为怪诞不经之论,则会使其暴露了真实的内心;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诚信相守,而难以与之与时进退。

谋深而多计之人,探究揣度实际情况来确立形象,若不注意其权术可能偏离正道,反而认为胸无计谋为愚拙无用,则会使其以虚浮为可贵;

那么这种人可以与之共成善事,而难以与之矫正偏邪之谋。

不断求学可以使人成为有用之才;

宽恕是推己及人的前提。

“偏材”类人才的本性,不可强求其转变。

即使以不断教他学习各种知识,专项学有所成而所学之道的缺陷随之形成;

即使以宽恕的道理训导,然而仍存在从自己的角度衡量别人的习惯。

因为自己诚信就推测人人都诚信,因为自己奸诈就推测人人都奸诈不实;

因此虽有学习却不能掌握道理与方法,宽恕之心也不能了解事物的本性,此是“偏材”类人才固有的缺陷。

流业第三

适宜从事重要职务的人才,大概有十二种:

有品德高尚且其行为可以作为楷模的清节家;

有擅长制定法规的法家;

有胸藏谋略的术家;

有德、术、法兼备的国体之人;

有通权达变,善于解决问题的器能之人;

有德高望重但不能宽宏大量地对待别人的臧否之人;

有手段灵活但没有长远眼光的伎俩之人;

有足智多谋但不够公正的智意之人;

有下笔千言的文学人才;

有能传播圣人学说的儒学之士;

有口才一流的口辩之士;

有胆识过人的雄杰之士。

道德品行高尚,仪容举止可效法的人,可称为清正家(高风亮节),如延陵、晏婴。

建立法令制度,善于强国富民,可称为法家,如管仲、商鞅。

通晓天地间道化万物的道理,善于出奇谋划妙策应对各种变化,可称为术家,如范蠡、张良。

【说明】延陵:

指春秋时期吴国的贤人王季札,季札为人谦让,曾两次把王位让给哥哥王诸樊与侄子王僚。

因他被封于延陵,所以时人称他为延陵季子。

晏婴: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历事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并任齐景公的宰相达四十年。

晏婴足智多谋,勤政爱民,对上忠心耿耿,对下以身作则,由于晏婴的存在,齐国强盛一时。

管仲: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国,他主张鼓励生产,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商鞅:

战国时卫人,姓公孙,名鞅,因战功所得封地在商,所以乂称为商鞅或商君。

他在秦国当了十儿年的相国,辅佐秦孝公富国强兵,他提出变法的主张,在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修战守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秦国日益强大。

秦孝公死后,被贵族陷害,车裂而死。

范蠡:

春秋时楚国人,他在越国担任大夫,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辅佐越王勾践发愤图强,最终灭了吴国。

他深知越王勾践可与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于是离开越国,在其他国家经商,在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因曾在陶地自称朱公,后人称他为陶朱公。

张良:

汉初大臣,祖与父在韩国五世为相,秦灭韩后曾图谋恢复韩国,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行刺秦始皇未果,逃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

秦末大乱归顺刘邦,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重要谋臣。

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华,且三种才华都能达到很高水平,其品德的感召力足以正肃风俗,其法律、法令足以匡正天下,其施展权谋、运筹帷幄足以决胜千里,称为国体之人,如伊尹、吕望。

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华,但三种才华水平不高,其品德的感召力足以统率一方,其法律、法令足以端正一乡,其谋略足以权衡一事之利弊,称为器能之人,如子产、西门豹。

【说明】伊尹:

辅佐成汤建立商朝的功臣。

他原是有莘国的奴隶,成汤娶有莘国君女儿为妻,伊尹作为陪嫁奴来到成汤的部落。

伊尹善烹调,他用做菜的道理比喻治国之道,成汤便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助手,任以国政,后来伊尹辅助成汤伐夏取得天下。

吕望:

周朝的开国功臣。

本姓姜,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受封于吕地而改姓吕。

吕望年轻时穷困潦倒,怀才不遇,年老时在渭水边钓鱼遇见周文王,两人相见恨晚,周文王任命他为军师。

周武王即位后,尊他为师尚父,他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因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

子产:

春秋时郑国人,历事郑简公、定公、献公、声公四朝。

当时诸侯争霸,弱小的郑国处于强国之间,岌岌可危,因子产善于化解矛盾,才使郑国平安无事。

西门豹:

