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953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包括只管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8.符号:

被约定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志,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符号。

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成的语言的链条关系是组合关系。

19.聚合关系:

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具有相同作用能互相替代的次符号聚集成类叫聚合关系。

20.语言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挨着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形成线性链条,排除同时出现两个符号的可能。

21.语言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和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22.语言的层级性:

语言系统是一个层级装置,底层是一套音位装置,上层分为语素、词、句子三级。

23.言语规律:

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规律。

包括自方、对方、双方所处的语境三要素。

24.渐变性规律:

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变化。

25.参差性规律:

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26.语言的分化:

一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叫语言的分化,如方言与亲属语言的形成。

27.语言的整化:

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接近或统一起来的现象叫语言的整化,如民族共同语、民族交际语和国际交际语的形成。

28.语言的融合:

一种语言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别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叫语言的融合。

29.语言的混合:

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叫语言的混合。

30.语音:

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载负一定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

31.语音学:

研究语音的学科叫语音学。

可包括发音语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学、音系学等。

32.乐音:

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保持一种整倍数的比例关系的声音。

33.噪音:

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34.共振峰:

因共鸣作用而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振峰。

35.音素:

对人类语言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36.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

37.音位:

某种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区别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38.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

39.非音质音位:

利用音高、音长、音强等非音质要素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如调位、重位、时位等。

40.音位区别特征:

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41.音位体系:

每种语言的音位都是形成体系的。

其内容包括该语言的全部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每个音位的全部变体;

每个变体出现的条件;

各个音位在组合与聚合关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42.音节:

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

43.语流音变:

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44.句位学:

研究句位的学问叫句位学。

例如句调位、句重位、句时位、句顿位。

45.语音规律:

语音的历史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严格规律的,有的甚至可以概括出较为完整的公式。

如汉语浊音清化规律等。

46.语义:

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

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47.义项:

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48.义素:

对词的某一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49.语义场:

以一个共同义素为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场。

50.语境: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有狭义语境与广义语境之分,狭义语境是口语的前后语或书面语的上下文,广义语境是语言表达的具体环境,如具体的场合、身份、社会环境等。

51.语言意义:

语言体系中具有固有的意义,具有概括、多义相对稳定等特点。

52.言语意义:

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说的的行为和说的结果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53.预设:

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54.蕴含:

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就是蕴含关系。

55.词汇意义:

以词汇形式(主要指实词)表现出来的语言意义。

56.概念义:

亦称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57.语法意义:

用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可包括范畴义、关系义和功能义三小类。

58.词汇:

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物:

固定词组和总汇。

词汇有语言的词汇和言语的词汇。

59.词:

是词汇中最基本的单位,还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之一。

即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结合单位。

60.固定词组:

也称固定短语,是指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固定,具有完整意义的词组。

是句法结构分析中最小的单位。

61.□语素(也叫词素):

语言中不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62.词根:

词的核心部分,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63.词缀:

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

包括前、中、后三种。

64.词尾:

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

65.基本词汇:

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稳定性、全民常用性、能产性等特点。

66.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的总汇构成一般词汇。

67.同源词:

具有同源关系的(即由一个词分化而产生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源词。

68.同根词:

含有同一个词根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根词。

69.固定词组:

指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固定,具有完整意义的词组。

70.构词法:

构词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构词法指一切新词的构造方法;

狭义构词法指由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

71.社会方言词:

专用于不同社会行业的词,也称行业语。

72.语法:

一种语言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73.语法学:

专门研究语法的科学叫语法学,可包括词法和句法。

74.词组:

是实词与实词的有机结合。

75.句子:

运用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表达相对完整思想和某种感情的、具有一定的语调的交际的基本单位。

76.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如词形范畴与词类范畴等。

77.词形范畴:

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

78.词类范畴:

指语言中词的语法意义之分类,亦称词类。

79.语法手段:

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就是语法手段。

也叫语法方式。

80.形态:

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广义的形态除了包括构形法外,还包括够词法,即在词根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定创造新词的方法。

