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1014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

古代城市的演变

知识点二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⑫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时,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⑬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其目的是要⑭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6.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⑮海禁和“⑯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⑰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主题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成就及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都长安与北宋都城东京城市布局各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时期在商业经营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材料三中,“草市”出现的特点是什么?

有何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其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长安:

布局整齐,坊与市界限分明。

东京:

“市”的范围扩大了,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2.变化:

唐朝需按时开市、闭市,而宋代打破了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实质性问题: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3.特点:

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农村。

意义:

草市商品种类较为齐全,方便百姓日常生活。

4.特点:

江南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原因:

地处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迅速。

要点1:

商品经济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要点2:

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该政策实施的经济前提。

(2)农业是古代具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生计。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

要点3:

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1)长期的国家统一为商业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2)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奠定了商业繁荣的基础。

(3)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边地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4)交通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5)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1)坊与市的界限:

宋朝以前,坊与市严格分开,宋朝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2)经营时间:

宋朝以前按时开市、闭市,宋朝时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

(3)政府监管:

宋朝以前,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监管,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要点5: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

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要点6: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

如城市中的市,早市、夜市;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

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

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例1]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解析] 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

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

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

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

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载之番境皆为珍品”反映了什么问题。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有何益处?

2.材料二反映了明政府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1.反映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产品畅销国外。

益处:

互通有无,增加居民收入。

2.实行“海禁”政策,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但必须在政府的主持下进行。

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

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

与各国贸易有固定的时间。

影响:

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缩,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要点: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

唐朝时,海陆并重;

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2)以友好为主流。

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汉朝至明朝的对外通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

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例2] 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析] 画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并且元朝时就已经出现文人画,此画并不是新的类型,故A项错误;

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B项正确;

明成祖虽派郑和下西洋,但并未解除海禁政策,开放的只是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

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虽为外来物品,但却被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并没有形成新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 B

1.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反映了( C )

A.各国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商人与国君矛盾尖锐

C.商人社会地位优越

D.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人经济实力的壮大,其社会地位日益上升,控制经济,甚至左右政治,说明了商人社会地位优越。

2.西汉流行着“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说法。

这表明( B )

A.丝织业已经衰退B.商业的不断繁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本题考查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含义指生产丝织品的不如贩卖丝织品的收入高,这从侧面反映了商业的繁荣。

3.“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D )

A.白银大量使用B.榷场贸易繁盛

C.工商业繁荣D.交子的使用

从题干中的信息“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可知是交子的使用。

4.《梦粱录》载:

“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如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

”据材料可知,此时的杭州城( A )

A.“坊”与“市”界限已经被打破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C.政府对商业活动有着严格的监管

D.政府在城中特定区域设市

本题考查北宋商业的特点。

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可知,当时的杭州城“坊”与“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故本题应选A项。

5.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 )

A.草市B.夜市

C.晓市D.街市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提取“宋代”“交换市场”“沟通城乡的桥梁”,根据所学可知答案为宋代的乡村集市——草市,故A项正确;

夜市为夜间的集市,一般设在城市,故B项错误;

晓市为早间的集市,未能体现城乡之间的沟通,故C项错误;

街市指沿街设立的市场,也未能体现城乡之间的沟通,故D项错误。

6.“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材料反映的现象应当发生于( A )

A.唐朝B.宋朝

C.明朝D.清朝

从材料来看,它反映的是城市中有关“市”中交易的情况,“市”中交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开市与闭市都有时间上的严格规定,这应当属于唐朝的情况。

宋朝以后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限制,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了。

7.下图是《南都繁会图》(局部),画卷描绘了明朝中期南京的繁荣景象。

该图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 D )

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D.城镇商业繁荣

明清时期,尽管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但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类似于宋朝《清明上河图》的《南都繁会图》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的繁荣。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8.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对外贸易中所坚持的原则不包括( D )

A.“厚往薄来”B.“倍偿其价”

C.宣扬国威D.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贸易基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

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

……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

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发生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答案:

(1)农产品的商品化;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白银的合法流通。

(2)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

(3)商帮出现。

(1)问,根据材料一,从农产品商品化、商帮和白银货币化的推广等方面分析。

(2)问,根据材料二中“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可知,资本主义雇佣关系逐渐形成。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可知,商帮逐渐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