战国魏人,魏文侯时担任邺县的县令。

当时邺县的三老勾结女巫骗取百姓钱财,每年择民女投入漳河,谓之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上任后,把三老与女巫投入河中,为当地除害。

并动员民力开辟十二道水渠,引漳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把邺县治理得很

好。

与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华有区别,各自专精一项而成一流派。

类似清节家之流,不能宽容弘大,喜欢求全责备,明辨是非,称为臧否之人,如子夏之类人物。

类似法家之流,不能开创思路而深谋远虑,只能接受地方官职,运用心智而施展巧计,称为伎俩之人,如张敞、赵广汉之类。

与术家类似,但不能创立制度及确立定则,遇事能随机应变,智谋有余,但公正不足,称为智意之人,如陈平、韩安国之类。

所论八种人才,皆以德、法、术为基础。

虽分别为不同之流,全部是能成就事业的人才。

【说明】子夏:

春秋时卫国人,为孔子之弟子,孔子曾对子夏说:

“汝为君子

儒,无为小人儒。

”子夏擅长文学,魏文侯拜他为师。

孔子死后,子夏在河南西河讲学,对传播孔子学说颇有贡献。

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张敞:

汉宣帝时担任太中大夫、京兆尹、冀州刺史等职务,敢直言,明赏罚。

赵广汉:

汉宣帝时担任颍州太守、后迁京兆尹,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执法不避权贵名震一时。

陈平:

汉初阳武人(今河南原阳县),先随项羽,后归刘邦。

好读书,精于谋略,用反间计令项羽除去谋士范增,用爵位笼络大将韩信。

惠帝、吕后时任丞相,因吕后专政而不问政事,吕后死后,与周勃定计杀诸吕,迎立文帝后任丞相。

韩安国:

汉朝成安人。

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起兵,他率兵击退吴兵于梁国东界,因此事而扬名。

汉武帝元光六年,匈奴大举入侵,他担任材官将军,屯军于渔阳,因兵败受谴责,悲愤而死。

善写文章、能够著书立说的人,称为文章之人,如司马迁、班固。

能够传播圣人的业绩,而不能从政做事,称为儒学之人,如毛公、贯公。

善于辩论未必符合真正道理,却能应对巧妙、自圆其说,称为口辩之人,如乐毅、曹丘生。

胆识武力超越众人,才能谋略不同凡响,称为骁雄之人,如白起、韩信。

【说明】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太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后因李陵案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

东汉史学家。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初因修国史被人告发下狱,出狱后任兰台令史,后为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史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毛公有大小毛公两人:

大毛公是毛亨,著有《训诂传》,小毛公是毛艮,治《诗经》。

贯公:

西汉学者,是研究《左传》的学者。

乐毅:

战国时魏人,精通兵法,燕昭王拜他为上将军,五年间联合赵、楚、

韩、燕、魏五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曹丘生是楚地辩士,当时季布行侠仗义的事迹经他宣扬之后,声名大噪。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名将,曾攻陷七十余城,因功封武安君。

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并坑杀赵之降兵四十余万人。

曹丘生:

西汉楚人,以辨才著称,是名将季布的座上宾。

白起:

战国是秦国名将。

曾屡建战功,夺得山东六国七十余城,应功封为武安君。

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坑杀赵军俘虏四十余万。

后被相国范睢所迫自杀。

韩信:

汉初诸侯王。

初随项羽,后归刘邦,拜为大将。

精于用兵,封为楚王。

因告发谋反而降为淮阴侯,后乂被告与人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

以上所论十二种才能的人,都适合担任朝廷大臣,而做明君的德性不包括在内。

明君,应是聪明平淡,让各种有才能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才而不会事必躬亲。

因此,明君应遵循的原则确立了,则十二种人才都有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

德高望重的清节家,可担任道德教化的师氏职务;

法家类型的人,可担任主管刑狱的司寇职务;

术家类型的人,可担任“三孤”(少师、少傅、少保)职务辅佐王公;

具备德、法、术三材的国体之才可担任“三公”(太师、太

傅、太保)职务;

兼有三材但不够完备的器能之才,可担任统领百官的冢宰(后称为宰相)职务;

臧否类型的人,可担任师氏的助手;

智意类型的人,可担任冢宰的助手;

伎俩类型的人,可担任主管制器、工程的司空(掌管工程)职务;