以上两种又称为内部形态。

有人把词序、语词、辅助词等称为外部形态。

即研究词的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中心形态。

81.词法:

主要指构形法、研究词形变化的规律。

82.句法:

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模式以及它们的构造与关系。

83.显性意义:

用一定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如陈述、支配、修饰、平行、补充等关系,分别形成主谓、动宾、偏正、并列、补充等关系。

84.隐性意义:

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形式,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

85.显性形式:

句法结构外部形式的线条性为显性形式。

86.隐性形式:

句法结构外部形式的层次性为隐性形式。

87.句子成分分析法:

从句子结构的关系意义特别是显性意义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作分析的方法。

88.直接成分分析法:

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89.转换分析法:

指显性形式即线条性的次序的转化以及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之间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时间的转换。

90.篇章语法:

研究比句子大的语言整体,属于言语语法。

91.篇章的粘连性:

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上,具体表现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等手段。

92.篇章的连贯性:

指篇章的语义关联,存在于篇章的底层,是一种语义逻辑的连贯。

93.文字:

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94.表意文字:

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95.表音文字:

标记语言声音的文字叫表音文字。

二.语言学概论填空和多项选择题

1.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2.语文学的三个源头在古印度、古希腊罗马、古中国。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人物是威廉·

琼斯;

草创者是施列格尔;

奠基人物是拉斯克、葆朴、格林。

4.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但宣告语言学的真正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物是索绪尔和洪堡特。

《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6.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为三派。

它们是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7.形式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认为对语言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

8.新时期语言学的最大特点是交叉性、边缘性。

9.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0.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11.思维的类型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是:

①任意性、强制性、②线条性。

13.语言的结构系统是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要素构成的

14.奥斯汀的“三种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

15.格赖斯的言语合作原则是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16.利奇等人的礼貌原则有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17.言语交际的三要素是自方的因素、对方的因素、双方所处的语境因素。

18.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过程包括言语编码、言语发出、言语传递、言语接收、言语译码。

19.语言的稳固是由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和词法构成决定的,语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由于语言的发展与稳固。

20.语言发展规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个别语言的发展规律,一种是普通语言的发展规律,后者又具有渐变性和参差性两大特点。

21.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民族共同语、民族交际语、国际交际语是语言整化的结果。

22.人的发音器官是由动力器官、发音器官、共鸣调节器官三大部分组成。

23.语音的四要素是:

①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

②音强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幅;

③音长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④音质决定于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24.从声音产生的角度看,音质的不同是由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振腔的形状不同决定的。

25.人的听觉器官是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的。

26.语音的社会属性可以从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语言的民族性和音位体系的演变上体现。

27.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看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有无阻碍、看气流的强弱、看发音器官的各部分均衡紧张还是部分紧张、看声带振动与否。

28.元音的分类标准是高低、前后、圆不圆唇。

39.辅音的分类标准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40.8个基本元音是[i][e][ɜ][a][ɑ][ɔ][o][u]。

41.央、中元音是[ə]。

圆唇与不圆唇的前元音有[i][y][ɪ][ʏ][e][ø

][Ę][ɛ][œ][æ

][a][ɶ]。

42.普通话“洪”字的元音是[uŋ],“风”字的元音是[əŋ],“门”字的元音是[ən];

“哥”字的元音是[ɣ];

“之”字的元音是[ʅ];

“张”字的辅音是[tʂ];

“干”字的辅音是[k]。

43.普通话里可能出现的舌面前元音是[i]、[e]、[ɛ]、[æ

]、[a],;

可能出现的舌面后元音是[ɑ]、[ɔ]、[o]、[u];

舌面央元音是[ɘ]、[ɜ]、[ə]。

44.普通话的舌尖前辅音是[ts]、[tsh]、[s];

舌尖中辅音是[t]、[th]、[n]、[l];