儒学类型的人,可担任教育安民的职务;

文章类型的人,可担任国家的史官;

口辩类型的人,可担任主管礼议和外交、接待的职务;

骁雄类型的人,可担任将帅。

这就是明君之道能确立则臣子之道即可按部就班,各种人才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那么太平盛世就会出现。

如果君王不甘心平淡无为(大事小事都抓),只对某一类型的人才感兴趣,则此一类型的人才容易掌握权势,会出现其他各种才能的人失去发挥才能的混乱局面。

材理第四

事业的确定及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不按原则来决定的;

等到发生争论时,却很难获得一致的定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观点多、才智见识也有不同的人多。

观点太多造成各抒已见则彼此无法沟通,人拥有的才能不同(立场不同,情况不同)则所持的观点就会不一样。

人情复杂难以沟通(就不能达成共识),则会失去原则而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

道理有四项,明口道理有四种不同类型的人,会产生九种偏失的性情,形成七种似是而非的现象,辨论时最容易发生三种疏失,诘难常见六种不良后果,与人沟通有八种技能。

天地间阴阳二气化育万物,万物皆有盈虚损益的规律,此为合道之理。

通过法治使所有事情都有合理的结果,此为行事之理。

推行礼教而因事制宜,此为合义之理。

了解人情而顺从民意的关键要素,此为合情之理。

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各有不同,帰•得这些理的人才,须是有聪慧明达的才质并遵循一定的方法,聪明是山人的材质实现。

因此具备材质须与所需之理相合,才能彰显其鲜明的特征,鲜明的特征足以理解道理,理解道理足以自成一家。

因此材质性情平正淡泊,思虑深远而精循,能通晓自然的本性,为道理的专家;

材质机警灵敬,擅长权变谋略并反应敬捷,能够处理复杂事端和突发事件,为事理的专家;

材质性情柔和平稳,能够阐述礼义教化的精髓,分辨各种行为的得失,为义理的专家;

材质性情机敬而善解人意,推究人情而察知其意,能够适应人情的变化,为情理的专家。

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四家的特征各有不同,而会产生九种偏颇的性情;

性情影响其正确的判断,各自由此而产生了得失。

刚强粗略之人,不善于疏理细微之理;

因此谈论战略性的事情时,则弘大博识而见识高远;

疏理纤微的事理,则左支右细而粗疏难合。

高亢严厉之人,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若讨论有法可依的事情,会据理力争保持公正;

若讨论如何变通时,则执于所知之理而无法找到头绪。

意志坚定之人,喜欢端正求实;

若剖析事理的内在原则,能超凡出众而清彻明了,若涉及重大的道理和原则,则狭隘直露而固执己见。

能言善辨之人,辞令丰富且观点尖锐;

若推究人事,则能提出精辟的见解而说理透彻,但触及正道要旨,则能直言不讳却考虑不周全。

随波逐流之人,不能有深思熟虑;

整理粗疏的道理时,则无所不谈而以博知为傲;

若要归纳事务的精要时,则闪烁其词而不敢下结论。

见解肤浅之人,没有能力作深入的讨论;

听到别人振振有词,好像有同感而面露愉悦之色;

若要仔细分析精微的道理,则随时转向而无立定的根基。

宽容谦逊之人,无法快速见其成效;

论述仁义之道,则旁征惮引侃侃而谈且言辞文雅;

但实际处理事务时,则常常因行动迟缓而难以企及。

温顺柔和之人,其力度不能完美而强大;

欣赏高深的道理,则思虑平顺和谐而通畅;

分析疑难问题时,则优柔寡断而迟礙不决。

尚异求奇之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而标新立异;

遇权宜及诡诵之事,则不受约束而瑰丽壮观,探究清正无为之道,则偏离常理而空疏难通。

所谓人的性情有九种偏颇,各自内心的自以为作为标准。

如其性情不够精要顺畅,则可产生七种似是而非的现象:

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似乎很流畅却天马行空;

有的人道理不多却面面俱到,似乎是博学多才的人;

有的人反复论说迎合人意,似乎是赞同和善解人意;

有的人等到最后才表态,采纳大多数人的观点,似乎是能听众人之言而能有决断者;

有遇到疑

难问题时避而不答,似乎是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而实际则是确实不知其解;

有的人听别人说得头头是道,似乎表情非常愉悦而其实似懂非懂;

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