舌尖后辅音是[tʂ]、[tʂh]、[ʂ]。

45.普通话的舌面辅音是[tɕ]、[tɕh]、[ɕ]。

46.普通话的舌根辅音是[k]、[kh]、[x]、[ŋ]。

47.[tʻ]的描写方法是舌尖中送气清塞音,例如汉语的特;

[x]的描写方法是舌根清擦音,例如汉语的喝;

[g]的描写方法是舌根不送气浊塞音,例如英语的good;

[tʃ]的描写方法是舌根送气清塞擦音,例如英语的teach。

48.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

49.语言音位体系的内容有:

①该语言全部的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②每个音位的全部变体、③每个变体出现的条件、④各音位在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50.从音节构造的角度说,处在强峰阶段的音叫领音;

处在渐强峰阶段的音叫起音;

处在渐弱阶段的音叫收音。

51.复元音的特点是处在同一次紧张之中,并形成一定的过渡音;

复辅单的特点是处在同一次紧张中,并位于同一个渐强或渐弱阶段中;

52.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

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53.句位包括句调位、句重位、句时位、句顿位。

54.历史演变的条件是语音条件、时间条件、地域条件。

54.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词义与语音之间是表达和被表达的关系,语音表达词义。

55.词义的民族性体现在音义关系和词的感情义的差别上。

56.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义、感情义、风格义、搭配义四类。

57.语法意义可分为范畴义、关系义、功能义三类。

58语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模式:

具体义、虚化义、反义、转义四种。

59.语义演变的途径有比喻和借代两种。

60.言语意义划分为四种类型:

上下文义、言外之意、共现义、主题义。

61.语义演变的结果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其中扩大最为值得注意。

62.义素分析的总则是二元对立,方法是对比法。

63.语义场的类型有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联想义场四种。

64.词汇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词,一种是固定词组,它是词的等价物。

65.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不能指称单个词或固定词组。

66.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与语素的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

67.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三种:

词根、词缀和词尾。

其中,词根是构词语素,词尾是构形词素。

68.根据词干的情况,可以把词分为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三种,后两者又统称为合成词。

69。

构词法的主要类型有语音构成、语义构成、语法构成三种,其中,语法构词又包括复合法、派生法、转化法、缩合法。

70固定词组的特点是定型性和完整性。

71.一般词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社会方言词、外来词。

72.基本词汇的特点是稳定性、全民常用性和能产性。

73.新词产生的方式有造词、旧词新用和借词三种。

74.语法的特点:

抽象性、递归性、稳定性、民族性和地方性。

75.词组按照组合关系可分为陈述、支配、修饰、平行、补充五种;

按照组合层次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

按照中心词组可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几种。

76.词形范畴是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

一般包括:

性、数、格、时、态、体、式、人称、级等。

77.划分词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和句法标准。

78.语法手段一般包括:

附加法、内部曲折法、重音法、重叠法、异根法、词序、虚词、语调、冠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助动词。

79.根据形态的方式手段可以把语言相对地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多式综合语。

80.一般的转换规则有删减、复写、添加、移位。

81.篇章的粘连性具体表现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

82.语法的变化可从词法的变化、句法结构关系的变化、类推几方面观察。

83.任何文字都有字形、字音、字义三要素,其中字形为文字所独有,其他两个方面则与语言的语音和语义相对应。

84.人类在发明文字以前,普遍经历了用实物和图画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阶段。

85.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是腓尼基字母,现在所使用的各种表音字母大多数由它分化、派生而来。

86.比较古老的表意文字除汉字外,还有古埃及的圣体字、古美索不达米亚苏末楔形文字、古代克里特(米诺)文字和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

三、语言学概论问答题

1.语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

⑴语言研究主要从社会科学角度进行,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⑵这是因为语言是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工具,语言是一种比其他任何工具更加普遍使用的生产和生活的工具。

⑶语言的形式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

语言的内容主要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

语言的内容是语言研究的重点。

所以语言学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主要属于社会科学。

2.中国传统语言学是如何发展的?

⑴公元前4-3世纪是零星研究期,《春秋三传》为代表作。

⑵秦汉时期是中国语言学的开创期,产生了文字学和训诂学,《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为代表。

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期,音韵学占统治地位,通过佛教引入了语音学,《切韵》为代表。

⑷唐宋元明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创造了汉语字母,元代产生了《中原音韵》和《语助》。

⑸清代是中国语言学的辉煌期,对前的成果有了发扬光大,发现了甲骨文,出版了《马氏文通》。

3.社会语言学的总任务。

是要解决语言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种种问题。

一般认为,社会语言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有:

1)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语言使用差误,包括双语言和双方言现象,语言借用、混合、替换现象,人们对于不同语言的态度。

3)语言环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包括不同社会阶层的语言使用特点,语言使用中的不同功能。

4)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4.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

1)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一般又分为观察和参与观察。

一般观察单纯作为观察主体从旁边进行。

一般观察方法要求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进行。

参与观察方法要求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对象的一个成员参加进行,同时暗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2)问答方法:

问答方法又分为口头问答和书面问答。

口头问答方法要求事先根据调查目的准备话题、问题,然后跟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获得回答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不断获得需要的信息,但是由于缺少保密性,很容易使对方隐瞒一些不愿意的事实。

书面回答方法要求事先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题表格,然后发给调查对象填写。

这种方法由于调查双方可以间接进行,容易保留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不容易进一步获得后续的信息。

5.社会调查过程的主要内容。

明确变化要素、建立理论假设、确定调查方法、选择调查对象、指标设计、推断结论。

6.人类为什么选择声音而不选择文字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学说?

(1)声音具有表现方式上的的优点。

它可以随时间生,随时消失,使用中不占有空间,不需要光线等条件,没有携带和储存等负担,不需要占用人的手、眼睛等,从而不影响一般的劳动。

(2)语音,具有组合上的优点。

它可以在相对无限的时间的线条上组合成,相对无数的声音单位,足够完成人类信息的表达。

当然,声音也有它的缺点,看不见摸不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口语中的词清晰程度不高,稍微不留意,就听不到懂,人们经常利用手势、眼神、重复、解释等办法弥补。

另外声音不是语言形式的专利。

7.语言符号在结构顺序上的线条性和层次性。

语言符号在结构顺序上表现出线条性和层次性的对立统一。

1)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主要是指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索上一个单位接着一个单位依次出现。

2)层次性主要是指语言符号在认识的空间上通过不同的层次单位组织起来。

3)线条性和层次性的对立统一。

线条性强调时间上的占有,只有一个层次,层次性强调空间上的占有,具有多个层次。

这是它们的对立。

但是线条性着重考虑相同级别的单位之间的现实关系,层次性着重考虑不同级别的单位之间的心理关系,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

这是它们的统一,所以线条性和层次性是对立统一的。

世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的。

对于用声音作为基本物质载体的语言来说,时间上的展开几乎成为必然的出路。

但是人们可以利用有限有空间感受能力,从时间和空间的立体角度提高语言表达的整体效果。

这就是语言具有线条性和层次性对立统一的原因。

8.语言和言语的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

语言和言语的对立具体表现在:

(1)语言是概括在一起的表态的心理现象,言语是具体表现出来的动态的现实现象。

(2)语言是相对有限的抽象要素和规则,言语是相对无限的具体事实。

(3)语言是社会集体共同使用的,言语是社会个体使用的。

(4)语言舍弃了言语中的杂质主要留下言语中的精华。

言语中包含着语言需要的精华也包含不少偏离共同标准的杂质。

所以语言对言语有规范作用。

语言和言语的统一具体表现在:

(1)语言体现在言语中,语言是言语体现在人的大脑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没有言语我们无法体会语言。

(2)言语包含着语言,每个句子都是在一定的语言规范的指导下出现的,没有语言我们无法产生可以相互明白的言语。

(3)言语中的杂质和语言中的精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语音具有哪四种性质?

1)物理性质。

语音通过振动空气表现成声波,这使声音有了物质存在的方式。

2)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